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任圜是什麼人?他最後爲何會被賜死?

歷史上任圜是什麼人?他最後爲何會被賜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任圜,五代時後唐大臣。京兆郡三原縣人。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文章。

俗諺有云“閉眼難看三春景,出水才見兩腿泥。”說的就是人有智愚之分,有的人智比瑜亮,萬事算盡,最終卻美夢成空,一生猶如雷電朝露,卻不免泡影結局。而有的人資質愚鈍,有意無意間,始終隱鋒藏拙,卻終得圓滿如珠,光燦於世。也就是說一人或一事到底會是怎樣,僅憑妄揣臆斷,不到最後又如何能見分曉呢?

這使小編不禁想起了貫穿三國,並足以並駕齊驅的三個頂級人傑,周瑜、諸葛亮、司馬懿,論謀論道論名士風度,三人應該不相伯仲,且三人平生之志,都可謂氣貫長虹,吞吐宇宙,不能拿與凡人比擬。然而三人之結局,卻也是一脈相承,周公瑾一生不服諸葛孔明,卻屢爲孔明所算,終不能驚鴻展翅,爲江東撐起爭霸天下之大業。

歷史上任圜是什麼人?他最後爲何會被賜死?

而諸葛亮雖“氣死”周瑜,後來卻也被司馬仲達所困,六出祁山猶如“鐵拳擊棉絮”,處處不得要害,最後竟也如當年周公瑾那般心力憔悴,耗得油盡燈枯,以至臨終淚眼望長安,枉費半生盡瘁心。

而耗死諸葛亮的司馬懿又如何呢?一人坐鎮曹魏,蜀漢忌他,東吳怕他,還有一個強悍數世的遼東公孫氏,也被他彈指間摧滅於劍鋒之下。最後他又教得兩個厲害小子,最終吞併了西蜀,取代了曹魏,又一舉席捲吳地,讓孫輩坐上金殿,跨踞龍庭,成爲了華夏赤縣九州十三牧之新主,然而司馬家卻因行事一向過於陰毒,得國極爲不正,最終也落得幾乎與贏秦一般,二世而社稷爲墟。

由此看來,周瑜、諸葛亮、司馬懿三人同爲輔翼明主之賢,兼具天人共嫉之才,卻命途各異,實在是讓人百般回味,十足嗟嘆!

而小編今日卻不想老生常談,拿這三位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中,被世人反覆咀嚼的“老戲骨”再來繁絮,今天要講的卻是三國之後七百餘年,與公瑾、孔明、仲達三人其情其才極爲相似,卻又同朝異夢的三位殊途同歸之人中豪傑、羽翼之才。由於篇幅所限,小編在此則冒昧效仿《三國演義》中以孔明爲主線那般,突出其中一人,引出三人共存的一段歷史傳奇。

這三人所生之世也像三國一樣是華夏五千年史上罕見的紛爭割據,羣雄逐鹿之季,三人也同爲“宰相之才”,也像公瑾、孔明、仲達一樣本爲同朝“漢臣”,這裏卻共事“唐主”,俱懷“中興輔主”之志。

其中一人名爲任圜(圜與甄嬛之嬛同音),京兆府三原縣人(陝西咸陽境內,有孟侯原、豐原、白鹿原而得名),他的祖父任清曾做過成都府尹,他的父親任茂宏爲避戰亂,遷居山西太原,後來做了西河縣令,他有五個兒子,任圜排行第三,後來唐末晉王李克用非常愛其才貌,將宗女嫁給他,任圜因此也做過代、憲二郡的刺史。

他爲人非常機敏,十分健談善辯,與他交往之人都非常喜愛他的容貌與舉止,等到親耳聽聞他縱橫古今的言語,就更爲之驚歎動容。晉王李克用麾下名將,其養子李嗣昭做昭義節度使的時候,任圜就被他任命于軍中觀察使。當時晉王死敵樑王朱溫(唐末堪比曹操的第一奸雄)帶重兵圍困李嗣昭的潞州城,晉王李克用憂憤而死,前來馳援潞州的各路援兵都認爲晉王失勢而紛紛退去。

李嗣昭的情形十分危急,甚至都想到要投降或丟城遠走,於是向任圜徵求意見。任圜則力勸李嗣昭堅守待援,不可有二心。後來李嗣昭義弟“一代戰神”唐莊宗李存勖親率大軍大破樑軍,打得樑王朱溫以糞塗面而逃,立馬便解除了潞州的危難。後來又聽說是任圜爲李嗣昭籌劃堅守之計,便十分看重他的品行和才能,任圜也因此更加名重天下。

後來唐莊宗猜忌擁兵太重的幾員大將,與李嗣昭有了嫌隙,也是任圜從中斡旋,才使得唐莊宗對李嗣昭棄嫌釋懷,而李嗣昭也沒有遭到橫禍,這都是任圜的功勞。之後,李嗣昭跟隨唐莊宗在胡柳坡與樑軍決戰,一戰擊垮數十萬樑軍,徹底摧毀樑王朱溫的有生力量,而任圜在出謀劃策方面也是頗有建樹。唐莊宗親自慰勞他道:“儒士也都像你一樣能臨陣破敵嗎?寡人這才明白讀書人之勇,何其壯哉!”

不久之後,叛將張文禮殺死了自己的主子趙王王鎔,王鎔本是樑王朱溫所冊立,後來被唐莊宗的神勇和威名所震懾,因此改旗易幟投效晉王,莊宗李存勖(當時尚未稱帝)得聞自己“粉絲”被殺,怒髮衝冠,立馬命李嗣昭帶兵前往征討。當時張文禮嚇得一病不起,沒多久便一命嗚呼,張文禮長子張處瑾繼任其位。

李嗣昭卻太過大意,居然在戰場上頭部中箭,傷重而死,後來唐莊宗又派另一位虎將義兄李存進爲帥,進軍鎮州討伐張氏,不想勇武非凡的李存進也一樣冒然輕進,身邊只有十餘騎兵卻被鎮州七千精兵所圍,最後渾身浴血,怒斬狂殺全殲敵兵七千,自己也戰死橋頭,唐莊宗爲了一個小小的叛將連喪二兄,悲痛地指天發誓一定要踏碎鎮州,報仇雪恨。

這時唐莊宗纔想了任圜,即刻命他代爲統領李嗣昭所部軍馬,前往鎮州與大將李存審一同作戰。任圜屢設奇計,打得張處瑾只能閉城堅守,不敢再出城交戰。任圜則命人散佈赦降軍令於城中,一陣攻心戰之後,鎮州軍民都不想再爲張氏賣命。

歷史上任圜是什麼人?他最後爲何會被賜死? 第2張

接着任圜又親自帶兵列陣於城下,這時張處瑾的弟弟張處球見了呼喊道:“城中兵馬和糧食都沒有多少了,我們久抗王師,如果現在以泥塗面出城投降,能夠乞求任公給我們一條活路嗎?只怕晉王殿下依舊要追究我們的罪責啊!”

任圜答道:“你的父親實在是罪孽難贖,然而罪不及嗣,你們是可以從輕發落的。只是你頑抗王師有一年之久,又傷害了晉王殿下兩員大將,且都是他的結義兄弟,如今一朝困竭,纔想到要納款投降,這樣的話,恐怕也難免一死了!可你如果依舊坐而待斃,還不如向晉王當面伏地叩首懇求饒命,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呢?”

王處球聽了之後,流淚說道:“任公之言確是至誠之理!”於是遣送兒子作爲人質乞求投降。就這樣鎮州一城百姓得以存活,然而最後王處瑾、王處球兄弟還是被李存勖怒斬於馬下,而世人卻都說任圜其言不欺人也。

後來李存勖稱帝,以任圜爲工部尚書,兼真定府尹、鎮州留守。第二年,唐莊宗第一謀臣宰相郭崇韜兼任成德軍節度使,又任命任圜爲成德軍行軍司馬,依舊兼領真定府尹。

任圜原本與郭崇韜是好朋友,這位崇韜兄就像三國中的周瑜那樣,與任圜堪稱一時瑜亮,他就特意讓任圜做司馬來輔助自己,因此鎮州之事基本都交託給了任圜處置,而任圜卻基本都沒有按照郭崇韜的意願去辦事,或許是因爲郭崇韜空降鎮州,並不瞭解當地實情,因此與任圜所思所爲屢屢相左。

起初,在郭崇韜還沒有來鎮州之前,任圜麾下有一名推官名叫張彭,爲人十分奸險,又很貪婪,任圜沒有覺察,卻非常信任此人,張彭揹着他做了許多不法之事,甚至都甩鍋到了任圜身上。

郭崇韜主政鎮州之後,張彭依舊假借任圜的旗號,想着如何貪圖官府養馬的經費。後來唐莊宗派宮中太監來鎮州,選取以前趙王王鎔府上的年輕貌美侍女入宮。有一個許氏侍女,長得尤爲嬌美,卻被張彭賄賂看守者帶回家藏匿,據爲了己有。

後來事情被有司發覺,張彭被捉到京師洛陽待罪,張彭害怕被誅,就將之前貪污的賬冊全栽贓於任圜名下,交給了郭崇韜,崇韜欲藉此人細查任圜,因此保下了張彭一條性命,而任圜卻從此與郭崇韜產生了巨大的嫌隙。

到了唐莊宗同光三年,郭崇韜罷去了任圜節度使司馬之職,皇帝卻愛惜其才,讓他依舊擔任工部尚書。後來唐莊宗長子魏王李繼岌與郭崇韜一同西征伐蜀,郭崇韜忌憚朝中只有任圜比他才高,又受皇帝器重,生怕老任留在洛陽會對他不利,於是在唐莊宗面前要求帶任圜一起出徵,並強行任命他爲魏王行轅參軍。唐莊宗一向對郭崇韜言聽計從,就答應這個殘暴不近人情的請求。

後來王氏蜀國被唐軍一舉攻滅,郭崇韜又上表奏請讓任圜前往最西南的滇黔之地去做黔南節度使,希望一勞永逸踹走這個可怕的政敵,任圜則堅決向皇帝懇辭不就。

可沒想到,過不了多久,魏王李繼岌母親劉皇后受到伶官的蠱惑,矯詔傳於李繼岌,命他斬殺與伶官仇怨頗深的郭崇韜。李繼岌一開始還下不了手擅殺如此重臣,卻抵不住宣諭太監以帝后之命百般催促,結果將崇韜碎首而死,這位五代後唐“周公瑾”結局也真是悽慘,其九族之人後來也盡被夷滅。緊接着任圜便順理成章代郭崇韜監軍,輔佐李繼岌處理蜀中事務後班師回朝。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郭崇韜反覆迫害任圜,就像《三國演義》中周瑜對諸葛亮那樣,然而郭崇韜之死,卻也和周瑜一樣,與孔明無尤,性格所致,遭人嫉讒,焉能不亡?畢竟與任圜沒有什麼關係。

沒多久,李繼岌部將康延孝,見軍中發生變故,曾經作爲朱樑降將的他內心驚懼不已,於是在漢州起兵反叛,李繼岌則命任圜會同董璋、孟知祥等大將合擊康延孝,最終將他斬殺。李繼岌於是將孟知祥留在蜀中成都鎮守西南,不想孟知祥在唐莊宗、魏王李繼岌死後,竟然先自稱爲王,後又立國稱帝,開創了後蜀王朝,直到北宋建立才復歸一統。

歷史上任圜是什麼人?他最後爲何會被賜死? 第3張

李繼岌平定西蜀之後,回師途中又聽聞唐莊宗在兵變中已死,他老謀深算的叔叔李嗣源已被羣臣擁立爲帝,悲憤至極的李繼岌居然在渭南自盡身亡。於是任圜將魏王大軍悉數掌握於自己手中,並立馬向新即位的唐明宗李嗣源投誠效忠。

唐明宗素聞任圜的才幹謀略不在天下第一謀士郭崇韜之下,本以爲會是一個非常難對付的勁敵,不想他竟“順應天命”拱手來降,高興得他嘴角哈拉子直流,便認爲任圜立有擁戴佐命的天大之功,立馬將他任命爲同中書門下平單事,也就是常務副宰相,同時又兼任判三司,相當於統領了朝廷百官,只是礙於任圜其他嫡系親信,纔沒有被直接任命爲宰相。

當年秋天,韋說、豆盧革這幾位掛名宰相被先後罷相,任圜與朝中第一重臣安重誨、鄭鈺、孔循等人奉詔議定新宰相人選,任圜想立李琪爲相,而鄭鈺、孔循卻不想讓李琪上位,便對安重誨說道:“李琪雖然有才,但不清廉!宰相爲百官之首,應該是端方有器度者才足以勝任,我們認爲太常卿崔協可以擔當!”

安重誨也深以爲然,他少年時就跟隨唐明宗,官至中書令、樞密使、左武衛大將軍,兼山南東道節度使,是明宗李嗣源最爲信任的心腹大臣,就像早年在曹操帳下從事的司馬懿一般,其人專橫跋扈也與三國司馬氏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幾日之後,唐明宗問安重誨誰可爲相,重誨就按鄭、孔二人之言上奏,任圜聽罷,上前力爭道:“安重誨雖然跟隨陛下多年,然而卻不熟悉朝廷的人事,他這是被人所矇蔽了,天下之人都知道崔協連字都不識,只是虛有一副儒雅的儀表,被外間戲稱爲無字碑,陛下若誤用此人爲相,也必定會讓天下人取笑的!”

其實唐明宗李嗣源原名叫作邈佶烈,本是突厥支屬沙陀部族人,也不識文字,聽了任圜的話,心裏已不高興,便說道:“宰相重位,卿等再好好商議一下人選,然而寡人在做藩王的時候,與易州刺史韋肅相識,韋肅是世家名門子弟,對寡人也非常不錯,他做宰相能合你們的心意嗎?如果你們認爲韋肅也不行,那馮長樂先生做過莊宗朝的判官,天下人都稱其爲長者,總可以做宰相吧!”馮長樂就是指侍奉過四朝十君的“不倒翁”宰相馮道。

當時羣臣還是得不出結論,唐明宗就宣佈退朝。安重誨等人走到中興殿外的長廊下,孔循居然不向他行禮作揖,拂袖而去,而且邊走邊罵道:“讓你推薦一個宰相都辦不到!還自稱是皇上身邊最親信之人,天下事這也要聽任圜的,那也要聽任圜的,有任圜在,你又是何人!”

任圜則對安重誨說道:“安公不要多慮,李琪的才能比時下朝中百人還要強,如今這些小人讒言受沮,只會嫉賢妒能,如果舍李琪而使崔協爲相,就像丟掉蘇合之香丸,而拾取堆糞之蜣螂(屎殼郎)一般!”

安重誨只是笑而不語,後來重誨還是害怕得罪百官,將崔協推薦給了明宗。一個月之後,唐明宗居然將崔協和馮道同立爲宰相,沒想到崔協在相位數年,果然是不學無術,被朝中百官所嗤笑,唐明宗、安重誨也都尷尬不已,從此任圜與安重誨也產生了不可縫合的嫌隙。

後來有一次上朝,安重誨想到天下戰亂久矣,民生凋零,朝廷應該節省支出,就奏請使臣外出四方,由皇家府庫承擔出差費用,當時就惹得朝臣們爲之訕笑譁然,唐明宗問是何故,任圜出班答道:“前唐舊例,使臣外出,皆由戶部給予食券,以此報銷旅費,哪有公幹而由皇帝拿私房錢替朝廷命官買單的,這也太失聖朝體統了!”可唐明宗卻覺得安重誨節省開支的做法好,氣得任圜在皇帝面前與重誨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聲音大到能震得大殿之上的金瓦都嗡嗡作響。

唐明宗罷朝之後,後宮妃嬪們迎上來問他道:“我們在後宮都聽到了前朝的吵鬧聲,這到底是誰這麼厲害呀?”唐明宗答道:“宰相朝議而已!”這時一個宮女說道:“妾在長安的時候,見前唐的宰相奏事,從來沒有這樣敢在大殿之上喧譁的,這是在輕視陛下啊!”唐明宗聽了之後更不高興了,於是下詔偏讓使臣外出由皇家府庫支出費用,任圜因此對朝廷既憤慨又沮喪。

除了在朝堂之上,安重誨和任圜私下交往一開始還是不錯的,有一次安重誨應約到任圜家中赴宴,任圜將家中最嬌美的歌伎放出來表演歌舞,安重誨被迷得雲裏霧裏,就當着任圜面想要索取此女,任圜當然不肯相贈,因此也加深了兩人的怨恨。

歷史上任圜是什麼人?他最後爲何會被賜死? 第4張

後來任圜自知將不容於安重誨,於是上表請求辭官,唐明宗則免去他在朝廷的職位,仍舊授予他太子少保的閒職,留住京師。可任圜還是倍感不安,再三請求辭去一切官銜,回家養老,最後才得以被安置在遠離洛陽的磁州閒居(河北邯鄲磁縣)。

後來唐莊宗的舊部朱守殷在汴州起兵作亂,安重誨藉機誣陷任圜與朱守殷合謀,於是遣人矯詔賜死任圜,當時任圜接旨之後,怡然受命,毫無懼意,而是聚全族之人酣飲一番,然後欣然赴死,飲鴆自盡,見到此情此情,任圜有如此氣概和風度,當時宮中受安重誨所遣特使都爲之動容。

而剛愎自用的安重誨後來卻比之前的郭崇韜還要變本加厲,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味擅權專橫,甚至到了欺君蔽主,使他的伯樂唐明宗都十分忌憚的地步,後來他又本着維護國本之心,要爲明宗剷除其心愛的養子潞王李從珂,結果卻遭到唐明宗公開反對和貶斥,最後如夢初醒,欲退晚矣,而死於非命!

後世史家評價郭崇韜、任圜、安重誨三人時說:“郭崇韜實際在這三人當中才能最高,然而就是因爲他平日總是以天下爲己任,太過自信,卻輕易得罪了不能制伏的小人,指的是唐莊宗身邊的伶官,又誤聽奸徒讒言,不能虛心將任圜等賢才招攬於左右,共輔王室,最終不過是自貽其禍罷了。

而安重誨代天子執賞罰之權柄,卻不懂得謙卑以自牧,反而像工匠手提斫巨木之大斧,橫行於市,既能傷人,猶傷其手也!不能保身脫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只有任圜才能與崇韜、重誨伯仲之間,其情智卻遠勝他二人,又有佐命新朝之功,卻先後被兩位權臣好友所忌,雖然早有過思退之計,也逃過前者之迫害,卻最終無法逃脫後者之狠絕,憑心而論,是很值得憐憫的,他一生確實有縱橫濟物之大才,卻始終沒有給自己留下一條明哲保身之道,即使退居邊遠之地,猶不能免遭橫死,實在是可悲啊!”

看來此三人與三國時公瑾、孔明、仲達的際遇還是大爲不同的的,他們留給後世的殷鑑教訓也確實頗具另一番深意!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