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被隋末羣雄共尊爲主,歷史上李密的能力如何?

被隋末羣雄共尊爲主,歷史上李密的能力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密是西魏名將李弼的曾孫,隋末唐初割據羣雄之一。今天本站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在《舊唐書》當中,李密的故事,獨自佔了一個列傳。

唐初所有人物,有資格在《舊唐書》當中,單獨佔據一個章節的,只有四個人。這四個人分別是李淵、李世民、李密、魏徵。李淵和李世民兩人,因爲是皇帝,所以他們獨自佔據一個章節很正常。而且他們那個章節,叫做本紀。李世民更特殊,他一個人就佔了兩個章節。

至於魏徵,則是因爲屬於他的篇幅當中,需要記載很多他所提出的諫言。至於魏徵本人的事蹟,其實只佔整個列傳的三分之一而已。

只有李密不同。

李密的列傳,從頭到尾,都只是在記載他的人生事蹟。因爲這個人的人生經歷,實在是太過重要,重要到可以直接決定隋末的歷史走向。甚至有人說,如果不是因爲李密太狂了,隋末這個亂世當中,最後勝出的本應該是李密,而不是後來的唐高祖李淵。

公元582年,李密生於長安。李密祖上極爲顯赫,太爺爺李密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爺爺李耀是北周太保,父親李寬是隋朝上柱國。所以李密從出生時開始,就註定是隋朝最頂級的大貴族。

這裏要多說一句,李密和李淵雖然都姓李,但這他們兩人之間,沒有任何關係。李淵出身隴西李氏,而李密則是出身遼東李氏。所以兩家除了都姓李之外,其實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因爲家世顯赫,李密從童年時代開始,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師從當時的大儒包愷,而且被包愷認定爲是自己最得意的門生之一。李密長大之後,憑藉家族祖蔭,被任命爲東宮千牛備身,也就是太子的貼身扈從。

家世顯赫,自身又有才幹。這樣的李密,自然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就連隋煬帝楊廣,都覺得他非常不錯。某次在儀仗隊伍當中,見到李密一表人才,對李密十分讚賞,還讓身邊的近臣宇文述帶話,讓李密回家好好學習,不必多做這類工作。

優秀的李密,被朝堂上的各路大佬看中。其中有一位大佬,就是當時的大權臣楊素。楊素某次走到街上,看到李密一邊騎着牛走路,一邊在牛角上掛着書袋,對李密勤學苦讀的精神非常讚賞。於是,楊素便讓自己的兒子楊玄感,與李密傾力結交。後來李密也沒有拒絕這份好意,便和楊玄感成了好朋友。

但李密怎麼都沒想到,正是這份友誼,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被隋末羣雄共尊爲主,歷史上李密的能力如何?

幾年之後,楊素去世,楊玄感繼承了楊素所有的爵位和人脈,成爲朝堂上新一代的權臣。恰逢楊廣徵討高句麗,搞得民怨沸騰。楊玄感覺得這是個機會,自己或許可以趁機取而代之。所以楊玄感就趁着楊廣率領大軍前往遼東之際,直接在隋軍的背後起兵造反了。

楊玄感起兵的同時,第一時間派人去聯繫遠在長安的李密。在楊玄感看來,李密極有才學,就是自己的臥龍鳳雛。接到楊玄感的邀請之後,李密走到了自己人生路上的第一個十字路口。接受邀請,有可能徹底改變歷史,並且成爲下一個朝代的開國功臣。不接受邀請,則可繼續自己的生活,繼續自己的安穩。

最後,李密還是接受了楊玄感的邀請。而他的這個選擇,也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到了楊玄感那邊之後,李密也沒有辜負楊玄感的期望,給楊玄感提供上中下三策。結果楊玄感最後偏偏選了個下策,非要去打洛陽。結果洛陽城防堅固,根本就打不下來。等到楊廣指揮大軍,從遼東撤回來,開始圍剿楊玄感的時候,楊玄感已經沒機會取勝了。

一場大戰之後,楊玄感兵敗被殺,李密也成了俘虜。

從一個前途無量的頂級大貴族,到一個兵敗被抓的反賊,李密的人生,就彷彿像是過山車一樣,瞬間滑落了深淵。被隋朝官吏抓住的李密,知道自己一旦被押送回京,肯定是必死無疑。所以在路上,李密便暗中賄賂看守他的官員,讓這些官員對他的看守不再那麼緊,然後趁機逃了出來。

逃出生天的李密,雖然僥倖活了下來,但接下來去哪裏,卻成了一個大問題。如今的他,不再是那個前途無量的年輕貴族,爵位沒有了,地位沒有了,那些昔日看好他的大佬,也不會再幫助他。此時的李密,除了自己之外,已經一無所有。

爲了活命,李密曾試圖去投靠農民軍,希望能夠加入農民軍,再次建立自己的功業。可惜當李密加入農民軍那邊之後,人家聽說他之前是隋朝的官員,而且還是反賊,根本不待見他,更沒有絲毫尊重。最後,李密受不了那些農民軍統領對他的侮辱,只能再次逃了出來。

天地之大,哪裏還有他的容身之處?

此後的兩年裏,李密改名換姓,化名劉智遠,回到鄉野做了一個教書先生。結果不久之後,他的身份就再次暴露,再次被隋朝官吏追捕,李密只能再次開始逃亡。

這種東躲西藏的生活,李密過了整整兩年。兩年之後,李密終於再也無法忍受這種逃竄的生活,決定奮起一搏。這一次,李密選擇了河南地區剛剛崛起的瓦崗軍,作爲自己的目標。瓦崗軍是有河南人翟讓首創,當時已經擁兵萬餘,是當時河南地區最強的一股農民軍勢力。

然而,當李密信心滿滿地來到瓦崗軍這邊的時候,等待他的,卻是比之前更慘的境遇。瓦崗軍這邊,一聽說李密的身份之後,別說用他了,乾脆直接將他給關進了大牢。

被關入大牢的李密,終於來到了人生的最低谷。到了最低點之後,接下來李密的人生開始觸底反彈了。

首先,李密先是通過起義軍將領王伯當,向瓦崗軍首領翟讓獻計,說明瓦崗軍的發展方向。在王伯當的介紹下,李密得到了一次面見翟讓的機會。在這次會面當中,李密向翟讓積極闡述了瓦崗軍存在的很多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讓翟讓對他的印象大爲改觀。

接下來,翟讓打算考驗一下李密,試試李密的真才實學。因爲李密向他提議,瓦崗軍應該整合河南地區其他起義軍,共同和隋軍戰鬥,於是翟讓便讓李密自己去說服其他農民軍領袖。僅憑孤身一人,就想讓其他起義軍前來投靠瓦崗軍,這看起來實在是讓人有些不可思議。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後來的一個多月時間裏,李密走過了很多地方,竟然真的讓其他起義軍領袖,紛紛前來依附於瓦崗軍!

完成了這個艱難的任務之後,李密也徹底得到了翟讓的信任。等到李密歸來之後,李密再次對翟讓建議,要趁着大家現在士氣正旺,趕緊去攻打滎陽。打下了滎陽,不但可以解決起義軍的糧草問題,還能擁有一座城防堅固的城池,建立屬於自己的根據地。

此時的翟讓,對李密已是言聽計從,當即聽從了李密的安排。隨着翟讓一聲令下,瓦崗軍和其他前來依附的農民軍,很快席捲滎陽周圍的廣大地區,幾乎將滎陽圍成了一座孤城。

瓦崗軍一路勢如破竹,雖然讓瓦崗軍迅速壯大起來,但同時也引來了隋朝主力軍隊的注意。瓦崗軍之前也成立了好幾年的時間,但在李密到來之前,瓦崗軍達到萬餘人的規模後,卻不敢再繼續壯大,就是因爲怕隋朝的主力前來圍剿他們。瓦崗軍的力量雖然不弱,但如果對上隋朝精銳的話,還是不夠看的。而這次瓦崗軍大舉進攻滎陽,如此大的行動,自然也引來了隋軍主力的進攻。

當時負責進攻瓦崗軍的,是號稱隋末第一猛將的張須陀。

這個張須陀,在隋朝歷史上是一個特別能打的將領。演義小說裏面那位‘靠山王楊林’,就是以他爲原型塑造的。對於張須陀,瓦崗軍可以說是非常懼怕。因爲雙方之前曾交鋒過數次,每次瓦崗軍都被張須陀打得潰不成軍,好不容易纔沒有被徹底打散。

被隋末羣雄共尊爲主,歷史上李密的能力如何? 第2張

然而對於這位隋末第一猛將,李密卻一點都不怕。在李密的佈置下,瓦崗軍圍攻滎陽,守城的張須陀,率軍出城迎擊。一番交戰之後,瓦崗軍大敗,作爲瓦崗軍首領的翟讓,開始親自做誘餌,引誘張須陀追擊。張須陀不知是計,見到翟讓之後,親自率領手下親衛,前去追擊翟讓。結果追到城外的樹林當中,就落入了李密早已組織好的包圍圈裏。等到張須陀到來之後,李密指揮大家,一擁而上,直接幹掉了這位隋末第一猛將。

滎陽一戰,不管是對瓦崗軍還是對李密個人而言,都具有着極爲深遠的意義。對於瓦崗軍來說,幹掉了張須陀,以後大半個河南地區,都再沒有能夠阻擋他們的力量了。而對於李密來說,這一戰也讓他的個人聲望,達到了一個頂點。在起義軍內部,這一戰之後,李密的聲望已經絲毫不遜色於翟讓了。

在這一戰之後,李密一邊帶着瓦崗軍,繼續擴張勢力範圍。同時,李密也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打算奪取翟讓的位置。在這個過程當中,李密招攬到了不少厲害的人物。比如大名鼎鼎的秦瓊,原本是隋軍官員,後來因爲上司投靠了李密,自己也跟着加入了瓦崗軍,後來成了李密麾下的得力戰將。再比如另一位大名鼎鼎的程咬金,原本是他家鄉組織的自衛隊的隊長,在李密的招攬下,也加入到了瓦崗軍,成了李密手下的一員悍將。

此後,李密又向翟讓提議,去攻佔洛口倉。洛口倉是隋朝最大的糧倉之一,藏了海量的糧食。在亂世當中,擁有糧食就能擁有一切。在李密的指揮下,瓦崗軍很快拿下了洛口倉,而後直接開倉放糧,讓老百姓隨意來取糧食。在這個過程當中,瓦崗軍以洛口倉的糧食爲資本,大幅招募災民,擴充軍隊。這一役之後,瓦崗軍由原本的幾萬人,瞬間膨脹到擁兵十餘萬,佔據大半個河南的地步。

此時的瓦崗軍,已經一躍成爲隋朝最強的農民軍勢力,甚至可以說,是當時中原大地上最強的割據勢力之一。

在瓦崗軍迅速膨脹的時候,李密的個人勢力,也開始迅速膨脹,甚至已經遠遠超過了翟讓。面對自己下屬的膨脹,翟讓雖然心有不甘,但卻十分識趣。翟讓知道,自己的能力,遠不如李密,如今麾下的力量也遠不如李密。所以,翟讓乾脆直接讓出了瓦崗軍首領的位置,讓李密做了瓦崗軍的領袖。

成爲瓦崗軍領袖的李密,可以更加從容地指揮瓦崗軍。此後,李密將目光投向了洛陽。洛陽是隋朝在中原地區,最重要的一座城市,更是隋朝的首都之一。一旦拿下洛陽,李密向西可以進攻關中,向南可以進攻江都,進可攻退可守,戰略意義重大。

然而,當瓦崗軍開始進攻洛陽之後,李密卻遇到了極大的阻力。隋朝方面,同樣也知道洛陽的重要意義,所以派出了大量軍隊,駐守洛陽。負責指揮洛陽軍隊的王世充,更是極爲難纏。李密和王世充幾次大戰下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卻並沒有徹底壓制住王世充。

與此同時,在李密和王世充戰鬥期間,隋朝在各地的統治,開始徹底崩潰。短短几個月內,太原的李淵,嶽州的蕭銑,隴西的薛舉,馬邑的劉武周……這些人開始紛紛起兵,割據一方。

得知這些消息的李密,既高興又鬱悶。在李密看來,這些人的起兵,可以瓦解隋朝的統治,算是自己的盟友。但同時,相比其他割據勢力,此時的瓦崗軍,勢力最大,兵力最多,所以也牽制了隋朝大半的主力軍隊。這就等於是瓦崗軍牽制住隋軍主力,然後讓其他競爭對手快速發育,李密自然會感到鬱悶。

當然,這樣的李密,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整個山東、河北、河南一帶的農民軍,甚至共同推舉李密,直接稱帝。就連太原的李淵,當時都推舉李密爲天下共主。只是李密考慮到還沒拿下洛陽,自己還沒有真正做到勝券在握,所以拒絕了這個提議。但同時,李密還是自立爲魏公,稱雄一方。

除此之外,在進攻洛陽期間,李密還發現了一個問題。

當時在李密麾下,大致可以分成三股勢力。一股是李密自己募集來的嫡系,戰鬥力最強,指揮起來也得心應手。第二股是其他依附而來的農民軍,雖然都尊李密爲主,但都有各自的小算盤。第三股則是翟讓領導的瓦崗軍舊部。

這三股勢力當中,後兩股李密都很難指揮。尤其是翟讓領導的瓦崗軍舊部,很多人看不起李密,對李密的命令十分敷衍。這也難怪,僅僅兩年之前,李密還是瓦崗軍的一個囚犯,如今卻成了他們的領導,這自然難以讓人服氣。而且翟讓失勢以後,這些人的權勢也因此下降,自然對李密不滿。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密選擇了一個最簡單粗暴的辦法,那就是直接幹掉翟讓。

對於李密而言,翟讓是對他有恩的。如果不是翟讓,李密根本就沒有翻身的機會,自然也沒有如今的權勢。但是,李密想要解決起義軍內部的問題,翟讓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障礙。李密當然可以通過各種政治手段,換掉翟讓的舊部,以此來解決問題。但是,這個辦法,需要足夠的時間。而此時的李密,偏偏最缺的,就是時間。

如果李密不能儘快解決起義軍內部的問題,不能在最短時間內拿下洛陽。等到各地羣雄將隋朝分割乾淨了。李密再想統一天下,難度會提升太多。

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李密最終還是決定,選擇對翟讓這個恩人,揮動屠刀。李密邀請翟讓,前來參加他的慶功宴。在酒宴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李密忽然讓手下上前,殺死了翟讓,同時還殺死了翟讓的哥哥,以及部下王儒信。

翟讓一死,昔日翟讓的那些舊部,自然就羣龍無首,只能選擇徹底依附於李密。就這樣,李密用最小的代價,解決了起義軍內部的矛盾。但同時,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這個最小的代價,恰恰也是最大的代價。

在殺掉翟讓的同時,李密失去的,是人心和道義。

除掉翟讓之後,李密對瓦崗軍的指揮力度,再次上了一個臺階。所以接下來,當李密再次指揮瓦崗軍,進攻洛陽的時候,洛陽守軍就擋不住李密了。一場大戰之後,王世充的十多萬大軍,被李密徹底打得崩潰,僅剩下了不足萬人。

被隋末羣雄共尊爲主,歷史上李密的能力如何? 第3張

此時的洛陽,對李密而言,已是近在咫尺。只要再經過一輪圍城猛攻,給李密一點時間,肯定就能拿下洛陽。但就在這個時候,先後三個消息,再次打亂了李密的所有佈置。

首先,在李密和王世充死磕期間,李淵趁機千里奔襲長安,繼而控制了整個關中地區。第二,打敗了王世充之後,恰好天降大雪。正值隆冬時節,瓦崗軍也無法再繼續圍攻洛陽,只能等來年開春再來。第三個消息,則是第二年開春之後,就在李密準備一舉拿下洛陽的時候,江都方面忽然傳來急報,楊廣被麾下的禁軍給勒死了。

這些變化,都直接打亂了李密的戰略規劃。

按照李密原本的規劃,是要先攻佔洛陽,然後進取長安,拿下關中。只要掌握了關中地區和中原地區,李密統一天下的大勢,也就定了。但此時李淵卻先他一步,攻下了長安,這就讓他不得不更改自己的戰略規劃。洛陽方面,經過兩個多月的緩衝之後,王世充雖然還沒徹底恢復元氣,但也恢復了一些力量。想要攻下洛陽,也需要一些時間。

最重要的是,江都那邊,楊廣死了之後,他麾下十多萬最精銳的隋朝大軍,都被宇文化及所接管。宇文化及上位之後,打出的旗號是要帶這些隋朝軍隊,返回關中。如此一來,他們就勢必要經過瓦崗軍的地盤,勢必要和瓦崗軍開戰。

所以,在經過仔細思考之後,李密再次做出了一個驚人的選擇:暫時和王世充握手言和,轉頭去打宇文化及。

在李密看來,王世充已經被他打殘了,就算再給他幾個月的時間,也恢復不了多少。如果強攻王世充,肯定要耗去很多時間,而且還要被宇文化及從背後攻擊。最重要的是,就算拿下洛陽,也無法再西進關中,戰略意義有限。相比之下,還是先解決宇文化及,控制江淮地區,意義更大。

當李密提出握手言和的想法時,王世充自然是喜出望外。此時的王世充,也需要整合內部勢力,恢復元氣。所以,接下來雙方握手言和之後,李密直接帶着瓦崗軍精銳,前去進攻宇文化及。

李密和宇文化及的這場大戰,打得十分艱難。因爲宇文化及手上這十多萬精銳,是原屬於楊廣的禁衛軍隊,是精銳中的精銳。李密領導的農民軍,雖然兵力更佔優勢,但在單兵作戰能力、武器裝備方面,都遠遜色宇文化及這邊。

不過好在,李密的個人才能,遠勝過宇文化及。在李密的指揮下,經過多場大戰之後,李密最終還是成功打垮了宇文化及,消滅了自己身後的威脅。

解決了宇文化及之後,李密再次統領瓦崗軍,前去進攻洛陽。但這一次,李密卻犯了自己人生當中,最大的一個錯誤,那就是輕敵!

在李密眼裏,王世充只不過是一個手下敗將,根本不值一提。而瓦崗軍這邊,卻是連戰連勝,氣勢如虹。但李密偏偏忘了,經過和宇文化及的大戰之後,瓦崗軍已經摺損嚴重,戰力十分有限。反觀王世充那邊,經過幾個月的恢復之後,收攏了不少被打散的散兵,兵力再次膨脹。

更重要的是,經過連番大勝之後,李密自己開始變得驕傲自滿。打仗得到了財寶,也不再分給屬下。如此一來,瓦崗軍內部的人,便開始對李密離心離德。尤其是竇建德昔日的部下們,更是不願效忠於李密。

所以這一次,當王世充主動率軍,前來進攻李密的時候,情況出現了反轉。李密手下的很多瓦崗軍大將,比如單雄信等人,直接在戰場上投靠了王世充。最終,瓦崗軍被打得大敗。

戰敗之後的李密,雖然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爲時已晚。正所謂牆倒衆人推,瓦崗軍的地盤,本就處於四戰之地,周圍強敵極多。原本瓦崗軍兵強馬壯,自然誰都不敢覬覦。但如今瓦崗軍主力被打得崩潰了,周圍的強敵們自然會如餓虎撲食一樣,前來分割瓦崗軍的地盤。

爲了解決這個困境,李密再次兵行險着。李密直接前往關中,打算暫時依附於李淵,得到李淵的支持。借李淵的力量,先穩住局面,守住瓦崗軍的地盤再說。

然而李密萬萬沒想到的是,李淵是一個比他更老辣的權謀高手。等到李密到了長安之後,李淵擺出了最隆重的儀式,歡迎李密。但是接下來,李淵卻直接軟禁的李密,根本不給李密半點實權和兵馬,同時派遣自己的部下,前去接收瓦崗軍的地盤。

被隋末羣雄共尊爲主,歷史上李密的能力如何? 第4張

這下子,李密終於知道自己上當了。

眼見李淵一步步吞掉自己的地盤,李密也不傻,當即決定逃出長安,逃回自己的地盤,重整旗鼓再戰。然而問題是,此時的李淵,怎麼可能再給他機會?在李密逃跑的路上,李密被李淵麾下的將領盛彥師伏殺,當場幹掉。

一代梟雄,就此隕落。

在李密被殺之後,原本龐大的瓦崗軍,瞬間土崩瓦解。原屬瓦崗軍的地盤,也被李淵、竇建德、王世充等多方瓜分。昔日強大的隋末最強農民軍,就此煙消雲散,成爲了歷史。

從李密的故事當中,我們不難看出:李密的一生,其實真的是十分傳奇,而且深刻影響到了隋末的歷史走向。如果李密沒有參加楊玄感起兵,或是沒有幹掉張須陀,或是沒有進攻宇文化及,隋末的歷史都將會變得截然不同。

在《舊唐書.李密傳》當中,後世史家用‘烏陽既升,爝火不息。狂哉李密,始亂終逆’十六個字,作爲李密一生的蓋棺定論。這個狂字,更是完美地評價了李密的一生。

如果不是對個人能力的驕狂,李密不會去投靠楊玄感,自然也就不會有後面的事情。如果不是對自己的控制能力驕狂,李密也不會狂傲地殺死了翟讓。如果不是對自己的軍事能力驕狂,李密也不會輕視王世充,在大戰疲憊之後,依然和王世充大戰。

李密這輩子,確實是毀在了這個狂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