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十七歲的崇禎能夠扳倒九千歲的魏忠賢?

爲什麼十七歲的崇禎能夠扳倒九千歲的魏忠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所謂有志不在年高,無智空活百歲。崇禎,17歲登基,33歲自縊身亡,後世史家評論朱由檢的言論中,在民間最有名的,莫過於“他是一個並非亡國之君的亡國之君”。從此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出,朱由檢還是有一定治國之才,有一定的智慧的,並不是昏庸無能之輩。只不過朱由檢登基時,大明朝已如同一個百病纏身、日暮西山的老人一般,即將走入其最後的生命進程,可謂是內憂外患、積重難返。除了自身的智慧外,張皇后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當年朱由檢跪在天啓彌留的病榻前時,他的哥哥遺言說:“吾弟當爲堯舜。”年僅十七歲的他無疑是相當緊張的,那是與他的年齡不相稱的驚恐。朱由檢的惶恐不是多餘的,因爲天啓給他留下的“天下”這池水太深,也太渾了;因爲有人看不慣他。誰呢?那就是天啓倚仗的“九千歲”大人——魏忠賢。魏公公在天啓的默許下混得可謂風生水起,擊敗了東林黨,整個人在朝堂上牛到不行,他也知道他自己有多囂張,天啓一死,新上來的他弟弟可不一定也能由着他翻天覆地,所以他打的主意是,祕不發喪,然後找一個他親手扶植的傀儡上臺,再宣佈這就是法定繼承人,至於朱由檢,滾還是砍不一定。總之,小朱很危險。

爲什麼十七歲的崇禎能夠扳倒九千歲的魏忠賢?

網絡配圖

這麼一個定時炸彈,天啓似乎沒爲兄弟考慮到,甚至諄諄叮囑那個可憐的年輕人“忠賢宜委任”。委任你個大頭,小朱肯定這麼想,準備幹掉我呀!不過還好,天啓還說了一句話:“善視中宮(即皇后)。”這句話看似無奇,不過是把妻子託兄弟照管,但是對於朱由檢卻至關重要。因爲天啓的皇后張氏和魏忠賢是死對頭,她曾向天啓暗喻魏忠賢是趙高,魏公公對此十分懷恨,所以天啓臨終對小朱的要求基本是個矛盾的命題。爲防止魏忠賢從中搗鬼,天啓一歸西,張皇后就發佈了遺詔,召英國公入宮聽令,迎信王朱由檢登基。這下,魏公公沒轍了,他還沒本事在這個節骨眼上狸貓換太子。

剛上臺的崇禎皇帝只知道,不能掉以輕心,那個姓魏的死宦官還對他屁股下沒熱乎的龍椅有非分之意。事實上呢,魏忠賢還沒有謀逆的出息,他只不過是想控制這個新皇帝,就像東林黨當年折騰出“三案”一樣,扶植一個信賴自己的保護傘,以便繼續胡作非爲。但是這個大字不識兩個的太監大概從來都沒意識到,他是且只是天啓的一條狗,天啓利用他對抗東林黨的擴張,他能組織一支閹黨緊密團結都是狐假虎威而已,一旦坐大,必死無疑。不久,還幻想着換取崇禎同樣待遇的他開始行動了。

爲什麼十七歲的崇禎能夠扳倒九千歲的魏忠賢? 第2張

網絡配圖

所以,魏公公接到的是皇帝誠懇的挽留。崇禎笑着跟他說,皇兄臨終前說,要我重用您,您要是走了,我還真的應付不了啊!魏公公一聽高興了,自己人啊原來!他感動地走了,一直擔心的撕逼大戰終於沒有發生。但是魏忠賢畢竟是魏忠賢,他在朝廷混了這麼多年,沒那麼容易就完全放心,他很快拋出了第二隻探路標,他的姘頭,客氏。客氏也向崇禎提出了辭呈,說天啓都走了,她留在宮裏也沒什麼用了。結果,崇禎批了。這一舉動讓魏公公再次警覺,他的一支得力羽翼就這樣被剪去,不得不讓他懷疑崇禎是假好意的。但是崇禎很無辜地說,她一個奶媽,連她喂的孩子都給她熬死了,她還留在這幹嗎?理由很充分,魏公公無言以對。

接着,崇禎一系列的舉動讓魏公公愈發放下警惕,他大規模封賞了閹黨成員,還有魏忠賢全家上下,壞人彈冠相慶,認爲崇禎是個好人。好人崇禎微笑地坐在暗處,看着魏忠賢疲憊地猜測他的心思,他卻悠哉遊哉跟這個人妖打着太極,我就是要玩死你拖死你,九千歲。終於,日子到了十月。崇禎慢慢地從陰影裏站起來,他要出手了。二十三日,工部主事陸澄源上書彈劾閹黨高員崔呈秀及其領袖魏忠賢。崔大人自上任以來受到的彈劾不勝枚舉,他只當這次和以前一樣,所以裝模作樣地遞了一份自我批評書兼辭職報告,他知道皇帝一定會拒絕,最多提點兩句。

但是這次,崇禎批了。讓無惡不作的崔呈秀滾蛋了。這下閹黨上下一片慌張,他們最牛逼的大咖突然滾蛋,是不是意味着要變天了?這羣烏合之衆在大難臨頭之時立刻顯出了真實嘴臉,他們爲求自保,開始互掐、內鬥。崇禎滿意地看着這般如火如荼的景象,卻依然沒動魏忠賢,他還是親切地跟魏公公說,你是哥哥留給我的最寶貴的財富。魏忠賢在驚恐中好歹有了一絲安慰,他覺得崇禎還是沒多大狠意的,崔呈秀滾蛋就當犧牲了一條狗,他是安全的就行了。於是他放任那幫兒孫內鬥得死去活來,他覺得那只是他可以繼續逍遙的“費用”。

爲什麼十七歲的崇禎能夠扳倒九千歲的魏忠賢? 第3張

網絡配圖

他又錯了。幾天後,皇帝就又收到了兵部主事的奏疏,彈劾魏忠賢數條罪名;緊接着,刑部員外上書,斥罵魏忠賢禍國殃民。崇禎陰笑着,繼續等。見皇帝沒有反應,閹黨的子孫終於嗅到了變天的味道,大批大批的奏疏送上來,紛紛爲自己洗白,踩踏昔日的同志。真是牆倒衆人推啊,崇禎耐着性子晃鬆了閹黨牢固的根基,要的就是看到他們土崩瓦解的那一剎那。衆叛親離的魏公公徹底傻了,眼前這位十七歲的少年依舊那樣溫和地笑着,第一次,他在這笑容的背後感到了政治黑幕的陰冷,他低估了崇禎,也低估了他自己對皇帝權力的威脅,這個權傾朝野的老頭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樣看這個龍椅上的少年了,他用那雙飽經滄桑的手充滿誠意和畏懼地遞上了辭呈。之後只聽到崇禎漠然的聲音,滾,滾去鳳陽看墳。

這個處分還算不錯,魏忠賢帶着他醒來的大夢蹣跚在最後的路上。到了阜城縣的一個小旅館時,他聽到了一段小曲,就着冬日裏淒寒的冷風,唱曲人的聲音清晰得瘮人:“……夢才成,又驚覺,無限嗟呀;……如今勢去時衰也,零落如飄草;隨行的是寒月影,吆喝的是馬聲嘶;似這般荒涼也,真個不如死。”魏忠賢聽得毛骨悚然,他在旅館四下疾走了一番,悲從中來,也許是猛然大徹大悟,也許是明白崇禎不可能就此放過他,這個一生傳奇的老太監,終究用一根繩子將自己吊死在房樑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