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升遷過程是什麼樣的 知縣能夠升任成爲知府嗎

清朝升遷過程是什麼樣的 知縣能夠升任成爲知府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清朝知縣能不能晉升爲知府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在清朝的行政體制劃分當中,知縣跟知府屬於上下級別的關係。在清朝乾隆以後,官階逐漸成型的情況下,知縣屬於正七品官,如果是京縣知縣,就是正六品。所謂京縣知縣,不是說單指北京周圍的縣城,而是特指大興、宛平、瀋陽三個縣。大興、宛平是北京國都周圍的縣,瀋陽是清朝陪都。而知府屬於從四品官階。

如果是按照清朝理論劃分來說,知縣升任知府,似乎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理論升遷中,也應該如此。但在實際升遷過程中,卻並沒有那麼簡單。

清朝升遷過程是什麼樣的 知縣能夠升任成爲知府嗎

這種複雜主要是跟兩個方面有關係,一個是清朝知府這個職位的重要性。清朝的時候,朝廷對知府特別重視,甚至在官員任免上需要由皇帝親自考覈人選。雍正時期,雍正皇帝就經常親自過問知府官員的人選。朝廷如此重視,其實不難理解。清朝的時候,知府承擔的政務非常繁重。從財政、錢糧、賦稅、教化地方,甚至推行教育、興修水利等,都需要由知府直接承擔。

這種情況下,就意味着知府需要有非常豐富的實際處理實際政務的經驗。在清朝的行政體制當中,省一級的總督、巡撫是不負責處理地方上實際政務,他們主要依靠公文催促底下官員處理。所以,知府的人選,經常是關係到朝廷政策的實施效果。

在知府的人選當中,主要是督撫一級的官員舉薦,以及吏部官員的選拔,還有依靠官員資歷進行選拔。一般來說,知府的人選常常會從地方上選拔考覈比較優秀的官員當中遴選出來,而選拔範圍一般是比知府官階稍低的同知一級的官員,或者是同級別的京官。這個在不同時期也有區別。

清朝升遷過程是什麼樣的 知縣能夠升任成爲知府嗎 第2張

雍正時期,朝廷經常會把能力比較強的京官調任到地方任職,這個時候,知府的人選就會主要來自京官了。 而乾隆時期,會傾向於把能力較差的地方官調任到京官任職。但總體而言,朝廷仍是傾向於讓優秀的官吏去擔任知府。

從這一點,就可以把很多知縣的升遷之路卡住了。從官階上,知縣似乎可以一步一個腳印升遷到知府,到如果他們的考覈沒有通過,達不到朝廷的要求,自然也就跟升遷無緣了。

而且,從知縣到知府,正七品到從四品,還有多個門檻要跨過,稍有不慎,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是罷官辭職,乃至鋃鐺入獄,可謂步步驚心。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除了由於對知府的嚴格要求以外,導致知縣升遷之路的艱難外,隨着清朝中後期官場官員的冗員現象越來越嚴重,升遷也越來越難。清朝開國的時候,由於人才短缺,那個時候對官員的要求有放棄,官場上也有足夠的職位可以讓這些官員,以及從各個途徑被提拔到官場的人任職。

但是到了清朝中後期,想要當官的人越來越多,可是官場的職位總是有限的。這種矛盾下,就出現很多人哪怕獲得了當官的資格,也沒有官職可以擔任。

清朝升遷過程是什麼樣的 知縣能夠升任成爲知府嗎 第3張

到了清朝中後期,很多人連知縣都混不上。因爲想要獲得一個當官的名額實在太難。如此艱難的當官途徑,自然讓很多人無法升遷。再加上後期朝政腐敗,即便是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也無法升遷。如果沒有足夠強硬的關係,即便是那些科舉正途出身的官員,也可能一輩子都是知縣官職,無法升任知府。

如此種種情況,也造就了後來清朝官場的種種怪現象,令人笑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