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同治皇帝爲何只活到19歲 是死於花柳病?

揭祕:同治皇帝爲何只活到19歲 是死於花柳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晚清的皇帝中,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史學界和民間百姓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同治帝年僅19歲就去世,根據正史記載,他是死於天花。但民間傳說卻是同治帝是因微服逛妓院,染上梅毒而死的。同治死於梅毒的說法通過野史、小說、電影等通俗載體流傳於世,似乎是家喻戶曉,成爲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在歷史研究者當中,也有人持同治死於梅毒的說法,但更多的研究者認爲應根據可靠的檔案史料來解開這個疑案。他們通過對清宮檔案史料的分析,認定同治確係死於天花而不是梅毒。雙方各執一詞,同治的死因也就成爲中國近代史上解不開的謎。同治帝究竟死於何病,一直是個疑團。長期以來,流行着不同的說法。

揭祕:同治皇帝爲何只活到19歲 是死於花柳病?

網絡配圖

一說是死於淫瘡,即花柳病。從同治帝平常的行爲習慣上看,他很有可能染上梅毒。據《清代外史》記載,同治帝選皇后的時候,同生母西太后發生了意見分歧。西太后喜歡美貌豔麗但舉止輕佻的侍郎鳳秀的女兒,但同治帝和東太后慈安卻都看中了清朝唯一的“蒙古狀元”崇綺之女阿魯特氏,該女雖然相貌平常,但舉止端莊,一見就知道是有德量者。同治帝不顧母后的反對選擇了阿魯特氏爲皇后,鳳秀女只被封了個慧妃。對此慈禧太后一直耿耿於懷,甚至沒有給予崇綺家“皇親國戚”的特殊待遇。婚後,同治與皇后“伉儷纂篤”,這就更加激起了慈禧太后的不快。

慈禧千方百計地離間帝后二人的關係,派太監阻止皇帝和皇后相見,又強迫同治親近慧妃。同治帝此時雖有一妻四妾(慧妃之外還有瑜妃、瑨妃和珣妃),卻左右不是,不能自主,因此索性誰也不親近,終年獨宿乾清宮。在乾清宮的同治帝獨眠難熬,就經常化裝成老百姓微行出宮。據傳,有好幾個人在肆井中親眼看見過同治帝的行蹤。後來,就從宮中傳出同治帝出痘病重之事。據此,人們有理由懷疑,皇帝微行時也許到過前門外的八大胡同逛妓院,因而染上了梅毒。現在涉及這段歷史的許多文學作品,都採用了類似的說法。蔡東藩的《清史演義》也持這種說法。

揭祕:同治皇帝爲何只活到19歲 是死於花柳病? 第2張

網絡配圖

一說是死於癰,俗稱毒瘡。李慈銘在《越縵堂日記》中說:“同治十三年十二月酉刻,上崩。先是十一月朔……上旋患癰,項背皆一,皆膿潰,先十日已屢昏,殆不知人。”《清宮遺聞·同治帝之殊趣》中也說“其病實染毒瘡”。查《辭典》,癰又名癰疽,發病原因與癤子相同,一般多由葡萄狀球菌侵入毛囊汗腺的周圍所引起,唯範圍較大,恰如多數癤子驟生於一處,多生於項背及臀部,小者如栗子,大者如手掌,瘡口甚多,疼痛異常。此症在初起時,須速就醫診治,遲則易陷於危險。這個解釋同李慈銘的記載比較接近。

一說是死於天花,翁同龢就持這種說法。他在日記中寫道:“十一月初二日,入至內務府大臣處……見御醫李德立、莊守和脈按言:天花三日,脈細口渴,腰疼耳膿,四日不得大便,項頸稠密色滯幹豔,證屬重險,不思食,咽痛作嘔。初八日,兩宮皇太后在御榻上持燭令諸臣上前瞻仰。上舒臂令觀,微語曰:‘誰來此?’伏見天顏,溫睟堰臥向外,花極稠密,目光微露。”翁同龢所說“天花三日”“花極稠密”,都是親眼所見,其記載應當可靠。無獨有偶,就在同治帝病死的當月二十九日,大公主(慈安太后所生之女)也因天花“薨死”了。可見當時宮內流行天花確有其事。

另外,在患天花之初,患者發病很急,一般都伴隨着發燒、脈搏跳動加快的反應,而患梅毒者則起病不急,無發燒症狀。而同治的醫療檔案記載同治發病之初連續發了7天的高燒,“脈息浮數而細,系風瘟閉束,陰氣不足,不能外透之症,以致發熱頭眩,胸滿煩悶,身酸腿軟,皮膚髮出疹形未透,有時氣堵作厥”,以及“咽喉幹痛,胸滿作嘔,頭眩身熱”等,這些都是出天花的症狀。此外《清朝野史大觀》卷一《穆宗微行》一節中也說:“帝以痘疾竟至不起,人疑其爲花柳病者以此。”也說明同治帝系因天花而死,所謂死於花柳病純系疑誤。

揭祕:同治皇帝爲何只活到19歲 是死於花柳病? 第3張

網絡配圖

除了上述三種說法外,還有一種說法,即同治帝死於西太后之手。費行簡在《慈禧傳信錄·穆宗致命》一節中說:“王慶祺(同治帝師傅、昭仁殿行走)革斥後,輒語人云,穆宗親政後,太后仍多幹涉,乃請修園爲頤養計,意在禁隔,使勿再幹政耳,竟爲太后所覺,遂致奇變。”從西太后一生專制殘暴、兇狠毒辣,以及證之後來光緒帝一生不幸的遭遇來看,這一說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只是附會臆想,並無事實根據。從某種程度土說西太后干涉同治帝行政是可能的,說她因此而親手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似乎可能不大。清代宮闈之事,諱莫如深。同治帝究竟死於何病,至今還衆說紛紜,確切的結論尚有待於後人的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