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同皎是什麼人?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王同皎是什麼人?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神龍元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兵變,逼迫女皇帝武則天退位,復辟唐朝。今天本站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王同皎,河南安陽人,出身琅琊王氏。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琅琊王氏在古代是一個相當牛掰的超級世家。歷史上著名的書聖王羲之,便是出身琅琊王氏。琅琊王氏傳承千年,尤其是在東晉時代,更是達到了一個頂點,號稱是‘王與馬共天下’。意思就是說,東晉王朝,不光是司馬家的天下,也是王家的天下。

而到了隋唐時期,琅琊王氏雖然比之東晉那會兒,要稍微衰落一些,但還是一流大族。所以到了武則天在位後期,太子李顯的女兒定安郡主,公開選婿,便挑中了琅琊王氏,最後嫁給了王同皎。

照理來說,娶了太子的女兒,這絕對是一件天大的美事。日後太子登基做了皇帝,自己也就成了駙馬,可以說是前途無量。但問題是,王同皎生活的這個時代,以及他的這位岳父大人,有點特殊。

這種特殊,主要是來自於李家皇族之前二十多年時間裏,發生的一系列恩怨糾葛。

說到這裏,我們先把王同皎的故事,暫時放一下,先來說說李唐皇族的一些歷史。要不然我們很難理解,後面王同皎所經歷的那些事情。

唐高宗李治在位時期,和皇后武則天一共生了四個兒子。起初是立長子李弘爲太子,但是後來,李弘英年早逝。李弘死後,就輪到了老二李賢做太子。

李賢做太子之後,也是一位十分優秀的儲君。但因爲種種原因,再加上武則天有着強烈的權力慾望,而李賢又不甘心做一個傀儡太子。所以李賢做了太子之後,就開始和自己的親媽武則天爭權。在權力面前,就算是親母子,也沒法妥協。所以幾年之後,武則天舉報李賢,說李賢謀反,最後更是在李賢府上搜出了幾百具盔甲。

如此一來,李賢的謀反企圖,也就等於是坐實了。最終,老二李賢被廢,老三李顯隨即被立爲太子。

王同皎是什麼人?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李顯,就是後來的那位唐中宗,也就是王同皎的岳父大人。

李顯做了太子之後,因爲有着之前自己二哥的經歷,自然不敢再和老媽武則天爭權。所以此後的幾年裏,李顯一直老老實實做一個傀儡太子。等到幾年之後,唐高宗李治病逝,李顯順利登基,終於成了皇帝。登上皇位之後,這時的李顯,終於打算和自己的老媽爭一下權力,不甘心再做一個傀儡皇帝了。

爲了和武則天爭權,李顯打算扶持自己的皇后韋氏一族,扶持一個外戚黨,來和武則天爭權。然而就在李顯剛剛有所行動的時候,武則天便察覺到了他的心思。此後,武則天直接發動政變,廢掉了李顯,改立老四李旦爲皇帝,史稱唐睿宗。

至於李顯,則是被遠遠地流放到了湖北。此後十四年時間裏,李顯一直被軟禁在湖北那邊,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而在接下來的幾年裏,老四李旦雖然成了皇帝,但也只是一個傀儡,大權都在武則天手裏。在這幾年當中,武則天開始大肆清除異己,終於在公元690年的時候,武則天逼迫李旦禪位給自己,自己登基做了一代女皇。

武則天登基之後,最初的幾年裏,還是以李旦爲太子。但當時的武則天,其實並沒有真正將李旦當成繼承人,只是將他當成一個傀儡而已。直到又過了七年之後,隨着武則天逐漸老邁,武則天才開始正式思考繼承人的問題。

當時的武則天,對於到底是要傳位給武家,還是傳位給李家,糾結了好長時間。但是最後,武則天還是決定,按照傳統的宗法繼承製,傳位給兒子。而按照宗法繼承製,老三李旦,顯然比老四更有繼承資格。於是,公元698年,武則天下令,從湖北接回了李顯一家,並且將李顯重新立爲太子。

李顯被重新立爲太子,對於李家人來說,自然是一個好消息。但對於那些反對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噩耗。比如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原本是有很大希望繼承皇位的。但因爲李顯回來了,武三思自然也就喪失了繼承人的資格。再比如,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和張易之兄弟,他們雖然沒有繼承資格,但也希望把持大權,所以也是李顯天然的敵人。

正是因爲這些原因,李顯再次被立爲太子後,日子依然過得很苦,幾乎時時刻刻都需要小心應對,防止被人陷害。而那些反對李顯的人,在這幾年當中,也是盡一切可能,去陷害李顯,陷害李顯身邊的人。

在這種險惡的環境下,李顯保護自己,已是相當的不容易。而他身邊的人,更是很容易受到衝擊。公元701年,李顯的嫡長子李重潤,與女兒李仙蕙,在家裏的一場私宴上,議論武則天,認爲武則天不該寵信張家兄弟,話說的有點難聽。然而家宴之後,兩人的對話很快被死死盯着他們的張家兄弟得知,張家兄弟隨後就彙報給了武則天,並且開始給武則天吹枕頭風。

最終,武則天盛怒之下,直接下令,杖殺李重潤,逼李仙蕙自盡。

這件事,對後來的歷史,有着極大的影響。

連親孫子和親孫女,都是說殺就殺。由此可見,當時李顯身邊的人,到底有多麼危險。然而就是在這樣危險的時候,王同皎被選爲駙馬,娶了李顯的女兒。所以這樁婚事對於王同皎來說,到底是福還是禍,實在是不好說。

不過,王同皎出身世家,政治智慧比較高。再加上他所娶的這位定安公主,也不是李顯的嫡女,並不是那位正妻韋氏所生。所以,那些反對李顯的人,也沒怎麼針對他。而王同皎本人又不惹事,做事小心謹慎。所以接下來的幾年裏,王同皎倒是也沒受到什麼衝擊,反倒是憑着太子女婿的身份,在朝中步步高昇。而王同皎和定安公主的感情,也算是非常不錯的。

但是,到了公元705年,也就是王同皎和定安公主成婚數年之後,一個超級風暴,還是向他們襲來了。

這一年,武則天病重了。

王同皎是什麼人?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第2張

作爲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病重,勢必會給整個國家,帶來難以想象的影響。武則天病重後,身爲男寵的張家兄弟,直接封鎖了武則天的寢宮,嚴禁外人探望。就算是身爲太子的李顯,也不得入內。所有的朝政事務,一律由張家兄弟轉達。

誰都看得出來,這個時候,已經相當危險了。一旦武則天真的去世,張家兄弟完全可以封鎖消息,繼而隨意篡改詔命,借武則天的名義,控制整個朝堂。到那個時候,國家會走到哪一步,就說不好了。

眼見於此,這一年的正月二十二日,以宰相張柬之爲首的一羣大臣,經過密謀之後,直接發動了政變,帶兵入宮,誅殺了張家兄弟。而後,大臣們直接帶兵逼宮,逼武則天還政給李顯。

這場政變,後世史稱神龍政變。

在這場政變當中,王同皎作爲李顯的女婿,不但參與了策劃,而且還參與了逼宮的行動。從張柬之開始策劃開始,王同皎就參加其中。更爲有意思的是,他們進行策劃的時候,身爲太子的李顯,完全不知情!

之所以不告訴李顯,還真不是因爲他們信不過李顯,而是因爲他們在保護李顯。因爲誰都不知道,這場政變是否能夠成功。如果成功了,李顯順利登基,自然很好。但如果失敗了,事先不告訴李顯,反倒可以保護李顯,讓李顯以後把自己撇得乾乾淨淨。

於是,神龍政變當中,就出現了十分奇葩的一幕。

大臣們帶着羽林軍,衝入皇宮,誅殺了張家兄弟,而後又封鎖了整個皇宮,逼武則天退位。隨後,王同皎帶着人去東宮請李顯,前來接手勝利果實。但諷刺的是,李顯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根本不敢接受!

這其實也不怪他。畢竟當年武則天發動政變,把李顯趕下臺,遠遠流放到湖北的記憶,實在是太過深刻。這導致李顯根本不敢和武則天作對,更別提發動政變,從武則天手裏奪權了。所以,任憑大家怎麼請李顯出面主持大局,李顯就是不動。

關鍵時刻,王同皎站了出來。

然後,王同皎以女婿的身份,向李顯慷慨陳詞,分析利弊。最後,在王同皎的勸說下,李顯總算是勉強答應,可以去皇宮那邊轉一圈。接下來,王同皎乾脆抱着李顯上馬,親自給李顯牽馬同行。隨着李顯出現,羽林軍有了主心骨,大家終於誅殺了張家兄弟,徹底控制了局面。

然後,武則天被逼退位,李顯二次登基。李顯登基之後,王同皎隨即被加官進爵,被封爲駙馬都尉、銀青光祿大夫、光祿卿、雲麾將軍、右千牛將軍、琅邪郡公等一大堆職位。

至於武則天,在這之後,則是安心在後宮養病。十一個月之後,武則天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二歲。

隨着李顯登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好轉了起來。皇位重新回到了李家手上,國家也避免了流血衝突,這似乎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但問題是,武則天時代留下的很多問題,並沒有隨着武則天的去世,而就此結束。尤其是對於唐朝高層來說,還有兩個大雷,沒有被排除掉。

第一個雷,是殘存的武家餘部。

王同皎是什麼人?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第3張

武則天在位的時候,對武家可以說是大力扶持。最後武家雖然沒有接手皇帝寶座,但還是有着很大的權勢。這其中,尤以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權力最大。

而隨着武則天的退位和去世,照理來說,李顯應該慢慢清理掉武家,獨掌大權。但問題是,李顯本人並非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所以李顯很快發現,自己竟然沒能力除掉武家,只能勉強維持現狀!

這事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當時的局面確實就是如此。因爲李顯本人並非自己爭到的皇位,而是被其他人推舉上去的。這就導致李顯本人的根基,並不是很深。一旦完全除掉了武家,勢必要導致神龍政變當中的那些功臣們做大,繼而把持朝政。到那個時候,李顯的皇帝之位,還能不能坐得穩,都是一個未知數。

所以,李顯非但沒有除掉武家,反倒是繼續任用武家的族人。尤其是武三思,更是被李顯大加重用。

第二個雷,則是李顯的皇后韋氏。

韋皇后原本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女子,但她的經歷,實在是太過複雜。當年韋氏剛剛當上皇后,就被婆婆武則天廢黜,然後流放了十四年,過着悽慘的流放生活。好不容易回到京城,自己的一雙兒女,又被武則天給逼死了。

韋氏一共就只有一子兩女,當年那場冤案,一下子就讓她失去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所以,這種仇恨,讓韋氏無法原諒武則天。韋氏重新當上皇后以後,一直想着要清算自己的婆婆,對武則天完成復仇。

但問題是,李顯不同意。

李顯不同意,自然也很正常。說到底,武則天是李顯的親媽,又傳位給他。如果李顯同意清算武則天,那李顯的皇帝寶座能不能坐的穩,都是一個問題。而且,兒子清算親媽,名聲也不太好聽。

但是,韋氏不在乎這些。常年的壓抑和複雜的經歷,讓韋氏逐漸轉變,開始變得對權力無比熱衷,企圖攝取更多的權力。

爲了得到更多的權力,韋氏一方面大力扶持自己的孃家,到處安插韋氏族人。另一方面,韋氏還果斷和武三思聯手,對付神龍政變的那些功臣們。

在此期間,韋氏和武三思聯手,還傳出了很多風言風語。據史書記載,韋氏甚至和武三思有着通姦的舉動。後世史學家,雖然大多對此事表示懷疑,但史書上確實是這麼記載的。

總之,因爲那些很複雜的歷史原因,李顯登基之後,朝堂上的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反倒變得更加陰暗了。而那些神龍政變的功臣,也紛紛遭到打壓,最後甚至被流放慘死。

這個局面,自然引來了朝堂上的很多正義之士的痛恨。尤其是王同皎,王同皎出身世家,自身品格比較高尚,更看不慣這些東西。經過縝密的分析之後,王同皎認爲,所有這些亂象背後的罪魁禍首,就是武三思和韋氏。只要能夠除掉他們,所有的亂象,自然會消失。而韋氏又是皇后,自己能殺的,自然也就只有武三思了。

爲了實現這個目的,王同皎開始再次制定計劃。當時恰好正值武則天去世,還沒有下葬。於是,王同皎便決定,在武則天下葬的時候,以埋伏的弓箭手,射殺武三思。

所有的一切,都在緊鑼密鼓地籌劃着。以王同皎的能力和權力,想要完成這項謀劃,其實並不算難。畢竟,之前連女皇武則天,都在他和那幾個大臣的謀劃之下,被逼退位了。想要暗殺掉一個武三思,似乎也並不困難。

但是,就在王同皎進行謀劃的最關鍵時刻,因爲他無意間的一個好心之舉,卻徹底葬送了自己。

王同皎接下來經歷的,其實是一個典型的農夫和蛇的故事。

王同皎是什麼人?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第4張

王同皎之前有兩個朋友,這兩個朋友是一對兄弟,哥哥叫宋之問,弟弟叫宋之遜。這個宋之問是一個非常有才,但本人品德十分不堪的人。

舉個例子,宋之問的外甥,做了一首詩。詩裏有兩句非常經典,叫做‘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宋之問看上了這句詩,便向外甥討要,外甥不想給。爲了得到這兩句詩,宋之問便命令下人,用石頭壓死了自己的外甥,然後對外聲稱,外甥是意外之下被石頭砸死,再將這兩句詩收爲己有。

爲了一句詩,殺了自己的親外甥,這樣一個人的人品,自然可想而知。

在武則天時代後期,宋之問爲了自己的前途,更是極力對張家兄弟諂媚。後來更是通過張家兄弟,給武則天寫情詩,希望武則天能夠收自己做男寵。結果武則天收了情詩之後,只是說詩不錯,事後卻以宋之問有口臭爲由,拒絕了宋之問。

總之,這個人,不是什麼好人。雖然很有才,但個人品德實在是堪憂。

而神龍政變之後,因爲和張家兄弟交往過密,宋家兄弟自然也受到了牽連,被直接流放到了廣東。到了廣東之後,宋之問不甘心就這樣被流放,於是便祕密逃離了廣東,而後祕密逃回了京城洛陽。

回到洛陽之後,宋家兄弟走投無路,於是便想到了之前和自己有些交情的王同皎。

在宋之問看來,王同皎品德高尚,只要自己願意放低身段去求他,王同皎一定會收留自己。而自己躲在駙馬府上,也沒人敢來抓自己,可以說是兩全其美。後來也正像他想的一樣,在宋之問的哀求下,王同皎也抹不開面子,最後只能同意,暫時收留了宋家兄弟。

就是這次好心收留,給王同皎送上了一碗斷頭飯。

在王同皎府上居住期間,王同皎正在積極謀劃刺殺武三思的事情。因爲對宋家兄弟完全沒防備,所以不久之後,宋家兄弟便偷聽到了此事。

接下來,宋家兄弟爲了自己的前途,果斷賣友求榮,將消息告訴了武三思。武三思頓時大驚失色,當即入宮上奏,聲稱駙馬要刺殺自己。

在上書的同時,老謀深算的武三思,還加了一筆,聲稱王同皎不光要刺殺自己,還要刺殺皇后韋氏。不得不說,武三思的這一招,真的是打得穩準狠,一下子就將王同皎逼到了死路上!

如果只是單純刺殺武三思,王同皎最後的結果,最多也就是被流放。既然只是圖謀刺殺,又沒有付諸實施。就算是爲了女兒,李顯也會保住王同皎。但如果是牽扯到皇后韋氏,那就截然不同了!

在李顯心裏,韋氏就是他的‘白月光’。當年韋氏陪他一起過了十四年的流放生活,相濡以沫,夫妻情深。再加上李顯無法清算武則天,本就對韋氏心懷愧疚。所以,任何威脅到韋后的人,都是李顯不能容忍的!

至於韋后,自然更是樂於對此事順水推舟。雖然王同皎名義上是她的女婿,但定安公主並非她親生的,也沒多少感情。再說,王同皎是神龍政變的功臣,本就是韋氏想要重點清理的對象,所以韋后得知這件事後,只會給李顯吹枕頭風,要求李顯嚴懲兇手。

王同皎是什麼人?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第5張

所以最後,李顯終於下令,將王同皎當街處斬。

一位輔佐自己岳父上位的駙馬,一位一心爲國的忠義之士,就這樣被自己的皇帝岳父,親手下令處死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悲劇。

而王同皎被殺之後,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知道,王同皎纔是好人,他是被冤枉的。宋家兄弟因爲告密有功,不但被赦免了流放的罪行,還被加封爲五品官。因爲五品官身穿紅色官袍,所以大家都說,宋家兄弟的官服,是王同皎的血染紅的。

當然,賣友求榮的宋家兄弟,最後也沒有落得好下場。後來李隆基即位後,撥亂反正,不但流放了宋家兄弟,並且將他們直接賜死,也算是替王同皎報了仇。

至於那位定安公主,在王同皎死後,人生也是十分坎坷的。王同皎死後,李顯下令,將定安公主嫁給了韋后的同族族弟。後來唐隆政變的時候,李隆基發動政變,入宮誅殺了韋氏之後,將韋氏殺絕,定安公主的這個丈夫,也沒有幸免。在這之後,定安公主再次改嫁,又嫁給了出身博陵崔氏的崔銑。

王同皎的故事,帶給了我們一個啓發:交朋友一定要先看人品,人品不好的朋友,千萬要慎重交往。從古至今,農夫與蛇的故事,一直在不斷上演。可是數千年以來,這樣的故事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如果王同皎能夠狠一點,在宋家兄弟前來投靠的時候,直接把他們送去官府問罪,後來也不會有被殺的事情了。要是那樣的話,唐朝的歷史,恐怕就截然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