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高季昌爲何要改名?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高季昌爲何要改名?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對此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華夏歷史上,無論是戰爭還是權謀,能以弱勝強,以小搏大,以寡擊衆者,可謂鳳毛麟角,爲數不多。然而在千年以前,卻有這樣一位“梟雄霸主”,像“唐伯虎”裝扮的豪門書童“華安”一樣,出身卑賤卻智謀超羣。

歷史上高季昌爲何要改名?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居然在短短數年間,成爲了當朝天子最爲親信和恩寵的“義孫”,並在後來屢屢改朝換代的亂世之中,坐擁一方彈丸之地,以弱國小邦之姿,雄踞稱王,傲視天下,並多番訛詐上國天子財物,屢屢打劫四方強藩諸侯,而普天之下竟無一國一人能制伏和奈何得了他。

此人究竟是何方神聖?他又有何等通天能耐,方能如此肆無忌憚,左右逢源,大殺四方,還能遊刃有餘呢?而其人其國最後結局又是如何呢?小編接下來就爲看官們細細講述這位梟雄“絕世無賴”贏天下的傳奇歷史。

其人生於“小太宗”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的陝州硤石,迄今已有一千多年,也就是如今的陝西寶雞。他原名叫作高季昌,字貽孫,後因犯了一代戰神唐莊宗的爺爺李國昌名諱,就改名爲了季興。

高季興年少的時候就在汴梁城中大富豪李讓家做着一介書童。後來唐末大奸雄樑王朱全忠(朱溫)來汴梁做宣武節度使,李讓知道樑王貪財,就拿錢買了一個節度使屬官來做。朱溫非常喜歡這樣闊綽的屬下,於是將李讓收爲了義子,改名叫作朱友讓。

朱友讓又向樑王義父舉薦了家中小小書童高季興,朱溫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非常喜歡高季興,認爲他是一個奇才,於是就命義子朱友讓收爲養子,也就成了他的義孫,並改名叫作朱季昌(當時唐莊宗尚未開國稱帝)。

高季興靠着“幹爺爺、乾爸爸”的關係,加上自己的聰明能幹,很快成爲了樑王府最精銳部隊制勝軍的候補指揮使,不久之後又晉升爲了另一支勁旅毅勇軍指揮使。

傀儡皇帝唐昭宗天覆二年,大唐權臣樑王朱溫爲了實現自己滅唐稱帝的野心(朱溫曾經也是黃巢麾下叛將,降唐之後被封樑王,賜名全忠),派出大軍攻打鳳翔的岐王李茂貞,希望先消滅李氏宗親之後,再逐步完成一統天下的霸業。

結果鳳翔久攻不下,朱溫很不耐煩就想班師回朝了,這時只有高季興一人對他說:“天下豪傑認不認可老太爺你代唐做皇帝,就在此一舉了!現在打了一年的仗,岐王李茂貞比我們更加疲憊,早晚就要破城而入了,老太爺如果實在太憂心了,就由孫兒來替你解決當下這個難題吧!”

朱溫聽他這麼說,一定是有高明的計策,於是精神爲之一振,趕緊他讓籌劃,高季興於是找來一個名叫馬景的騎兵,對朱溫說只派他一人就可以搞定整座鳳翔城。朱溫雖然疑惑,但也不能不信,便讓高季興去施展手段。

馬景在臨行前對朱溫說道:“我這一去絕對回不來了,願大王保護我的家小和後嗣!”朱溫這樣的大奸雄聽了這話,都當場掉淚,就說不用他去了。可馬景看了高季興一眼,再次向朱溫請戰,神情異常堅決,朱溫只好讓他前往。

歷史上高季昌爲何要改名?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2張

馬景帶着幾個騎兵隨從一路奔到敵軍城下,用陝西家鄉話大叫道:“樑軍往東掉頭了,前鋒都撤了!”城中兵馬信以爲真,打開城門準備要追擊樑軍,不料馬景大吼一聲,城門頓時坍塌成兩半,岐王軍馬想關閉城門都再沒有辦法了,更兼馬景的神勇,讓岐王軍一時爲之奪氣,馬景帶着隨從直接衝殺入城,一口氣殺了九千餘人,直到戰死,纔等到樑軍大隊人馬殺至,岐王軍大敗。

後來朱溫爲了表彰馬景,還向唐昭宗奏請賜給了他“忠壯”的諡號,而高季興也成爲了“幹爺爺”麾下數一數二的重要親信和謀士。第二年,高季興就做了宋州刺史,後來跟着朱溫攻下青州,又被派到潁州做防禦使,並讓他恢復了自己的本姓。

不久之後,樑軍征討襄州的趙匡凝、趙匡明兄弟,趙匡凝不敵逃到了江淮的楊氏吳國,趙匡明就跑去了王氏蜀國(前蜀)。高季興便成爲了替朱溫管理襄州的荊南節度使,併兼任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於副宰相級的祕書長)。

本來在唐朝時荊南節度使管轄十個州,可因爲天下大亂,四方諸侯都來搶地盤,到高季興入主荊南的時候,只剩下江陵一座孤城而已。季興於是很想恢復荊南十州的昔日風光,便開始向四方招攬人才,着力治理這塊沃土。

沒多久,稱帝沒幾天的梁太祖朱溫,因爲被仇敵晉王李存勖(也就是戰神唐莊宗)打得兵敗如山,一時憂懼成疾,又加上和諸兒媳縱情歡娛,諸子又爲此爭相奪位,便在各種摧殘自戕之下,一命嗚呼了!

高季興見昔日靠山後樑王朝就要亡國,便趕緊操練好自己的兵馬,並分兵駐守在各處險徑要塞,以防不測。然後又想擴張一下自己的地盤,於是發兵向西攻打蜀國的歸、峽二州,卻被蜀將王宗壽所敗。接着又打着“助樑擊晉”的旗號,想趁火打劫,奪取北面樑朝的襄州,也被樑將孔勍所擊退。

高季興兩面出兵受阻,一怒之下,就宣佈不再向樑朝稱臣朝貢,這樣下來持續了好幾年,後來樑末帝朱友貞爲了全力抵抗唐莊宗大軍,而無暇收拾高季興,對他十分寬容,還派人前來冊封他爲渤海郡王,並賜予親王的袞冕佩劍。高季興見老東家少主子都向他低頭了,就借坡下驢,重新向後樑稱臣,並開始繼續朝貢。

不久之後,唐莊宗全殲樑軍,進入洛陽,並傳詔荊南的高季興,要他好好呆在荊南,一再表示慰問。高季興摸不清這位一打仗就上癮的“絕世武癡”到底是幾個意思,就召集臣僚進行商議。

謀士司空薰就勸他趕緊入朝稱臣,因爲唐莊宗本人就有萬夫不當之勇,武功蓋世天下聞名,要是我們這個小小荊南之地惹惱了他,那還得了,一味反抗無異於螳臂當車。

而謀士樑震則說:“樑、唐是世仇,在中原地區血戰二十多年,如今唐莊宗雖然滅樑得勝,但也是元氣大傷,再無力對我們地處偏僻的荊南動手了,這就叫作強弩之末不可穿槁!主公當下手握十萬重兵,佔據長江中上游這樣的重鎮,又是故樑欽封的大臣,如果立馬卑躬屈膝,親身前往朝拜,這和自己投降做俘虜沒什麼兩樣,恐怕會被天下人恥笑的!”

可高季興一想到李存勖手持霸王槍,一馬當先殺入江陵,立馬就伏屍百萬,血流成河的畫面,便不禁心驚膽戰,於是還是決定留下自己兩個兒子看守老巢,自己帶着三百名騎兵,親自前往洛陽向唐莊宗示好稱臣。

到洛陽之後,唐莊宗接受了高季興的歸順,並想把他滯留在京師。可宰相郭崇韜卻說:“天下還有那麼多不肯稱臣的諸侯,要是現在就扣下荊南高季興,以後我們對付其他諸侯就會難上加難,還不如放回去吧!”

唐莊宗認爲很有道理,就送了大包小包的禮品,讓高季興帶回南方去。臨別時,唐莊宗問他道:“我連樑朝這麼強大的敵人都滅掉了,接下來就想對付西面的王氏蜀國和東面的楊氏吳國,你認爲我該先剷除哪一家呢?”高季興答道:“蜀國離我荊南很近,處於私心,我就希望陛下立馬發兵攻打老蜀,臣請以本道十萬雄兵爲王師開道!”

歷史上高季昌爲何要改名?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3張

一向性情豪邁的唐莊宗聽了這話,大爲喜歡,以手搭在高季興肩頭笑道:“有高老弟你這話!朕就放心了!”於是就趕緊放他南歸。而高季興爲了回到荊南炫耀,更是命人找來幾個手藝術精湛的老裁縫,將唐莊宗搭肩的“龍手印”給直接繡在了衣袍之上。

高季興離開洛陽之後,唐莊宗左思右想,才發覺高季興是個老滑頭,於是後悔放走了他,便密詔襄州守將劉訓在高季興路過的時候,將他捕殺。不想高季興一路上左右眼跳來跳去,他認爲這是不好的徵兆,就連夜奪關而過,才躲過了截殺。

回到荊南之後,他對樑震說道:“洛陽一行玩是玩得挺開心的,可是在回來路上差點就丟了性命!早知道還不如聽先生你的話不去呢!真是太險了!”

接着又說:“不過這次在洛陽我親眼見到唐莊宗這位絕世武夫!他百戰百勝打得樑朝毫無還手之力,最後滅亡,也確實名不虛傳!只是我見他一手握筆抄寫《春秋》,一手卻指着羣臣說,朕動一動手指就能像抄書一樣取得天下!這也太過驕狂了!而且他如今整天都在遊獵貪玩,政事幾乎全部荒廢,完全沒有南下來對付我們的意思,這樣看來我們是可以無憂了!”

沒過多久,唐莊宗果然下詔封他爲南平王。而唐莊宗長子魏王李繼岌在也此時攻下成都,滅亡了前蜀王氏,並將蜀國的四十餘兩黃金和成箱成箱的蜀錦,順江而下先搬運到了高季興的荊南暫時寄存。

不想洛陽卻發生了兵變,唐莊宗、魏王李繼岌相繼遇害,高季興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得沒把下巴給笑脫臼來,原來唐軍從蜀地搜刮的鉅額財富就滯留在他的地盤上,等他確認了中原的變故,立馬將後唐使臣十餘人全部殺死,於是便將四十萬兩蜀地黃金和千箱精美蜀錦盡數據爲了己有。

當初後唐伐蜀,高季興還假裝請求替唐軍攻取巴東地區,其實是他自己想借後唐軍威收取夔、忠、萬、歸、峽等巴東五州。可唐莊宗當時沒有考慮太多,就加封高季興爲峽路東南面招討使,放任他率軍西進自由發揮。後來唐莊宗身死,唐明宗李嗣源即位,高季興還厚着臉皮上書請明宗賜給他五州之地,唐明宗當即回絕了他的無理請求。

不想高季興似乎爲得到五州,已經神經錯亂,居然反覆上書請求賜地,唐明宗實在哭笑不得,只好答應將五州名義上歸屬荊南,卻從洛陽派遣刺史前去管轄。高季興也自有辦法,將朝廷派來的刺史全部拒之門外。唐明宗大怒,立馬傳詔襄州守將劉訓爲荊南招討使,率兵討伐高季興,結果被高季興擊退。

可還沒等高季興來得及慶賀退敵之喜,後唐另一支軍馬竟攻下了他的夔、忠、萬三州,一時氣惱的高季興立馬以僅有的荊、歸、峽三州向江東的吳國稱臣,吳國立馬冊封季興爲秦王。

到唐明宗天成三年冬天的時候,七十一歲的“老狐狸”高季興終於病逝在府中,他有九個兒子,比他更爲機敏多詐的長子高從誨在他死後,接替了他的權位,成爲了荊南霸主。

這個高從誨,小字遵聖,父親去世之後,依舊向吳國稱臣,可他又害怕後唐會乘國中大喪找他的麻煩,於是就遣使到後唐藩屬湖南馬氏楚國進行交涉,使得楚王馬殷對他的處境倍加同情,於是向唐明宗請命原諒荊南高氏曾經有過的狂妄和無知。

唐明宗也被高季興這“犬子”高從誨的“曲線”自救之法給逗樂了,不久又接到高從誨親自派來的使臣劉知謙的奉表請罪,唐明宗終究被高從誨的“真誠”所打動,接受了荊南贖罪白銀三千兩,並賜給了已故高季興“武信”的諡號。

沒多久,後唐發生內亂,唐明宗受驚而死,明宗第三子李從厚與義兄李從珂爲奪皇位,殺得中原大地血流成河,北方契丹遼國也趁虛而入。高從誨也有了寬裕的時間來打理好內政,後來唐明宗女婿石敬瑭依靠遼國壓服中原羣雄,建立後晉王朝。

歷史上高季昌爲何要改名?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4張

石敬瑭以給高從誨“慶生”爲由,派出使者到荊南來督促高從誨稱臣納貢,高從誨於是將使臣帶到極爲豪華的望沙樓,將荊南的水師戰艦全部列於樓下的長江之中,並指着戰船對使臣說道:“如今大晉皇帝登基爲帝,號令天下,要是東吳西蜀不肯向天子臣服,我就以此水師聽候天子召喚,爲天子討伐他們!”

使臣見了小小荊南卻有如此龐大精銳的水師,心中不由大驚,還朝便向石敬瑭稟報了此事。石敬瑭本來就害怕遼國和中原其他幾個強大諸侯,現在連荊南這彈丸之地都有如此強大的水師,一時間頓感萬分沮喪,也無可奈何,只好再派人到荊南,好言宣慰,並賜給了高從誨一百匹戰馬。

後來後晉襄州守將安從進造反,想聯絡高從誨爲援軍,高從海表面拒絕,私下卻與安從進相互勾結,等到晉軍攻下襄州,殺死了安從進,高從誨又以襄助朝廷平叛爲由,想要郢州之地作爲封賞,晉高祖石敬瑭冷笑着拒絕了他的請求。

沒多久,後晉又被契丹遼國所滅,高從誨又趕緊派人向後晉權臣劉知遠奉表勸進,推他立國稱帝,並且厚顏無恥卻又十分坦蕩地表明,自己只想在劉大王做皇帝之後,得到郢州之地作爲酬勞推戴之功的賞賜。

劉知遠聽了使臣這話,不由捧腹大笑,認爲高從誨也算是小人中的君子了,於是表面答應了這個“搞笑”的請求。後來劉知遠建號“大漢”,稱帝立國,也就是五代之中的後漢王朝。

高從誨聞訊之後,又立馬派人前往汴梁,要求後漢高祖皇帝劉知遠兌現郢州之賞,劉知遠直接就把使者轟出了京城。高從誨因此大怒,發兵直接攻打郢州,結果卻被後漢郢州刺史尹實所敗。

之後漢使田敏前往馬氏楚國宣詔,假道荊南,高從誨接待了他,並對他說:“我雖然身在荊州偏僻之地,卻深知大漢的虛實,自從契丹擄走晉出帝之後,中原已是兵困糧乏,民不聊生,恐怕你們大漢皇帝難有作爲了!”

田敏則迴應道:“一世梟雄杜重威曾經號稱天下第一強藩,對有大遼靠山的後晉石敬瑭也不曾屈服,結果卻被我大漢皇帝打得素服出降,遼國也救他不得,如今天下皆我大漢所有,南平王難道也想試一試大漢皇帝的寶劍鋒利與否?”

高從誨本想譏諷後漢,卻反被其使臣譏諷,心中非常不高興。後來田敏又贈送了一套儒家《五經》給他,高從誨只好感謝道:“我書讀得不多,只讀過《孝經》十八章!”田敏笑道:“挺好的,忠君爲孝的道理讀《孝經》足夠了!”這話說得高從誨臉又拉了下來。

後來在宴會上,田敏又乘醉當衆吟誦了《諸侯章》中的名句:“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意思就是身居高位不要太驕狂,太驕狂就會有危險,應該節制自己的貪慾,謹慎對待事物,這樣才能滿足自己又不至於將禍害溢出來危及自身。

高從誨聽了,知道田敏是在譏諷和警示他,他卻沒有發作,而是假裝聽不懂,只說:“先生所讀滿而不溢,必是嫌酒未滿,因此不能盡興,而怪高某待客失禮!”說着便叫左右拿來盛酒的大卮,給田敏強灌了十數卮烈酒,以作懲罰方纔罷休。

荊南之地確實地狹兵弱,東有楊氏吳國,南有馬氏楚國,西面有蜀,北面又有強大的中原王朝,夾在天下諸侯之中,非常侷促。而江南的南漢、閩、楚諸國向北方中原奉表進貢,都要假道荊南,高季興父子就常常扣留諸國使者,強行劫走豐厚的貢品,諸國或來書譴責,或發兵討伐,高氏父子應付之法,要麼對來書置之不理,要麼見大兵壓境,立馬退還貢品,陪罪示好,卻完全沒有一點羞愧廉恥,一方諸侯形同無賴匪類。

歷史上高季昌爲何要改名?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5張

後來吳、楚、蜀、閩、南漢等國紛紛稱帝,高從誨又像無頭蒼蠅一樣,向四周諸位“帝國”全部奉表稱臣,接着又以朝賀爲由乞討賞賜,諸國往往礙於開國登基需要喜慶,只好哭笑不得對其進行頒賞宣慰,高從誨更是四處討喜,樂在其中。而上至中原,下至江南諸國無不以高氏父子爲“無恥無賴之徒”,皆號其父子爲“高賴子”。

高從海後來在後漢乾祐元年去世,終年五十八歲,而後漢皇帝也相當大度,追封這位“常敗將軍”、“諸侯笑星”爲尚書令,並賜諡號爲“文獻”。後來高從誨第三子高保融繼位,當時中原已是後周郭氏的天下,一代英主周世宗郭榮揮兵攻打一向不肯臣服的南唐,高保融就學他爺爺和爸爸,寫信給南唐國主,勸他向後周稱臣,不要反抗王師。

同時又每年向後周朝貢,之前荊南對樑、唐、晉、漢四朝都是數年一貢,到了後周居然殷勤得不得了。周世宗因此非常高興,居然將剛攻取的南唐泰州之地每年 所產食鹽一萬三千石,盡數搬取賜予少鹽的荊南。

高保融自此對周世宗更是感恩戴德,居然一年之間三次入貢京師,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了北宋。到北宋開國之後,宋太祖建隆元年,四十一歲的高保融去世,宋朝追贈他太尉之位,諡號“貞懿”,其弟高保勖繼位。三年之後,保勖病逝,又還位給了三哥高保融之子高繼衝。

宋太祖建隆四年,宋將慕容延釗南征湖南楚國,假道荊南,宋軍到達江陵城下時,要求高繼衝出城相見。高繼衝不敢抗命,出城之後,宋軍直接進入城中,佔領了荊南全地,高繼衝只好交出印信向大宋徹底臣服,宋太祖也並沒有加害於他,而是讓他名義上依舊擔任荊南節使度,以此安定民心。

後來到了北宋乾德元年,宋太祖趙匡胤要在南郊祭天,高繼衝便上書要趕來汴梁,請求爲皇帝陪祠左右。宋太祖非常高興,讓他向自己的宗廟告別,然後率宗族和所屬官吏家眷五百餘人全部北上。

到達汴梁之後,高繼衝被授予武寧軍節度使,爲北宋鎮守徐州之地。後來他還給宋太祖進獻了自己收藏的東漢醫聖張仲景所著《傷寒論》,因而受到大加讚賞。

荊南滅亡十年後,高繼衝纔在徐州任上病逝,終年三十歲。而南平國在五代時期,生存於周邊諸強國的夾縫之中,居然還能相傳五世,享祚五十七載,君主得以善終,也實屬罕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