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孟浩然有何才能?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孟浩然有何才能?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浩然,世稱“孟襄陽”,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今天本站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孟浩然,與王維齊名,史稱"王孟",著有《孟浩然集》。其中有名的五言詩《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還入選小學語文課本,可謂家喻戶曉,廣爲人知。

孟浩然待人又很熱情仗義,不僅是李白崇拜的偶像,與杜甫、王維、王昌齡等等都是私交很好的朋友,還深得張說、張九齡、韓朝宗等朝廷大員欣賞,多次"干謁"他入仕謀職。

然,就是這樣一位才學高、名氣大且得到貴人提攜的大佬級名詩人,卻懷才不遇終身未能入仕。這是何故?

真的是他得罪了玄宗皇帝?還是像《紅樓夢》中的賈敬那樣不屑俗務不願爲官,抑或是參加科舉考試的運氣差,累試不中?

且讓在下陪你一起說道說道。

一、"官謎"孟山人

孟浩然,字襄陽,公元689年出生於湖北襄陽,世稱"孟山人",也就是沒有功名的人,即草民,世稱布衣詩人。

故孟浩然一生沒有當過官。是孟浩然不願入仕,還是讀不起書或者學習成績差入不了仕途?

孟浩然有何才能?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其實,孟浩然並不是讀不起書,他的家庭條件不算差,乃襄陽城中較爲殷實的書香門第家庭。小時候的孟浩然讀書也還可以,他本身又是一個"官謎",渴望着將來可以"貨賣帝王家",能施展平生抱負可以建功立業。

然,年輕時候的孟浩然,太貪玩,沒把科舉考試當回事,一心想着趁青春,先愜意地過一把隱士生活再說。便拉着同鄉好友張子容隱居於鹿門山,過着悠然的山居生活,還寫下《題鹿門山》一詩。

不覺到了公元712年,24歲的張子容先着急了,便單獨下山參加了科舉考試,很幸運地一舉高中進士。可不慌不忙的孟浩然只作了《送張子容進士舉》表示祝賀後,仍沉浸於自得其樂的山水生活,對參加科舉考試沒作打算。

二、"干謁"未果

就這樣,孟浩然又心情愉悅地過了幾年幸福無憂的青春時光。

一晃,就到了公元717年,孟浩然已29歲,正好遊歷於洞庭湖,時逢宰相張說貶任荊州長史,聽說孟浩然才氣過人,很是看好,有心舉薦他入仕。

原本是"官謎"的孟浩然也覺得"玩"得差不多了,亦想着通過"干謁"方式入仕。

一拍即合之下,孟浩然還寫下有名的求職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這首詩也得到張說的欣賞,可推薦上去後,並沒有得到玄宗皇帝的召見。

不覺又過了7年,到了公元724年,36歲的孟浩然得知玄宗皇帝巡訪於洛陽,便隻身前往洛陽求仕。又得襄州刺史韓思復、襄陽令盧饌(二人都是他的"忘形之交")的舉薦,可還是沒有音訊。

孟浩然滯留洛陽三年,一直沒收到入仕的消息,只好又輾轉於維揚一帶,繼續過着遊俠般的隱居生活。

所幸的是,就在公元726年,他與25歲的李白相遇。李白非常崇拜他,當即寫下有名的《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多年以後,兩人在黃鶴樓重逢。李白又爲孟浩然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對孟浩然的仰望,也算是惺惺相惜之下對他"干謁"未果的補償吧。

三、累試不中

不過,孟浩然渴望入仕的想法並沒有中斷,便期盼通過科考之路獲取成功。

於是,公元727年,39歲的孟浩然與李白作別後,便奔赴京都長安首次參加會試。據云,這次考試他的狀態也還可以,據他自己分析,是可以中舉的。

但不知道什麼原因,放榜下來,就是沒他的名字。孟浩然第一次科舉考試便"意外"地名落孫山。

不甘心失敗的孟浩然決心復讀,次年再次參加科舉考試。公元728年,孟浩然寫下《長安早春》後,又意氣風發地邁入二次科考之路。還曾在太學賦詩,傳下"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的佳句,一時名動公卿,一座傾服。

孟浩然有何才能?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2張

只可惜,他第二次考試還是失敗,仍舊不明就裏地落選。

公元734年,46歲的孟浩然第三次前往長安參加科舉考試。這次仍然遺憾,他還是沒有科考成功,入仕之門依舊對他緊緊關閉。

四、得罪了玄宗皇帝

不過,孟浩然在孜孜不倦的求仕期間,又收穫了一份難得的友誼,小12歲的大詩人王維與他交好,甚而相見恨晚,成爲"忘年之交"。

那時,王維不過二十來歲,早已高中狀元,還被授予管理皇家圖書館的顯要職務。

據說也是王維心血來潮,一心想着邀請他的兄長還是草民的孟浩然參觀他的辦公室,意在鼓勵他不要氣餒,再接再厲總有成功的時候。

哪知,就在王維熱情接待孟浩然之際,玄宗皇帝突然駕臨御書苑,想看看朝廷的藏書情況。

王維和孟浩然一下都慌了,畢竟孟浩然還是平頭老百姓,是沒有資格去皇家圖書館的。王維趕忙要求孟浩然躲到牀底下迴避。

誰料,心慌之下的孟浩然卻將自己衣袍的一角露在了外面。

玄宗皇帝一眼發現牀下有人。王維只得告知實情,忙喊孟浩然出來接駕。玄宗皇帝見是孟浩然,對他的名氣也有耳聞,便赦免二人違禁之罪,又令孟浩然背一首所寫的大作聽聽,以便量才錄用。

可慌里慌張的孟浩然,在頭腦一片空白之下,唸了一首很不合適宜的《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鬆月夜窗墟。

玄宗皇帝一聽,不高興了。這個"才高八斗"的傢伙,竟然憤世嫉俗,說朕拋棄他,是你自己不求上進,也沒有找朕,反誣於朕,是何居心?看來此人不堪任用!

玄宗皇帝當即岔氣不滿拂手而去。孟浩然最後一次寶貴入仕的機會就這樣白白丟失,意味着他今生只能望洋興嘆,就此止步於朝堂。

後來的情況果然如此。

雖說也有御史韓朝宗、長史張九齡人等人欣賞其才華,幫他說好話,提攜他入仕。

但決心歸隱的孟浩然,已失去了入仕的信心,不願再去爭取,便遊歷於在江浙一帶以詩會友,忘我地過着簡單的草民生活。

公元740年,好友王昌齡來訪。52歲的孟浩然十分高興,熱情地用漢水的特產"查頭鯿"接待,一點不顧自己患有背疽不得食用海鮮的禁忌。

就在孟浩然送別王昌齡之後,當夜即病發身亡,只留下讓人感慨萬千的千古遺憾。

孟浩然有何才能?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3張

孟浩然短暫而悲愴的人生經歷,亦警示世人:

求職需趁早,莫貪玩,莫誤大好青春。該打拼的年齡,確要積極上進努力爭取,真到人生的暮年,即便渴望功名也不那麼現實了。

何況求職之路原本不易?其實一次次失敗算不了什麼,只要不被自己打敗。面對求職之中那些稍縱即逝的寶貴機會,既要高度重視,更要緊緊抓住,切勿機會來了,卻毫無準備,顯得慌不擇路,口不擇言,以憤世嫉俗的心態堵塞自己原本美好的前行之路。

事實上,遇上好的機緣,得罪了得罪不起之人,遠大的理想抱負必然會戛然而止。

當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孟浩然正是因爲終身未能入仕,成了古代"學而優則仕"少數沒有當上官員的讀書人,纔有峯迴路轉成爲大唐詩壇有名的"孟襄陽"、"孟山人",才留下那麼多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園詩作。

由此而言,草民孟浩然,鮮活的一生仍可歌可泣,亦可"笑傲江湖",足也。

不過,不是每個有才華的人在關閉一扇門後,也能打開另一扇窗。像方仲永那樣"泯然衆人矣"比比皆是,還是不誤韶華爲好。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