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誇張昶是清官,劉伯溫卻反對,張昶最後結局如何?

朱元璋誇張昶是清官,劉伯溫卻反對,張昶最後結局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張昶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朱元璋的一念之差

元朝元順帝在位後期,朱元璋在江南割據一方,建立吳國,自立爲吳王——熟悉歷史的朋友會知道,這個吳國,就是後來大明朝的前身。

此時的元朝實力尚強,但如果讓元朝軍隊同時對包括朱元璋在內的所有敵對政權發動圍剿,元朝明顯力不從心——於是有了元朝朝廷派人招降、安撫反抗政權的首腦,反抗政權和元朝討價還價的現象不斷髮生——比如張士誠,就曾經受到過元朝的冊封。

朱元璋誇張昶是清官,劉伯溫卻反對,張昶最後結局如何?

在元朝和各割據政權不斷討價還價的背景下,元朝戶部尚書張昶被元順帝派到吳國,會見朱元璋。朱元璋在和張昶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張昶是個人才,於是要求張昶留下,並委任張昶做官。

朱元璋不知道,自己的一念之差,險些傾覆吳國,改變歷史走向。

張昶:以柔克剛

放棄大元的高官,來做吳國這樣割據政權的閒官。在當時天下局勢還沒明朗、鹿死誰手還不確定的情況下,張昶選擇忠於吳國,無疑是很冒險也很吃虧的——因此如果換做別人,肯定會堅持不做朱元璋的官兒,或者採取不合作態度,來消極應付朱元璋。

而張昶則不然。

張昶對於朱元璋的冊封全盤接受。並且,還積極奔走於吳國朝廷上下,爲自己拓展、經營人脈,這些給人一種張昶準備全心全意在吳國做官的感覺。

與此同時,張昶還給朱元璋提出不少意見,這些意見,概括來說,包括兩方面:

一方面是立法方面。朱元璋和別的農民起義首領不同,諸如天完等政權,對制度建設和資源管理等方面,要麼沒有意識,要麼不願意去經營,而朱元璋在知識分子的建議下,意識到想取代元朝,就必須建立一個像樣的政權,而建立像樣的政權,完善法律體系,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張昶因爲有着在元朝做過尚書的履歷,因此意見較爲權威,張昶建議:如今亂世用重典,吳國的立法,應該以重刑爲本,讓天下人對吳王處於敬畏狀態,這樣,天下可平。

朱元璋誇張昶是清官,劉伯溫卻反對,張昶最後結局如何? 第2張

另一方面是人生態度上。張昶勸諫朱元璋:如今元朝大勢已去,其他的割據政權,也都處於衰落狀態,天下遲早都是你的,何苦操勞於國事?不如看開些,人生短暫,及時享樂纔是成功者取得成功後要做的事情。

並且人格魅力上,張昶口碑也很好——最起碼張昶的衣服,即便是穿破了,即便是朱元璋賜給他不少綢緞,讓他做新衣服,他也堅持不換,堅持要保留樸素形象。

有見識、安貧樂道、隨遇而安、善於交際——對於外人來說,張昶宛如聖賢形象。

其實,這是張昶的以柔克剛。

張昶的末路

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奸若忠。

張昶的樸素行爲,起初讓朱元璋讚賞不已,而隨着張昶給自己提出的一些意見,逐步讓朱元璋對張昶的動機產生懷疑。朱元璋爲了驗證自己的懷疑,於是暗地找來劉伯溫商量、探討此事。

劉伯溫斟酌了片刻,告訴朱元璋:此人留不得。

理由很簡單:樸素是爲了沽名釣譽,這個不提倡但也無可厚非,但是:

勸說朱元璋用重刑治國,在天下處於割據狀態,只會導致大量的百姓逃亡到元朝控制區,最終損耗吳國的人力資源,導致吳國處於不利狀態;

勸說朱元璋及時享樂——此時元朝雖然衰落,但實力並非一觸即潰,一旦朱元璋陷入聲色犬馬的狀態,上行下效,吳國上上下下都如此,最終,會導致吳國腐化到經不起元朝大軍的幾輪討伐。

朱元璋由此,對張昶採取了猜忌態度,最終,處決了張昶。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