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闖王大順軍席捲天下爲何在清軍面前不堪一擊

李闖王大順軍席捲天下爲何在清軍面前不堪一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山海關下,李自成的大順軍,同吳三桂的明朝邊兵,以及多爾袞的清軍,展開了一場激戰。這是當時最強勁的兩大武裝集團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戰略總決戰,關外的八旗精兵,和關內大順軍的百戰之師,爲逐鹿中原爭奪天下,終於在此地此時正面碰撞。戰役的結果衆所周知,大順軍傷亡慘重,大敗而逃。

李闖王大順軍席捲天下爲何在清軍面前不堪一擊

網絡配圖

此戰也成爲李自成部隊極盛而衰的轉折點,從此之後,大順軍一潰千里,再未能東山再起。萬里中原,最後一隻足以抗衡八旗清軍的武裝力量,從此土崩瓦解。李自成身經百戰,大順軍部隊也是血火疆場衝殺十幾年,論治理天下確實不是內行,論打仗可說是行家裏手。明朝廷多少精兵良將都報銷在李闖王手下。可就這麼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在清軍面前卻一戰即潰,令後人徒增悵惘。

試着分析一下,李闖部隊失敗原因,以下兩點不可忽視。

一 雙方對對方的戰略重視度不同

清朝一方雖僻處遼東,卻久有吞天下之至,一直密切關注關內明軍和農民軍的作戰形勢,並思考對策。皇太極在清軍某次出征關內時曾指示主將:“如遇上流寇(農民軍),就說明朝統治混亂腐敗逼迫你們造反,我們出兵也是針對明朝。申斥告誡士兵們,千萬別誤殺他們一人,以免把關係搞壞”。可以說是處心積慮,謹慎再三。

李闖王大順軍席捲天下爲何在清軍面前不堪一擊 第2張

網絡配圖

1644年正月,多爾袞聽聞李自成即將北上進攻京城,立即做出反應,考慮和義軍“協謀同力並取中原”。派使者到陝西送信給李自成,信中大意是:"此次寫信,想和各位大帥齊心合力,共同進取中原,倘若真能一統天下,我們共享富貴。不知您的心意如何,誠心盼望您能儘快派人來告知,我們能推心置腹交流一下”。明顯表示出對大順軍動態的高度關切,想借機試探一下李闖王的態度。不料李闖王對此不屑一顧,未做任何反應。總體上而言,大順軍對關外清兵的關注度和重視度,遠不如對方。整個闖軍決策層,自始至終沒有警惕關外滿清軍隊時刻虎視中原,意識到他們絕非一般土匪強盜,搶一票就跑,而是自己將來爭奪天下的強大對手。

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大順軍部隊來到山海關下,開始攻城,吳三桂的關寧兵進行了反擊。雙方激戰一日一夜,吳三桂漸漸力不能支。當天夜裏,接到吳三桂求援信的多爾袞,率領清兵抵達山海關下。耐人尋味的是,面對吳三桂的連連告急,多爾袞卻不慌不忙,按兵不動。原來之前大漢奸洪承疇對他建議過:“未可以昔日漢兵輕視之”。意思是不要像之前對待明朝軍隊一樣小看農民軍。多爾袞詭詐過人,採取了謹慎穩妥的態度。一則觀察吳三桂是否真心歸降,二則要躲開大順軍銳氣,來一個避實擊虛。因此他採取了後發制人,以逸待勞的戰術。

四月二十二日晨,吳三桂出城拜見多爾袞,懇請出兵。多爾袞表示同意,揮軍入關。清朝統治者夢寐以求數十年卻難以企及的山海關,終於敞開了大門。

大順軍苦戰一日一夜,天明後馬上又在關城下襬開陣勢,與吳三桂對壘野戰。清軍也出關來到渤海之濱,選擇大順軍陣型的末尾處作爲突擊方向。多爾袞告誡清軍:"勿得越伍躁進,此兵不可輕擊,須各努力,破此則大業可成"。於是一整個上午,清軍作壁上觀,讓吳三桂率關寧部隊與大順軍死戰。吳三桂也拼了命,帶兵反覆衝殺,幾度被圍幾度衝出,大順軍更是前仆後繼血戰不退。雙方都已傷亡慘重,疲憊不堪。

李闖王大順軍席捲天下爲何在清軍面前不堪一擊 第3張

網絡配圖

回想當時情景,真是一場巨大的悲劇。即將吞併天下的胡虜在一旁坐山觀虎鬥,亡國滅種之際兩支中原武裝力量還在殺得你死我活。

午時已過,大風驟起。多爾袞揮動令旗,蓄勢已久的數萬八旗騎兵在山呼海嘯般的吶喊聲中,萬馬奔騰,鐵蹄震地,飛矢如雨,向大順軍席捲而來。已經血戰整整一天一夜的大順軍措手不及,面對戰力剽悍的八旗生力軍,再也抵擋不住,全線崩潰。清初《庭聞錄》記載了當時情景:清兵蓄銳不發。苦戰至日佚,三桂幾不支,清兵鼓勇而前,以逸待勞,遂克大捷。《多爾袞傳》也記載:賊力鬥良久。……從三桂陣右突出,衝賊中堅。可以說,在這場大戰中,多爾袞的戰術佈置直接決定了戰爭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