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誰會更勝一籌?

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誰會更勝一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與項羽相信大家對他們兩大人物都有一些的聽聞,劉邦是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而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的軍事家,也是以個人武力出衆而聞名的武將。如果他們兩個要爭奪天下,誰會更佔優勢呢?

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誰會更勝一籌?

網絡配圖

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誰佔優勢?劉邦去往漢中的時候燒燬棧道,主要目的,大約是希望讓項羽相信,秦國故地的危險源泉在還是在關中,而不是在漢中。這樣,項羽就會人爲的進一步削弱關中,而爲自己出蜀創造更多的機會。大家追隨劉邦入蜀,可能是因爲大家對劉邦東山再起非常有信心。但是,劉邦燒棧道的行爲,不但迷惑了項羽,也迷惑了不明真相的追隨者。在這種背景下,有人選擇離開劉邦,應該也是正常的。

劉邦出關的過程,有兩個比較著名的典故,登臺拜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一節,我們關門介紹登臺拜帥。因爲,劉邦有着一流的團隊,而且有着不俗的戰績,所以項羽出於壓制劉邦的需要,就把劉邦封在了漢中、巴蜀。這塊地方,大致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四川。從某種意義上,劉邦想走出漢中,絕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爲,地理環境決定,想從蜀中走出來,是一件很難成功的事。從歷史上看,從蜀中走出的軍政集團,好像只有劉邦一個。此前沒有過,此後也沒有過。

割據蜀中的軍政集團,都是被外來力量兼併的,除了劉邦,似乎沒有一個例外。割據蜀中的大佬,最著名的就是劉備父子(三國蜀漢);此前有公孫述(西漢末成家);後來有李雄一系(兩晉成漢);再後來的王建父子(五代前蜀)、孟知祥父子(五代後蜀),都是被外來力量兼併的。項羽在讓劉邦入蜀中時,雖然不知道後來的歷史事實。但是,後來的歷史事實,顯然可以證明,蜀中的地理條件,決定從蜀中殺出來,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從這層意義上,項羽給劉邦封這塊地方時,就是希望劉邦永遠無法走出來;至少希望他暫時無法殺出來。

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誰會更勝一籌? 第2張

網絡配圖

當然了,從蜀中走出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想殺進蜀中,也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爲,李太白有詩云,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從這層意義上,劉邦如果沒有雄心壯志,這裏應該是一塊不錯的養老地方。因爲,劉邦後來殺出了蜀中,更把項羽幹掉了。所以,人們都覺得,項羽當時不殺劉邦,實在是錯的不可理喻。但是,這應該是事後諸葛亮的想法,因爲在當時,項羽實在沒有一定殺劉邦的理由。因爲,一個人想登上時代的頂峯,必須得有風雲聚會的機會。如果一個人可以無條件的取得成功,那劉邦就用不着在48歲時,還在沛縣當一個村長了。如果劉邦當時死了,後人就是放開想象力,也無法相信,這個老村長,還有機會成爲一代開國皇帝。

從正常意義上,劉邦是難以殺出漢中的。至少誰也無法想到,劉邦會在五個月後,就能殺出漢中;更無法想到,劉邦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能率軍殺入項羽的老巢(彭城)。總的來說,當時的天下形勢,如同一個複雜棋盤的中局。無論棋手怎樣出招,無論旁觀者如何支招,它也不會很快決出勝負。現在,不同應招,只會讓後來的棋局發生衆多不同的變招。不要說,時光無法倒流了。就算時光可以倒流,一切恐怕也就如同一局棋下完後,一方認爲在某個關鍵的點上,只要自己換一個應招,就可以改變失敗的命運。問題是,真的把棋局擺回去,人們自然會發現,事情絕沒有他想象中那樣簡單。如果是下棋,對於這樣的問題,大家都不用以空對空的擡槓。因爲,大家完全可以把棋局再擺回去,重新再接着那裏下一次。許多時候,人們自然會發現,它只是讓後來的橫局,不斷髮生變化。卻很難說,它一定會改變失敗者的命運。

許多經典的殘局,就是因爲簡單的看,誰也會覺得,它非常簡單。但是,真的細分析時,就會覺得,一切實在太複雜了。但是,時光是無法倒流回去的。如果時光可以重回,項羽可以選擇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如果時光可以重回,項羽可以選擇,不把劉邦封在漢中,或是選擇加強關中的力量。問題是,項羽一定能改變失敗的命運嗎?我覺得,實在難說的很。事實上,項羽當時沒有做出這樣的選擇,就是因爲,他知道這些選擇中,也有着太多的弊端。人們常常誇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比如,有人覺得,假如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就可以避免失敗了。說這種話的人,爲什麼不說,假如項羽當時殺了韓信,也可以避免失敗呢?

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誰會更勝一籌? 第3張

網絡配圖

後來,項羽殺韓王成,卻放過了張良。我是不是可以說,如果項羽當時把張良殺了,也可以避免失敗呢?韓信、張良都在劉邦最爲關鍵的時候,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韓信、張良,劉邦可能連那個關鍵的坷也無法爬過去。我無意說,項羽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改變失敗的命運。我只是想說,一局棋的勝負,是由無數因素決定的。單純的某個關鍵變招,並不會徹底改變結果的。事實上,就算按項羽此時的選擇(把劉邦封在漢中),項羽也沒有必敗的道理。因爲,他後面的步子走好了,他也有可能走向勝利;因爲,他的對手後面有了明顯的失誤,他也可能走向勝利。

甚至而言,就算項羽一開始就如願以償的佔據了關中,如果後面走出了明顯的失誤,也會讓他漸漸走向失敗。就好下棋,一個人在開局佔盡優勢,是不是意味着他一定會勝利呢?顯然未必!那在中局時,他佔據優勢,是不是意味着他一定會勝利呢?顯然也未必!我相信,在下棋時,絕沒有一個人,會固執的認爲,自己的失敗,是因爲開局、或中局的某步走錯了。因爲,下棋可以退回去重來。而重來的結果,人們自然會發現,他的失敗,並不是某個關鍵的應招就可以決定的。

就好像在分封天下結束時。項羽一人獨佔關東九郡,劉邦被封到了漢中。面對此情此景,誰敢說劉邦比項羽更佔優勢?事實上,當時的項羽所佔的優勢,比劉邦那是大多了。但是,歷史從來是變幻莫測的。因爲,許多強大的、看似不可戰勝的強敵,突然崩潰的事情多的是;因爲,許多弱小的、微不足道的力量,突然影響時代的事情,也多的是。比如,陳勝振臂一呼,九百個人,就讓秦帝國突然搖搖欲墜了。也正因爲,這種原因,許多人常常會幹着看似毫無前途的事業。因爲,歷史上有着太多,弱小勢力突然崛起,強大勢力突然失敗的例子。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