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午門事變後李世民爲何見李淵放聲痛哭

午門事變後李世民爲何見李淵放聲痛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午門事變事實上較出名的兄弟手足相殘的慘劇,也是一場醜陋的政治局。

尉遲敬德挾持唐高祖,是整個行動當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如果唐高祖從宮中脫身,一聲號令,宣佈李世民謀逆,李世民和他的同伴的勝算並不大。

就在此時,宮中皇家衛士、東宮府兵、齊王府兵和秦王府兵混合在一起廝殺,在東、西兩宮,在南衙,在北門等處都有激烈的戰鬥。所以,尉遲敬德讓唐高祖趕快下一道手詔,命令各處將士聽從秦王李世民的號令。

午門事變後李世民爲何見李淵放聲痛哭

網絡配圖

無論唐高祖是否願意,身邊站着這樣一位滿臉殺氣、一身血跡的猛將,他沒有別的選擇,只能照辦。

皇帝的手詔一出來,各處的戰鬥逐漸停止。後來唐高祖賜給尉遲敬德許多財寶,誇他有安定社稷之功。這句誇獎有些不情願,但是事實。

唐高祖被宮城內外發生的事徹底驚呆了。此時此刻,一切的一切,完全脫離了他的控制。外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爲什麼會這樣?他們想幹什麼?李淵完全懵了。

慢慢地,形勢變得明朗了,皇太子和四皇子已經被殺死,殺死他們的是二皇子李世民,他手握重兵,已經控制了整個宮城。

唐高祖問周圍的大臣們:“事到如此,應該怎麼辦?”

蕭瑀和陳叔達都認爲:“內外無限,父子不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從前皇帝的許多做法欠妥,導致禍起蕭牆。秦王李世民功蓋天下,衆望所歸,現在應該立爲皇太子,軍國大事交給他處置。陛下可以卸下沉重的負擔,天下百姓也可以安定生活。”

三個兒子之間互相殘殺,唐高祖這個做父親的責任最大。兄弟不睦,早就不是什麼祕密,唐高祖沒有及時採取果斷的措施,做出正確的選擇。如今悲劇已經發生,他找不到更好的辦法,只好說:“這也是我一直的想法。”

於是唐高祖下令,召李世民進殿,安撫他說:“近來朕聽信別人的讒言,差一點冤枉了你。”

李世民放聲大哭。

午門事變後李世民爲何見李淵放聲痛哭 第2張

網絡配圖

極端的兇險之後,心中的壓力完全釋放出來,而且,他剛剛殺死自己的兩個親兄弟,種種複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他在父親面前哭了許久。

玄武門政變的成功,算得上出奇制勝。在當時的長安城中,李世民可以支配的力量並不強大。這一點從高士廉擔當的任務中可以看出來。

高士廉是長孫無忌的舅舅,六月四日這一天,他負責帶着一些軍士攻打監獄,打開牢房,給囚犯們發放兵器,然後一路殺向芳林門,準備與李世民相互接應。

從高士廉的做法可以看出整個計劃的周密性,也說明當時李世民在長安的兵力不夠用,所以纔會想出借用囚徒的辦法。

六月四日那個早晨的許多細節很難復原,許多的疑點令人困惑,所以《新唐書》中只籠統地說:“太宗以兵入玄武門,殺太子建成及齊王元吉。”

《舊唐書》中則說:“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

令人疑惑的一點是:六月四日的早晨,唐高祖爲什麼會在水池上的一條船上?他不是已經召進裴寂等人進宮,又召進三個兒子進來,要當面爲他們評斷是非,爲什麼不在宮殿當中,反而跑到船上來?

太極宮中,稱爲海池的一共有三處,分別是東海池、北海池和南海池,實際上是彼此分隔的三個小池塘,距離玄武門都不太遠。

午門事變後李世民爲何見李淵放聲痛哭 第3張

網絡配圖

或許,這只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個早晨,唐高祖並沒有什麼重大的事項要處理。

我們可以嘗試着還原一下那個早晨玄武門內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對於李世民來說,整個行動的設計非常重要,人員的安排和使用也很關鍵,如果太多的軍士突然出現在玄武門附近,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所以行動開始之前,只能有極少數精幹的部下參預,秦王府裏的大批甲士在外面配合。

新、舊《唐書》中都提到,李建成和李元吉是在走到臨湖殿時,發現情況異常,掉轉馬頭,打算奔回東宮。所以,臨湖殿這個地點至關重要,以此爲切入點,可以大致揣測李世民等人的行動方案。

“臨湖殿”這個名字在新舊《唐書》中只出現過這一次,說明這裏並不是一個重要的地方。從名字上看,應該是一處近水的殿堂,位置相對偏僻。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