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悼襄王爲何沒能復興趙國?也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時

趙悼襄王爲何沒能復興趙國?也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悼襄王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本站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對於《大秦賦》這部電視劇,雖然嫪毐、趙姬太后、呂不韋等人佔據了較多的戲份。但是,嬴政親政以後,就開始馬不停蹄地想辦法滅六國了,趙國是六國裏最強大的一個,嬴政也與趙偃有着很深的仇恨,所以如何更好地利用當下形勢扳倒趙國,是嬴政考慮最多的問題。想徹底滅掉趙國,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趙悼襄王爲何沒能復興趙國?也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時

爲此,在《大秦賦》這部古裝歷史劇中,秦國多方周旋絞盡腦汁,嬴政甚至可以放下仇恨,假裝與趙偃冰釋前嫌,結盟示好。當然,這一切都是爲了迷惑趙悼襄王趙儼,嬴政指引趙國攻打燕國,然後趁着趙國虛弱之時進攻,使趙國大傷元氣,趙偃着急上火一病不起了。在趙偃一病不起後,趙國的大權交給了王后。

在最新的劇情裏,趙偃已經下線,而且死得非常窩囊,他看到倡後與趙佾私會,然後氣絕身亡一命嗚呼。因此,對於趙偃來說,復興趙國,和秦國爭奪天下的志向,自然是無法實現了。一定程度上,對於趙悼襄王趙偃這位君主,雖然不乏昏庸的一面,但是,他確實是一位想要有所作爲的君主。只是,因爲生不逢時,最終還是敗給了秦王嬴政。

“你要記得,用好李牧就能守住邯鄲,邯鄲守住,趙國就亡不了。嬴政背棄盟約,天下不齒,等寡人病癒,定要合縱諸國,去滅掉嬴政。”

以上是《大秦賦》中,趙悼襄王趙偃的遺言。直到最後,趙偃即便已經回天乏術奄奄一息,他念念不忘的仍是趙國安危,仍是合縱攻秦。殲滅秦國是他的最大夙願,而打敗秦王嬴政,則更是他一生的執念。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秦王嬴政所在的秦國君臣,是當仁不讓的主角。而就山東六國的人物之中,趙悼襄王趙偃則是刻畫最多的人物了。

趙悼襄王爲何沒能復興趙國?也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時 第2張

當然,這也是因爲在戰國後期,特別是嬴政即位之後,趙國依然是秦國最爲頭疼的對手。雖然趙國經歷了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的重創,但是,趙悼襄王依然敢於和秦國爭鋒。不管是《大秦賦》這部電視劇,還是正史上的趙悼襄王,都是秦滅六國的一大阻礙。一定程度上,正是趙悼襄王的去世,從而導致了趙國的滅亡。如果他沒有這麼早去世的話,趙國的滅亡時間將會明顯推遲。

在《大秦賦》中,趙偃最開始並不討喜,沉迷於享樂而不務正業,屬於典型的紈絝子弟。可是等到坐上趙國王位,執掌大權之後,他彷彿如突然覺醒一般,顯露出越來越多的優點。雖然趙悼襄王依然寵幸郭開這位小人,不過,他卻不是一位被郭開左右的君主。

對於趙悼襄王這位君主,將嬴政視爲自己的一生之敵,可以說是矢志不渝至死方休。更爲關鍵的是,趙悼襄王對於秦趙之間的國力差距,也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在此基礎上,他可以放下仇怨,親自到秦國都城咸陽,和秦王嬴政結盟,並促使秦國出兵攻打楚國,這樣趙國就可以全力消滅燕國、齊國等諸侯國了。對於趙悼襄王來說,深謀遠慮有大局觀,原本要新修宮殿,聽說軍餉告急,便立刻作罷。更爲關鍵的是,趙悼襄王的容人之量,也是比較寬闊的,儘管春平君趙佾和李牧經常和他唱反調,但是,趙悼襄王還是重用他們。

趙悼襄王爲何沒能復興趙國?也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時 第3張

如此看來,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趙偃並不比嬴政差,許多觀衆甚至認爲,趙偃比嬴政更有帝王之姿,趙國比秦國更應該一統天下。可是結果卻很遺憾,趙偃壯志未酬身先死,而且死得非常憋屈。當然,之所以造成這一結果出現,主要是因爲戰國後期,秦國已經在國力上遠超山東六國了。如果還是長平之戰前的話,那麼趙偃確實能夠和嬴政一較高下的。

更爲關鍵的是,對於正史上的趙悼襄王,雖然在位時間只有9年左右,卻依然給秦國製造了足夠的麻煩。趙悼襄王,嬴姓,趙氏,名偃,是趙孝成王之子,趙國晉陽(今山西太原)人,趙孝成王二十一年(秦始皇二年,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趙偃繼任趙國國君之位,是爲趙悼襄王。趙悼襄王元年(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趙悼襄王派將領李牧率軍攻打燕國,李牧奪取燕國的武遂和方城。

趙悼襄王四年(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龐煖率領趙、楚、魏、燕四國精銳部隊,進攻秦國的蕞地,因沒能攻克,於是轉而攻打齊國,奪取齊國的饒安。同年,趙、韓、魏、衛、楚五國結成合縱聯盟,共同討伐秦國。楚國國君楚考烈王擔任縱約長,春申君黃歇執掌兵馬,聯軍奪取壽陵,揮師直逼函谷關。秦軍出關迎戰,五國聯軍都大敗而逃。

雖然兩次合縱攻秦之戰沒有成功,不過,在筆者看來,通過合縱攻秦之戰,無疑可以化被動爲主動,也能夠鞏固山東六國之間的關係。對於正史上的趙悼襄王趙偃,明白趙國自己無法單獨抗衡秦國,所以非常重視聯合其他諸侯國來對付秦國。與此相對應的是,趙悼襄王的父親趙孝成王,則在長平之戰中孤軍奮戰,從而讓趙國損失了40多萬大軍,進而讓趙悼襄王只能接受生不逢時的結局了。

趙悼襄王爲何沒能復興趙國?也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時 第4張

最後,趙悼襄王六年(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趙悼襄王將饒陽封給長安君成蟜。在《大秦賦》這部歷史大劇中,成蟜被呂不韋聯手趙姬太后除掉了。但是,在正史上,成蟜則一直留在了趙國。對於趙悼襄王來說,顯然希望通過封賞成蟜,以此分化和瓦解秦國宗室,雖然最終的結果不盡如人意,但是這樣的思路是沒有問題的。同年,魏國將鄴地割讓給趙國。得到鄴城後,趙國都城邯鄲自然擁有了防禦的屏障,這有助於抵擋秦國大軍對邯鄲發起的進攻。

趙悼襄王九年(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趙悼襄王派兵攻打燕國,奪取燕國的貍陽城。戰事還未結束,秦國將領王翦、桓齮、楊端和趁機率軍進攻趙國,奪取鄴地的九座城邑。在這場較量中,趙悼襄王無疑是棋差一招了。如果秦始皇嬴政沒有抓住機會偷襲趙國的話,那麼,趙悼襄王派出的大軍,確實有機會消滅更加弱小的燕國。一旦將燕國和趙國的疆域連在一起,那麼,趙國之前損失的實力,也將得到迅速的彌補,這自然有助於趙國接下來和秦國爭奪天下了。

在正史上,正是在趙悼襄王九年(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趙偃去世。在歷史上,並沒有趙偃被倡後氣死的明確記載。不過,最終繼承王位的趙王遷,確實是倡後之子。總的來說,如果趙悼襄王生活在戰國前中期的話,那麼,雄心壯志的他,或許也能像趙武靈王、趙惠文王一樣取得一番成就。但是,面對秦國一家獨大的戰國後期,趙悼襄王趙儼顯然沒辦法復興趙國了,這大概就是生不逢時的無奈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