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世是如何評價鄭餘慶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是如何評價鄭餘慶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鄭餘慶(745年-820年),字居業,鄭州滎陽(今河南滎陽)人,唐朝宰相。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鄭餘慶出身於滎陽鄭氏北祖小白房,進士及第,早年曾入嚴震幕府,歷任山南西道從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員外郎、庫部郎中、翰林學士、工部侍郎,後以中書侍郎之職拜相,授同平章事,不久被貶爲郴州司馬。永貞元年(805年),鄭餘慶再次拜相,授尚書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權臣被貶爲太子賓客。此後,他歷任國子祭酒、河南尹、兵部尚書、太子少傅、山南西道節度使、太子少師、尚書左僕射、鳳翔隴右節度使、司空,封滎陽郡公。元和十五年(820年),鄭餘慶進位司徒,並於同年病逝,追贈太保,諡號貞。

後世是如何評價鄭餘慶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軼事典故

好用古語

鄭餘慶通曉《六經》,奏對之時多引用古語。夏綏留後楊惠琳不聽朝廷詔令,宰臣多主張用兵。鄭餘慶也上表皇帝,並引用“仰給縣官”、“介馬萬蹄”等詞彙,百官都不曉其意。時論認爲他雖博雅好古,但卻不合時宜。

南北鄭相

鄭餘慶與堂叔鄭絪曾同朝爲相,都居住在昭國坊。鄭絪府邸在坊南,鄭餘慶府邸在坊北。時人都稱鄭絪爲“南鄭相”,而稱鄭餘慶爲“北鄭相”。

後世是如何評價鄭餘慶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葫蘆宴客

鄭餘慶爲人清廉儉樸,品德高尚。一日,他忽然宴請親近的官員。大家都感到很奇怪,但還是早早的就趕來了。一直等到紅日高照,鄭餘慶纔出來見客,並對僕人道:“去告訴廚師,要蒸爛去毛,別把脖子折斷了。”客人們都認爲一定是清蒸鵝鴨一類,但到吃飯時才發現,每人面前只有一碗米飯、一枚蒸熟的葫蘆,並配以鮮美的醬醋。但鄭餘慶吃的香甜,客人只得勉強下嚥。後人便用“爛蒸葫蘆”表示飯食粗劣,也比喻生活儉樸。

人物評價

劉昫:⑴餘慶再爲相,罷免皆非大過,尤以清儉爲時所稱。洎中外踐更,鬱爲耆德,朝廷得失,言成準的。⑵餘慶砥名礪行,不失儒者之道;清儉率素,終始不渝。四朝居將相之任,出入垂五十年,祿賜所得,分給親黨,其家頗類寒素。專欲振起儒教,後生謁見者,率以經學諷之。而周其所急,理家理身,極其儉薄。及修官政,則喜開廣。鎮岐下一歲,戎事可觀。又創立儒宮以來,學者雖行己可學,而往往近於沽激,故當時議者不全德許之。⑶鄭貞公博雅好古,一代儒宗。文忠致君,無忝乃祖,衣冠之盛,近代罕儔。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