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中對曹操來說不重要嗎 劉備攻打是曹操爲何放棄了

漢中對曹操來說不重要嗎 劉備攻打是曹操爲何放棄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三國漢中的故事,歡迎關注哦。漢中之戰,劉備率兵攻打,曹操爲什麼放棄這個地方?

建安二十年(215年)六月,劉備與孫權講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暫時解決了領土糾紛,緩和了與東吳之間的矛盾。十二月,張飛大破張郃於宕渠,將曹軍勢力趕出西郡。爭奪漢中之時,劉備攻下漢中,曹操爲何放棄漢中寶地,下面本文將細細講述。

一、背景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帳中謀臣法正進言:"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己、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故耳。“

法正認爲,應以漢中爲作爲益州進取中原的前沿根據地,利用當地優良的農業、水源條件,養兵足食;根據天下大勢,便宜行事,採取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在雄踞一方的同時,伺機進取中原。法正之謀,後稱之爲《漢中三策》。

《漢中三策》徹底放棄了《隆中對》中"跨有荊、益"的戰略計劃,將全部戰力集中到漢中。由漢中出兵,一軍北伐,戰術缺乏變化,行軍毫無隱蔽性,用兵難以出奇,缺少荊州這個輔助方向的側翼支援,也利於曹軍在重點區域集中設防,從軍事戰略上說未必妥當。

但在當時劉備初入益州,人必未定,面臨兩面作戰的困境下,漢中三策是蜀漢國情與國力的最現實的選擇。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二月,劉備派張飛、馬超、吳蘭等將進軍武都,欲攻取下辯。劉備進軍下辯,正是爲了爭奪武都郡的控制,藉以牽制曹軍駐守魄南的武裝力量。武都郡經濟資源豐富,地勢險要,"東接漢中,南接梓潼,西接天水。北接始平。土地險阻,有麻田氐沙,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戀。出名馬,牛、羊、漆、蜜"。

漢中對曹操來說不重要嗎 劉備攻打是曹操爲何放棄了

在劉各軍隊逼近下辯時,曹將(楊阜)"前後徙民、氐,使居京兆、扶風、天水界者萬餘戶,徙郡小槐裏,百姓擲負而隨之。"因此,劉各進軍武都也有掠奪氐族人口,發展經濟的現實考慮。曹操派大將厲鋒將軍曹洪、偏將軍曹真、騎都尉曹休守武都,劉備派遣吳蘭屯下辯,令張飛引兵屯於固山,聲言欲斷曹軍歸路,曹洪軍"衆意狐疑",難以決斷。此時曹休進言,曹洪聽取建議,急速進兵,大破吳蘭軍,吳蘭陣亡,張飛、馬超敗走。

二、分析曹軍勝利,劉備敗走

漢中戰役第一階段,以曹軍勝利,劉備敗走爲標誌結束。綜合分析兩軍勝敗,首先,駐守在武都、下辯一帶的是厲鋒將軍曹洪、偏將軍曹真、騎都尉曹休,送三人均爲曹氐勵貴,久經沙場,慣於用兵,善於攻堅,吳蘭自然不是其對手,這也反映出兩軍戰鬥力的強弱。

其次,吳蘭陣亡後,張飛、馬超收兵撤回,後在未發動對武都等地的進攻,表明這次進攻僅是爲了牽制曹洪武都諸軍,防土其南下,爲劉備主力進攻漢中等地贏得時間,張飛、馬超撤回後,史書也未載二將去處。有學者推斷張、馬二將應是在武都與沒中之間阻擊曹洪軍。根據漢中戰役時,曹洪軍始終沒有救援定軍山的夏侯淵,因此這個推斷是有道理的。

漢中對曹操來說不重要嗎 劉備攻打是曹操爲何放棄了 第2張

同年四月,漢中戰役第二階段拉開序幕,(劉)備遣陳式等十餘營絕馬鳴閣道,晃別徵破之,賊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聞,甚喜,假晃節,令曰:"此閣道,漢中麼險要喉咽也。劉備欲斷絕外內,以取漢中。將軍一舉,可奪賊計,善之善者也。"馬鳴閣,(昭化)縣北百里。

《方輿勝覽》載:"馬鳴閣,在昭化縣",馬鳴閣的位置在今昭化縣北。但亦有學者有不同的見解。劉備軍再次失利,與將領素質有很大關係。古人千分重視將帥在戰爭中的作用,對將帥的要求極高,劉備帳下吳蘭、陳式等將在面對曹洪、曹休、徐晃時,一戰潰敗,反映出雙方大將的實戰指揮水平的差距,作戰能力的高低。

劉備再次發兵,攻破馬鳴閣後,隨即引兵攻打陽平關及廣石等地,張部、徐晃全力防守,兩軍陷入焦灼狀態。劉備急發書向成都求援,諸葛亮猶豫不決之時,從事楊洪曰;"沒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口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諸葛亮盡起蜀中之兵,馳援劉備。

漢中戰局出現變化,劉備兵力佔據上風。曹操得知劉備增兵漢中戰場,不顧北方代郡、上谷等地烏桓的反叛,離開郷城,抵達長安,爲援救漢中做好準備。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一月,劉備久攻不下,遂率軍南渡漢水,在定軍山安營化寨。該山距勉縣東南十里,有兩峯對時,山上深鬆茂柏,攢蔚川阜,利於軍隊隱蔽。夏侯淵率軍在山下紮營,並設置鹿角等遮蔽物,;以防劉備偷襲。

劉備趁夜劫營,放火焚燒鹿角。夏侯淵兵分兩路,命張部守東營,自率輕軍巡邏南圍,以爲掎角之勢。劉備聽取法正建議,命黃忠自山上殺出,正在修補鹿角的夏侯淵措手不及,兵敗陣亡,曹軍大亂。

曹軍主帥夏侯淵陣亡,衆人推選張部主持軍務,司馬郭淮識破了劉備企圖度過漢水進攻漢中的計劃,遂將曹軍遠離漢水紮營,誘使劉備渡水,待其半渡而擊之,劉備果然不敢貿然渡水。定軍山一戰,曹軍折損大將夏侯淵士氣遭受重創。是年三月,曹操在侯音叛亂平息後,親自率軍自長安出斜谷道,増援漢中。

漢中對曹操來說不重要嗎 劉備攻打是曹操爲何放棄了 第3張

劉備不以爲然,曰:"曹公雖來,無能爲也,我必有漢川矣。"劉備正是看到曹軍遠道而來,運糧困難,遂堅守不出,以險據守,派軍騷擾曹軍的補給線,打亂曹軍的作戰計劃。趙雲數十騎自曹軍陣中殺出,後以疑兵之計擊退曹軍,表現出臨危不懼、果敢勇猛的統軍才華。曹軍久攻不克,引發全軍士氣低落,進攻時顧慮重重,缺乏戰鬥勇氣,進而畏懼伏兵,懼怕失敗,也是此戰失利的關鍵因素。

兩軍相持月餘,魏軍士兵逃亡嚴重,五月,曹操派遣張部鎮守陳倉,曹真駐守下辯,自率軍隊撤回長安。劉備進佔南鄭等地,後又派養子劉封會同孟達,攻佔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自此完全佔據漢中地區。

戰後,(劉備)"遂於漢陽設壇場,陳兵列衆,羣臣陪位,讀奏訖,御王冠於先主。……於是還治成都。拔魏延爲都督,鎮漢中。"曹劉漢中爭奪戰,最終以劉備勝利,曹操敗走而結束。劉備奪佔漢中地區,達到軍事上的全盛,爲蜀漢政權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標誌着三分天下格局的最終形成。

漢中對曹操來說不重要嗎 劉備攻打是曹操爲何放棄了 第4張

"漢中前橄米倉,後蔽石穴,左接華陽黑水之壤,右通陰平秦瞞之墟",是劉備進軍關中,問鼎中原的重要戰略發起點,漢中戰役的勝利,初步完成了諸葛亮《隆中對》所規劃的自荊、益兩路齊發進取中原的戰略。劉備據有漢中地區,在關中與益州之間建立了一個絕對安全的緩衝地帶,益州與漢中地區聯結在一起,構成了一個長達千里的縱深防禦體系,大大加強了益州的防禦。

漢中又是秦嶺諸穀道的匯集點,自漢中可由褒斜道、倪駱道、子午道等進入關中地區,亦可沿陳倉道,威脅曹魏陳南天水、南安、安定等郡,使北伐曹魏擁有了多個用兵方向,豐富了戰術選擇,其戰略進攻價值不言而喻。劉備雖然獲得了漢中地區的土地,但卻喪失了發展經濟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口。

曹魏放棄了漢中,喪失了一次絕佳的一統全國的機會,自此曹操對蜀作戰,由戰略進攻轉爲戰略防禦,加速了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過程。但曹操從漢中撤軍時,"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又令張既"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獲得了大量的人口,爲發展農業奠定了基礎。

此後,曹操致力於農業建設,採納王醜的建議,通過發展以鹽業爲代表的農業經濟,提高了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力,實行"勤稼稽,明禁令"的措施,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維護了地方治安穩定,促進了曹魏綜合國力的提高。

從軍事戰略上,曹操放棄漢中,避免了勞師遠征,將"千里饋糧"的難題拋給了劉備,減輕了運送軍糧的負擔,保證了後方的穩定。曹軍採取"點、線、面"結合的防禦方式,在蜀軍有可能出沒的褒斜道、子午道等各點,部署兵力,通過第一線支撐點組成的防禦陣地,阻擋蜀軍,防土其快速推進。

漢中對曹操來說不重要嗎 劉備攻打是曹操爲何放棄了 第5張

另依託東起長安,西至陳倉這一線上的長安、陳倉等戰略要地,形成對各支撐點的支持與保護,部署機動部隊,起到救援接應的作用。關中平原與隴右山地構成了一個互相支援的戰區,東西兩面對漢中地區形成威脅,諸葛亮屢出賤右,正是意圖切斷兩大戰區的聯繫。

三、總結

一個卓越的軍事家,必須認識到戰爭發展過程中,靈活地調整戰爭策略,調動一切有利於自己的因素,消除一切有利於敵人的因素,不斷地適應新的情況,對原來的作戰計劃和作戰部署進行調整、改變、修正,最終適應當前的戰爭要求。

曹操從全力爭奪漢中到最後果斷放棄漢中,體現其高超的軍事才華和敏銳的政治判斷力,而這個認識過程的轉變最終影響了戰爭的進程,以後曹魏基本採取積極穩妥的防禦戰略,這種據險自守,憑藉巨大的經濟差距,拖跨敵軍的策略,被稱之爲"漢中攻略"。最終奠定了滅蜀的基礎,對三國的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