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武則天爲什麼沒有立武承嗣爲太子

揭祕武則天爲什麼沒有立武承嗣爲太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承嗣簡介

武承嗣,唐朝人士,在武則天當權時入朝爲官,後依靠關係登上宰相之位。身居要職多年卻未做出什麼成績,在職期間,爲權勢做盡阿諛奉承之事,甚至殘害朝廷良臣。最終因自己的太子夢破滅而憂憤致死。

揭祕武則天爲什麼沒有立武承嗣爲太子

《盛世仁杰》武承嗣劇照

武承嗣與武則天是姑媽與侄子的關係。武則天在剛當權時,爲了鞏固自己的勢力,選擇重用自己的親屬。武承嗣因此而被起用踏入官途,承襲祖父的爵位,被任命爲禮部尚書,之後利用關係爬上宰相之位。然而身在宰相這個要職多年,他卻沒有做出什麼相應的貢獻,只顧爭權奪利,阿諛奉承,排除殘害那些與自己意見不合的忠臣,做盡了腐敗之事。

在武則天稱帝后,他被封爲魏王,負責監督編修國史。之後,武承嗣對於權力的渴望和野心越來越大,在武則天立她的兒子李旦爲太子後,武承嗣討好乞求武則天跟他的寵臣,期望被立爲太子,還慫恿其他與其同流合污的大臣上奏武則天,以武氏的天下不應該讓李家的子孫當皇帝爲由勸說武則天立他爲太子。然而就在武則天爲立子還是立侄爲太子猶疑不決時,狄仁傑、李昭德勸說起來作用,在他們的不斷勸說下,武則天最終還是下了立子爲太子。武承嗣最終因爲成爲太子的夢想破滅而過於憂鬱悲憤而死。

縱觀武承嗣一生,雖擁有無上權力,享盡榮華富貴,但在世人眼中,是個典型的熱衷於阿諛奉承、爭權奪利的奸臣形象,讓人看輕。

武承嗣營求爲太子

唐朝,在武則天稱帝以他的兒子爲太子後,野心勃勃的武承嗣就想要謀求太子之位,藉以太子之位登上帝位。然而最後武承嗣因爲狄仁傑、李昭德等人而沒有實現他的太子夢,太子夢的破滅使他憂鬱悲憤而死。

揭祕武則天爲什麼沒有立武承嗣爲太子 第2張

《神探狄仁傑前傳》武承嗣劇照

武承嗣想要當太子,就唆使一些大臣以自古以來就沒有讓外人繼承天下的事,而武氏的天下不應該讓李家的子孫來繼承的理由勸說武則天立武承嗣爲太子。在武則天因爲這個理由對立太子之事猶豫不決時,狄仁傑從容鎮定地勸說武則天不要立武承嗣爲太子,相比姑媽與侄子的關係來說,母子之間的關係會更親密。立子爲太子也算是順應天意,並且在死後還能擁有太廟以供後人祭奠。在被武則天以立太子之事屬於家事的理由拒絕他參與後,狄仁傑則以此來反駁武則天:四海之內皆是君王的,而身爲臣子的他又是與君王一體的,更何況他還身居宰相之位,又如何能不參與呢。與立侄爲太子相比,立子爲太子顯得對武則天更爲有利。

武則天因爲狄仁傑的勸說而有所醒悟,最後她因爲狄仁傑、李昭德等大臣的勸說而不再猶豫不決,決定立子爲太子而非立侄爲太子。至此,武承嗣謀求太子之位的計劃徹底被破壞。武承嗣也因爲太子夢的破滅過於憂鬱和悲憤而死。

可見,人還是不應該過於渴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一旦希望落空,會給人造成很大的打擊。

武則天爲什麼沒有立武承嗣爲太子

武承嗣在武則天稱帝后想要得到太子之位,然而他的太子夢卻並沒有實現,武則天最終還是選擇立她的兒子爲太子,沒有選擇武承嗣爲太子。而武則天沒有立武承嗣爲太子,除了本身武承嗣自身能力問題,還有狄仁傑等人的勸說。

揭祕武則天爲什麼沒有立武承嗣爲太子 第3張

武則天人像

武承嗣雖然在入仕後不斷升官,最後做到了宰相這個職位,但是那並不是依靠他自身的能力和功績,而是依靠裙帶關係得到的。他在宰相之位多年卻未做出什麼貢獻,盡做了一些阿諛奉承、爭權奪利之事,從中可見其自身的能力不足,品德不佳,勝任不了太子之位。

除了武承嗣自身的問題外,狄仁傑的勸說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狄仁傑認爲既然唐高宗將兒子託付給武則天,那麼立子爲太子其實是順應天意之舉,並且母子之間比姑姑與侄子之間的關係更爲親密,立子爲太子,在死後還能入太廟受後人拜祭,而如若立侄爲太子的話,則不會有這種事。在被武則天以家事爲由拒絕他的參與時,狄仁傑以君臣一體反駁武則天。在狄仁傑的一番話後,武則天略有醒悟。在之後武則天對狄仁傑說起她做到的一個大鸚鵡兩翼折斷的夢,狄仁傑將武則天比作鸚鵡,武則天的兩個兒子比作鸚鵡的兩翼,說武則天如果起用兩個兒子,就能夠振翅高飛。就此,武則天徹底放棄了立侄子爲太子的想法,決定立兒子李旦爲太子。

武承嗣怎麼死的

武承嗣怎麼死的?他是憂鬱而死的。武承嗣是武則天同父異母兄弟的兒子。武則天當皇后時把持了朝政,爲了進一步增大自己的權勢,開始提拔武氏男兒。武承嗣被授予祕書監的職位,在祖父去世後承襲了祖父的爵位。公元685年,武承嗣被封爲禮部尚書,接着又升任爲宰相。

揭祕武則天爲什麼沒有立武承嗣爲太子 第4張

黎耀祥版武承嗣劇照

武承嗣做了多年的高官,卻沒有做出什麼政績,工作中唯一的任務就是剷除與武氏爲敵的人。武則天廢了自己兒子的皇帝之位後,武承嗣積極爲姑母稱帝出謀劃策。武承嗣大搞封建迷信,做足了輿論攻勢。武則天稱帝后,封武承嗣爲魏王。武承嗣向女帝建議在朝堂上罷免李家子孫的官職,誅殺不服女帝的文武大臣。

女帝將自己的兒子立爲太子,武承嗣看中了儲君之位,他知道只有先做了太子,以後才能名正言順地做皇帝。武承嗣向女帝請求換太子,也討好女帝身邊親近的大臣。公元691年,武承嗣命令效忠於自己的官員讓他們在朝堂上提出立魏王爲太子。給出的理由是既然皇帝姓武,那麼太子怎麼能姓李而不姓武呢?可是武承嗣的願望並沒有得逞,朝堂上有重臣堅決反對改立皇儲。武承嗣後來將那些重臣扣上了一個謀反的帽子,將他們全部誅殺。

武則天對於皇儲的人選也猶豫不決,後來在狄仁傑等人的建議下決定不換太子,武承嗣的夢想徹底破滅了。次年,被罷爲特進,武承嗣越想越不甘心,最後在憂憤中過世了。武承嗣怎麼死的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