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趙顯是什麼身份?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趙顯是什麼身份?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顯是南宋第七位皇帝,宋度宗次子。“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下面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

中國歷史長河之中,英才人傑固然舉不勝數,荒誕奇葩也是多如牛毛。曾經有這樣一位帝王,父親縱慾而亡,生母出家爲尼,他登基兩年不到便亡國爲俘,居然還深受敵朝四代君主“禮遇厚待”,也整整將這四代君主全部熬死。最終,他竟成爲了古往今來難得的一代得道高僧,雖說還是難逃厄運,不得善終,卻又給歷史留下了一樁天大的懸案,至今難解其謎。

欲知這位帝王究竟是何人?又留下了如何成謎的懸案,看官們請細聽小編道來。此人名叫趙顯,是宋度宗趙禥的次子,也是宋朝第三位亡國爲俘的皇帝,同時也是宋朝倒數第三位亡國的皇帝。看官們不用蒙圈,在這位宋恭帝趙顯之前,還有北宋靖康靖康之恥時,受金人所俘的徽、欽二位亡國之帝,而在他之後則有他的兩位弟弟帝昰、帝昺,由此可見有宋一朝亡國之君還真是不少。

話說趙顯的母親是宋度宗的全皇后,他生於南宋臨安府,也就是現在的杭州,在宋度宗鹹淳九年被授予左衛上將軍,封嘉國公。鹹淳十年七月,一生荒淫無度的度宗駕崩,當時五歲不到的趙顯在奶奶謝太后的扶持下,就在老爹的靈柩前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並以自己的生日作爲普天同慶的“天瑞節”。

這一年,元朝蒙古軍隊攻打郢州,降宋的金國漢將張世傑在郢州力戰元軍,但是抵擋不住,只好從漢水南逃。趙顯在謝太后的指示下,任命趙溍爲沿江制置使,也就是長江一線的防禦總指揮,一面巡察長江防線,一面策應張世傑的人馬,並拿出朝廷府庫中的百萬貫錢來激勵邊關的將士。

趙顯又任命陸秀夫爲淮東安撫制置司參議官,並封安南國國王陳日煚爲寧遠功臣。可到年底的時候,元軍一直攻到了蘇北和皖南,趙顯又下旨讓建康府、太平州、池州的百姓南下來避兵禍,又對蘇北和湖北沿江的將士進行了犒勞。

歷史上趙顯是什麼身份?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沒多久淮西四郡出現了旱災,趙顯又下詔朝廷不要對當地徵收賦稅。接着又詔命權相賈似道都督全國的各路軍馬,積極準備抵抗元軍,又號召天下各地都自發派兵進京勤王護駕。

第二年正月,趙顯改元德祐,將先帝宋度宗葬於永紹陵,就在同時,元軍攻入湖北蘄州和安慶,丞相賈似道派宋京爲使者前往元軍大營求和,宣稱南宋願意稱臣,每年拿出遠超當年給遼金兩朝十倍還要多的鉅額歲幣來奉供元朝,可元軍毫不理會,宋京無功而返。

接着元軍攻入江西饒州,知州唐震戰死,文天祥的老師、前任宰相江萬里投水殉國。元軍抵達臨江府,很快接近宋都臨安,嚇得賈似道上書請求遷都福建或廣東。謝太后召公卿來商議對策,結果許多官員都已私自逃走。

這時候只有張世傑帶着自己的兵馬來到臨安勤王,還有江西提刑官文天祥也在這時候傾盡家產,召集兵馬準備北上勤王。趙、謝太后得知之後,非常感動,立馬晉升文天祥爲江西安撫副使、贛州知府,命他趕緊入衛臨安。

這時湖南提刑官李芾也帶兵北上而來。曾經在重慶釣魚城炮擊蒙古軍,擊斃元憲宗蒙哥汗的名將張珏(應是《神鵰俠侶》中楊過的原型之一)也被任命爲寧遠軍節度使,已奉詔帶兵入衛,張世傑也被升任和州防禦使。

一時間,臨安名將齊聚,南宋大臣陳宜中則要求誅殺禍國殃民的“蟋蟀宰相”賈似道,趙顯於是下詔罷黜了賈似道平章與都督之官位,並流放福建循州,結果這個世間罕見的大奸臣在流放途中,被押解官鄭虎臣殺死在福建漳州木棉庵的茅廁當中。

德祐二年春,元軍圍攻湖南潭州,湖南安撫使兼潭州知州李芾帶兵堅守孤城,最終不敵城破,李芾將全家殺死之後自殺殉國。南宋朝廷見情勢危急,又派陸秀夫到元朝軍營,請求讓南宋皇帝向元世祖稱侄,外加鉅額歲幣,以作元軍退兵的條件,元朝大帥還是不同意,陸秀夫屈辱到聲稱宋皇帝年幼可稱侄孫,依舊得不到元軍絲毫寬宥,只好又回到臨安覆命。

謝太后又想要陸秀夫再次前往求和,說是自己可以用臣禮來跪拜元朝,剩下來的滿朝文武沒有一人不激憤填膺的,因此作罷。而後文天祥做了臨安知府,協助丞相兼樞密使吳堅打理朝政,並積極佈防。天祥上任當天,入宮上朝,立於慈元殿的大臣居然只有六名文官。

沒多久臨安周邊的防禦要塞全部失守,監察御史劉岊受命向元軍奉表投降,給元世祖上尊號爲仁明神武皇帝,答應每年奉獻白銀二十五萬兩,並乞求只留臨安一府給宋室安身。可元軍大帥伯顏不肯接受,趙顯只好把自己七歲的哥哥吉王趙昰、三歲的弟弟信王趙昺趕緊送出臨安,分別南下福建、廣東,以留下趙宋香火。

這時的元軍已攻入浙江安吉州,知州趙良淳殉國,吉王趙昰到福州之後,被晉封爲益王,授福建安撫使之職,信王趙昺到泉州後,被改封廣王,授宗正之職。這時,浙江衢州人,與文天祥同爲宋理宗年間御筆欽點狀元的留夢炎,被任命爲江東西、湖南北四地宣撫大使,可此人卻在沒多久之後屈身投降了元軍,後來還在元世祖面前構陷文天祥,以致文丞相被害。

不過到了明清兩朝,凡留夢炎子孫都不得參與科舉考試,更不能在朝爲官,此人不但是浙江人的恥辱,更爲儒林士子蒙羞,明清時凡要參加科舉的留姓士子都必須向官府證明自己與留夢炎毫無親緣瓜葛。

沒多久,元兵抵達臨安城外皋亭山,南宋朝廷派大臣楊應奎將宋室傳國玉璽奉上(非秦始皇那塊),並宣告亡國投降。當天夜裏,不肯投降的左丞相陳宜中出城南逃,後來去了安南國。只有張世傑、文天祥、陸秀夫幾人堅決支持右丞相吳堅與元軍周旋。後來張、文、陸成爲了忠義千秋的“宋末三傑”。

歷史上趙顯是什麼身份?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2張

吳堅爲了保存宋室復國的希望,命張世傑、文天祥、陸秀夫諸臣分道出城,南下尋找已在南方的益王、廣王,而文天祥堅決要求護送吳堅前去元軍大營。後來吳堅被元兵押送至元大都,當年便鬱鬱而終。文天祥則在江湖豪俠與地方義軍的幫助下,於押送途中逃脫南下,後來回到江西組織義軍與元軍周旋,最終不敵被擒,在大都受元世祖忽必烈多番屈尊勸降,卻堅決不屈,凜然就義。

卻說臨安府陷落,宋室投降當天,史書記載天空中的太陽有許多“黑子”相互衝蕩,遠遠望去每個都有鵝卵那麼大。就在天現異象之時,趙顯率百官在祥曦殿向元軍大帥伯顏請降,並傳詔南宋所有郡縣不要抵抗,全部歸順大元王朝。

元軍將南宋府庫、史館、詩寺圖書、百司符印、各類告敕全部收繳封存,並取締南宋所有官府,收編臨安的御林軍侍衛,當天伯顏大元帥率軍前往錢塘江沙灘觀潮,可足足等了三天,老天就是沒有給他面子。

過了三個月,宋降帝趙顯和謝太后等人全部被押送到元大都,趙顯當時只有六歲。元世祖那會兒也不在大都,而是在上都開平府消暑(今內蒙古境內),於是就命人將趙顯帶到上都來朝拜。五月份的時候,趙顯拜見過忽必烈之後,被封爲瀛國公。

後來張世傑、陸秀夫相繼擁立趙昰、趙昺爲宋帝,在廣東沿海與元軍展開了殊死決戰,並遙尊趙顯爲“孝恭懿聖皇帝”,後世稱之爲“宋恭帝”。最後陸秀夫抱着末帝趙昺在崖山(今廣東新會地界)跳海溺亡,張世傑也投水殉國,而文天祥則被張世傑堂弟、元將張弘範押送至大都,開國之主忽必烈與亡國之君趙顯同時對其進行勸降無果,最終捨身成仁,殺身取義,成爲了華夏世代緬懷和敬仰的民族英雄。

而我們今天所講的男主,在他祖宗留給他的南宋王朝徹底滅亡之後,他的人生纔剛剛開始,年僅八歲的他做了大元帝國的瀛國公之後,一直渾渾噩噩被囚禁在大都。

而他的生母南宋全太后,卻在大都受盡凌辱,甚至在被元世祖侵犯之後,身邊四個侍女全部被立馬殺死,四顆人頭還被割下來掛在囚室門口,就是面對如此慘狀,全太后依舊選擇忍辱偷生。起初非常蔑視她毫無氣節的元世祖,最後也被她驚人的定力所震撼,於是將她送往大都正智寺出家爲尼,不久便在悽惶之中病逝了。

直到趙顯十二歲那年,也就是元世祖至正十九年,一個妖僧向忽必烈彙報說今年見到了太歲犯帝星,不久在河北有一綠林豪傑自稱“宋王”,揚言要舉兵攻向大都,營救大宋丞相,興復漢家天下。這才使得元世祖想起了文天祥和趙顯二人,沒多久文丞相就義,趙顯也被押送到了更爲苦寒的上都開平府囚禁。

到至正二十五年,趙顯已十九歲成年。元世祖再次對他進行了“恩典”,賜予了他鉅額的錢財,並送他前往極西的吐蕃出家爲僧。當他來到萬里之遙的甘州薩迦大寺,被安排在此研習釋教空門。沒想到,他和他的列祖列宗一樣,領軍治國皆非能手,書畫文藝卻樣樣精通,不久便成爲了薩迦寺乃至整個西陲藏邊之地,名氣都極大的得道高僧。

且被衆僧與當地民衆稱之爲“大漢王出家合尊法師”,他甚至將許多深奧難解的天竺經文逐字逐句都翻譯得無不精妙絕倫。後來趙顯在元世祖去世二十九年之後,也就是南宋滅亡四十四年,而他已做“亡國之君”四十七年之久,並熬死了元朝世祖、成宗、武宗、仁宗四代帝王,正值元英宗之時,已經與江山社稷、愛恨情仇相忘於空門的他,卻因悠然忘我之下題寫的一首小詩“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讓元英宗知曉之後,將其賜死在寺中。

從詩的字面意思來看到,無非是趙顯把終身以梅爲妻,以鶴爲子的北宋隱士林逋自喻,又將復國成功,成就戰國七雄霸業,建起一座向天下招賢納士黃金臺的燕照王,拿來借古諷今,引爲無望之嘆。

歷史上趙顯是什麼身份?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3張

可漢文化程度不高的元英宗碩德八剌大汗卻認爲,趙顯問梅不問鶴,分明是凡心已動,畢竟他的父親宋度宗就是一個因迷戀女色,而縱慾身亡之徒。可小編卻想,若他問鶴不問梅,會不會卻給他編排上或有“鶴鳴九天”之志了。

另外燕昭王之事,就更不用說了,一舉復國,差點還把勁敵齊國給滅了,打得齊國只剩兩座城池,不可一世的齊湣王也給他逼死了。明英宗一想就不寒而慄,便立馬下旨將“知天命之年”的五十三歲趙顯毒殺了賬。

而在後世又有相傳,元朝滅亡之後,朱元璋建立明朝,立第四子朱棣爲燕王,設藩於故元大都,是爲北平。朱棣進入故元皇宮觀看元朝舊物時,竟發現了一幅元朝末代皇帝順帝妥懽帖睦爾的“寫真”畫像,朱棣將之對比了自元太祖成吉思汗以下所有的元帝畫像,認爲順帝與他那面龐豐滿、身型孔武的列祖列宗們太不像了,竟驚歎道“其面目清瘦極類太醫耳”。

後來朱棣又見到了南宋諸帝的清瘦畫像,便拿來詢問身邊的臣僚,居然有大臣將《庚申外史》、《符臺外集》兩部有關元朝祕史的書籍翻了出來,上面果然有記載說,元文宗與哥哥元明宗(周王)爭位時,竟在詔書中揭發了後來的元順帝並非周王之子,而是宋恭帝與一回回女子所生。

燕王朱棣與臣屬們這才豁然,而書中又有載說,周王被貶謫河西之時,恰好與“合尊”趙顯爲友,後來二人與同一女子交往,女子有孕,周王攜之北上奪位,也就是後來的元明宗,而元明宗長子妥懽帖睦爾,就是後來在位三十六年之久的元朝最後一帝——元順帝。

而正史記載,元明宗作爲周王,在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被流放到雲南去做藩王,第二年行至河西之地,得聞大都發生了變故,就沒有前往雲南,而是滯留了下來,甚至一度還向西去過察合臺汗國,直到元文宗天曆二年(1328年),才被他弟弟文宗皇帝假惺惺地召回大都。而明宗長子,即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則出生在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宋恭帝趙趙顯卻在順帝出生後三年被賜死於甘州薩迦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