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袁紹在官渡之戰後就沒有東山再起的能力了,是爲何?

袁紹在官渡之戰後就沒有東山再起的能力了,是爲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袁紹,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羣雄之一。今天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歡迎閱讀哦~

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北方的兩大諸侯,曹操和袁紹之間,爆發了“官渡之戰”。

這一戰被認定爲是三國時期的三大改變歷史走向,以及以少勝多的最重要戰役之一(另兩次是赤壁大戰和夷陵之戰)。

同時,在很多百科中,被認定爲是,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官渡之戰”屬於三國時期最重要的三次戰役之一,這個我沒有疑問,但說他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我覺得還差些火候。

“官渡之戰”的失敗,也並非是袁紹勢力集團的滅頂之災。

在我看來,曹操雖然打贏了這一戰,也幾乎是完勝,但當時的他還沒有能力去掃平北方,即使袁紹損失了七、八萬大軍。

對於曹操來說,“官渡之戰”最大的好處是穩定了崛起的基本盤,也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權威性。

這一戰前,曹操以一個地方諸侯的身份奉迎漢獻帝不到五年,不服他的人太多了,“衣帶詔”事件,就是在這段時間內爆發出來的。

曹操雖然也在這段時間裏,擊敗了袁術、呂布、劉備、張繡等諸侯,可壓在他頭上最大的一座大山,即虎踞河北四州之地的袁紹,依舊需要他仰視。

建安二年時(公元197年),曹操還僅僅只是因爲袁紹打了個噴嚏,就嚇得讓出自己兼任的官爵,《後漢書·袁紹傳》中記載:

袁紹在官渡之戰後就沒有東山再起的能力了,是爲何?

於是以紹爲太尉,封鄴侯。時曹操自爲大將軍,紹恥爲之下,僞表辭不受。操大懼,乃讓位於紹。二年,使將作大匠孔融持節拜紹大將軍,錫弓矢節鉞,虎賁百人,兼督冀、青、幽、並四州,然後受之。

這足以證明,當時的袁紹給曹操的壓力。

沒有正面擊敗過袁紹的曹操,即使有天子的名義在手,也無法服衆。

史書記載,“官渡之戰”前,有許多曹操一方的官員給袁紹寫效忠信,就是曹操的威懾力沒能大過袁紹的體現。

而在“官渡之戰”中,當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後,哪怕只是險勝,這一切隱患就都全不存在了,但也僅此而已。

曹操保住了繼續擁有天子在手的權力,保住了地盤不失,得到了原地盤內,那些本來三心二意的世家大族的認可,保住了基本盤。

之所以我不認可這一戰是“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主要是因爲,此時的曹操依舊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拿下袁紹擁有的四州之地。

“官渡之戰”時,袁紹就算戰敗,他的基本盤還是強於曹操。

曹操在這一戰中,繳獲了大量物資,收降了部分袁紹的軍隊,但沒有反攻進袁紹的領地中。

所以,他擁有的地盤還是多於曹操,錢糧、軍隊、物資、人才的數量都還在曹操之上。

如果袁紹能沉下心來,總結戰敗的經驗教訓,就如沮授在“官渡之戰”前提出的,憑藉己方的優勢,跟曹操打持久戰,用小戰消耗曹操的實力,袁紹還是有機會翻身的。

曹操當初在攻打陶謙佔據的徐州時,老巢都被呂布偷襲攻佔了,不也能翻身?何況基本盤遠勝曹操的袁紹?

從家世和聲望上來講,北方的世家大族潛意識裏,也跟袁紹更親近,而不是親近宦官後代曹操。

只要袁紹能忍得住戰敗之恥,修生養息個幾年,底子厚,恢復能力也強的他,絕對有大把的機會戰勝曹操。

從歷史記載中看,曹操開始進攻河北地區,是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距離“官渡之戰”足有四年,

真正平定河北地區,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距離“官渡之戰”足有七年。

這麼長的時間間隔,足夠袁紹恢復實力了。

可惜的是,袁紹沒有那個耐心,或者說,“官渡之戰”的失敗,讓他這個北方雄主拉不下面子,一心只想着報復。

從袁紹回去後,馬上就殺掉此前勸說他不要主動跟曹操掀起大戰的田豐,就能看出來他的不甘心。

心思錯了,自然步步就錯。

“官渡之戰”結束後不到一年,即建安六年(公元201年),袁紹就忍不住又主動向曹操發起進攻。

結果,袁紹在“倉亭之戰”中,再次被曹操擊敗,《三國志·武帝本紀》中記載:

六年夏四月,揚兵河上,擊紹倉亭軍,破之。紹歸,復收散卒,攻定諸叛郡縣。九月,公還許。

連續的敗給曹操,不但袁紹本人,河北的世家大族們的心態,估計都會有不利於袁紹的變化,說好的北方霸主?怎麼總是打不贏曹操?

袁紹在官渡之戰後就沒有東山再起的能力了,是爲何? 第2張

再次大敗,消耗掉不少軍馬錢糧不說,從史書的記載中可以看到,河北都開始有叛亂了,這表明,袁紹的基本盤開始不穩當了,這纔是雙方實力此消彼長的關鍵。

至此,袁紹再無主動發起進攻的能力。

但即便如此,曹操依舊沒有主動向袁紹進攻,反而撤退了。

這是因爲,此時的曹操還是沒有把握擊敗袁紹,或者說,有把握擊敗袁紹,並獲得河北的地盤,可需要的時間太長。

曹操是不願意打持久戰的,他處在中原地區,四處漏風。

別的諸侯不說,堅定的視曹操爲漢賊的劉備,這個時候,就一直在曹操背後搗亂,《三國志·武帝本紀》中記載:

紹之未破也,使劉備略汝南,汝南賊共都等應之。遣蔡揚擊都,不利,爲都所破。公南征備。備聞公自行,走奔劉表,都等皆散。

這還沒完,劉備投了劉表後,都還在不斷騷擾曹操,建安七年時,還主動北上,跟曹操麾下的夏侯惇在博望坡搞了一次會戰。

這些事情,始終延緩着曹操進攻河北的步伐。

因此,直到“倉亭之戰”的再次失敗後,袁紹還是有那麼一絲機會翻身,他還是有機會恢復實力。

不過,袁紹到底是沒能得到報復曹操的機會,他在建安七年中就病死了。

袁紹的死跟此前的兩次大戰失敗有沒有關係?我看是有的。

他殺田豐,在戰敗後不服氣,短時間內又進攻曹操。都證明,他的心態有問題,不是那麼寬廣,因此而被氣得生病,然後死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袁紹死了,袁氏勢力集團的最大危機才真正到來。

因爲繼承人選擇不當,袁紹剛一死,幾個兒子就火併,徹底給了曹操平定河北的機會。

建安八年,袁紹長子袁譚向曹操乞降,建安九年,曹操正式進軍河北,建安十年,復叛的袁譚被殺,建安十一年,袁紹的外甥高幹被殺,建安十二年,袁熙、袁尚被殺。

建安十三年,平定了河北的曹操基本無人可制,此時的曹操廢掉三公,恢復丞相制度,並自任漢朝丞相,曹魏的格局奠定。

在袁紹死後,曹操還用了四年時間,才搞定河北,可見,平定河北之艱難。

袁紹在官渡之戰後就沒有東山再起的能力了,是爲何? 第3張

綜上所述,袁紹如不死,曹操未必敢孤注一擲向河北進攻,但經過“官渡之戰”和“倉亭之戰”連續兩次大勝後,曹操也有了跟袁紹長時間消耗下去的底氣。

至於什麼時候能耗贏,還真不好說。

至少,袁紹活着,在荊州的劉備估計會不停鼓動劉表對曹操發起騷擾,西涼勢力、東吳勢力沒準也會時不時湊湊熱鬧。

袁紹一死,袁氏又內亂,看得明白的諸侯都知道,河北大局已定,就沒誰敢在曹操無身後之憂的情況下激怒曹操。

曹操也大可以放心去平定河北。

所以,我認爲,建安五年時“官渡之戰”的失敗,並非袁紹勢力一蹶不振的關鍵,袁紹還有很大的可能性翻身。

建安七年時的袁紹之死,加上袁氏內亂,纔是真正“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