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士貴是什麼人?歷史上的他是什麼形象?

張士貴是什麼人?歷史上的他是什麼形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士貴是唐朝時期的開國名將,張和之子,自幼學武,擅長騎射,臂力過人。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在演義小說裏面,張士貴是一個典型的反面人物。

作爲唐軍的將軍,他執掌軍隊,卻不想着如何爲國殺敵,而只是一味追求自己的私利。薛仁貴從軍後,他百般阻撓,將薛仁貴打入火頭軍,搶奪薛仁貴的軍功。最後甚至還起兵造反,圍攻長安……

演義小說裏面的張士貴,毫無疑問,是一個讓人恨得牙根癢癢的奸臣。

但實際上,歷史上真實的張士貴,和演義小說裏的那個形象,其實是截然相反的。歷史上真實的張士貴,非但沒有陷害過薛仁貴,反倒是爲唐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是一位真正的唐軍名將,對唐朝貢獻極大。

張士貴,字武安,河南盧氏縣人。張士貴生於公元586年,當時隋朝剛剛開國五年,還沒南下滅陳統一天下。張士貴他們家是典型的山東士族,祖上世代做官,從北魏時代開始,地位就不低。後來到了張士貴他爹張國這一代,雖然經歷了改朝換代,但張家卻並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張國曾在隋朝歷任陝縣主簿,硤州錄事和參軍,後來以軍功被授予大都督的榮譽職位。

總之,張家在河南盧氏縣這邊,算是一個很有名的地方豪強。和當時最頂尖的世家門閥相比,或許差了不少。但是在當地,絕對相當有影響力。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後來到了隋朝末年的時候,張士貴靠着張家的影響力,很快就在當地拉起了一支隊伍。這支隊伍,雖然比不上那些頂尖割據勢力,但保護家鄉不受侵犯,已是綽綽有餘。

這時的張士貴,僅僅只有三十歲左右。

拉起一支隊伍之後,張士貴很快得到了各方的注意。據說當時周圍幾個強大的割據勢力,比如李密、王世充等人,就都曾主動給他寫信,想要對他進行招攬。

然而面對這些強大勢力的招攬,張士貴卻表現得十分冷靜。並沒有一時衝動,或是對他的示好,便直接投靠。相反,張士貴一直在冷靜觀察,觀察時局的動向。

張士貴很清楚,以他所帶領的這支隊伍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在這個亂世當中,永遠獨立,更不可能獨自打開一片天地。所以,張士貴肯定是要找一個強大的勢力去進行投靠。但如此一來,選擇哪一方勢力去進行投靠,就成了一個關鍵問題。

張士貴是什麼人?歷史上的他是什麼形象?

如果投靠錯了,那以後肯定是萬劫不復了。

在經過縝密的思考後,張士貴做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決定。他既沒有選擇強大的瓦崗軍,也沒有選擇洛陽的王世充,更沒有選擇竇建德之類的農民軍勢力。

他選擇的,是遠在關中的李淵。

張士貴投靠李淵的時候,李淵纔剛剛進入關中,整體實力還不是特別強。至少相比李密領導的瓦崗軍,以及王世充所代表的隋朝餘部來說,其實要弱很多。但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張士貴的這個選擇,無疑是最爲明智的!

就在張士貴投靠李淵的同時,整個天下發生了一連串的變化。

首先,李密帶領瓦崗軍,強攻洛陽,和王世充進行了一場大戰。最後,經過慘烈的戰鬥之後,李密重創王世充主力,即將拿下洛陽。與此同時,李淵則是進軍關中,徹底控制住了整個關中地區,一躍成爲整個天下最強大的割據勢力。

此後,李淵派李建成和李世民一起,率領大軍進攻洛陽,想要趁李密和王世充互有折損的時候,漁翁得利。在這個時候,張士貴也帶領自己麾下的軍隊,參與了這場戰鬥。不過在這一戰當中,李家雖然有所斬獲,但因爲當時洛陽方面的守衛還很強,並沒有直接攻下洛陽。最終,李家只是佔領了一些地盤,便暫時撤了回去。

在這之後,張士貴也就隨同大軍,從河南撤回了關中。

而在這一戰之後不久,揚州那邊便發生了兵變,隋煬帝楊廣被麾下的禁軍殺死,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江都政變’。江都政變後,隨着楊廣的身死,隋朝徹底滅亡。一個多月以後,李淵在長安登基,唐朝正式開國。

唐朝開國的時候,張士貴憑着之前的功勞,被封爲通州刺史。此後,張士貴更是直接被安排到了李世民的麾下,隨同李世民一起征戰天下。

之後的幾年裏,張士貴一直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唐初北方的幾場著名戰役,張士貴幾乎無一缺席,立下了不少戰功。不過,因爲當時李世民麾下,能打的猛人實在是太多,所以就顯得張士貴有些不太出衆。

但是這幾年的仗打下來之後,張士貴卻已經成了李世民的嫡系人馬。幾年之後,唐朝已經徹底統一了天下,歷史的主線劇情,也從原本的統一天下,變成了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之間的奪嫡大戰。

在這場奪嫡大戰當中,張士貴作爲李世民的嫡系人馬,自然是一直堅定站在李世民這頭。又過了幾年之後,到了武德九年,隨着雙方鬥爭徹底白熱化,李世民最終悍然發動了玄武門事變,以一場政變結束了這場奪嫡大戰。作爲李世民的嫡系,張士貴自然也參加了玄武門事變。不過在這場玄武門事變當中,張士貴發揮出的作用不大,更類似於羣衆演員。

這一年,張士貴41歲。

張士貴是什麼人?歷史上的他是什麼形象? 第2張

雖說沒能在玄武門事變中,發揮出太重要的作用。但既然參加了玄武門事變,之前又追隨李世民多年。等到李世民登基之後在,張士貴自然也就越發得到重用。先是被任命爲玄武門長上,替李世民守衛宮城。後來又曾征討西南的反叛僚人,參與了唐朝討伐薛延陀的戰事。

從張士貴的這些經歷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其實貞觀年間的張士貴,應該算是唐軍內部的二流將軍。既不如李靖這種超一流戰神,也不如那些可以坐鎮邊境,獨當一面的一流猛將。但這主要是因爲,貞觀年間的猛人實在是太多,所以把張士貴顯得有些弱。並不意味着,張士貴本人就有多差。

貞觀十八年,在張士貴59歲這一年,李世民正式下令,征討高句麗,張士貴也被任命爲行軍總管,獨自負責統領一支軍隊。因爲演義小說的原因,後世對這段故事比較熟悉。但實際上,正史上的真實情況,其實和演義小說裏面所說的,相去甚遠。

李世民下令開戰之後,張士貴獨自統領一支軍隊。在這之後,薛仁貴就來到了張士貴的軍營當中,報名參戰。不過,薛仁貴參軍之後,其實並未受到張士貴的任何打壓。相反,張士貴見到薛仁貴之後,發現薛仁貴勇武非凡,對薛仁貴還多有提攜。

後來,在征討高句麗的安市城之戰當中,薛仁貴身穿白袍,在戰場上英勇非凡,得到了李世民的注意,終於開始了他的傳奇人生。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張士貴並沒有任何打壓,反倒是積極對薛仁貴進行舉薦。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士貴算是薛仁貴的官場引路人。

征討高句麗之戰結束後,唐軍撤回國內。之前在戰場上英勇非凡的薛仁貴,被李世民調到了京城,負責保衛皇城。接下來的幾年裏,薛仁貴其實是張士貴的直屬手下,受到了張士貴的很多照顧。而且,在這幾年當中,薛仁貴也從很多唐朝名將那裏,學到了不少行軍打仗的知識。這才從一個單純的猛將,變成了一個統兵的帥才。

在此期間,張士貴與薛仁貴之間,雖然沒有師徒之名,但卻一直在儘量傳授自己的經驗,對薛仁貴幫助極大。

公元653年,已經68歲的張士貴,正式申請退休回家。張士貴退休之後,薛仁貴正式接班,全權負責皇宮的保衛工作。退休之後的張士貴,在家安心生活了四年後,安然去世,終年72歲。

在張士貴去世的同時,唐朝再次重啓了對高句麗的戰事。一年之後薛仁貴正式率軍,征討高句麗。所以,演義小說裏薛仁貴二次東征的時候,張士貴所謂的加害之舉,是絕對不可能的。

縱觀張士貴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歷史上真實的張士貴,其實並不是什麼壞人,也從來沒有加害過薛仁貴。真實的張士貴,或許並不是最頂尖的帥才,在名將輩出的貞觀年間,也未必排的上號。但作爲一個將軍,張士貴顯然是合格的。

張士貴是什麼人?歷史上的他是什麼形象? 第3張

至於張士貴爲何會變成後來演義小說裏面的那個角色,這事主要得怪後世的那些宋元時期的文人們。因爲在宋元時期,白話小說開始逐漸流行。薛仁貴作爲唐初的傳奇人物,自然也就成了文人筆下的常客。但問題是,既然是文學作品,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戲劇衝突,才能更加凸顯出薛仁貴的形象。

而宋元時期,因爲時代背景的原因,大家對於一些昏庸的上位者極度痛恨。所以,昏庸的上位者被打倒,忠臣良將被平冤昭雪這種情節,就格外受大家的喜愛。如此一來,作爲薛仁貴上司的張士貴,自然也就慢慢被醜化,逐漸成了後世我們所熟知的那個形象。

張士貴的這個故事,也帶給了我們一個啓發:張士貴之所以會被醜化,就是因爲後世的文人們,爲了追求賣點。這和今天很多資本控制了傳媒渠道後,爲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對真相進行扭曲和歪解,其實是一個道理。

照這樣來看的話,媒體或者說傳媒渠道這種東西,還真不能被一些別有用心的資本控制。要不然的話,普通大衆所看到的東西,可能就不是真正的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