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武帝差點將漢朝折騰亡國 漢武帝又是怎麼意識到錯誤的

漢武帝差點將漢朝折騰亡國 漢武帝又是怎麼意識到錯誤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漢武帝和漢朝,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漢武帝在位時間那麼多年,漢朝爲什麼差點就亡在漢武帝的手裏,漢武帝到底做了什麼事情?

歷朝歷代,爲了鞏固當朝的統治使民心所向,統治者都會選擇一些“主流思想”作爲統治百姓的工具。漢朝,不僅是繼秦朝之後的一個大一統王朝,還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漢朝初期,文、景兩帝以身作則,他們一生勤儉生活樸素,是歷史上少有的賢明君主。在這一時期,就有一種思想,它不僅被統治者運用到了治理理念之中,還對國家的繁榮富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得漢朝的國力日漸強盛。

這種思想就是“黃老之術”,爲黃帝學派和老子學派的合稱,是除老莊之學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而漢文帝、竇太后、漢景帝都是黃老之術的忠實粉絲。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徹底摒棄了黃老之術,實行了嚴刑峻法,採用了與人民爭奪利益的“法家思想”。

近幾年,關於漢武帝的影視劇層出不窮,觀衆也深受輿論的誘導,認爲:漢武帝是一代明君,在他的治理之下,國家繁榮富強,百姓安居樂業。

漢武帝差點將漢朝折騰亡國 漢武帝又是怎麼意識到錯誤的

但是,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漢武帝遵從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但是,這個思想並非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也不是以儒家爲主的治國思想,而是“外儒內法”。簡單地說,就是:表面上實行的是儒家的思想,實際上,卻是法家的思想。秦始皇時期,主要的思想就是法家思想,最終,導致法令嚴苛,演變成了暴政。可見,漢武帝時期,國家的政策還是比較殘酷的。

其次,西漢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都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的。漢朝自建國以來,就沒有發生過農民起義,但是,由於漢武帝連年征戰,需要組建軍隊,就強制農民參軍。更有甚者,他爲了籌備軍費,實行“鹽鐵專營”,加重了各種苛捐雜稅,致使很多百姓爲了躲避這些嚴苛的政策,都不得不躲到深山老林裏去,最終,成了禍害一方的強盜、賊人。

最後,漢文帝與漢景帝實行的“無爲而治”,爲漢武帝積攢下了大量的財富,使其國庫充盈。但是,漢武帝的常年征戰,尤其是連年發兵匈奴,使得國庫虧虛。常年戰爭,必有傷亡,漢朝與匈奴之間的戰爭,最終,導致漢朝人口銳減,到漢武帝晚期,國內只剩下原來一半的人口。然而,匈奴還是沒有被全部趕跑,北方還是有很大的隱患,致使後來的西晉就被匈奴所滅。

前面我們也說道,除了政治、軍事政策之外,在經濟上,漢武帝開始實行“鹽、鐵專營”。鹽、鐵原本屬於百姓經營的商品,很多老百姓都可以從中獲取一份收益,來養活自己。但是,鹽鐵國營政策實施之後,從生產到出售,百姓根本無利可圖,從而,造成了與民爭利的現象。

甚至,因爲鹽鐵監製的失誤,使得官府產出的鹽質量低下,難以下嚥,連鐵做的農具,使用壽命都很短。從而,就導致西漢時期的民營經濟凋敝,成爲了漢成帝時期,“鐵官徒起義”的導火索。漢朝鹽鐵官營政策規定:要在各地郡縣設置鐵官,使用刑徒冶鐵。但是,爲了達到預定目標,他們對刑徒奴役壓榨,刑徒不堪忍受遂爆發了鐵官徒起義,而這樣的起義還不止一次。

漢文帝在位時期,實際上,已經是內憂外患了,內部有各個諸侯的強大,外部有匈奴的侵襲,直接威脅着漢朝的統治。但是,漢文帝都採用的是異常謹慎而有效的方法:對待勢力強盛的諸侯王,漢文帝一直採用以德服人的態度,從不會在意他們的小錯誤,實際上,這是一種“溫水煮青蛙”式的實行推恩令,以此,緩解諸侯王的威脅。

漢武帝差點將漢朝折騰亡國 漢武帝又是怎麼意識到錯誤的 第2張

當時,漢文帝對付諸侯王,就有兩個方法:

其一安撫其中勢力最大的吳王,即便吳王做了很多無禮的事,漢文帝都沒有任何怪罪之意。比如,吳王假裝生病,不來朝覲,在當時,所有的諸侯王,都要定期到長安朝覲皇帝,否則,就是大不敬之罪,皇帝有權擇重處罰。

當吳國的使節,來向漢文帝稟明情況的時候,漢文帝就訊問吳王病情真假,使者直接說:是假的。對此,漢文帝也並沒有什麼異常之舉。因爲,當時的吳王,在諸侯王中最任性妄爲,財富也最多,文帝都沒有削掉他的侯王之職,那麼,其他人也覺得自己是安全的了。

再者,這樣的妥協,使得吳王在自己年富力強的時候沒有發生反叛,進而,維護了整個漢朝社會的穩定。在處理齊王的問題上,漢文帝在齊王死了以後,就把齊國分封給了他的兒子們,不僅無形之中解決了一個心腹大患,還在齊王七子面前贏得了好名聲。

漢武帝差點將漢朝折騰亡國 漢武帝又是怎麼意識到錯誤的 第3張

直到漢景帝時期,他聽從了自己老師晁錯建議,採用了十分冒進的方法削藩,甚至,在各個諸侯國安插了細作,去調查各位諸侯王的錯處,一旦有所紕漏就上報朝廷,立即處理。雖然,當時一些郡縣,很快就被收到了皇帝手中,但是,這樣的做法太過於激進。各諸侯王人人自危,最終,只得揭竿而起,聯同吳王起兵,發生“七國之亂”。

關於北部的匈奴,在漢高祖劉邦統治時期,就曾攻打過匈奴,最終,以失敗告終。劉邦的三十二萬大軍被圍困在平城,但是,匈奴王並沒有殺掉劉邦,入侵中原,因爲,匈奴人的政治和漢人的政治截然不同。他們也明白,即使自己佔領了中原,自己也無法長久的統治,所有,倒不如從中原皇帝那裏攫取一些既得利益,來得實惠。

到了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都採取了和親的政策,基本上,維持了漢朝和匈奴之間的和平。偶爾會發生小規模的戰爭,雖然,匈奴對漢朝邊境的城池進行掠奪,但也是獲得物資的需要,並不想長期佔據這些城池。因此,這一時期,對待匈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強邊境防備,而不是主動發兵攻打匈奴。

漢武帝差點將漢朝折騰亡國 漢武帝又是怎麼意識到錯誤的 第4張

直到漢武帝時期,因爲,沒有采取和親政策,漢武帝不得不在邊境上修築軍事,增加軍事力量,以此來防禦匈奴。此外,漢武帝還派兵與匈奴有了正面的接觸,並主動出擊匈奴,最終,爆發了全面戰爭。雖然,漢朝把匈奴打得是四分五裂,並驅逐了一部分匈奴,但是,漢朝的國計民生卻大不如從前了,財政上還出現了很大的危機。

好在,漢武帝在晚年,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及時地調整了政策,才使得西漢沒有在他的手上亡國。

參考資料: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漢書景帝紀》、《漢書·卷六·武帝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