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此人是康熙大帝的重要謀臣但卻發配邊疆

此人是康熙大帝的重要謀臣但卻發配邊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荊門人,是康熙帝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官至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亂時,曾勸降割據平涼的王輔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此人是康熙大帝的重要謀臣但卻發配邊疆

網絡配圖

周培公幼年喪父,十歲時,李自成進攻荊郢間,其母孫夫人殉難而死,周培公落魄無依。成爲州卒小吏,不久依附顯赫者進入京城,擔任內閣供奉

周培公,清朝一代儒將,自封爲善敗將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滅察哈爾、降王輔臣、徵吳三桂等戰役中縱橫捭闔,立有不世功勳。周培公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與大清國、康熙朝緊密相連,既有幸運,更有不幸;後人觀之,感慨不已。

此人是康熙大帝的重要謀臣但卻發配邊疆 第2張

網絡配圖

平定王輔臣陝甘叛亂,不僅解除了朝廷的重大威脅,而且剪除了吳三桂在西北的羽翼。朝廷對參戰的漢將分別論功行賞,委以重任,多方鼓勵和獎賞,使他們忠心耿耿爲朝廷效力。周培公對獎賞只有一個要求:母親孫氏以父死殉節,望皇上能爲母請旌。圖海奏請康熙皇帝升任周培公爲山東登萊道,並對周培公母親孫氏予以嘉封

周培公在大清朝風雨飄搖、大廈將傾之時,力挽狂瀾,披荊斬棘,挽救了大清搖搖欲墜的江山,使大清的國祚得以延長近二百年。周培公在大清的歷史上抒寫了極爲輝煌的一頁,彪炳千古,高山仰止。只可惜,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周培公也未能走出這個悲劇。

此人是康熙大帝的重要謀臣但卻發配邊疆 第3張

網絡配圖

   周培公盛名之下,大臣們不斷上書彈劾他可能要謀反、做吳三桂第二,此時的康熙會怎麼想?歷史證明康熙是一個乾坤獨斷、剛毅決斷的君主,他是不會輕易相信大臣的奏摺的。可康熙最終還是按照大臣們的意願,將周培公發配盛京任提督。這是一個一石二鳥的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周培公的才幹對抗羅剎國,另一方面盛京是康熙的老家、大清龍興之地,可以牢牢地監視周培公。從來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康熙的氣魄未能超過勾踐、劉邦,周培公的結局同文種、韓信相比,也不過是僅僅保住性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