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魏滅蜀派出了十八萬大軍 最後主帥爲什麼不是鄧艾

曹魏滅蜀派出了十八萬大軍 最後主帥爲什麼不是鄧艾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曹魏滅蜀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曹魏滅亡蜀國的時候,爲什麼主帥是鍾會而不是鄧艾?

公元263年,蜀漢開始正式想川蜀用兵,這場戰役是三國結束的序曲。在滅蜀的戰役中,曹魏分三路軍隊南下,突破各種蜀道的艱險,滅亡了蜀國。

這次滅蜀的18萬軍隊分成三路,中路是諸葛緒帶領的,領兵3萬,負責切斷姜維的後路,西路是由鄧艾帶領,直接進攻姜維,領兵4萬東路的主帥則是鍾會,領兵11萬,分斜谷牽制蜀漢的援軍。

曹魏滅蜀派出了十八萬大軍 最後主帥爲什麼不是鄧艾

滅蜀

這三路軍在執行滅蜀的任務時,是互相牽制和互相配合的,鄧艾和諸葛緒起到了牽制的作用,因爲此時的姜維雖然帶領了很多的士兵,但是蜀漢的主力都在斜谷等處,實際上,鍾會纔是三路滅蜀軍隊的核心。

在此之前,鍾會一直是文官,這也是他第一次戰場用兵,在滅蜀之前,鍾會只能偏向謀士,而鄧艾之前就一直在雍涼一帶帶兵,抵擋諸葛亮的進攻,作戰經驗十分豐富。作爲朝廷的實際掌控者,爲何司馬昭沒有選擇鄧艾,而是選擇了沒有帶兵經驗的鐘會。

一:鄧艾的軍事立場

景元四年,也就是263年,司馬昭召集衆將討論平蜀方針的時候,徵西將軍鄧艾多次提出反對的意見,認爲川蜀沒有禍亂,沒有可趁之機,秉承反對票。而後續鄧艾作爲一路統帥帶兵,其實並不是他的本意。

曹魏滅蜀派出了十八萬大軍 最後主帥爲什麼不是鄧艾 第2張

鍾會

諸葛亮死後,姜維多次帶兵侵擾邊境。司馬昭認爲是他們國土狹小,百姓疲敝,財力將盡,想要依據滅之,當時的很多羣臣都是反對的,唯獨鍾會持不同的意見,並且和司馬昭一起謀劃後面的軍事行動。後來,滅蜀的總統帥,司馬昭選擇了鍾會。

二:鄧艾的政治立場

正始初年,鄧艾提出了開鑿淮河,來進行農田的灌溉,並且進行屯田,被當時的司馬懿所欣賞,因着這個政策,淮南等處的政治局面得到穩固,從此鍾會從底層開始逐步往上晉升。鄧艾後面的官職是南安太守,並且因着戰功,被任命爲徵西將軍。

曹魏滅蜀派出了十八萬大軍 最後主帥爲什麼不是鄧艾 第3張

鄧艾

鄧艾雖然是司馬懿的心腹,卻不是司馬昭的心腹,而相反,在平定文欽之亂中,鍾會就成爲了司馬昭的幕僚,並且爲其出謀劃策,成爲了司馬昭的心腹,而鄧艾則多次反腐司馬昭的軍事行動,並且在一些政治的變革中,並不是司馬昭的忠實追隨者。

三:司馬昭的心機

鄧艾之所以能夠在短短數年的時候,快速的成爲徵西將軍,和他的戰功是不能分開的,在各種戰爭中,鄧艾有着超人的見解,具有很好的戰略頭腦,用兵如神,在軍中的威望很高。

曹魏滅蜀派出了十八萬大軍 最後主帥爲什麼不是鄧艾 第4張

司馬昭劇照

由於長期在軍中,鄧艾能和士兵共患難,偷渡陰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若是司馬昭直接把軍權交給鄧艾,鄧艾很可能會居功自傲,而鍾會的資歷就相對較淺。

其實司馬昭很早的時候就看出了鍾會的野心,有一次在和邵銻的交談中,就提起鍾會並不是讓人省心的,而司馬昭之所以敢用鍾會,則是通過鄧艾和鍾會之間的制約,更加強了軍權的掌控。

四:對蜀漢的麻痹

面對一個從來沒有帶兵過的鐘會,包括蜀漢等都保持着較低的警惕,若是以鄧艾作爲主帥,則蜀漢必然會提高警惕,鄧艾也就沒有機會偷襲成功。

曹魏滅蜀派出了十八萬大軍 最後主帥爲什麼不是鄧艾 第5張

偷渡陰平

在成功滅亡蜀漢後,曹魏政權就處於三國中居上的位置,隨後,曹魏政權被司馬炎所替代,幾年後,用兵滅了東吳,一統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