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成吉思汗陵墓在哪裏?揭祕成吉思陵墓失蹤之謎

成吉思汗陵墓在哪裏?揭祕成吉思陵墓失蹤之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吉思汗陵墓在哪裏?一般人可能認爲,成吉思汗就葬在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內,那兒有成吉思汗陵。實際上不是的,這個建築俗稱“八白室”,可以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而非其實際葬處,而且過去是移動的,並不固定一處。“八白室”就是八個蒙古包式的帳殿,所供奉對象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供物,除了其中一個放着成吉思汗靈樞外,其餘分別放着忽蘭哈敦、古日布勒津高娃哈敦、成吉思汗弓箭、寶日溫都爾、成吉思汗馬鞍、成吉思汗坐騎畫像,最後一室叫商更翰爾閣,存放成吉思汗生前祕檔。還有一種說法供奉的不是物品,而是成吉思汗等八個人,分別是成吉思汗、孛兒帖夫人、忽蘭夫人、也速夫人、速幹夫人、別裏古臺、哈撒爾、拖雷和夫人。

成吉思汗實際葬處到底在哪?近年來,日本、美國的考古專家動用了衛星推測工具,也未能找到蛛絲馬跡;《元史》上給出的答案也只有四個字“葬起輦谷”,比描述成吉思汗死亡經過的20個字,還少了16個,真可謂惜墨如金。作爲明一代大文臣,宋濂如此行文,大概也是一種無奈,“起輦谷”是什麼地方可能他也搞不清楚。

“輦”,古代帝王乘的車子,“起輦谷”字面意思應該是成吉思汗乘車起步的地方,可以理解爲成吉思汗成爲蒙古各部首領,直到最後建成橫跨歐亞大陸這一超級蒙古汗國的發祥地。“起輦谷”的具體位置,爭議很大,說法不同,有人說在內蒙境內,有人說位於外蒙(今蒙古國),還有說在寧夏、甘肅、新疆、北京一帶,至今不休。

成吉思汗陵墓在哪裏?揭祕成吉思陵墓失蹤之謎

圖: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

馬可·波羅在其遊記中認爲,成吉思汗葬在阿爾泰山。“一切大汗和成吉思汗——他們的第一個主人——死後都必須葬在一座叫阿爾泰的高山上。無論他們死在什麼地方,哪怕相距有一百日的路程,也要把靈柩運往該處,這已經成爲皇室一種不可改變的傳統慣例。”照此說法,起輦谷就在阿爾泰山一帶了,對這種說法,不少人認爲馬可·波羅記錯了,甚至中文譯者也在譯文下面標註出“此說有誤”。但近來的考古發現似乎證明馬可·波羅此說並非空穴來風,在阿爾泰山脈所在的青河縣三道海子附近,新疆考古專家發現了一座有人類改造痕跡的山陵,有成吉思汗當年西征時修建的古棧道,有“輦”經過,疑爲成吉思汗陵寑所在。

明人龔之玥著《後出塞錄》,認爲,起輦谷在北京房山縣,但響應者甚少。

清人張鵬翩認爲,元朝諸帝后駕崩皆潛厝于歸化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老城)北九里之“祁連山”。

清人張穆著《蒙古遊牧記》,認爲,“史稱起輦谷其地在今賽因諾顏左翼右旗與鄂爾多斯右翼中旗之交無疑也”,今河套伊克昭盟騰格泊西北。

民國著名地學家張相文著《成吉思汗陵寢辨證書》,認爲,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忽幾爾圖溝”。這裏有一個傳說,1226年成吉思汗第六次統帥大軍出征西夏,路經今伊金霍洛時手中的銀柄蟒鞭掉落地上。成吉思汗認爲這裏是他百年後的葬身之地,當即令兵士在此築敖包作記,將馬鞭埋下。第二年,成吉思汗病死後,屍體運經此地時無法前行,靈車輪子就是不動。衆人跪拜大呼“起輦”,車輪果真轉動了,於是就下葬此處,名“起輦谷”。“伊金霍洛”就是皇陵的意思,今天成吉思汗陵即位於此。

民國著名蒙古史學家屠寄著《蒙兀兒史記》,認爲,起輦谷在今土謝圖汗中旗之東庫倫。

還有人認爲,起輦谷在千里山。靠近黃河有一座千里山(今內蒙古境內),山間有溝名千里溝,蒙古語爲“其額勒”,與“起輦”諧音。“起輦谷”就是從“千里溝”諧音變化而來。這個說法的佐證是,在千里山上有成吉思汗與其家族的畫像,附近還有多達百餘口的已廢棄古水井,這些古井名爲“敖楞腦海音其日嘎”。據說此名緣於成吉思汗當年出征時所帶的108只獵狗。此處被推測爲成吉思汗當年統帥的幾十萬大軍駐紮之處,成吉思汗死後即葬於此。

南宋徐霆疏證彭大雅之《黑韃事略》,認爲,起輦谷應該在克魯倫河(今蒙古國境內,又譯瀘溝河)河畔;“霆見忒沒真之墓,在瀘溝河之側,山水環繞。相傳雲:忒沒真生於此,故死葬於此,未知果否。”但這一說法,作者本人似乎信心不足,未能肯定,稱“未知果否”。不過,現代考古添了新證,上世紀九十代前後,日本與蒙古聯合考古隊動用了衛星設備,在這一帶發現了大量蒙古貴族古墓,證實是古代蒙古貴族家族葬地,成吉思汗及其他元諸帝陵是否隱藏其間,後來未有說法,不了了之。

成書於19世紀的《多桑蒙古史》認爲,起輦谷應該在斡難河、怯綠河、禿刺河等三河源頭處的布爾罕山一帶,即今蒙古肯特山地區。這一說法與《黑韃事略》所記瀘溝河之側相呼應,一個說河,一個說山,都是這一帶,現代不少學者比較相信這個地點,因爲這裏是成吉思汗的博爾濟錦家族發祥聖地,元朝後嗣諸帝或許皆隨先祖而葬。這裏據說還是成吉思汗指定葬處,有一個傳說,成吉思汗生前曾經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樹下靜坐長思,忽然間起立,突發靈感,對隨從表示死後就葬在這裏。

成吉思汗陵墓在哪裏?揭祕成吉思陵墓失蹤之謎 第2張

圖:“成吉思汗陵”前成吉思汗雕塑

但也有觀點認爲,所謂起輦谷一說是成吉思汗後人的障眼法。實際上,成吉思汗就葬在他病死的六盤山附近(今寧夏境內)。根據蒙古人過去的風俗,一個人死後屍體腐爛,靈魂就上不了天堂,一般在三天之內屍體就要下葬。成吉思汗死時正處夏天,不可能千里迢迢把屍體送回發祥地的。

前蘇聯考古專家則認爲,成吉思汗葬在貝加爾湖底。這個說法可能不少人認爲不可能,但卻從中國古代的堪輿術中找到了理由。堪輿術認爲,風水寶地可以是水城,如果取“水城”而葬,要看其潮頭高低,水色是否清白。若潮頭似龍首高起,水色如銀,則是大吉。顯然,貝加爾是一座水城,是塊聚氣藏龍的風水寶地。

爲什麼成吉思汗的埋葬地點會有這麼多種說法?有理由相信這是成吉思汗後人當年有意散佈虛假信息。但成吉思汗陵至今爲何找不到?根本原因還是元朝帝王施行“祕葬”所致,祕葬讓成吉思汗的後人也搞不清楚祖宗的歸葬之所到底在哪。祕葬,又叫潛葬,就是祕密下葬,避免爲外人察覺,爲蒙古人崇尚。如果像漢族帝王那樣,卜吉地,營地宮,起山陵,宋濂那樣的大學者在編撰《元史》時就不會繞着走,僅給出“葬起輦谷”4個字。

元朝帝王的葬式不同於中原帝王。過去蒙古人信奉薩滿教,祭祀的是先人的魂靈,而不是屍骨,其魂靈所在並非屍骨下葬之處,即重魂靈輕屍骨。所以相對來說,不像漢人,對埋葬屍骨的陵墓特別看重,對屍骨的處理比較簡單。

《元史》卷七十七《國俗舊禮》所記載的元朝帝王崩後下葬方式,是這樣的:

“凡宮車晏駕,棺用香楠木,中分爲二,刳肖人形,其廣狹長短,僅只容身而已。殮用貂皮襖,皮帽,其靴鞍,繫腰,盒鉢,俱用白粉皮爲之,殉以金壺瓶二,盞一,碗碟匙箸各一。殮訖,用黃金爲箍四條以束之。輿車用白氈,青緣納失失爲簾,覆棺亦以納失失爲之。行前,用蒙古巫媼一人,衣新衣,騎馬,牽馬一匹,以黃金飾鞍轡。籠以納失失,謂之金靈馬。日三次,用羊奠祭。至所葬陵地,其開穴所起之土成塊,依次排列之。棺既下.復依次掩覆之。其有剩土,則遠置他所。送葬官三員,居五里外,日一次燒飯致祭,三年後返。”

從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元朝帝王的葬俗確實很特別,與中原帝王葬式區別很大,甚至連棺槨也要,其“棺材”是用一段大木挖空而成。下葬時很仔細講究,挖穴不能用亂鏟,要一塊塊取,依次放好;棺下葬後,再按次序歸位,不留痕跡。不像中原帝王那樣大張旗鼓,大興土木,唯恐天下人不知其下葬地方。

在下葬後,地面不留痕跡。《黑韃事略》,“其墓無冢,以馬踐蹂,使平如平地。若忒沒真之墓,則插矢以爲垣,邏騎以爲衛。”元末明初人葉子奇在其所著的《草木子》稱,汗陵“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其子於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春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欲祭時,則以所殺駱駝之母爲導視其躑躕悲鳴之處,則知葬所矣。故易世之久,子孫亦不能識也。”另外還有說法,在成吉思汗下葬後,葬地四周栽植了大量樹木,若干年後小樹長大成林,就沒有人能發現分辨出確切的葬地了。

成吉思汗陵墓在哪裏?揭祕成吉思陵墓失蹤之謎 第3張

爲了防止陵址被外人發覺,保證祕葬成功,成吉思汗的靈柩所經之處不留下一個活口。據馬可·波羅所聞,成吉思汗死後,在靈柩運回下葬地途中遇人即殺。“還有一項慣例,就是在運送靈柩的途中,護送的人要將途中遇到的所有的人殺死作爲殉葬者,並對他們說:‘離開現世到陰世去服侍你們駕崩的主人吧。’”、“當蒙哥汗的屍體運往阿爾泰山時,護送的兵馬沿途殺死了將近兩千人。”

除了祕葬,“薄葬”觀念在客觀上也起到了保密作用。薄葬,顧名思義就是沒有什麼陪葬品的葬法。根據《元史》所記習俗,元朝帝王死時“殮用貂皮襖,皮帽,其靴鞍,繫腰,盒鉢,俱用白粉皮爲之,殉以金壺瓶二,盞一,碗碟匙箸各一。殮訖,用黃金爲箍四條以束之。”最貴重陪葬品大概就是兩隻金壺瓶了。既沒有漢朝帝王的金縷玉衣,也沒有唐朝帝王的貴重金屬類無價之寶。口無飯含,足不着金靴。如果陪葬豐厚,再怎麼祕葬,恐怕也不會逃脫盜墓者的眼睛,無多少財富可掘,以取財爲目的的盜墓就沒有意義。這大概是成吉思汗最聰明過人的地方之一吧。後來,元朝諸帝均採取這種祕葬加薄葬方式,不只成吉思汗陵未被發現,其他諸帝王陵目前也無一座讓找到。

歷史上看,薄葬的防盜作用勝過重重機關,如曹操的陵墓“高陵”(又稱“西陵”)到底在哪也是一個謎。《三國志》上記載,曹操臨終有遺令:“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不陪葬金銀財富也就罷了,死時連壽服也不置辦,當時穿什麼就什麼。而且,曹操下葬時也是“不樹不封”,地面不留任何標記。祕葬加薄葬,曹操的陵墓引不起盜墓者的興趣,成了著名的疑冢。

起輦谷到底在哪,成吉思汗是不是真的葬於此,目前仍是一道不解之謎,成了歷史遺憾。但根據現在人類的探祕熱情,成吉思汗陵離被發現的時間不會太遙遠,不少國家和地區都加入到了尋探之列。其中以日本、臺灣、美國、俄羅斯、韓國最爲積極。日本在上世紀與蒙古國聯手,組成“探尋成吉思汗墓考察隊”,最後一無所獲後,但他們根本不死心,近年來再度合作,又進行了多方位大面積的考古,據說已有重大發現;而美國以民間方式分多批進入蒙古國,並宣佈所發現的古墓極有可能是成吉思汗陵。2000年中國臺灣地區的考古探險隊在新疆阿爾泰山三道海子宣佈有重大發現,曾震驚海內外。

猜謎遠比謎底被揭發有趣得多。如果有一天成吉思汗陵找到被髮掘了,真相大白於天下,但人類也許也會覺得遺憾!朱元璋當年下詔編纂《元史》時,如果當想找,至少會比現在容易得多。他爲什麼不找?或許朱元璋壓根兒也不想弄清成吉思汗及元諸帝歸葬之所,有意把這謎留給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