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都說劉邦是一個小人 劉邦是怎麼奪得天下的

都說劉邦是一個小人 劉邦是怎麼奪得天下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劉邦這個真“小人”爲何最終能奪得天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漢高祖劉邦在中國歷史上一直都是飽受爭議,他贏得了大漢天下,打敗了霸王項羽,又是開國太祖,應該是名滿天下,流芳千古。但在史書,戲劇,詩歌,甚至是民間話本中,都是混混,無賴,小人得志的負面形象。

劉邦到底是被世人小覷了,還是真正一無是處?

史記《項羽本紀》中就曾記載了漢高祖劉邦一生的污點,那就是在楚漢之爭中,劉邦在與項羽的角逐中再一次失敗。

平定三秦,割據關中的漢王劉邦開始東進擊楚,手下籠絡了五路諸侯的他,志得意滿,一站就攻下了項羽的彭城,但結果是當晚就被回防的項羽痛擊,匆匆從剛剛佔領的彭城敗走,十萬諸侯人馬十不存一。

都說劉邦是一個小人 劉邦是怎麼奪得天下的

孤家寡人的他來不及收拾殘局,也顧不得家眷,就是從這開始,其父與其妻呂雉被項羽所俘。劉邦在馬伕滕公即夏侯嬰的幫助下 ,倉皇出逃。不料路上巧合的遇到了同樣逃命的兒女孝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

幾人一同趕路,劉邦見追兵緊追不捨,心急之下,將劉盈和魯元公主齊齊踢下馬車,夏侯嬰只得默默停車,將二人扶回馬車。

但隨後劉邦再次將二人踢下馬車,夏侯嬰也是再度救了二人,史記語“如是者三”,這裏的三是泛指,並非三次,而是多次。

夏侯嬰這時候也忍不住說話了。他對劉邦道:

“追兵追得再急,馬車也只能跑這麼快,你將子女踢下去也沒用,馬車也不見得提速。”劉邦只得作罷。結果諷刺的是他再次發家反擊的人馬還是靠的其妻呂雉背後的姻親。

都說劉邦是一個小人 劉邦是怎麼奪得天下的 第2張

可以說,史記的這個片段,給劉邦的高祖人生打上了揮之不去的道德陰霾。終究是“最是無情帝王家”嗎?

但污點這麼重的劉邦,又靠什麼在秦末的起義浪潮中成爲最後的贏家呢?回望歷史,精彩紛呈。

“時勢造英雄”, 短短几年的楚漢之爭,何以造就一羣雄才英傑?秦朝的大廈在這個時代土崩瓦解,沒落貴族捲土重來,布衣之士走上殿堂。

函谷關在嗚咽聲中傾頹,它懷抱裏的赳赳老秦,也在垂暮中奏響了哀歌。這二世而亡的宿命是否又是一次戰國七雄的較量。羣雄逐鹿,盛世傾頹,誰在烽火的三月傾述着霸王的傳說,誰又在破碎的咸陽細數始皇的桀驁。

都說劉邦是一個小人 劉邦是怎麼奪得天下的 第3張

戰鉅鹿,宴鴻門,圍彭城,約鴻溝,垓下楚歌,霸王飲恨。遺留在歷史書頁之上的漢高祖劉邦,何以開創如此定鼎之功?下面的三點,讓你悟透處世法則。

(一)劉邦的營銷包裝——仁德,信義之人

劉邦一直都在包裝自己,一介草民,還是市井混混,如何叫人信服。仁德,信義之人則成了他第一步的包裝。

如孔子言:“正名乎!”名正言順,自然就有了發家的資格。這不,蕭何來投,又有了兵馬軍隊,再倒貼個媳婦“呂雉”,一時間,人財兼得,直接成家立業。

這就是劉邦營銷策劃的高明之處。有了仁德之名,之後不論是揭竿而起,自己獨幹;還是投奔項梁,養精蓄銳,都掌握了主動權。其後年齡大了,在起義軍中又可博得德高望重之名。左右逢源,這就是極盡各種優勢,揚名,造勢,然後得人心啊!

(二)“爲之奈何”君的用人之道

劉邦一直都被詬病爲平庸之輩,一有大事,只會說“爲之奈何?”是不是感覺這個人蠢了點,毫無作爲?

在劉邦集團中名聲顯赫者更多是蕭何,張良,韓信等能臣悍將。我要說的是,他劉邦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只給自己定了一個標籤——仁德之君。

別人可以細數韓信的善戰,用兵,親士愛賢;稱讚張良,蕭何計謀過人,賢才大略。但劉邦只傳達給外人一個信息:我能用你,又不強勢,你來就能上班,有啥想法就幹,我欣賞你。

這就是劉邦的爲君之道,他除了在“我爲君,爾爲臣”上不能妥協之外,其他的都是可以商量,你都可以來掰扯掰扯。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解放生產力吧!顯然效果不錯。

都說劉邦是一個小人 劉邦是怎麼奪得天下的 第4張

(三)扯旗做文章,神化自己,惡化項羽

看過《高祖本紀》的都知道劉邦細數項羽的“十罪證”,扯着項羽放逐暗殺懷帝,違背“先入關者爲王”的信約這事極盡語文之魅力,咬文嚼字,東拉西扯,扯來扯去就是爲了站住正義的大旗。

站在道德與正義的制高點開啓戰爭,方符合他包裝的人設。卻自動遺忘了他背信棄義,耍無賴,棄子女逃生的“罪證”。但總歸是他佔了先機,有了資本,有了名望,這時候再包裝,就是天子之象了。於是生而不凡,頭頂華蓋,天子氣盎然,斬白蛇傳說……一一包裝起來。

大勢之下,人人都是演員,不願意的或是演技差的,都已經出局。自己作爲正面人物,那項羽自然是要醜了造勢,於是找出來一堆“棄暗投明”的項羽舊部來,公正嚴明的評價一番,最後打上“莽夫,兇殘,愚蠢”的標籤,於是羣雄討伐,達者爲先,自然是包裝者勝出,定鼎天下,把包裝和營銷繼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