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這裏代表明清兩朝皇帝的臉面卻被慈禧無恥丟了

這裏代表明清兩朝皇帝的臉面卻被慈禧無恥丟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正陽門俗稱前門(位於紫禁城正前方),始建於永樂十七年(1419年),位於明清兩朝北京內城的正南,最初的名字叫麗正門。因爲這裏專走龍車鳳攆,所以到明英宗擴建北京城時被額外照顧,增加了箭樓、甕城、東西閘門,形成四門、三橋、五牌樓的整體格局,等級遠遠高於內城其他的八座城門。也正是從這時起,叫了30多年的麗正門改名爲正陽門。

這裏代表明清兩朝皇帝的臉面卻被慈禧無恥丟了

網絡配圖

  乾隆《南巡圖》中巍峨的正陽門

  正陽門作爲皇帝專用的城門,可以說是明清兩朝皇帝的臉。按照祖制,皇帝每年春季祭祀先農壇,冬季祭祀天壇,都要走這裏。這已經不單單是一座城門,更是皇家權威的一種延伸。

  然而就是這張皇家的“臉”,卻在清朝末年的時候被慈禧丟了。1900年,由於慈禧老糊塗,聽信端郡王載漪等人的鼓惑冒冒失失地向英法德等11個列強宣戰,結果招來了八國聯軍,引發了禍國殃民的“庚子之變”。

  庚子之變中被燒燬的正陽門城樓

這裏代表明清兩朝皇帝的臉面卻被慈禧無恥丟了 第2張

網絡配圖

  洋人一來,慈禧立馬認慫,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高度無恥賣國精神簽訂了《辛丑條約》。雖然賠了款,喪失了主權,制裁了一批反列強大臣,但列強們還不滿意,除了將京城的東交民巷劃爲他們的無法無天的“國中之國”,美國還要接管正陽門的“門禁權”。這是因爲使館區的邊界就在正陽門城樓及東側的城垣一帶,因此他們要求控制作爲這裏制高點的正陽門。

  1902年爲了迎接慈禧回京,正陽門臨時搭建的紙牌樓這等於是要狠狠打慈禧和光緒的“臉”!然而已經被洋人打怕了的慈禧已經顧不上臉了,竟然同意美軍就在城樓及城牆上設崗,可以盤查進出正陽門的國人。老北京城裏的百姓十分氣憤,走自己京城的大門卻要被外國人搜查,這真是奇恥大辱!但慈禧執意如此,於是美國就一直手握正陽門的“門禁權”直到一戰結束。

這裏代表明清兩朝皇帝的臉面卻被慈禧無恥丟了 第3張

網絡配圖

  1905年重修竣工後的正陽門,可惜已落入美國人之手一戰結束後,百姓積壓了多年的憤懣再次爆發。北洋政府意識到了這點,就與英美等國積極交涉,經過據理力爭,1919年10月31日美國終於同意撤出正陽門,於11月1日將門禁權交還給中國。

  清末中國的臉都被慈禧給丟到了十萬八千里之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