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西漢初期的三大功臣之一韓信,爲什麼必須會被劉邦除掉?

西漢初期的三大功臣之一韓信,爲什麼必須會被劉邦除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漢初期的三大功臣,爲何只有韓信必須被除掉?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本站小編一起看下去。

衆所周知,“漢初三傑”指西漢建立時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另外還有漢初三大名將之說。根據《史記》等史料的記載,在西漢建立後,漢高祖劉邦曾問羣臣:“吾何以得天下?”羣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因此,對於韓信、張良、蕭何這三人,自然可以說是西漢初期的三大功臣,也即其他人難以和他們相提並論。

不過,對於西漢初期的三大功臣,在最終的結局卻是不同的。就張良來說,晚年雲遊四海。前189年(漢高後二年),張良病逝,諡號文成侯。就蕭何來說,漢高帝十一年(前196年),蕭何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後,輔佐漢惠帝。漢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去世,諡號“文終”。與此相對應的是,就韓信來說,先是被貶爲淮陰侯。公元前196年,呂后與蕭何合謀,誘殺韓信於長樂宮鍾室,夷滅三族。那麼,問題來了,西漢初期的三大功臣,爲何只有韓信必須被除掉?原因並不複雜!

西漢初期的三大功臣之一韓信,爲什麼必須會被劉邦除掉?

首先,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泗水郡淮陰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一說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將領,“漢初三傑”之一,“兵家四聖”之一。韓信早年貧寒,在秦朝末年,韓信投奔項梁、項羽,未得重用。轉投劉邦,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經蕭何保薦,擔任大將軍,制定“漢中對策”。劉邦兵敗於彭城後,韓信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平定魏國,拿下代國。劉邦收其精兵後,背水一戰,擊敗趙國,派人降服燕國。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奇兵,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因此,韓信作爲劉邦麾下的頭號大將,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劉邦成皋兵敗奪其精兵後,奉命攻打齊國,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在垓下之戰中,韓信率領大軍包圍了項羽,幫助劉邦消滅了項羽。不過,在項羽敗亡之後,韓信被劉邦奪走了兵權,並被徙爲楚王。因人誣告,被貶爲淮陰侯。當然,這還不是韓信最終的結局。在呂后和蕭何的謀劃之下,韓信最終連性命都沒有保住。對此,在筆者看來,在西漢初期,相對於張良和蕭何,韓信之所以被殺,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

西漢初期的三大功臣之一韓信,爲什麼必須會被劉邦除掉? 第2張

一方面,雖然在秦漢時期,武將和文臣之間的區別,不是那麼明顯,不過,相對於張良和蕭何,韓信則是不折不扣的武將。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武將對於君主的威脅,一般是要大於文臣的,也即武將會因爲存在功高震主的問題。比如在韓信之前,白起在長平之戰後,無疑來到了武將生涯的巔峯,不僅在秦國將士心目中擁有至高的榮譽,也對山東六國形成了震懾。當然,白起也因此遭到了秦昭襄王的猜忌,最終遭遇了被賜死的結局。而就白起同時期的文臣范雎,即便後來了遭到了秦昭襄王的疏遠,也沒有被殺,而是最終病逝。

換而言之,這是因爲在秦昭襄王心目中,白起這位武將的威脅是最大的,至於范雎等文臣,則沒有那麼大的威脅。同樣的道理,在劉邦、呂后的心目中,韓信這位武將的威脅,同樣是必須解決的。對於張良和蕭何來說,因爲幾乎不掌握兵權,顯然不具備造反的能力。但是,韓信長期執掌了一支大軍,在西漢的將士中具有較高的威望,甚至還曾擁有自己的封國。凡此種種,都讓韓信具備了造反的實力。

西漢初期的三大功臣之一韓信,爲什麼必須會被劉邦除掉? 第3張

於是,對於劉邦、呂后來說,不僅貶低韓信的爵位,更最終決定除掉韓信,以免在日後成爲心腹大患。另一方面,在古代歷史上,立下赫赫戰功的武將,如果可以急流勇退的話,或許也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比如在秦朝末年,王翦在秦滅六國的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幫助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但是,在秦滅六國的戰役結束之際,王翦就主動退隱了,也即沒有貪戀兵權。因此,對於秦始皇嬴政來說,不僅沒有爲難王翦,反而繼續重用王翦的後人,這是王翦智慧的重要體現。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漢建立之後,張良和蕭何這兩位大臣,都具備類似的智慧。其中,張良素來體弱多病,自從劉邦入都關中,天下初定,他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

隨着劉邦地位的漸次穩固,張良逐步退居幕後,遵循着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原則。漢初劉邦翦滅異姓王的殘酷鬥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鬥中,張良也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而就蕭何來說,蕭何計誅韓信後,劉邦對他更加恩寵,除對蕭何加封外,還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國的護衛,真是封邑進爵。不過,在召平的勸說下,蕭何沒有繼續膨脹下去,而是選擇自污名節,以此打消了劉邦對於自己的猜忌和疑慮,從而也獲得了善終的結局。

西漢初期的三大功臣之一韓信,爲什麼必須會被劉邦除掉? 第4張

最後,在楚漢戰爭期間,韓信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看了韓信上書內容,劉邦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爲王。雖然最後韓信成功當了齊王,不過,他要挾劉邦的行爲,還是讓後者心存芥蒂。畢竟,對於劉邦的這樣帝王,自然不願意被麾下將領所威脅。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反叛。劉邦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託病沒有隨從。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只管起兵,我在這裏協助您。”韓信就和家臣商量,夜裏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髮動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對於韓信來說,在遭遇了貶低之後,依然沒有收斂,甚至存有謀反的意圖,這可以說是突破了西漢王朝的底線,從而引起了殺身之禍。此外,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韓信在被封爲楚王之後,重建了自己的軍隊,然後大量吸收了原本項羽軍隊的官兵,這些精銳將領和士兵就是漢朝廷所忌憚的對象。雖然後來韓信希望殺了鍾離眛,用他的人頭來平息劉邦的怒火而已,不過,恐怕這個時候韓信自己都不敢說自己完全清白了。綜上,在西漢初期的三大功臣中,韓信最終的結局,只能說是咎由自取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