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皇太極爲何如此熱衷娶別人的老婆充當妃子?

皇太極爲何如此熱衷娶別人的老婆充當妃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後裔、達延汗的7世孫。他在13歲繼承汗位時,蒙古各部已四分五裂。爲了恢復成吉思汗當年的霸業,林丹汗成年後,給自己上尊號“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然而,還沒等林丹汗將統一蒙古的計劃付諸行動,東方的努爾哈赤已經建立後金汗國,對林丹汗與明朝構成了巨大威脅。 

皇太極爲何如此熱衷娶別人的老婆充當妃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種背景下,最明智的作法,就是聯合明廷共同對付努爾哈赤。林丹汗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然而,努爾哈赤實在稱得上是個世間罕見的梟雄,不但殺伐兇悍,而且謀略出衆,軟硬兼施,不斷分化蒙古諸部。

在與努爾哈赤鬥法的過程中,林丹汗處處被動、節節敗退。1626年八月,努爾哈赤病死。林丹汗以爲勁敵已去,加額稱慶。

哪料,繼承後金汗位的皇太極卻是個更加厲害的角色。不過一年時間,林丹汗就被皇太極整得苦不堪言,被迫背井離鄉,舉部告別遼河套,踏上西遷之路。

這次西遷,林丹汗的察哈爾部衣食沒有着落,只好通過侵犯明邊來解決。這樣,察哈爾部和明廷的友誼小船就此翻沉。而察哈爾部也由此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1632年三月,皇太極遠征察哈爾林丹汗。林丹汗被打得潰不成軍,倉皇渡黃河西去,最後病死於青海大草灘。 

林丹汗的妻妾有“八大福晉”之說,林丹汗一死,這“八大福晉”和林丹汗的兒子額哲率領各支餘部自青海大草灘返回河套地區,相繼投降了後金。滅亡了蒙古帝國,又意外得到傳國玉璽,皇太極歡天喜地地建立了大清帝國。

接下來,怎麼處置林丹汗的“八大福晉”呢?皇太極的態度很明朗:兼收幷蓄、充實後宮。  

皇太極爲何如此熱衷娶別人的老婆充當妃子?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八大福晉”之首,林丹汗的正室,多羅大福晉囊囊(史稱囊囊太后),姓博爾濟吉特,名娜木鐘(又一名爲德勒格德勒),皇太極當仁不讓地笑納,封爲麟趾宮(西宮)貴妃。

值得一提的是,娜木鐘嫁皇太極時,剛剛生下林丹汗的遺腹子阿布奈(阿布鼐)不久,皇太極也大大方方地將阿布奈收養在膝下,可謂恢宏大氣。(後來,阿布奈十歲那年,娶了寡嫂、清太宗皇太極的皇次女固倫公主馬喀塔爲妻。)

娜木鐘嫁給皇太極後,與皇太極恩恩愛愛,給皇太極生下了皇十一子襄昭親王博穆博果爾、皇十一女固倫端順公主。

“八大福晉”中的蘇泰大福晉(史稱蘇泰太后),姓葉赫那拉,名蘇泰,給林丹汗生下了長子額爾克孔果爾額哲。額哲被稱爲“蒙古的最後一個大汗”。皇太極將次女馬喀塔嫁給他,並封他爲察哈爾親王。也許是蘇泰年歲太大的緣故,皇太極沒有納她入自己的後宮,卻也不願浪費資源,將她嫁給了堂弟濟爾哈朗。 

“八大福晉”中的芭德瑪瑙伯奇福晉也姓博爾濟吉特氏,名芭德瑪瑙,皇太極將之納入後宮,封爲衍慶宮(次東宮)淑妃。

“八大福晉”中俄爾哲圖福晉,被皇太極許配給了兄長阿巴泰,理由是俄爾哲圖原爲阿巴泰已經去世的元配嫡福晉那拉氏的妹妹。

“八大福晉”中苔絲娜伯奇福晉,被皇太極許配給了自己的兒子豪格。 

皇太極爲何如此熱衷娶別人的老婆充當妃子?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八大福晉”中的斯琴圖福晉,在林丹汗死後改嫁了林丹汗屬下寨桑祁他特車爾貝爲妻。

“八大福晉”中的蘇巴海福晉曾得到皇太極的熱情招待,史無下文。

“八大福晉”中的烏雲娜福晉被漠北某一部落俘虜以後下落不明。

皇太極一口氣娶了“八大福晉”中的兩個姓博爾濟吉特的蒙古女人,則後宮中便擁有了“一後四妃”。

說起來,另外的一後二妃也同樣是姓博爾濟吉特的蒙古女人。

首先,中宮皇后,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是皇太極的髮妻,是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的女兒。她嫁給皇太極,完全是一樁政治婚姻:爲了加強蒙古科爾沁部和後金的結盟。

可惜,哲哲嫁過來後,光生女兒(生了三個女兒)不生子,科爾沁部和後金的盟友關係必須永遠牢固,這樣,她的兩個侄女海蘭珠、布木布泰又先後嫁給了皇太極。 

五個後宮的五位女人都是同一個姓,這種奇觀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份兒。

形成這樣的奇觀,並非巧合。要知道,博爾濟吉特氏可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姓氏。  

皇太極爲何如此熱衷娶別人的老婆充當妃子? 第4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謂蒙古黃金家族,是指成吉思汗的後裔。和蒙古黃金家族聯姻,無疑可以加強後金和蒙古黃金家族的聯盟。所以,不單單是皇太極娶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的女人,他的兄弟,包括他的父親努爾哈赤也玩命地娶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的女人。

努爾哈赤對蒙古的撫綏分化和武力征討就是從科爾沁部開始的,並取得了完全的成功。皇太極也在這個基礎上打垮了林丹汗的察哈爾部。

林丹汗的“八大福晉”其實分別代表着八支力量。皇太極和他的兄弟、兒子分別娶了這些女人,則滿洲宗室也就同察哈爾部,甚至整蒙古部族構成錯綜複雜的姻盟關係,最終化敵爲友,化仇爲親,有效地促進了清初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