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爲什麼要殺胡惟庸及其黨羽三萬人?

朱元璋爲什麼要殺胡惟庸及其黨羽三萬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先普及一個常識,宰相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並非具體的官名。可以被稱爲宰相的官職很多,歷代不同,比如相國、丞相、大司徒(東漢)、中書令等。注意區分宰相和丞相併非一個概念,宰相是通稱,丞相是具體官職。

 

朱元璋爲什麼要殺胡惟庸及其黨羽三萬人?

網絡配圖

   自秦漢以來,中國一直奉行的是君權、相權並行制度,宰相有着極高的權力和極大的話語權,對君權起到了很好的制約作用。這種情況直到明朝初期纔有了徹底的改變,而這一切都源於洪武年間著名的“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又稱胡黨之獄,是明初四大案之一。此案主人公胡惟庸早年隨朱元璋起兵,頗受信任。洪武六年,胡惟庸憑同鄉、明朝開國丞相李善長的推薦,任右丞相。洪武十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胡惟庸向來自覺奮進、勇於任事,但同時,他也是個驕縱跋扈、恃權獨行的人,隨着權力不斷擴大,他不僅擅自決定上下官員的生殺升降,而且凡內外奏章都要預覽,對己不利者,輒匿不上報。胡惟庸廣植黨羽,上門饋送金帛重禮攀附者不可勝數,而對於有嫌隙的徐達、劉伯溫,他就想方設法欲置其於死地。

  

朱元璋爲什麼要殺胡惟庸及其黨羽三萬人? 第2張

網絡配圖

   胡惟庸的這種行事風格也給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他大權獨攬,獨斷專行,引起了同樣權力慾極強的朱元璋的不滿。洪武十三年正月,塗節和中書省吏上書告胡惟庸謀反,朱元璋遂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數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頒佈《昭示奸黨錄》,以夥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已故的滕國公顧時的子孫等開國功臣。

胡惟庸案歷時十年,前後誅殺3萬餘人,波及之廣、震動之大,史之罕見。但這些還不是最關鍵的,胡惟庸案對歷史影響最大之處乃是朱元璋藉此罷左右丞相,廢除中書省,權分六部,另設內閣。而內閣大學士乃至內閣首輔的權力完全不能與丞相相提並論,也就是說,自秦漢以來實行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就此廢除,胡惟庸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手握大權的宰相。從此君權越來越大,臣權越來越小,明清時期皇權達到頂峯,而士大夫階層則日漸卑微,乃至成了下人、奴才,這與唐宋時期有着極大的差別。

  

朱元璋爲什麼要殺胡惟庸及其黨羽三萬人? 第3張

網絡配圖

   朱元璋爲什麼要殺胡惟庸?爲什麼要牽連誅殺其他三萬餘國之棟樑?是真的相信他們都有罪、都要造反嗎?非也!是胡惟庸讓朱元璋看到了相權過大的弊端,但若只殺一個胡惟庸,只要相位在,就一定會出現下一個胡惟庸氏的權臣,所以朱元璋想要的是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徹底消除相權對君權的制約和威脅。朱元璋是要借“胡惟庸案”掃除障礙,廢除宰丞制度,加強皇權,重建歷史格局。這纔是朱元璋大費周章、耗時十載除“胡黨”的根本原因。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