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章邯都已經投降過項羽了 章邯兵敗之後爲何不投降劉邦

章邯都已經投降過項羽了 章邯兵敗之後爲何不投降劉邦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章邯和劉邦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名將章邯曾向項羽請降,兵敗於韓信後,卻不願歸降劉邦,爲什麼?

秦末最後的名將章邯曾背叛秦朝,投降項羽,但此後在“楚漢戰爭”中,被韓信率領的漢軍擊敗後,卻沒有投降劉邦,而是選擇了自殺。

既然有過投降經歷,相比不會在乎再投降,和他齊名,且有相同經歷的另外兩位關中王司馬欣、董翳就投降了劉邦,爲何章邯卻堅決自殺?

先來看看章邯投降項羽和兵敗自殺的歷史背景,章邯是秦朝滅亡前,唯一還能對反秦勢力造成威脅的將軍。

他在秦朝快要滅亡時,成爲阻擾反秦勢力進入關中的最大攔路虎(楚軍分兵入關中時,他攔在了項羽這一路的面前)。

項羽雖然多次擊敗章邯率領的秦軍,但要徹底消滅他們,還需要更多時間,爲了趕在劉邦之前進入關中,向秦朝復仇,決定跟章邯握手言和。

章邯都已經投降過項羽了 章邯兵敗之後爲何不投降劉邦

而章邯也在陳餘的勸說下,有意加入到反秦聯盟中來。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章邯向項羽投降,當然,名義上是雙方結盟,《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

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爲言趙高。項羽乃立章邯爲雍王,置楚軍中。

章邯之所以願意投降項羽,史書中也說得很清楚了,是因爲秦朝當時的實際掌權人趙高,章邯因爲沒能阻止住項羽率領的諸侯盟軍的進逼,多次被擊敗,引起了趙高對他的強烈不滿。

他派回咸陽去向趙高請示方略的長史司馬欣,不但見不到趙高的面,還差點被趙高殺掉。因此,在得知自己不爲趙高所容的情況下,深感秦朝無力迴天的章邯,不得已向項羽求和。

關於章邯這位反節者的行爲,後世史書和史學家的評論,大多報以同情態度,認爲,如果不是趙高的逼迫,章邯不至於此,同情章邯的論斷也基本符合歷史事實。

章邯所部在併入楚軍前,足有二十多萬,項羽擔心這些軍隊不受控制,於是,把除了章邯、司馬欣、董翳幾個領頭的秦將之外的二十多萬軍士全部坑殺。

章邯都已經投降過項羽了 章邯兵敗之後爲何不投降劉邦 第2張

滅秦後,章邯和司馬欣、董翳一起,被項羽封爲鎮守關中的諸侯王,用意是讓他們看住被趕去漢中的劉邦。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漢軍在韓信的率領下,出關爭奪天下,章邯不敵韓信,僅僅抵抗兩月後,就被漢軍消滅,章邯最後是被包圍在廢丘城中。

城破時,他沒有再次投降,而是選擇了自殺。章邯既然已經投降過一次項羽,爲何不願意再一次投降劉邦?原因大概有如下幾點:

一:項羽待他可謂不薄,爲招降章邯甚至放棄了兩人之間的血海深仇

在章邯向項羽投降的前一年,章邯率領的秦軍在定陶曾大敗楚軍,此戰中,撫養項羽長大成人的叔父項梁戰死。

項梁雖然不是章邯親手所殺,但畢竟是死於章邯軍隊的攻擊之下,項羽肯定會把這仇記在章邯身上,以項梁對項羽的恩情,這算是血海深仇了。

看看史書上項羽進入關中後的行爲,就知道,他對秦人和秦朝的恨有多深?對於仇人的態度不言而喻。但項羽在招降章邯前後,卻主動放棄了向章邯復仇。

除了坑殺二十餘萬秦軍是玩了章邯一把外,對待章邯本人是秋毫無犯,最後還封他爲諸侯王之一的雍王,讓他統領三分之一的關中之地,這種行爲肯定會感動到章邯,相應也會提高他的忠心度。

章邯都已經投降過項羽了 章邯兵敗之後爲何不投降劉邦 第3張

二:章邯跟項羽的身份相近,或許不太看得起劉邦

項羽是楚國貴族,章邯也不差,雖然史書沒有明確記載章邯的出身,但他能讀得起兵書,成爲秦國的上將軍,出身肯定也不差,哪個時代,學武可比學文要消耗的資源多得多。

根據史書記載,章姓不是黃帝的後裔,就是姜子牙的後裔,絕對也是個貴族家庭出身,這樣的身份和項羽應該更親近,而不是親近寒門出身的劉邦(劉姓出自堯的後裔)。

劉邦在出兵關中時,不過才做了不到兩年漢中王,是因爲率先進入關中的戰功受封的,章邯雖然打不贏漢軍,但並不等於他看得起劉邦,貴族可以投降貴族,投降劉邦?還是算了吧。

三:背叛過一次秦朝的章邯,不想再背叛一次項羽

章邯既是貴族,又是軍人,骨氣應該還是有的,當初雖然反秦是情有可原,可到底是叛過一次了,如果再次背叛項羽,就算能活下來,也會很難過,不是誰都願意做三姓家奴的。

而且,根據史書的記載,劉邦逼迫了關中三王的司馬欣、董翳投降,卻沒有向章邯發出任何招降的意願,想來也是知道,章邯還是有一定骨氣的軍人,不會投降第二次。

章邯都已經投降過項羽了 章邯兵敗之後爲何不投降劉邦 第4張

四:秦亡時,章邯雖然活着,可心卻已經死了

章邯投降項羽後,手下二十餘萬軍士全部被項羽坑殺,這個結果不可能不觸動章邯,他無力反抗項羽,將領無法在戰場之外,保存跟隨自己的軍士,應該會存有深深的自責之心。

項羽大封諸侯王時,章邯雖然混到個王爵,繼續鎮守關中之地,可當地的軍心、民心早已不在他這個前秦將軍身上,秦人對他的恨和怨,或許早就刺激得章邯有求死之心,韓信對此看得相當清楚,他就曾對劉邦說:

且三秦王爲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衆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由此,章邯雖然在秦亡後,依舊活着,也保留了富貴和榮華,可他的心,也許早就已經死了,在漢軍的進攻下,兵敗自殺,也算是求仁得仁,將軍死於戰場,也不恥辱。

章邯都已經投降過項羽了 章邯兵敗之後爲何不投降劉邦 第5張

因此,綜上以上四點原因,就能知道秦末名將章邯在有過一次投降經歷的I情況下,爲何不再投降劉邦了,反秦是迫不得已,項羽對他也不差,但因二十餘萬軍士被坑殺,讓章邯早已失去生氣,自殺於廢丘城,應該是一位將軍最後能求取到的尊嚴,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