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年紀最小的幹部是誰?3歲就當大官了!

歷史上年紀最小的幹部是誰?3歲就當大官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著名神童劉晏8歲便授祕書省太子正字,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年紀最小的幹部;其實不然,還有比他年紀更小的幹部,那就是宋朝著名神童蔡伯俙,3歲就做到與劉晏同一個官職——祕書省太子正字,也算是大官了。可爲什麼如此優秀的人才,最後竟並沒有做到宰相呢?因爲像劉晏、晏殊等與他一樣的神童,是官至宰相、位極人臣的。

蔡伯俙(1013-1100) 字景蕃,福建福清南隅人,生於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大中祥符九年(1016),伯俙名爲4歲,實未及3週歲,應童子科考試。廷試時誦宋真宗趙恆御製詩,真宗見他機靈,當即賜詩一首:“七(八)閩山水多靈秀(奇峻),三歲奇(兒)童出盛時。家世應(舊)傳清白訓,嬰孩自有(得)老成姿。才當(方)學步來朝謁,方漸(未及)能言便賦詩。更勵孜孜圖進益,青雲萬(千)裏有前期。”【此詩有多個版本。】又賜他進士出身,授祕書省正字職務,因當時朝廷要編修記錄后妃事蹟的《彤管懿範》一書;並命他到東宮充當太子趙禎(即後來的宋仁宗)的伴讀。

歷史上年紀最小的幹部是誰?3歲就當大官了!

網絡配圖

據地方傳說,蔡伯俙3歲時,其鄰居有個舉人的父親要做壽。舉人所寫的一篇長長的祝詞,伯俙聽過兩遍後就能背誦出來。舉人很是驚訝,就建議伯俙的父親讓孩子去應童子試。在舉人的鼓勵下,伯俙的父母決心送子進京應試。次年,伯俙父親揹着兒子步行到京都開封。進城時,一個門監得知父子倆是從福建長途跋涉來赴考的,甚是感動,就對伯俙開玩笑說“你騎父作馬”,伯俙認爲這是對自己父親的侮辱,就答曰“父望子成龍”。消息傳開,鬨動京城……

古籍《少洲詩話》(作者不詳)評曰:“古稱早慧者,夏睪子,周項槖,秦甘羅,漢張闢疆、班固、孔融,魏曹植,隋唐而後亦歷歷可舉,固亦其生廩清秀之氣特厚,然亦未有三週(即三歲)者。”

蔡伯俙充任太子伴讀時,有一次畫了一幅《村民蒿目菜色圖》。真宗看了以後,以爲是蔡伯俙對自己的政績不滿,很不高興,問他爲什麼要畫這樣的畫?蔡伯俙痛心地說:“臣的家鄉是窮鄉僻壤,老百姓都很苦,他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真宗聽後喟然嘆息,良久無言。

還有一次,真宗問他:“你想不想你的父母?”蔡伯俙深知,答“想”或“不想”都不是,於是靈機一動,說道:“皇上就如同我的父母。”如此一來,既回答了問題,又拍了皇帝的馬屁,可謂一舉兩得。皇帝對蔡伯俙的回答顯然十分滿意。

歷史上年紀最小的幹部是誰?3歲就當大官了! 第2張

網絡配圖

由於蔡伯俙出身下層,熟悉農民生活,關心農民生計,朝廷便任命他爲司農卿(主管農業事務的最高長官);後來他被外放去管理江州太平觀。蔡伯俙歷經真宗、仁宗、英宗、哲宗四朝,北宋元祐七年(1092),以80歲(一說是83歲)高齡高老返鄉,即致仕退休,居住在省城福州。北宋元符三年(1100)逝世,卒年87歲。爲此哲宗皇帝在福州修建了“尊儒坊”。

蔡伯俙是早熟天才神童,得官後卻“碌碌無所聞”,並未做宰相,政績也一般,這是爲何?有人說,這跟他的人品差劣有關,爲後人所詬病。不像同爲神童的劉晏,不光是宰相,還是經濟學家、理財家;晏殊,不光是宰相,還是文學家、大學者。

蔡伯俙與晏殊是北宋兩大神童,兩人同朝爲官,同科進士,若論才學,應該不差多少;若論品德,卻大不一樣。當初在參加廷試時,蔡伯俙有心要壓倒晏殊,一看試題出得容易,立刻眉飛色舞地揮筆疾書;而晏殊見這個試題恰是自己十天前在家裏曾經做過的,就老老實實地對真宗皇帝講了,並請求另出一個更難的題目。這樣一來,蔡伯俙搶先交了頭卷,他暗暗笑話晏殊是一個小傻瓜。

真宗皇帝對晏殊、蔡伯俙的答卷都很滿意,便破例賜給他倆官職,留在朝廷裏伴同皇太子讀書。皇太子(未來的仁宗皇帝)年紀也很小,性好嬉玩,不願讀書。晏殊總是苦口婆心地規勸他,惹得皇太子有些生厭;而蔡伯俙小小年紀就學會了迎合,處處討皇太子的歡心。宮裏的門檻很高,皇太子跨不過去,蔡伯俙就趴在地上,用脊背給他墊腳。

歷史上年紀最小的幹部是誰?3歲就當大官了! 第3張

網絡配圖

有一次,真宗要檢查皇太子的學業。太子做不出文章,要晏殊代做一篇。晏殊認爲這是弄虛作假,高低不答應;蔡伯俙卻諂媚地趕寫了一篇文章,送給太子一字不漏地照抄。真宗發現文章不像太子做的,追問下來,晏殊如實稟告。這下子更得罪了太子,他惡狠狠指着晏殊的鼻子罵道:“我將來當了皇帝,要殺你的頭!”晏殊毫無懼色地回答:“就是殺我的頭,我也不說假話,不做假事。”

後來皇太子長大了,真宗死後由他繼位,當了仁宗。蔡伯俙自以爲和仁宗皇帝關係不錯,這下子一定要做大官了,誰知仁宗卻任命晏殊爲宰相。蔡伯俙很不服氣,去問仁宗。仁宗說:“當時我年幼不懂事,現在我知道應該怎樣來識別真正的人才。不錯,你和晏殊都很有才華,可是你爲人不誠實,欠正派,讓人放心不下。宰相身負國家重任,應該由晏殊這種德才兼備的人來擔任。”一席話說得蔡伯俙啞口無言。

王明清所著《揮麈後錄》卷5《蔡伯俙以神童授官》載曰:“伯俙……與晏元獻(即晏殊)俱五六歲以神童侍仁宗於東宮。元獻自初耿介,蔡最柔媚,每太子過門闌高者,蔡伏地令太子履其背而登。既踐祚,元獻初知遇至宰相,蔡竟不大用,以舊恩領郡,頗不循法令,或被劾取旨,上識其姓名,且曰藩邸舊臣,且更轉官,凡更四朝……”蔡伯俙做不了大官,沒有政績,還經常乞求朝廷照顧,難怪爲時人所不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