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昭襄王年間一位少年將軍蒙驁,竟然是從齊國遷徙而來?

秦昭襄王年間一位少年將軍蒙驁,竟然是從齊國遷徙而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戰國,明爭暗戰,勾心鬥角,征戰不休,富庶靈秀的濱海東齊、勇武善戰的北地燕趙、擁地千里的江南強楚,一個個煙消雲散,最終,關中的秦人笑到了最後。塵埃落定,回首思量,數代秦王勵精圖治,勤勉治國,才奠定了始皇帝最終的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堅定基石。一個當年被西北遊牧民族騷擾欺辱、被山東諸侯看不起的邊陲小國,粗鄙諸侯,卻邁着穩定的步伐,一步步問鼎天下,這其中,有幾代明君發憤圖強,有多智謀臣殫精竭慮,自然也有忠貞猛將浴血沙場。

秦孝公重用商鞅,革新變法,爲關西大秦走向巔峯的征途指清了方向。隨後,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一時間天下惶恐,諸侯們紛紛驚呼:秦人來了!

細品春秋戰國,合縱連橫的政治博弈與陰詭機變的外交暗戰,交匯着赤地千里血流成河的殊死搏殺,在這紛亂浪潮中,涌現了無數閃耀將星,也彌散着漫天的殺氣和冤魂。

秦昭襄王年間,魏冉舉薦的一位少年將軍,逐漸成長爲了這個時代最可怕的戰神,兵鋒所指,所向披靡。讓與他同時代的秦將紛紛失去了光彩,這個將軍,叫白起。

而與白起同時代時,卻有這樣一位秦將,遠不似武安君一般,威震天下,然而卻悄無聲息地連戰連勝,更有趣的是此人並非是秦地土生土長,而是祖居山東蒙陰。他,就是蒙恬的祖父、四朝老臣、在大秦建立了蒙氏忠勇將門的常勝將軍——蒙驁。

秦昭襄王年間一位少年將軍蒙驁,竟然是從齊國遷徙而來?

很奇怪,一個齊人,背井離鄉遠赴關西,爲敵國效力,從蒙氏一門對秦王朝的忠貞來看,顯然並不是因爲蒙氏家族自身品性有了問題,更奇怪的是,蒙驁之後爲秦王南征北戰,東征西討,戰功赫赫,此人必然是有大將之材。而這樣的一位品性忠貞又具備出色軍事能力的名將,爲什麼要捨近求遠,叛齊投秦呢?

翻開史書,忽然發現,蒙驁值壯年之時,齊君,正是宣王,秦主,乃是昭襄。

這兩國之間到底有多大差異,能夠讓蒙驁背井離鄉,拋棄富庶的齊魯,遠赴西北苦寒之地?

這幾代秦王中,惠文王一上臺就車裂了舊臣商鞅,誅滅全族。接着憑着機詭近妖的權謀手腕,將當時的縱橫名士公孫衍和張儀這對政治仇敵硬是捏合在一起,共爲秦用,這兩人遊走列國,因勢利導,在外交暗戰中,爲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公元前330年,東進攻魏,攻陷重鎮蒲陽,迫使魏國割上郡十五縣,俯首稱臣,盡取河西全境,建立了秦國東出函谷的橋頭堡;用樗裏疾,大破魏趙韓三國聯軍,斬首十萬有餘;朝堂激辯,否張儀之謀,用司馬錯之計,借巴蜀紛爭之亂,名將甘茂滅蜀一戰功成;隨後又遣張儀,憑脣槍舌劍,誆齊楚絕交,猛將魏章,于丹陽、藍田、召陵,三敗楚軍,惠王再施謀術,騙楚懷王客死咸陽;挑撥離間,引北方義渠王室自殘,平定西北二十五城,得肥沃牧場數千裏。秦武王雖然舉鼎而死,然而這位君王並非如後世演繹那般不堪,而砸死他的周鼎不僅僅是青銅之重,那裏面,盛滿了秦國逐鹿天下的沉重夢想。到了秦昭襄王,內有魏冉殫精竭慮,外有白起征戰四方,整個國家中瀰漫着硝煙與榮耀的味道。此時的齊國,在做什麼呢?難道齊國已經人才濟濟到,連蒙驁這樣的將軍,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嗎?

秦昭襄王年間一位少年將軍蒙驁,竟然是從齊國遷徙而來? 第2張

蒙驁時,齊國正是宣王年間,這位宣王,即位之初,也是野心勃勃,趁着燕國內亂,一路高歌猛進打到燕國首都。隨後請教名士孟子,興文道,修典籍,建稷下學宮,爲先秦諸子百家的士子們提供了良好的學術環境。然而,他執政時,喜好禮樂的宣王組建了一支三百餘人的龐大樂隊,爲後人留下了“濫竽充數”的笑談,而且此君薄情寡義,在國家危機之時,娶了醜陋才女鍾離無鹽,靠着此女心中錦繡才華,朝臣忠良奮力,重振朝綱。然而剛剛齊國的局勢初見好轉後,馬上又把這位結髮妻子冷落到一邊,開始寵幸美妃夏迎春,在民間,甚至流傳着“有事鍾無鹽,無事夏迎春”的戲言。在那座聚集着天下士子的稷下學宮中,宣王更是對其中士子說:“我齊國,根本就沒有傑出人才,不然我肯定會很尊重的!”

就這樣,不會吹竽充數的蒙驁,爲了理想,遠赴秦國。

而其後人蒙恬,率三十萬秦軍,在靈丘與齊軍主力血戰數月,爲王翦之子王賁突襲臨淄,奠定了勝局。

誰能想到,縱橫無敵,滿門忠烈的蒙氏家族,竟然是從齊國遷徙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