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大宋王朝後周世宗英年早逝的原因是爲何?

揭祕:大宋王朝後周世宗英年早逝的原因是爲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南北朝的末期,大宋王朝建立的前夜,中國出現了一位傑出的政治家,然而卻英年早逝,未能完成他遠大的政治抱負,他就是後周第二代皇帝周世宗柴榮。柴榮是邢州(令河北邢臺)龍岡人。龍德元年(921)出生一個莊園主家庭。柴榮的姑母是郭威的結髮妻子。據說,柴榮的祖父有一天大笑不止,人問其故,他卻笑而不答,酒後乃慢呑呑地告訴大家,“上帝有命,郭郎當爲天子”。弄得一家人哭笑不得。因姑母無子,柴榮從小由姑母收養,郭威對這個養子很是喜歡,視同己出。

柴榮小時聰明伶俐,爲人謹慎。開始在外做“馬鋪卒使”,稍長即隨姑父出外做生意。由於從小跟從原本貧寒的姑父郭威走南闖北,接觸了下層各色人物,既懂得民間疾苦,也看到官吏的腐敗與殘暴,深知當時社會的積弊。後來,郭威長期擔任軍職,柴榮也跟隨姑父學會了十八般武藝,尤善騎射,並且精通書史,逐步的培養起了軍事和政治才能。開運四年(947)郭威幫助後晉鎮將劉知遠建立了後漢政權,因功升任代理樞密副使,成爲後漢王朝的統兵大將,柴榮也因跟隨姑父立功獲得了左監門將軍的頭銜,這是他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

乾佑三年(950)冬天,後漢王朝發生政變,宰相、樞密使楊邠、史弘肇等被隱帝劉承佑滅族,劉承佑信任羣小,企圖將父親留下的勳巨全部殺掉。他命令郭威的部下取郭威的頭來領賞,並把郭威留在開封的家小全殺了,連柴榮的家小亦遭殺害。這樣,郭威便不得不舉兵反叛,他率大軍從河北南下,次年攻下開封,劉承佑被部下殺死,將士擁郭威做了皇帝,改國號爲周,史稱後周。柴榮則以“皇子”身份擔任澶州(今河南濮陽)節度使,受封爲太原郡候,這預示着柴榮有着無量的前程。

揭祕:大宋王朝後周世宗英年早逝的原因是爲何?

柴榮坐鎮澶州期間,率領軍民擴修街道,增建廨舍,使澶州的面貌煥然一新,他還奏請放免捐稅和差役調撥,減輕人民的負擔,他的治績使他在地方上贏得了好名聲。後來柴榮封晉王,進京任開封尹主掌首都行政,這時的柴榮作爲一個政治家已經逐漸成熟了。不平凡的經歷造就了柴榮,飽受戰亂災難的人民也需要一位有能力的政治家。太祖郭威的皇后無子,後來娶的姬妾生了兩個兒子亦被漢隱帝殺死。所以,顯德元年(954)正月,郭威因病駕崩,皇位自然地落到了柴榮身上,這時他34歲,正是年富力強充滿活力的時候。

顯德元年(954)二月,柴榮剛剛即位不久,潞州(今山西長治市)邊關傳來敵情,北漢主劉崇趁後周國喪,內部未穩,今天報仇來了。劉崇乃突厥沙陀族人,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一直坐鎮河東,爲太原留守。郭威起兵攻滅劉承佑後,一度曾假意立劉崇之子劉贇爲帝,後來又一刀把劉贇剁了,郭威奪了劉姓天下又殺了劉崇的兒子,國恨家仇可謂深矣!自後劉崇便認契丹主爲叔父依附契丹長年與後周作對。郭威一死,他認爲機會來了,立即稟報契丹主派楊袞率一萬騎兵來助,劉崇自點三萬大軍一併向南進發。面對劉崇的進攻,柴榮親自出徵,在高平(今山西省境)一舉擊敗來犯之敵,取得了即位後親自指揮的第一仗的勝利,他臨危不懼、英武果斷的氣概成爲這一仗的決定性因素,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望。此役雖然沒有拿下北漢首都太原,但畢竟沉重打擊了北漢政權,也煞了契丹貴族的氣焰,自此北漢再也無力來爭奪中原了。

柴榮班師回朝後,開始了整頓軍隊的工作。一是對於作戰有功者皆加官行賞,如趙匡胤作戰得力,升爲禁軍統帥殿前都點檢。對於怯敵逃陣的者則予以懲罰。二是對禁衛軍進了整頓,淘汰老弱膽小者,招募天下壯士,甚至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充當禁衛軍,這既增加了朝廷的兵力,又消彌了冠盜。通過整軍,後周中央的武裝力量加強了,皇權得以鞏固,軍隊戰鬥力大大提高。自此,柴榮也萌發了要統一中國的雄心。

要統一中國,除了提高軍力,必須發展經濟,提高國家的物質基礎。爲此,他網羅人才,澄清吏治,減免租稅,打擊地主豪滑,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他還注意興修水利,派大臣李谷在黃河下游檢查河堤,並動員民工來修河堤,減少了黃河的災害。柴榮的政績還表現在文化事業方面,在整理曆法、刑律、音樂等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工作。其中包括請王樸製成了《顯德欽天曆》,命君臣編訂《大周刑統》,請竇儼等考正雅樂。顯德三年(956)他命史臣張昭等修編太祖郭威實錄、後梁末帝朱友貞實錄、後唐閔帝李從厚與末帝王人珂實錄等,填補了多項空白。柴榮在當皇帝時間不長,在日理萬機同,戎馬倥傯之際,尚能注重文化事業,這在五代皇帝中是極爲罕見的。我們在談到柴榮進行的政治和經濟改革時,不能不提他的另一項所謂改革。這就是發生在顯德二年(955)的毀佛事件。

揭祕:大宋王朝後周世宗英年早逝的原因是爲何? 第2張

要發展經濟就必須有勞動力,柴就把手伸向了佛教寺院。自南北朝以來,佛教發展很快,當時國內寺院林立,僧尼百萬。其中也不乏一些軍隊中的逃兵、無業遊民、逃亡奴婢、罪犯等遁跡寺院尋求庇護,這使得國家失去了大量的勞動人手。因此,顯德二年(955)五月六日,柴榮下令毀佛,凡後周境內佛教寺廟,除了有皇帝敕額的得以保留外一律拆毀,每縣只留寺廟一所。全國共毀壞寺院三萬零三百三十六所,還俗僧尼近百萬,將寺廟、寺田、寺財收歸國有,特別是柴榮下令毀壞佛像以獲得銅和金銀用於鑄錢。在拆毀佛像時,許多人不敢動手,怕來世遭到報應。柴榮爲消除人們的疑慮,解釋說:“佛是佛,銅像是銅像。況且佛說要施捨利民,自己身上的肉,眼睛都要拿出來施捨,我們把佛像砸了鑄錢,於民有利,佛也是會同意的”。相傳鎮州有一尊銅製觀世音菩薩極爲靈驗,因此無人敢去毀損。世宗乃親自前往該寺,用斧頭砍毀菩薩胸部。從上述數字可以看出,後周境內的僧尼幾乎被還俗殆盡,毀佛像雖然使國家獲得了大量的錢幣,但柴榮也因此而種下了禍根。

經過幾年持續不斷的改革,後周國富民強,統一中國的時機已經成熟。柴榮在進行國內整頓改革的同時就開始了統一的工作,他一方面在京主持改革,一方面調兵遣將向四周割據者發動進攻,甚至親自征討。顯德二年(955)柴榮遣將從後蜀手中收回了秦、鳳、成、階(均在今甘肅境內)四州。十一月,柴榮任命李谷爲淮南道行軍都部署,王彥超爲副部署開始向南唐進攻。顯德三年(956)正月、顯德四年(957)二月和十月,他三次親自出馬指揮這一重大戰役,先後獲得江淮間十四州之地,共六十縣,戶二十二六千五百,南唐盡失江北之地,在金陵已經站不住腳,被迫遷都洪州(今南昌),再也不能威脅後周了。

一年之後,柴榮又親自率兵攻打契丹,收復被契丹佔領的燕雲十六州漢人世代居住的土地。燕雲十六州即瀛、莫、幽、涿、檀、薊、順、蔚、新、嬀、儒、武、朔、雲、應、寰等州,分佈在今河北山西北部,大部份是後晉皇帝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十六州掌於異族之手,使中國北部華北平原大門洞開,無險可守,中原王朝因此而長期受到契丹鐵騎的威脅。這時的契丹正處在國勢衰落的時期,正是北伐的大好時機。由於十六州的漢族百姓長期受契丹貴族的奴役和侮辱,早就希望中原軍隊的到來,因此,柴榮的北伐的軍隊進軍非常順利。然而,就在柴榮率領的大軍節節推進時,五月二日他卻突然患病,不得不終止北伐,只好班師。到了六月十八日,柴榮竟死於病榻。時年僅三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