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完顏亮功過如何?爲何後世的評價褒貶不一呢?

完顏亮功過如何?爲何後世的評價褒貶不一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以爲女真族接受並傳承漢文化是在滿人入關以後,甚至在清朝坐穩天下以後,其實不然。早在對宋朝攻城略地的金朝,女真族就出現了崇拜並推廣漢文化的帝王,金廢帝完顏亮就是其中代表。他雖是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但絕非一介莽夫,曾寫出“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與談兵略。須共一醉,看取碧空寥廓”等佳句。

完顏亮功過如何?爲何後世的評價褒貶不一呢?

完顏亮自幼聰明好學,曾拜漢儒張用直爲師,除了讀書寫文,還學習對弈、點茶、清談等技藝,漢學功底極深,待人接物頗有風度。他喜歡與留居金地的宋遼名士交往,曾在朋友的扇面上題寫“大柄若在手,清風滿天下”,引得滿座讚賞。他學習漢文化不是爲了裝點門面,而是出於真心熱愛,偶然看到桂花盛放也要通過賦詩抒發情感,在“秋深自有別般香”一句中流露出細膩和溫柔。江南儒生看到他的詩詞後都不得不歎服,說:“北地之堅強,絕勝江南之柔弱。”

金滅北宋後,與南宋劃淮爲界,所轄地域極爲遼闊,幾乎佔據整個中原和全部北方疆土,且威服高麗、西夏等國,首都卻是偏於東北一隅的上京(今哈爾濱市阿城區),公文傳遞、物資運輸、使節往來等多有不便。而且,這會使金朝延續“外族野蠻入侵者”的負面形象,與完顏亮建立“中華正統王朝”的追求相背,很難收服漢人,甚至危及國家穩定。

此外,完顏亮還有一樁心病—上京的宮殿樓閣、佛寺道觀、市井街巷等無不留有金熙宗朝的痕跡,守舊貴族睹物思人,一旦掀起輿論狂潮,很容易給殺兄奪位的他帶來滅頂之災。只有遷都才能分化甚至完全解除守舊貴族的勢力,併爲將來厲行漢化、確立金朝的正統地位做好準備。

天德五年(1153年),完顏亮不顧多數女真貴族的反對,力排衆議,遷都燕京(今北京)。後來,他又下令毀掉上京的宮殿、宗廟、貴族宅第等大型建築,將其平爲耕地,不留任何舊跡。他這一系列舉措雖有私心,但對促進民族融合、推動文化繁榮大有裨益。

完顏亮在位期間注重發展教育,模仿中原王朝開設國子監和科舉制度,鼓勵族人學習漢文化。更難得的是,他沒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偏見,選拔官員不看家室背景,打破貴族“子孫相繼”的壟斷局面,大批起用漢族、渤海族、契丹族的優秀人才,以擴大政權基礎。他還多次監督殿試,並上臺出題乃至解題,思維之巧妙、見解之獨到、言辭之懇切,往往被傳作佳話。

登聞檢院自唐朝創辦以來,在民衆監督尚書省行事方面頗有成效,卻在女真族入主中原後被廢棄。完顏亮下令恢復登聞檢院,既限制了尚書省的權力,又響應了漢族民衆維護廉政的呼聲。元明兩代的人論及此事,感嘆金朝登聞檢院的“明古之風”尤勝宋朝。

完顏亮功過如何?爲何後世的評價褒貶不一呢? 第2張

作爲政治家,完顏亮雖有明智舉措,但整體來說很不合格;作爲文學家,他的表現卻很出色,被盛讚“一吟一詠,冠絕當時”。更重要的是,他以實際行動昭示世人:中華大地上的各個民族無論有過怎樣的爭戰,始終血脈相連、文化相通,有個共同的名稱叫“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