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盧綰與劉邦是何關係?最後的結局如何?

歷史上盧綰與劉邦是何關係?最後的結局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盧綰是豐邑人,和漢高祖是同鄉。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毫不誇張地說,在秦國滅楚國之前跟着劉邦混,那是沒有什麼前途的,事實也證明了,劉邦年輕的時候愛惹事,經常被官府追責,只能東躲西藏,盧綰跟着劉邦玩,沒什麼主見,也只能跟着一起躲。

人家劉邦是犯事要躲,盧綰沒犯事也跟着躲,直冒傻氣,也是這股傻氣,貫穿了他的一生,福因傻氣,禍因傻氣。

爲什麼說秦滅掉了楚國之後,再跟着劉邦混會好一點呢?

因爲秦滅楚後,重新整理了當地的行政分區,換了統治者,制度要重換,官吏也自然要洗牌,劉邦有口才,雖然誇誇其談,但也有一定的能耐,被選中了爲“泗水郡”郡治沛縣的一名亭長。

說厲害不算厲害,可也到底是一個公務員了,還是行政中心的公務員。

歷史上盧綰與劉邦是何關係?最後的結局如何?

劉邦到了沛縣,盧綰跟着大腿。

可惜的是,沛縣的日子,劉邦也並不如意啊。

比上不足,比下僅餘,都說士大夫階級可以不種田,但是劉邦不行,因爲他不屬於這個階級,劉煓作爲最後的貴族,在周代公認的原則上,還算是,可在福利制度上,不算是,於是劉煓要耕田,劉邦的兄弟要耕田,劉邦卻不耕田,堅信着未來會幸福的。

所以,盧綰的日子是好不到哪裏去的,頂多跟着劉邦吃樊噲的霸王餐,混兩頓免費狗肉改善伙食。

劉邦最大的一個魅力在於,能吹牛。

沛縣很多人中了劉邦的邪,好像劉邦發表了一個觀點,那個觀點就很值錢似的,即便背後的水分很大,但大家還是買賬。

這種效果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官場裏流傳着哥的傳說,但哥卻不在官場裏,見到面了,大家都會給劉邦打個招呼,順其自然的,給跟在劉邦身邊的盧綰打個招呼,也是理所應當的。

用現在的話來說,劉邦和盧綰,都是靠這種與之社會地位不匹配的虛榮心活着。

再次打開沛縣的歷史,如果第一部叫“市井裏的高祖”,那麼第二部,就應該叫做“從沛公到高祖”。

從沛公到高祖

陳勝吳廣,給了天下人機會。

或者說,大家都感謝始皇帝駕崩,他的離去,天下人蠢蠢欲動,這大秦,太坑爹了,規矩一大堆,活也一大堆,但是保障那麼少,始皇帝駕崩了,從上到下,那種階級感帶來的壓迫蕩然無存,大家要站起來了。

劉邦渾水摸魚,押送犯人喝醉酒,犯人都跑了,大秦對於公務員的保障近乎於無,從公務員到階下囚,只需要一個粗心,於是,劉邦流竄于山水之間,說好聽點叫感悟自然,纔有了後來的天人合一,說難聽點,就是連市井地痞都比不上。

但亂世來了,總有股風,後人有語:

歷史上盧綰與劉邦是何關係?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2張

“只要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

沛縣縣令等一衆官僚也急了:

怎麼辦,怎麼辦,陳勝吳廣就在咱們附近,出門大喊一聲,究竟誰是陳勝吳廣,黑壓壓一片的造反百姓迴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雖然咱們一個縣級的官僚不是王侯將相,但在他們眼中,那就是王侯將相。

形勢比人強,有時候,不是讀書多就比普通人厲害的,終究是要看時代,於是沛縣統治者商議,一不做二不休,也趁機造反,即便擊敗不了他們,那就成爲他們,要說讀書多有什麼用,迅速轉換立場,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優點了。

大家討論,那如果要造反,找誰領頭,該打什麼旗號?

蕭何在心裏一直對劉邦有着評估,太吹牛了,可這個時候,劉邦顯然是最好的人選,有“威望”,指的是不好的方面。

商量好了就立即行動,立馬有人去通知劉邦,劉邦大哥你快別躲了,好日子要來了,我們需要你帶領我們沛縣走入中原的汪洋大海。

從底層成爲人上人,有時候,也只是需要一個陰謀,真正改變人的姿態的,不是人的本身,而是叫做命運的大潮,叫做天地同力的運道。

這就是劉邦的起步,後世很多皇帝以劉邦爲榜樣,卻又鄙視着市井想要造反顛覆家國的小民,其實這就是歷史的常態,沒有人一直是劉邦,也沒有人一直是小民。

劉邦崛起了,身邊的好朋友們,自然一步登天。

回到沛縣,大家都認沛公,這個時候,劉邦開始聰明瞭,吹牛的時候歸吹牛,真正要領導一羣人的時候,他理智地選擇身邊的領導班子,任用給他面子的,打壓不給他面子的,這也是爲什麼,西漢的開國團隊裏,出身一般的人那麼多。

作爲高祖死黨的自我修養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殺狗的樊噲不殺狗了,開始殺人了,耕田的審食其不叫做農夫了,改爲“舍人”了,盧綰也一樣,作爲劉邦各種意義上最好的朋友,盧綰成爲了沛公門客,地位處在一個可量變可質變的境界。

沛公西征,秦末歷史最有趣的一個話題,有趣的是,遠看是一羣草臺班子,但接觸了,倍感魅力,再相處,深陷其中,這股魅力,是劉邦的,也是沛縣衆人的。

劉邦自己不打勝仗,卻領導打勝仗的人,從沛公到漢王,劉邦身份在變,盧綰也跟着升級。

歷史上盧綰與劉邦是何關係?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3張

一開始,都是量變。

盧綰一直很受劉邦的信任,但肯定的是,盧綰的能力不強。

在劉邦的團隊裏,好友算一派,蕭何和張良等人,屬於能力派,而劉邦做的事情,是給予大量的機會扶持及培養好友這一派,所以他給了樊噲、盧綰很多機會,不負劉邦的期望,盧綰也越來越會打仗,彭城之戰前後,盧綰成爲太尉。

關於他和劉邦的關係,大家是羨慕嫉妒恨的,《史記》裏面是這樣說的:

出入臥內,衣被飲食賞賜,羣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倖,莫及盧綰。

在搞分配的問題上,劉邦很直接地偏袒盧綰,即便盧綰能力比不上蕭何、曹參,可相處得好的,還是盧綰,沛公的住處他隨意出入,沛公吃啥,他也得分上一口,劉邦的確做到了“有我一口飯吃,就絕對有你一口”的境界。

盧綰也不怕非議,在任何時代,人不要害怕流言蜚語,反而要珍惜自己環境和命運帶來的一切東風,盧綰不是愣頭青,不是急於證明自己的黃毛小子,如果有一陣風把劉邦吹向天際,那麼盧綰就緊跟左右便可。

後來擊敗項羽,劉邦稱帝,這個時候劉邦的身份水漲船高了,如果是別人,都還是會忌憚身份從而和劉邦在友情上調整距離,但盧綰不是,還是跟以前一樣,隨時進宮,找劉邦喝酒吹牛。

稱帝不代表着中原問題的結束,不久之後,臧荼造反,劉邦讓盧綰跟隨帶軍平叛,平定了臧荼後,劉邦深知燕地不可無王,但是立王,又必須要立一個自己信得過的,思來想去,只能是盧綰最合適。

死黨也怕囚徒困境,兩兄弟的天人永隔

盧綰是開心的,好兄弟讓他做王。

但盧綰不知道的是,劇變纔是剛開始。

時代給了劉邦一股風,但這股風,並不準備讓劉邦過得很舒服。

漢朝的建立,劉邦的稱帝,只能說是一個多方妥協、重組的結果,本質的問題未曾改變,那就是其他梟雄對天下之主位置的覬覦。

陳豨之亂,是諸侯王們再次分配天下的意志顯現。

各個諸侯地的起兵,讓劉邦疲於應對,在諸侯們的眼裏,大家都會變成韓信,在劉邦的眼裏,大家都會變成臧荼,這既是一種默契,也是互相之間的高度不信任。

一開始,盧綰是緊跟着劉邦的理念平叛的,但是盧綰不知道的是,他究竟有沒有上了劉邦的“必殺”名單。

漢初的異姓諸侯王,是絕對的催命符,誰當誰倒黴,劉邦讓盧綰當諸侯王,究竟是表面看起來的一世人兩兄弟的好感情,還是劉邦以兩人的和睦爲誘餌,釣盡天下諸侯王。

歷史上盧綰與劉邦是何關係?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4張

盧綰是嚴格執行劉邦任務的,陳豨以匈奴和韓王信的支持爲基礎,在山西一帶捲起動亂,盧綰在北京地區率兵向西南方向夾擊陳豨,陳豨的兵力明顯不足,派出人和匈奴聯絡,盧綰則截斷陳豨的後路,也派人到匈奴勸說,不要救援陳豨。

誰知道,就是在使者這裏出了問題。

陳豨的使者叫王黃,盧綰的使者叫張勝。

張勝幹活自作聰明,半路遇到了臧荼的兒子,臧荼的兒子給張勝上了一課,大概的意思就是,劉邦遲早也要收拾你們老闆燕王盧綰,因爲劉邦想做的事情,就是取締所有異姓王,現在還不趕緊趁着天下大亂造反,到了以後,那就是等死。

於是乎,張勝臨時變卦,不僅不執行盧綰的任務,還把王黃的工作也做了,到了匈奴那裏,告訴匈奴一定要派兵南下攻打劉邦。

盧綰一看,這個使者去了那麼久都不回來,而且匈奴兵不僅沒有撤退,還增援了,這個張勝八九不離十是叛變了。

那麼盧綰怎麼做的呢?

他上報劉邦,他的使者叛變了,讓劉邦把張勝全家咔嚓就行了,可誰知道,過了不久張勝就回來了,還頭頭是道的分析給盧綰聽,說的就是臧荼兒子的理論。

盧綰一聽完,振聾發聵,渾身顫抖,他又立馬改變主意,讓劉邦不要處死張勝家人,叛變的是另有其人,而後,盧綰私下聯繫陳豨,讓陳豨不要再作亂了,他也不會去打陳豨,陳豨繼續割據一地就好。

從他的行動上來看,盧綰想做的,就是保住陳豨,如果劉邦真的以後連他都要動,那麼再聯合陳豨一起反抗,也是一個好辦法,不知不覺,盧綰和劉邦之間的不信任越來越深了。

劉邦和盧綰不知道的是,倆人都已經陷入了囚徒困境了,不能直接聯繫,盧綰怕劉邦動手,劉邦也怕盧綰不老實。

說來就那麼巧,劉邦從陳豨的叛將那裏得知盧綰私下聯繫陳豨的事情,於是想讓盧綰到他那裏說清楚是怎麼回事,可在盧綰看來,劉邦叫他前去,很有可能是呂后想要殺他的藉口,因爲韓信、彭越已經被呂后整死了,盧綰看得到自己的下場。

歷史上盧綰與劉邦是何關係?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5張

盧綰不去,在劉邦看來,盧綰造反的事實也成立了,兄弟一場,既然你造反,就別怪我不義了。

就這樣,劉邦臨死前讓樊噲帶兵討伐盧綰,盧綰正式和大漢交手,後來被擊敗,只能逃亡匈奴。

燕國被擊破後,劉邦也駕崩了,在劉邦駕崩前,他下令饒過盧綰的家人孩子、朋友還有燕國的官僚,他說自己還是念舊情的。

也是劉邦最後的慷慨,打破了這場囚徒困境。

得知劉邦的決定後,盧綰帶着一大家子人跑到長城外請求劉邦的原諒,但誰知道,他的好兄弟因爲英布之亂中的負傷已經駕崩了,盧綰深知呂后不會善待他,只能再次回到匈奴,當一個匈奴的王。

不久之後,盧綰客死他鄉,在他人生的最後時光裏,他還是想回歸大漢,只可惜物是人非,曾經高祖的親密夥伴戰友,也只能認命,更何況高祖已經認命了,他又能再如何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