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感情那麼好 兩人的子女又是什麼結局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感情那麼好 兩人的子女又是什麼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李世民與長孫皇后一生感情篤厚,他們的子女是什麼結局?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李世民絕對算得上一個長情的男人,他的妻子長孫皇后是他唯一的皇后。

長孫皇后13歲嫁給了秦王李世民,夫妻恩愛和睦,但是她只陪伴了李世民短短的22年便早逝了,李世民命人築了觀望陵來懷念她,之後李世民的王朝再也沒有冊立新皇后。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感情那麼好 兩人的子女又是什麼結局

在長孫皇后短暫的人生中,她先後爲李世民誕下三子四女。(皇子:李承乾、李泰、李治。公主:長樂公主、城陽公主、晉陽公主、新城公主。)

長孫皇后的早逝,使得李世民將對的愛又轉移到了這七個孩子的身上,可以說,老父親李承乾爲了培養他們,簡直操碎了心。

嫡長子李承乾: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李世民也和世間千千萬萬的父親一樣,有一個望子成龍的夢想。而他望子成龍的對象,正是他與長孫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李承乾。

公元619年,李承乾在太極宮承乾殿呱呱落地。他的爺爺,也就是唐高祖李淵非常高興。親自給他取名“承乾”。一來呢,是因爲他出生於承乾殿,二來則是對他寄予厚望,含有"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

如此看來,含着金湯匙出生的李承乾,實乃妥妥的“皇二代”。

李承乾1歲的時候,他爺爺就封他爲恆山王,5歲獲封中山王,8歲時,李世民登基,李承乾便順理成章地當了皇太子。

李世民也期盼着李承乾將來能順應家族的期望,接替自己的千秋大業。

教育孩子要從娃娃抓起,在李承乾三歲的時候,李世民就安排妻子長孫皇后的的侄子、長孫家慶給李承乾做陪讀。

李承乾五歲時,李世民又給他找來了最好的兩位儒學老師,分別是秦王府十八學士的陸德明與孔穎達,教他儒家經典。

年幼的李承乾表現也非常不錯,他恭謙有禮,尊師重道,深得李世民的喜愛。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感情那麼好 兩人的子女又是什麼結局 第2張

李世民在給李承乾冊封太子的詔書中,就公然誇讚兒子的聰慧有禮。詔書有曰:“早聞睿哲,幼觀《詩》《禮》”

李承乾11歲時,李世民就授權他旁聽前朝政務,還給了他部分決斷的權力。在李世民的鍛鍊下,不滿12歲的李承乾開始涉足政治領域。朝中重要官員病重,他也能代表父皇前去關心慰問。

朝政實習完成了,李世民又擔心他養在宮中不知民間疾苦。便將太子的老師都號召過來,要求師傅們給太子多講講民間的各種艱難困苦,思想上要求他們時刻敲打太子,凡是李承乾有不對的地方,要勇敢諫言。

李世民所做的一切,都是給李承乾鋪好了金光閃閃的大道。

可以說,少年時期的李承乾在未來儲君的道路上走得筆直敞亮,可後來的他卻經歷了一個急轉彎,這一轉就轉到了死衚衕。

李世民爲了大力培養他,精挑細選了十幾個老臣來輔佐太子的言行思修。雖說是老師,其實更像是言官。只要他們覺得太子有不妥當的地方,就言語犀利地對他進行評判,批判方式也很讓人難堪,要麼當面批評,要麼一言不合就上書彈劾。

有一次,太子在自己的院內蓋了間房子,老師于志寧便痛斥他過於奢華浪費。李承乾偶爾與宦官在一起玩笑,于志寧又跑過來罵,當着衆人的面,言語非常刺耳。

孔穎達比于志寧更偏激,只要他認爲太子不對的地方,立刻直諫給李世民,各種誇大其詞。就連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都看不下去了,乳母還勸孔穎達,不要當着衆人的面去罵太子。而孔穎達無動於衷,還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繼續發揚這種教育方式。

不管他做什麼,都有人站出來指着他的鼻子痛罵。總之就是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還動不動就一紙狀書告到父親李世民那兒,這就激起了少年李承乾的叛逆之心。

後來的李承乾就開始自暴自棄,他還與一名男寵交好。這男寵長得美貌,還能歌善舞深得太子心,兩人經常一起陶醉享樂,如漆似膠。

李世民知道後大發雷霆,他立即處死了這名男寵。李承乾越發與李世民背道而馳,他繼續放縱墮落,在宮中扮成胡人打仗,大玩cosplay。在宮內搭帳篷,吃烤肉,飲酒作樂。

玩鬧肆意忘形的李承乾,甚至還說“若我登基爲帝,當率幾萬大軍投奔突厥可汗”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各種荒唐言行,讓李世民對太子大失所望。

在李承乾墮落期間,李承乾的弟弟李泰抓住機會討父親李世民的歡心,導致李世民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了李泰身上。

李承乾惶恐自己的儲君地位動搖,於是暗中勾結侯君集等人密謀造反,結果事情敗露,李世民不得不將其廢爲庶人,安置到黔州。

李承乾年僅26歲就英年早逝,這與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也有莫大的關係。誰都想不到,如此父慈子孝的帝王之家,如此根正苗紅的皇太子,李承乾竟然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嫡次子李泰:蟄伏多年的野心家。

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第二個兒子。

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 他愛好書法文學 集書萬卷,可以說非常優秀了。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感情那麼好 兩人的子女又是什麼結局 第3張

由於嫡長子李承乾當時是根正苗紅的皇太子,所以相當長的時間裏,李世民都沒有心思發現李泰的光芒。

後來太子李承乾自甘墮落,李泰便瞅準了時機,抓住一切機會在李世民面前來表現自己。

公元642年,魏王李泰完成了《括地誌》的編修工作。李世民看了非常滿意,親自將這部著作收藏於皇家藏書閣。

隨後,李世民對李泰大肆賞賜,另外每個月還賞賜各種財物。不論是規格還是數量,都遠遠超過了太子的規格。

李世民對李泰的種種寵愛,讓李泰產生了一種錯覺,他以爲只要親哥哥李承乾被廢了太子之位,他就有機會成爲儲君。

就在李泰暗自打起算盤的時候,一邊的李承乾卻主動送上門來,李承乾惶恐自己的儲君地位動搖,於是他便效仿了歷史上的奪嫡之爭,決定除掉自己的親弟弟李泰。

刺殺李泰失敗後,李承乾又走火入魔般地發動造反,太子之位也拱手讓人。

李泰深知李世民最忌恨兄弟相殘,他便趁機賣乖,對李世民說:“如果自己當了皇帝,將來會殺掉自己的兒子,將皇位傳給弟弟李治。”

李泰一副兄弟情大於天的樣子,把李世民感動得稀里嘩啦,當即便要立李泰爲太子。

褚遂良知道後,就對李世民諫言,虎毒不食子,殺子傳弟這件事不可信!

李世民冷靜下來一想,有道理!他感嘆李泰的心機和歹毒。若李泰將來登基了,定會殺掉自己的同胞兄弟。

爲了保全自己的三個愛子,李世民便改立了仁義的嫡三子李治爲太子。

至於如何處置李泰,李世民也是操碎了心。

最後,李世民在廢黜李泰的詔書上寫道:

“魏王李泰,是我極爲心愛的兒子,我對這個兒子實所鍾心。此子年幼的時候就很聰敏伶俐,又十分愛好文學,我對他的寵愛是那麼的不同尋常……然而我不能讓後世子孫認爲皇位是可以通過謀劃得到的,所以將魏王李泰降爲東萊郡王。”

李世民果然沒看錯李治,後來李治繼位,他對這位親生的二哥李泰十分優待,“而李泰則因爲痛失皇位而一直鬱鬱寡歡,最終在永徽三年的時候去世了,死時年僅三十二歲。

嫡三子李治: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李治出生於長安東宮的麗正殿,他是長孫皇后與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

李治的資質和能力遜色於兩個哥哥,但好在他性格淳樸,忠愛仁孝。

所以當大哥二哥陷入太子爭奪的漩渦時,李治”與世無爭”的姿態就像是一股清流,讓李世民深感欣慰。

李世民意識到,將儲君的位子留給李泰,免不了一場兄弟殘殺,他不想再看到悲劇重演。爲了保全他的兒子們,他決定把太子之位傳給李治。

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李治被動成爲了黃雀,成爲了最終贏家,這裏面當然少不了長孫無忌的功勞,正是因爲他的運作,以及向李世民進諫,說明了利害關係,才讓李世民才下定決心立李治爲太子。

不管怎麼說,李治不費一兵一卒,就成爲了這場奪嫡風波中最大的贏家。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感情那麼好 兩人的子女又是什麼結局 第4張

李治當上太子後,李世民每次上朝,就讓李治站在旁邊,讓他觀看自己決斷各種政務,有時候讓他參加議事,李治漸漸也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能,讓唐太宗讚不絕口。

李治這位性格溫順的大孝子,還做了一件對不住父親的事,那就是與武則天私通。也正是這件事,差點葬送了李唐的大好河山。

李世民去世後,李治即位,他將削髮爲尼的武則天從感業寺接了出來,封爲二品昭儀。再度進宮的武則天,開始步步爲營,成功擊敗了王皇后、蕭淑妃等人,成爲了李治的新皇后。

李治身體一直不好,經常生病,所以武則天便經常幫助李治處理一些政務。

公元683年,李治去世,他的兒子李顯和李旦相繼成爲皇帝,但武則天早已大權在握,他們最終都被武則天廢掉,李氏江山落入女人之手。

如果李治泉下有知,估計是後悔將武則天帶入宮中的。雖說武則天掌權皆因李治而起,但李治在位期間,她並沒有凌駕於皇帝之上。

李治在位三十四年,進一步推動了唐朝的發展,他讓唐朝國力達到鼎盛,百姓安居樂業,萬國來朝,可以說是開創了不亞於貞觀之治的盛世。

嫡長女長樂公主:天生麗質的掌上明珠。

公元621年,長孫皇后給李世民生了一個女兒,這是他倆的第一個嫡女,李世民十分高興,取名李麗質。

這位公主確實人如其名,長得天生麗質,是位容色絕姝的美人。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年僅八歲的李麗質被李世民詔封爲長樂公主,食邑三千戶。

作爲李世民的掌上明珠,在她12歲的時候,李世民就給她安排好了婚事,將她許配給了長孫無忌的兒子長孫衝。

李世民之所以這樣安排,不僅因爲長孫無忌與他的布衣之交,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長孫無忌還是長孫皇后的兄長,將愛女嫁到妻子的孃家,姑表兄妹喜結連理,可謂是親上加親,富貴至極。

在給女兒準備嫁妝這件事上,賢明的李世民也失了分寸。

按照禮制,公主的嫁妝都是有標準的,但是李世民卻想要多給,他對衆臣表示:“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並所鍾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感情那麼好 兩人的子女又是什麼結局 第5張

要知道,長樂公主的姑姑出嫁的時候,都沒有長樂公主這麼多嫁妝。於是房玄齡和魏徵等人紛紛勸諫李世民,要理性對待,切不可逾輩分。

最終,李世民接受了建議,此事也一度成爲美談。

長樂公主雖從小就受到萬衆矚目的關愛,但她並沒有因爲父母的溺愛恃寵而驕。

婚後的她孝順公婆,謹禮持家,與長孫衝琴瑟和鳴,生活幸福美滿。

貞觀十七年六月,長樂公主突然病倒,久治不愈。

同年八月十日,公主便溘然長逝,年僅二十三歲。

這一年,是她和長孫衝的婚姻生活剛邁進第十個年頭,這對少年夫妻最終卻沒能等到老來相伴的一天。

面對愛女的離世,唐太宗多次痛哭不能自已。"皇帝悼深夭蕙,懷三號而猶感。"長樂公主陪葬昭陵。

城陽公主:一婚不平,二婚幸福美滿。

城陽公主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第二個女兒,同樣備受寵愛。李世民將她嫁給了凌煙閣功臣排名第三的杜如晦的次子杜荷。

功臣之子喜提駙馬,本是一樁美談,可偏偏杜荷是第一任太子李承乾的心腹,還參與了李承乾謀反事件,大好前程毀於一旦。

謀逆失敗後,杜荷鋃鐺入獄,處以死刑,年輕的城陽公主便守了寡。

唐太宗十分心疼女兒的遭遇,便決定給女兒再找一個良婿,將她許配給了衛尉卿薛懷昱之子薛瓘。

爲了保證女兒的第二婚姻能幸福完美,李世民還特地佔卜,卜婚的結果是城陽公主的婚事宜在白天舉行,但是古代的婚禮都是傍晚舉行。太宗決定依卜而行,立即就遭到了臣子的勸阻。

最終,李世民不得不妥協,老老實實地依照禮制辦事。

這是繼長樂公主嫁妝事件之後,李世民第二次爲女兒們的婚事失去理智。

好在城陽公主的第二次婚姻比較美滿,夫妻二人感情和睦,生了三個兒子,李世民心裏也踏實了。

公元671年五月十六日,城陽公主薨於房州, 李治將城陽公主陪葬於昭陵。

晉陽公主:史上唯一被皇帝親自撫養的公主。

晉陽公主李明達,是唐太宗和長孫皇后的第三個女兒。

公元636年,長孫皇后離世,此時的晉陽公主還是個五歲的幼孩,痛失愛妻的唐太宗悲慟之下決定親自撫養這個女兒。 正因爲唐太宗這一空前之舉,史書上留下了令人矚目的一抹溫情:"晉王及晉陽公主,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感情那麼好 兩人的子女又是什麼結局 第6張

晉陽公主也是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親自撫養的公主。

晉陽公主性情溫婉機智,聰慧伶俐,由於她從小長在唐太宗的跟前,父女倆感情十分深厚。

她還十分善於察言觀色,當大臣觸怒李世民的時候,晉陽公主便和她母親一樣,總是慢慢地消掉父親的怒氣,再爲挨訓的人徐徐辯解。在女兒的勸慰之下,太宗的怒氣也消彌無蹤。因此,"省中"大臣們多蒙公主的恩惠,十分喜愛她。

雖有父親的寵愛,但失去母愛的晉陽公主總是缺乏安全感,害怕身邊的親人離開她。

公元642年,與她自幼一起長大的哥哥李治開始穿着朝服上朝,晉陽公主捨不得放開哥哥的衣角,哽咽着對父親說道:"哥哥現在也要和大臣們一樣站班,不能再留在我們身邊了嗎?"

唐太宗看到一雙兒女如此惜別,頓時忍不住涕淚滿面。

遺憾的是,這位體貼父兄的公主,還沒到及笄之年,12歲就病逝了。唐太宗悲痛萬分。晉陽公主入葬後,下令在公主墓旁營建佛寺爲女兒祈福。

如果晉陽公主身體康健,到她結婚出嫁的那天,她的老爹又會再次爲女兒的婚事失去理智,史上又會多出一則佳話美談吧!

新城公主:最鬱鬱而終的公主。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和長孫皇后最小的女兒。

她比上面的晉陽公主更可憐,長孫皇后去世的時候,她還不到2歲。

各位看官是否好奇,唐太宗又給了這位小女兒什麼樣的寵愛呢?

公元642年,也就是新城公主8歲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將她封爲衡山郡公主。

在唐代,名山大川是不能作爲封號的。《唐六典》中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內縣皆不得以封。"

儘管如此,李世民依舊爲女兒破格,將衡山作爲了公主封號。

不僅如此,年僅8歲的衡山公主還有了實封,並且還増賦。這又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做法。

根據史料記載,唐朝的公主要到出嫁時才能收取賦稅的。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感情那麼好 兩人的子女又是什麼結局 第7張

白居易曾寫道:“近代或有未笄年而賜湯沐者,亦如公主之號,以寵重之”。

“女兒奴”唐太宗在寵公主這條路上,是將打破常規進行到底了。

公元643年,衡山公主不滿10歲的時候,李世民決定將她許配給魏徵的兒子魏叔玉。

還沒來得及辦理婚事,魏叔玉的魏徵就病逝了。

同年四月,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爆發,侯君集被處死、杜正倫被罷免,而魏徵曾推薦此兩人具有宰相之才,再加上魏徵曾將自己的諫辭公示給了史官褚遂良。李世民便懷疑魏徵與侯君集等人結黨,還意圖在史書上標榜自己。

一氣之下,李世民寫下詔書,終止了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約。

之後李世民又精心爲衡山公主挑選良婿,一直到公元649年二月初六,也就是亡妻長孫皇后的生日那天,李世民敲定了女婿人選,他決定將衡山公主許配給長孫操之子長孫詮。

長孫詮的父親長孫操是長孫皇后的堂叔,從輩分上說,長孫詮算是長孫皇后的堂弟,那麼衡山公主還應該喊這位夫君一聲“舅舅”。

不過,唐朝人民並不在意輩分問題,李世民開始給寶貝女兒籌備婚事。

由於公主的婚禮過程太過複雜,一直到到李世民去世,婚禮的籌備工作也沒能全部完成,未能在生前看到女兒出嫁,是唐太宗的一大遺憾。

太宗駕崩,舉國哀悼,公主的婚事只得延後。

這一推後,就是三年。

公元652年五月二十三日,在衡山公主守孝滿三年的前三天,唐高宗李治便下詔將妹妹改封爲新城長公主,增邑5000戶,以慶賀妹妹出嫁。

婚後的小兩口過了7年的幸福時光,就被朝堂上的紛爭給破壞了。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感情那麼好 兩人的子女又是什麼結局 第8張

公元659年,由於長孫無忌曾反對唐高宗李治廢后、立武則天爲後,再加上唐高宗李治爲了實現集權,長孫家族遭難,駙馬長孫詮也受到了牽連,他被流放巂州並被地方官所殺。

駙馬被殺害,新城公主鬱鬱寡歡。唐高宗見小妹終日消沉,他便給新城公主重新安排了一樁婚事,將她嫁給了出自京兆韋氏的韋正矩。

與此同時,唐高宗李治還接連下旨,短期內便將韋正矩連升八級,從奉冕大夫升爲正三品的殿中監,可謂平步青雲。

要說這李治也是一片好心,給妹妹賜婚,本來是想着讓妹妹儘快忘掉長孫詮。

誰知道新城公主與長孫詮感情太深,二婚後也無法忘掉前夫,所以新城公主與韋正矩的婚姻生活並不和睦。

對新城公主而言,一邊是喪夫之痛未愈,一邊是新生活難以適應。久而久之,公主便患上了重病。

病中的新城公主難免脾氣暴躁,與駙馬產生爭吵,導致兩人成婚後不久,便傳出了駙馬“遇主不以禮”的傳言。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感情那麼好 兩人的子女又是什麼結局 第9張

公元663年,新城公主病情加重,唐高宗李治特下旨興建了建福寺,以此爲妹妹祈福。

然而天不假年,同年三月,新城公主病逝於長安通軌坊南園,終年三十歲。

以上便是長孫皇后與唐太宗李世民的7個愛情結晶的悲喜人生,不得不承認,李世民不僅是一代明君,更是一個深情的好丈夫,一個疼愛兒女的好父親,如此利國利家的男人,是唐朝人民的福氣,更是李氏兒女們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