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耶律楚材:遼國皇族後裔,淪爲蒙古鐵騎下的俘虜

耶律楚材:遼國皇族後裔,淪爲蒙古鐵騎下的俘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耶律楚材的故事。

耶律楚材以俘虜之身輔佐成吉思汗,他的一生看似是個傳奇,實則是在一步步邁向深淵。他如無根的浮萍,漂泊在異國他鄉,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生根。他將一生的榮辱都放在爲政者身上,卻未曾想過,若他依附的這棵大樹傾倒,他又是何種結局?

人與人之間的偏見不會消失,他大刀闊斧的改革,早已得罪了朝中貴人,故失去依仗後,他的晚年十分悲慘。

耶律楚材是老來得子,他的父親耶律履六十歲纔有了這個小兒子,大喜過望,用術數推算出兒子以後會有一番大作爲,於是依照《左傳》中“楚雖有材,晉實用之”取名爲楚材。

不幸的是,耶律楚材的父親在他出生兩年後就去世了,他的母親楊氏將他養育成人,教育頗爲成功。年紀輕輕就博覽羣書,不止精通史學,還旁通天文、地理 、律歷、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用現在的話說,完全是一個學霸。

成吉思汗初見耶律楚材時說:“遼和金之間素來有深重的世仇恩怨,我打敗了金朝,如今也算是幫你報仇了。”

這短短几句話既是試探,也是考驗,要是一般人,肯定是行禮感謝,話語中的感恩與讚美滔滔不絕。但是耶律楚材並不這麼做,他是一個有原則的人,反而很認真地回答說,我的祖父和父親都在金朝做官,我們既然做了金朝的臣民,怎麼能恨自己的君主呢?

這句話是對成吉思汗一番話的全盤否定,但是得到了成吉思汗對他人品的肯定。

成吉思汗之所以重視耶律楚材,不僅是因爲他才華橫溢,更重要的是因爲他需要一位金朝舊臣來安撫人心。耶律楚材在金人中地位很高,符合這個條件。

不然你真的以爲一番話,就能讓成吉思汗喜歡他?凡是君主的賞識,背後都是有精密的政治考量。

耶律楚材:遼國皇族後裔,淪爲蒙古鐵騎下的俘虜

成吉思汗是很迷信鬼神之說,他對術數很看重。因爲耶律楚材通術數,所以成吉思汗經常去哪裏都帶着耶律楚材,時不時讓耶律楚材占卜一下吉凶。

術數就是包括天文,曆法,五行,預測學等知識糅雜在一起產生的古代應用數學方法。

而且古時候人們沒有科學意識,術數需要解釋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一些現象,所以術數其實還有一些科學知識在裏面夾雜着。

說來也是奇怪,史書記載耶律楚材回答成吉思汗的占卜結果都應驗了。

比如己卯年夏六月時候,成吉思汗揮師向西,討伐回朝。在出徵舉行祭旗儀式那天,雪下了三尺之厚。天有異象必有徵兆,成吉思汗心中疑惑,便遣人詢問耶律楚材。耶律楚材迴應說這個時節是盛夏,下雪就是出現了水氣,是戰勝敵人的前兆。聽此一言,頓時軍心大振。

還有一次是庚辰年冬天,天空中驚雷滾滾,如此異象,弄的是人心惶惶。成吉思汗再次詢問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回答說:回鶻國王將要死在野外之地。上述兩個預言後來都逐一成真,成吉思汗對耶律楚材從此越發重視。

元朝剛開始建立的時候,成吉思汗率領強大的蒙古軍隊南征北戰,所到之處如同狂風過境,人人膽戰心驚,軍隊幾乎戰無不勝。但是強大的軍事力量不足以支撐起一個國家,還必須施加政治手段。

蒙古人是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他們的政治意識還停留在殺戮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耶律楚材便顯得尤爲重要,故成吉思汗親自交代窩闊臺說,耶律楚材是上天賜給咱們來幫忙的。

蒙古人生性殘暴,若不是耶律楚材費盡心思,苦口婆心地勸元初統治者使用漢法,那元朝的統治就不會這麼安穩,那國家便如履薄冰,也許就沒有後來元朝的統治了。

元朝初年,朝堂上竟然有官員提出將漢人的土地都空出來,用來放牧。他們不曾想土地是否適宜,百姓是否樂意,哪裏有儒家以民爲本的樣子?這樣的統治沒幾天就得垮臺。

耶律楚材聽到後,馬上就站出來反對。當時正是窩闊臺南征金國的時候,耶律楚材提議收稅補充軍糧,保障後勤補給。窩闊臺不懂徵收,便將此事全權交給了耶律楚材,他精心安排人選,奏請設立了十路徵收課稅使。到了辛卯年的秋天,十路課稅使都送來了糧食登記的簿冊,徵發來的黃金,絹帛都陳列院中。

這個時候窩闊臺不禁問耶律楚材,金國還有像你這樣優秀的大臣嗎?耶律楚材則謙虛地表示,金國人都很有才幹,自己沒什麼本事才留在燕京爲您服務。窩闊臺認爲他謙虛,便讓他做了中書令。耶律楚材爲官期間,剛正不阿,曾拘禁了窩闊臺的寵臣楊惟忠,讓窩闊臺承認錯誤:“朕雖爲帝,寧無過舉耶?”

雖然作爲金朝大臣被俘虜,但是金子走在哪裏都會發光,耶律楚材憑藉優秀的術數使成吉思汗刮目相看,又用心輔佐成吉思汗的繼承者窩闊臺,讓元朝統治者施行漢法,防止了他們倒行逆施,爲元朝的鞏固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這個過程中,他還保護了許多儒家經典與史籍材料,爲歷史文化的延續也做出了貢獻,是一個傳奇人物。

耶律楚材:遼國皇族後裔,淪爲蒙古鐵騎下的俘虜 第2張

可這樣一個傳奇的人物卻免不了遭受世俗的打壓,他雖然做出成績,可他在朝中卻是一個沒有根基的孤家寡人,耶律楚材看得透政治,看得透民生,卻看不透人心。

他在成吉思汗、窩闊臺兩朝任事近三十年,多有襄助之功。在皇后稱制時,他因彈劾皇后寵信被排擠,自此便一蹶不振,最後悲憤而死,享年五十五歲。

他死後,舉國悲哀,蒙古國數日內不聞樂聲,衆人痛哭。

《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公以其年五月十有四日以疾薨於位,享年五十五。蒙古諸人哭之如喪其親戚。和林爲之罷市,絕音樂者數日。天下士大夫莫不如泣相吊。

無論什麼朝代,都有蠅營狗苟之輩,耶律楚材操勞一生卻落得如此結局,實在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