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滅趙王翦是怎麼擊敗趙國的 王翦用了什麼計策

秦滅趙王翦是怎麼擊敗趙國的 王翦用了什麼計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秦滅趙之戰中,王翦用了什麼計策,纔打敗李牧攻滅趙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雖然韓國是山東六國中第一個被秦國攻滅的國家,但秦國第一個攻打的國家並不是韓國,而是趙國。在秦國攻滅韓國的六年前(公元前236年),秦王嬴政便派王翦率軍攻打趙國,不過由於趙國有名將李牧坐鎮,一直到公元前230年攻滅韓國時,秦軍也未能攻破趙都邯鄲,那麼王翦最後是如何打敗趙國的,他用了什麼計策?

秦滅趙王翦是怎麼擊敗趙國的 王翦用了什麼計策

接下來我們回顧一下“秦滅趙之戰”的經過。

引言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秦國舊都雍城蘄年宮舉行加冠禮(表示成年),即將掌權親政。當時長信侯嫪毐擔心自己和太后趙姬的苟且之事東窗事發會被秦王誅殺,於是盜用秦王玉璽和太后璽調動士卒發動政變,史稱“蘄年宮之變”。

不過嫪毐之事早已被秦王嬴政覺察,並已查明屬實,爲了防止嫪毐作亂,秦王事先在蘄年宮和咸陽宮佈置了精兵,最終嫪毐大敗,被處以極刑,並誅滅三族,一衆黨羽也皆獲刑。由於此事牽連相邦呂不韋(嫪毐是由呂不韋獻給太后),秦王藉此事免去呂不韋的相職。

至此,秦王嬴政剷除了呂不韋和嫪毐兩大政治勢力,掌握朝政大權。之後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開始周密部署統一六國的戰爭。根據歷代“遠交近攻”的策略,最終確定了“先弱後強,先近後遠”的具體戰略步驟。經過商議後,趙國成爲秦國的第一個進攻目標。

秦滅趙之戰

雖然秦國確定了進攻目標趙國,但由於沒有恰當的出兵理由,於是用間諜挑起燕、趙兩國戰事,這不僅有了合理的出兵理由,還能乘趙國國內空虛之機,和燕國形成夾攻之勢,從而達到速勝目的。秦國便以“援燕抗趙”爲藉口,對趙國發起了進攻。

秦滅趙之戰前期(李牧未參戰)

《史記·趙世家》記載:“悼襄王九年,趙攻燕,取貍陽城。兵未罷,秦攻鄴,拔之。悼襄王卒,子幽繆王遷立。”

公元前236年,趙悼襄王派兵攻打燕國,奪取了貍陽城。在趙軍還未返回趙境之際,秦王派將軍王翦、桓齮、楊端率軍攻打趙國鄴城,爲此拉開了秦滅趙之戰。同年趙悼襄王去世,其子趙遷即位,即“趙幽繆王”。

秦滅趙王翦是怎麼擊敗趙國的 王翦用了什麼計策 第2張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王翦、桓齮、楊端和攻鄴,取九城。王翦攻閼與、橑楊,皆併爲一軍。翦將十八日,軍歸斗食以下,什推二人從軍,取鄴、安陽。”

王翦一開始並沒能攻取鄴地,而是攻取了其他九城,接着又進攻閼與(當年秦昭襄王就曾出兵攻打過閼與,結果被趙括的父親趙奢擊敗,之後再次攻打閼與,依然未果,可見閼與並不容易拿下)和橑楊,還是沒能攻下。

於是王翦就將三支軍隊合併統領,然後下令遣返俸祿不滿一斗以下的軍吏,從十個人中選撥出兩名精銳留在軍中,因此留下來的士卒全都是軍中精銳。之後王翦率領這支軍隊攻取了鄴地、閼與、橑楊和安陽等地,之後這支軍隊由桓齮統領。以此可見王翦的軍事才能和實戰指揮能力確實不凡。

公元前235年,文信侯呂不韋去世,因前去致哀的食客和官員很多,爲此牽連了很多秦國官員,加上這一年秦國發生了嚴重旱災,因此沒有對外用兵。

《史記》記載:“幽繆王二年,秦攻武城,扈輒率師救之,軍敗,死焉。”、“桓齮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

公元前234年,秦王派桓齮率兵攻打趙國的平陽和武城,趙將扈輒率軍救援,結果扈輒兵敗,秦軍斬首趙軍十萬,之後桓齮乘勝追逐奪取武城和平陽,並斬殺了扈輒。之後趙國名將李牧出場。

秦滅趙之戰中期,李牧多次擊退秦軍

桓齮率軍從上黨越過太行山繼續東進,又攻佔了趙國赤麗、宜安兩座城邑,繼而進攻趙國腹地邯鄲,秦王嬴政還親自前往黃河以南督陣。趙王遷爲此急調在北方代地雁門郡抵禦匈奴的名將李牧率軍邊軍主力南下反擊秦軍,之後便發生了著名的“肥之戰”(也稱宜安之戰)。

秦滅趙王翦是怎麼擊敗趙國的 王翦用了什麼計策 第3張

肥之戰

《史記》記載:“趙乃以李牧爲大將軍,擊秦軍於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齮。封李牧爲武安君。”

李牧與邯鄲派出的趙軍會合後,率軍在宜安附近與秦軍對峙。此時秦軍連戰連勝,士氣正盛,李牧認爲趙軍不易取勝,便採取固守避戰,俟敵疲憊,伺機反攻的方針,多日拒不出戰。

桓齮認爲秦軍長途跋涉,戰事不利於一直拖延,便率秦軍主力進攻肥下,意圖使趙軍脫離堡壘前往資源,從而在野戰中將其擊潰,但李牧並未中計,反而乘秦軍兵力薄弱之際,一舉攻佔了秦軍大營,俘獲留守秦軍和全部輜重。

李牧判斷桓齮必會率軍回援,於是緊接着部署一部分兵力正面阻擊桓齮,並將主力配置於兩翼進行鉗攻,這種戰術類似於現代的“鉗形攻勢”,可以迫使敵軍拉長戰線,兩面作戰,從而避免“利劍攻勢”帶來的阻力和損傷。

在李牧圍魏救趙、釜底抽薪的一套組合拳下,號稱野戰天下無敵的秦軍遭遇慘敗,只有秦軍主將桓齮率領部分軍隊撤退,李牧也憑藉此戰獲封武安君。

番吾之戰

不過秦國遭此大敗後,並未放棄繼續攻打趙國,於次年(公元前232年)再次出動大軍分兩路進攻趙國,一路軍隊從鄴地北上,意圖渡漳水(河北石家莊市平山縣)襲擾趙都邯鄲,另一路軍隊由太原,攻取狼孟,繼而東進攻打趙國番吾要地(河北邯鄲市臨漳縣臨漳縣西)。

《史記》記載:“大興兵,一軍至鄴,一軍至太原,取狼孟。”、“秦攻番吾,李牧與之戰,卻之。”

從以上地圖來看,秦軍這是準備南北夾擊邯鄲,如果進展順利,趙國將會陷入十分危險的處境。

不過李牧認爲邯鄲之南有漳水和趙長城作爲依託,秦軍難以迅速突進,便採取南守北攻,然後逐個擊破的方針,命副將司馬尚在邯鄲之南據守長城防線,自己率主力北向反擊秦軍。之後李牧主力和另一路秦軍在番吾附近相遇,爲此兩軍展開了激烈戰鬥,在趙軍猛攻之下,秦軍再一次遭遇大敗。

之後李牧跟蹤追擊,將北路秦軍驅逐出趙境,隨後立即率兵回援邯鄲,與副將司馬尚部一起反擊南路秦軍,而漳河沿岸的秦軍得知北路大軍已經潰退,感覺難以獲勝,兩軍稍微接觸後便撤軍退走。李牧再一次擊退秦軍,番吾之戰以趙國獲勝告終。

秦王嬴政對“肥之戰”和“番吾之戰”慘敗大吃一驚,他沒想到趙軍竟然還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同時也感佩李牧的軍事才能。但秦軍受阻也讓秦王感到困擾,爲此不得不召集文武近臣商議攻趙的對策。最後商議的結果是戰略上與趙軍相持,等待趙軍疲憊,然後一舉戰勝。

秦滅趙王翦是怎麼擊敗趙國的 王翦用了什麼計策 第4張

由於攻趙受阻,秦國便兩線作戰,並將主攻方向改爲韓國。

秦滅趙之戰後期,李牧遇害,王翦滅趙

《史記》記載:“幽繆王六年,大飢。”

公元前230年,當秦軍攻滅邯鄲時,趙國在這一年遇到了嚴重旱災,發生了大饑荒,爲此導致趙國人心浮動。秦國穩定韓國舊地形勢後,便立即轉用兵力大舉進攻趙國。從公元前236年第一次進攻趙國以來,這已經是秦國第五次攻打趙國。

《史記》記載:“十八年,大興兵攻趙,王翦將上地,下井陘,端和將河內,羌瘣伐趙,端和圍邯鄲城。”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乘趙國大飢之機,命王翦、楊端和率軍從兩個方向進攻趙國。王翦帶領上郡的軍隊攻取趙國井陘,楊端和帶領河內的軍隊包圍趙都邯鄲,和王翦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準備一舉攻滅趙國。

趙國方面還是由名將李牧和副將司馬尚率軍抵抗,在李牧避戰不出,固築堅守的方針下,秦軍多次進攻未能取勝,爲此兩軍形成相持之勢。由於趙國有名將李牧坐鎮,秦軍對峙一年多後還是無法攻破邯鄲城。

王翦採用反間計除掉趙將李牧

王翦知道趙國有李牧坐鎮,秦軍就無法在戰場上速勝,便建議秦王再行反間故計除掉李牧(之前長平之戰,秦國曾用反間計使趙國用趙括換掉老將廉頗)。

《史記》記載:“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爲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斬之。廢司馬尚。”

於是秦國送重金給趙王寵臣郭開,讓他實行反間計,在趙國散佈謠言說李牧和司馬尚意圖勾結秦軍反叛。趙王遷聽聞這些謠言也不加調查證實,當即便委派宗室之人趙蔥和將軍顏聚取代主將李牧和副將司馬尚。

秦滅趙王翦是怎麼擊敗趙國的 王翦用了什麼計策 第5張

李牧爲了國家社稷和趙國軍民並沒有接受命令,率軍繼續和秦軍抗衡,趙王便暗中派人設伏殺害了李牧,司馬尚雖然沒有遇害,但也被廢棄不用。

李牧遇害後,趙國軍心渙散,部隊解體。這是因爲李牧治軍有方,愛護部屬,因此深得士兵和百姓的愛戴,在趙國有着崇高的威望,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李牧一死,趙國軍民就像失去了主心骨。

《史記》記載:“王翦因急擊趙,大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

李牧一死,王翦便趁機猛攻趙國,大敗趙軍,殺死趙國主將趙蔥。公元前228年,王翦率軍攻破趙都邯鄲,俘虜了趙王遷和副將顏聚,秦國將找地設置爲邯鄲郡,趙國亡。

結語:

趙國是戰國後期在實力上僅次於秦國的超級強國,不僅有數十萬精銳軍隊,還有一大批優秀的軍事將領,比如趙武靈王、趙奢、廉頗、李牧、司馬尚、龐煖等,其中李牧最爲著名。但自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去世後,趙國君主多爲無能之輩,對奸佞之臣言聽計從,即便有千百個李牧,趙國最後也難逃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