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蘇軾的一生是什麼樣的?有何才能?

蘇軾的一生是什麼樣的?有何才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文化史上,蘇軾,猶如一顆璀璨奪目的巨星,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蘇軾生於宋仁宗景佑三年,即公元1037年,算來今年已經是985歲了。很快就將步入千歲老人之列的蘇軾,不僅沒有在歷史長河中被遺忘,而是越發耀眼。他猶如宇宙深處的一顆巨大的超新星,其爆炸噴射出的能量,讓宇宙的每個角落都能感受到他的光芒萬丈,而且這種光芒,不但沒有隨着時間的流逝和距離的延伸有所衰弱,反而是愈發強烈。

蘇軾從未曾老去,他就生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高唱着“大江東去”,感慨着“千里共嬋娟”,唏噓着“十年生死兩茫茫”,傷感着“寂寞沙洲冷”,逍遙着“也無風雨也無晴”,並且還吃着“東坡肉”,啃着“東坡肘子”。在中華文明史上,很少有人能像蘇軾這般深刻影響着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和思維方式。對於這個“神一般存在”的男人,我們只能獻出我們的膝蓋,頂禮膜拜。

蘇軾是罕見的全才式的、百科全書式的天才,在詩詞書畫文章美食醫藥工程等諸多領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作爲普通人,但凡能取得其中的一項,就足以名垂青史。作爲宋詞的愛好者,也作爲蘇軾的小粉絲,我試着盤點一下蘇軾的身上的人生標籤,以表達敬仰之情。

一、詞人

蘇軾的一生是什麼樣的?有何才能?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如果宋詞是一輪明月,那蘇軾就是宋詞中的“揚州”,毫不誇張的說,蘇軾一人就佔據了宋詞的半壁江山。他對於詞的發展或者在詞史上的地位究竟有大多?可能我們怎麼拔高都不爲過。他幾乎是以一己之力讓“宋詞”成爲對壘“唐詩”的存在,他用詞影響了他那個時代和他以後時代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他在詞中構建起來的精神家園已經成爲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顯性基因。

我們常說“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以表達柳詞流傳之廣,但我們想一想,現在你隨便在大街上拉一個人,他大概率能都會脫口而出背誦幾句蘇軾的詞。

蘇軾流傳最廣的詞當然首推《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白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這首詞不需要解釋,中國人都懂。無論是上闕中的“豪情萬丈”,還是下闕中的“人生如夢”,是中國人都懂。由這首詞衍生出來的成語諸如“大江東去”、“江山如畫”、“灰飛煙滅”、“人生如夢”等等,早已經成爲我們的口頭禪。唉,人生如夢,我們常常感嘆的,蘇軾都感嘆過。

蘇軾的詞流傳度都非常高。他的一首小令《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由於被改編成了歌曲,更是廣爲人知。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在首小令,在蘇詞中應該說是比較一般,但就是這麼個“比較一般”的作品,依然能讓我們現在的作詞者只能“高山仰止。”蘇軾寫了一隻烏鴉,一隻倔強的烏鴉。它寧願受冷受凍,也不願找個地方隨便棲身。這種不肯卑躬屈膝的姿態,不正好像我們嗎?我們雖然如烏鴉般平凡,但我們也在努力,也在奮鬥,也不肯將就自己,也不肯將就生活。寂寞沙洲冷。我們寧肯在黑夜中品嚐寂寞與孤獨,也願意攀附他人。這種精神,與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與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與李白“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等等,是一脈相承的。我們爲什麼中意這首小令,因爲蘇軾不僅在寫自己,更是在寫我們。

蘇軾的名句太多,“十年生死兩茫茫”,“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等等,等等……

二、詩人

由於宋詞太過耀眼,所以歷來對宋詩的重視程度都不是特別高(這可能也與宋詩多寫哲理,相對比較枯燥有關)。事實上宋詩雖然比不了唐詩,但相對於後世來說,也是“天花板”般的存在,更不要說現在橫行的“屎尿題”、“梨花體”等等了。那分明是在侮辱詩。

作爲詩人,蘇軾的詩寫的也非常精彩,堪稱精彩絕倫。

他最具代表性的詩作,也是宋詩的典型代表,應首推《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將宋詩說理的特徵表現的淋漓盡致,而且還成效顯著,以至於到了今天,這首詩已經超出了詩中原本要表現的內容,其詩中蘊含的道理,被後人擴展了不知道多少倍。廬山出詩啊,唐有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送有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李白與蘇軾在廬山這場遭遇戰,竊以爲蘇軾更勝一籌。畢竟寫景的詩太多了,而像蘇軾這般將寫景與說理如此巧妙的融合起來的詩始終是少數。

蘇軾的一生是什麼樣的?有何才能? 第2張

但蘇軾最著名的詩句並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沒想到吧,這句詩也是出自蘇軾之手。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這首題爲《春宵》的詩,雖然寫的婉約,但卻簡單,而且我們都知道詩人在說什麼。講段子都能講的如此“出塵脫俗”,借用網絡一句話“我知道你開車並且還超速,但就是沒有證據”。蘇軾講段子的功力絕對冠絕古今。他另一句著名的詩句“一樹梨花壓海棠”,也是段子,也是清新脫俗,美輪美奐,美不勝收。對此,我們怎能不跪拜?絕了!

三、書法

宋代書壇,猶如今日,大師橫行。只不過,宋代的書法大師是真正的大師,而現在的書法大師,十有八九都是搞笑的,或者自封的。宋朝書壇能說得上名號的大家實在太多,事實上不寫得一手好字,都很難在宋朝文藝圈混。范仲淹的《道服贊》、曾鞏的《局事帖》、王安石的《過從帖》,這些都是貨真價實的國寶,但這幾位的書法,在宋朝可能都拿不出檯面。宋朝書壇就是這麼“內卷”,比“詞壇”還“內卷!”

宋朝最具代表性的書法家除了宋徽宗趙佶外,應首推宋四家,即是“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宋四家中排名第一的蔡襄據說是後補的,因爲他有一個哥哥叫蔡京,也是書法大佬,但由於是奸佞之臣,就被踢出去了。哥哥被踢了,弟弟就補上了。排名第二的是蘇軾。排名第三的黃庭堅是蘇軾的弟子,爲“蘇門四學士之首”。排名第四的米芾,雖未正式拜在蘇軾門下,但也曾受教於蘇軾。蘇軾被貶黃州期間,米芾專程去求教。蘇軾不僅指導米芾書法,更建議米芾學習魏晉。後來米芾採納了蘇軾的建議,潛心魏晉,不僅終得王羲之雅韻,更獨樹一幟,成爲一代書法宗師。宋四家,毫不客氣的說,蘇軾佔了三家。

蘇軾流傳下來的帖子很多,最著名的當屬《寒食帖》,被譽爲“天下第三行書”,堪稱曠世神品。乾隆皇帝將此併入《三希堂貼》,並多次題跋,是他心頭肉,稱之爲“神品”。《寒食帖》是蘇軾蟄居黃州所作。當時蘇軾受“烏臺詩案”影響,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蘇軾帶着一家老小,趕到黃州,其精神寂寞,生活困頓,這此種情況下,他遣性而爲,纔有了這幅《寒食帖》。《寒食帖》的誕生與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可謂極爲相似,書寫者將自己的心情完美的寄於書法之中,讓書法不僅是“寫字”,而是在“每一筆每一劃”中都蘊含着書寫者的精神。

《寒食帖》雲“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詞人飽經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摺磨,令人不忍卒讀。黃庭堅在貼後曾題“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爲之,未必及此”。文章本天成,天然偶得之。書法亦如此。

四、散文

若以散文論古人,當首推“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這八位文學家,以其出色的文章作品,被尊爲“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是唐朝的,其餘五位都是宋朝的。唐宋文化之盛,可見一斑。蘇軾蘇洵蘇澈,三人爲父子關係,其中蘇洵是父,蘇軾與蘇澈是兩兄弟,一門三傑,實屬罕見。在稱“唐宋八大家”的同時,還流傳着一句話,“天下文章,韓柳歐蘇”。由此可見,蘇軾在散文界的地位。

蘇軾文章的特點是氣勢磅礴,猶如大海,滔滔不絕,後人有“韓潮蘇海”之說,意思就是指“韓愈和蘇軾的文章氣勢宏偉,如海如潮”。

蘇軾的散文代表作首推《赤壁賦》。

赤壁乃三國古戰場。在此地,唐代杜牧曾感慨“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也是作於此處。一處赤壁,有一首好詩,有一首妙詞,又怎能少一篇雄文?這篇雄文就是蘇軾的《赤壁賦》。

蘇軾的一生是什麼樣的?有何才能? 第3張

賦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這文章讀來,不僅朗朗上口,而且還自帶一股飄然的仙氣,令人神往。賦又曰“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是何等的瀟灑。最終蘇軾寫道“杯盤狼藉,不知東方之既白”,人生快意如此,夫復何求?

除了這篇《赤壁賦》,蘇軾的《放鶴亭記》、《凌虛臺記》也都是曠世傑作,應爲枕邊書。

五、繪畫

蘇軾有個表哥,叫文與可。文與可是宋朝著名的畫家,以畫竹著稱。但若說畫竹,蘇軾也不遑多讓。作爲畫家的蘇軾,其成就也是極其斐然。

蘇軾主張“畫外有情,畫應有寄託”,他反對形式和程序的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他不僅僅提出理論,更是這種理論的實踐者。蘇軾寓居黃州時,米芾曾專程拜訪。米芾見蘇軾畫的竹子“從地一直起至頂,運思清拔”,就很是疑惑的問:“何不一節一節畫呢?”蘇軾回答說:“你什麼時候看見竹是一節一節長出了的呢?”蘇軾又作枯木、怪石,枝幹虯屈無端,石皺硬。這實際上表達了蘇軾當時的苦悶狀態。他因“烏臺詩案”被貶,在黃州精神寂寞,生活潦倒,所以他筆下的竹子、樹木和石頭纔會如此怪異。

後來,米芾終於理解了蘇軾的精神世界,他在《題蘇東坡木石圖》詩中寫道:“四十誰雲是,三年不製衣。貧知世路險,老覺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口。欣逢風雅伴,歲晏未言歸”。

蘇軾的這種“畫外有情”的主張,對後世影響極大。明代大畫家八大山人朱耷就深受蘇軾影響。他的畫常常就給人以怪誕之感,比如鳥無腳、荷無根,反映的就是畫家內心的孤獨的、無奈的精神世界。

在書畫史上,蘇軾明確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這爲我國後世“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蘇軾的最具代表性的畫作有《雨竹圖》、《枯木怪石圖卷》和《瀟湘竹石圖卷》。其中《雨竹圖》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枯木怪石圖卷》是私人收藏,《瀟湘竹石圖卷》存於中國美術館,都是傳世國寶。

六、音樂

宋詞本身就是當時的流行音樂。諸如南宋姜夔的詞集就被稱爲《白石道人歌曲》。蘇軾的詞當然可以拿來唱。據說蘇軾聽到有歌者唱柳永的詞時,就有些“暗自較勁”。他問歌者,說:“我的詞與柳七的詞相比,如何啊?”柳七就是柳永,因爲排行第七,成爲“柳七”。歌者略微思考了一番,回答說:“先生的詞適合關西大漢,手執銅板,高唱‘大江東去’,而柳七的詞卻適合八九歲女郎,拿紅牙板,清唱‘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固然可能是後人假託之作,但也足以說明蘇軾的詞,在當時就已經非常流行。

蘇軾的一生是什麼樣的?有何才能? 第4張

蘇軾不僅寫詞,而且打破了音律對詞的限制。蘇軾之前,寫詞稱爲“填詞”,而不是“作詞”。爲什麼呢?因爲詞有詞牌,每個詞牌又都有自己獨特的音律,詞人寫詞就要按照詞牌的音律來填詞。這無疑會束縛創作者的手腳。蘇軾非常反對這種“形式制約內容”的情形。他大膽的提出“詞要合於聲律,但又不能完全拘泥於聲律”,他以自己的實踐把詞的創作引上了渾然天成的境界,從此寫詞也就成了作詞。作,就是創作的意思。雖然對於這種做法(蘇軾的部分詞作的確不太符合韻律要求),李清照等人有所“詬病”,但文學史上歷來都有“詞至蘇軾,其體始尊”之說,可見蘇軾對詞音律的改革影響是多麼的成功和深遠。

除了作詞之外,蘇軾對於音樂的作用還有特別的認識。他在繼承孔子“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思想的基礎上,在《策問六首古樂制度》中提出“聖人之治天下,使風淳俗美者,莫善於樂也”。蘇軾認爲音樂能夠移風易俗,教化民衆,並且效果良好。他不僅這麼說,更是身體力行。蘇軾曾經被貶到海南儋州,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他沒有絲毫氣餒,而是興辦教育,用詩書禮樂來緩和黎族和漢族的矛盾。

史載“迨宋代文豪蘇文忠公以事謫儋,日與黎、王諸賢笠屐往還,唱酬吟泳,大開文化,而後飛黃騰達,代有聞人”。又載“宋蘇文忠公來瓊,居儋四年,以詩書禮樂之教轉移其風俗,變化其人心”,爲官一方,造福一方。拋開音樂,蘇軾亦可爲後世爲官之楷模!

七、美食

四川多美食,至今川菜都大行其道。提起四川,提起川菜就不得不提蘇軾。蘇軾是四川眉州人,由他發明的“東坡肘子”、“東坡肉”,乃川菜代表作。就是這麼神奇!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文化名人層出不窮,但很少有人像蘇軾這般不僅深刻影響着我們的學習,還影響着我們的飲食,甚至娛樂生活。

東坡肘子,不僅是眉州特產,還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其實東坡肘子雖然以“東坡”命名,但卻着實屬於美麗的誤會。蘇軾一生可謂顛沛流離,但也正是由於這種奔波,他也得以涉足大江南北。相傳,蘇軾曾在江西永修一代逗留。永修屬於江西九江。他在永修遊玩期間,治好了一個農夫兒子的病。爲感謝蘇軾,這位農夫就特意留他在家裏吃飯。農夫在煮豬肘子,蘇軾聞到香味就忍不住吟誦道“禾草珍珠透心香”。農夫一聽,還以爲蘇軾在教他怎麼煮肉呢,於是他就將系肘子的稻草也放進了鍋裏,與肉一起煮。結果煮出來的肘子是又香又爛。後人就將此種肉成爲“東坡肘子”。

如果說東坡肘子是個美麗的誤會,那東坡肉的發明權卻實打實的屬於蘇軾本人。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東坡肉就是蘇軾寓居黃州時發明的。在宋代人們比較喜歡吃羊肉,而對於豬肉卻不是很感興趣。可能是宋代人都有錢吧。總之在當時,豬肉不僅便宜,還沒人願意吃。蘇軾自己都說“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蘇軾剛到黃州之時,那是身心俱疲,而且還窮困潦倒。他們一家人擠在一座破廟裏,吃飯都成問題,更不會再挑剔了。於是廉價的豬肉就成了蘇家餐桌上常見的食物。豬肉就這麼被蘇軾解鎖,以至於後來漸漸的取代了羊肉,成爲人們日常食肉種類的首選。從某種意義上說,蘇軾吃豬肉的示範效應,直接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但當時蘇軾煮的豬肉,也是隻放一些鹽巴,應該不會太有味,但是煮肉的是蘇軾,那就不一樣了。連蘇軾這樣的大人物都吃,你還不吃?就這麼着“東坡肉”不脛而走,享譽南北。

不過發明東坡肉的時候,蘇軾可能還不叫“蘇東坡”,“東坡肉”這個名字應該是後人取的。爲什麼這麼說呢?剛到黃州時,蘇軾相當鬱悶。等在黃州住下一段時間,在參寥子等朋友的幫助下,蘇軾忽然覺得黃州也不錯,也漸漸的喜歡上了黃州。他租了一塊地。在這塊地裏,他種稻米,種蔬菜,生活不僅安頓了下來,還漸有起色,蘇軾也迎來了創作的一個高峯期,《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等作品皆誕生於黃州。蘇軾與黃州可謂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租的那塊地,剛好位於東邊的河坡上,白居易有詩云“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於是蘇軾就給自己取了個號,就是“東坡”。所有呢,究竟是先有“東坡肉”還是先有“東坡”着實不好說。

八、醫藥

蘇軾的一生是什麼樣的?有何才能? 第5張

蘇軾還是位很有成就的醫學家。天才就是天才,學什麼成什麼。蘇軾一生走遍祖國大江南北,我們所知道的有眉山(四川),鳳翔(陝西),開封(河南),杭州(浙江),密州(山東),徐州(江蘇)、黃州(湖北),南京(江蘇)、惠州(廣東),儋州(海南),等等。蘇軾每到一處,都親自查民風民情民苦,並且注意收集各種行之有效的中藥方子。古代的秀才本身就是半個郎中,蘇軾本人又熟讀本草,熟悉藥性,他將書本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懸壺濟世。爲方便百姓,他編了一本書,稱之爲《蘇學士方》。這本書與宋代大科學家沈括的《良方》合稱爲《蘇沈良方》,流傳甚廣,而且有些方子,還是經典,現在還在用,如蘇合香丸、至寶丹等。

蘇軾養生之道頗爲鑽研,非常善於食療。相傳他每天基本上都是五更起牀,梳頭百遍;睡覺前都要泡腳,而且還特講究,是用冷熱水交替泡腳。他主張吃飯時不要吃太多,要少吃多餐,要細嚼慢嚥。他還寫了一本書,叫《坡雜記》,其中記載了很多養生和食療的知識。比如芡實,比如地黃,對其功效,蘇軾都甚爲精通。

蘇軾生於公元1037年,於公元1101年去世,活了65歲(虛歲)。這個歲數在現代社會可能不算長,但在古代,尤其是在文學圈,算是比較長壽的了。人生七十古來稀嘛。李白活了61歲,杜甫58歲,李商隱和柳宗元是都不到50歲就去世了,李賀和王勃更是短命,像劉禹錫與白居易這號的壽星,實屬罕見。當然蘇軾的長壽不僅僅與他養生有道有關,還與他生性豁達有關。

九、水利工程

在我國公認的12位治水文化名人中,蘇軾與大禹、李冰、孫叔敖、郭守敬、林則徐等人一起入選,可見在水利工程方面,蘇軾是多麼的厲害。千年歲月悠悠過,但杭州的蘇公提依然還在。

早年蘇軾在陝西鳳翔任職時,遇上大旱,他就想修建一個水庫,目的是“水多則蓄之,乾旱澤瀉之”。於是他就深入一線,實際考察,因勢利導,於是就有了“東湖”。這個名字都是蘇軾取的。他在湖邊種蓮載柳,建亭修橋,就這麼着一個清澈秀麗又氣勢磅礴的大湖就出現在了西北乾旱之地,在今天都堪稱奇蹟。

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蘇軾創造了“東湖”,又轉身締造了“西湖”。蘇軾之前的西湖,可沒有那麼美。蘇軾到杭州之後,親自考察一番,然後就上書朝廷,這就是《乞開杭州西湖狀》。這應該是西湖歷史上第一份戰略性的開發和保護方案。蘇軾將治水與國家興亡聯繫起來,希望朝廷要全面整治水務,要“興利除害”。他不僅這麼說,也這麼幹。他動用20萬民夫,改造西湖,這纔有了後來聞名天下的西湖美景。想一想,如果不是蘇軾治理西湖,許仙和白素貞去哪約會?蘇堤春曉,這是蘇軾留給我們中華民族的又一瑰寶。

除此之外,蘇軾還曾治理過潁州西湖(安徽)與惠州西湖(廣東),他也有“西湖長”的美譽。他在湖州短暫任職期間,對太湖也進行了一番整治,且成效顯著。在他文章著述中,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優美詩詞散文外,關於水利工程的論文也非常多的,著名的有《乞開杭州西湖狀》、《奏論八丈溝不可開狀》、《乞開石門河狀》、《吳中水利書狀》等。

蘇軾的一生是什麼樣的?有何才能? 第6張

對於蘇軾治水的功勞,後人寫詩讚曰“東湖暫讓西湖美,西湖卻知東湖先”。言而總之,蘇軾能與大禹、李冰並列,絕對是實至名歸。

除上述九大標籤外,蘇軾還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最著名的學生有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張耒。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蘇門四學士”。秦觀雖然學蘇軾,但卻是婉約詞的宗師。他的詩學成就也非常突出。黃庭堅在諸多方面都深受老師蘇軾影響,在詩方面與蘇軾並稱“蘇黃”,書法上兩人又同列“宋四家”。晁補之是宋代詩壇巨擘。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曾評論道“今觀其集,古文波瀾壯闊,與蘇氏父子相馳聚,諸體詩俱風骨高騫,一往逡邁,並駕於張、秦之間,亦未知孰爲先後。”張耒也是宋代非常著名的詩人,在宋詩壇上,他的成就雖然不及老師蘇軾,也不及陸游,但也是有數的一流詩人。

除了蘇門四學士,著名詩人陳師道,著名學者李格非,都是蘇門的學生。李格非生了個好閨女,就是李清照。公元1085年,蘇軾到李格非家做客之時,李清照剛1歲。按常理說蘇軾應該抱過李清照。蘇軾去世那一年,年方十八的李清照與趙明誠在開封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李清照的藝術生涯正式起步,宋詞在無形中完成了一次接力。只是這一次“接力”並不完美。年輕氣盛的李清照在《詞論》中對宋代有名的詞人“評頭論足”個遍,蘇軾也未能倖免。其實李清照對蘇軾頗爲微詞,也屬正常,畢竟蘇軾與趙挺之乃政敵,且水火不容。趙挺之正是趙明誠的父親,也是李清照的公公。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