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陸抗:東吳最後的良將,一生戎馬征程

陸抗:東吳最後的良將,一生戎馬征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陸抗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三國後期,隨着蜀漢衰微、滅亡,魏國被司馬家篡權,天下局勢逐漸從“合久必分”向“分久必合”轉變,而這時天下的主旋律,也就變成了晉、吳兩國的南北對峙。東吳盤踞江東,擁有長江天險,易守難攻,於是在魏、蜀、吳中存活時間最長,從孫權稱帝算起達到了五十二年,在周瑜、魯肅、呂蒙相繼去世後,陸遜成爲了東吳的頂樑柱。

陸抗:東吳最後的良將,一生戎馬征程

陸遜爲東吳竭忠盡智,整頓軍隊、治理內政、平定叛亂、發展經濟,堪稱賢臣的楷模。除此之外,他還爲東吳培養了自己優秀的兒子——陸抗。作爲東吳後期的中流砥柱,陸抗可謂是久經戰事,此外,他和晉朝名將羊祜的“陸羊之交”也爲世人所稱道。那麼,陸抗戎馬征程的一生是怎麼樣的呢?

東吳黃武五年(226),陸抗出生於吳郡吳縣,也就是今天的江蘇省蘇州市一帶,他的父親是受封爲丞相的陸遜,而母親則是江東奠基人孫策的女兒,這麼說來,他是孫策的外孫,該叫孫權一聲“外叔公”。他從小受父親的薰陶,不但文武雙全,還赤膽忠心。

後來,陸遜因參與繼承人問題被孫權遷怒,在悲憤中去世,但陸抗將楊竺陷害陸遜的二十條“罪狀”一一進行辯駁,孫權才終於悔悟。成年後,陸抗被孫權封爲建武校尉,統率其父生前的兵士駐紮在武昌。第二年,陸抗受封立節中郎將,前往柴桑駐防,他治軍嚴謹,使得另一位重臣之後諸葛恪感到慚愧。

陸抗:東吳最後的良將,一生戎馬征程 第2張

孫權去世後,孫亮繼位,陸抗被封爲奮威將軍,太平二年(257),諸葛誕投靠東吳,陸抗受封爲柴桑都,前去接應。他首次出征,便“破魏牙門將偏將軍”,於是班師後受任徵北將軍。元興元年(264),孫皓即位,陸抗受封鎮軍大將軍、益州牧。

建衡二年(270),陸抗又接過大司馬施績的班,“都督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因爲東吳在後期更加專注於整頓國內,對外戰爭並不多,所以陸抗並沒有太多作戰的機會。到鳳凰元年(272),機會終於到來,西陵督步闡舉城降晉,陸抗連忙出兵征討。

晉武帝見狀,派出車騎將軍羊祜率五萬大軍進攻江陵圍魏救趙,又派徐胤率水軍前去援助步闡。陸抗在西陵城外築牆,一方面圍困城中的步闡,一方面則阻擋前來支援的晉軍。後來,陸抗認爲江陵易守難攻,於是集中注意力於西陵,另一方面,他傳令江陵守將鑿開堤壩,將晉軍的運糧道路阻斷,晉軍只好從陸路運糧,效率極低,大軍也就難以快速推進了。

等到羊祜支持不住而撤軍,陸抗就立刻攻克西陵,取得大勝。此後,陸抗駐紮西陵,成爲了防禦晉國的堅實防線。他關心朝政,多次上書勸諫孫皓卻無果,最終於鳳凰三年(274)去世。他死後,晉國很快便按照他生前所警告孫皓的作戰策略南下,滅亡了東吳。後來,羊祜和陸抗都入選武廟七十二將,被後人所崇敬。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