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初重臣張輔,他究竟死於誰的手中?

明初重臣張輔,他究竟死於誰的手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輔(1375年-1449年9月1日),字文弼,河南祥符人,明朝初期重臣、名將,是燕王朱棣旗下大將張玉的長子,曾跟隨父親參與靖難之役。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燕王起兵靖難時,張輔隨父親一同征戰,擔任指揮同知的武職。1401年,張玉在東昌大戰中陣亡,張輔繼任了父親的大將官職,在其後進攻夾河、藁城、彰德、靈壁的戰役中都立下了戰功。1402年7月,他跟隨“靖難”大軍進入南京,燕王即位後封他爲信安伯,俸祿千擔,爵位世襲。張輔的妹妹是明成祖的妃子,因此張輔算是外戚。

將門虎子,久經沙場

成祖即位後參加靖難的功臣都得到了很高的封賞,而張輔只被封爲伯爵,這顯然是有點偏低了。大將丘福、朱能就對成祖說,張輔父子在靖難之役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不能因爲他是皇親就薄待他。1405年,明成祖加封張輔爲新城侯,增加俸祿三百擔。明成祖即位後,除了在北方邊境上抵禦蒙古人的入侵外,他還必須處理的另一個棘手問題是與安南的關係問題。安南位於今天越南北部,長期以來就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他的國王都接受中國朝廷的冊封,並向中國朝廷進貢,是一個受漢文化影響很深的國家。

明初重臣張輔,他究竟死於誰的手中?

明朝初年,陳氏家族統治着安南,他們與明朝保持着友好的朝貢關係。但是到了建文帝時期,安南國內發生了政變。1406年秋,明成祖任命成國公朱能爲徵夷將軍,以西平侯沐晟和張輔爲副將,率領十八位將軍和三十萬大軍,分兵從雲南和廣西兩路進軍,討伐安南。11月份,朱能在進軍安南的途中突然去世,朝廷下詔由張輔代領指揮權。討伐大軍從廣西、雲南兩路發動形進攻。張輔率軍從廣西憑樣進入安南,發佈檄文聲討了叛臣黎季釐的二十條罪狀,然後連破隘留、雞陵兩座關塞,在諒山打敗了敵人的伏兵,抵達新福。沐晟由雲南入境,連破敵軍數處關隘,將軍隊駐紮在白。安南有東、西兩座都城,交州府爲東都,清化府爲西都。兩座都城都依傍紅河及其支流而建,敵軍企圖以江河爲屏障阻擋明軍的進攻。

他們在緊靠都城的江面上樹立柵欄,建起水察,並把戰船聚集在水寨中。沿紅河兩岸這樣的水寨有幾百座,互相支援,構成一條長達九百餘里的水陸防線。敵軍的戰略是拖延時日,逼迫明軍打消耗戰,以達到不戰自潰的目的。這時,明成祖下詔正式任命張輔爲大將軍,並勉勵他趁冬季熱帶叢林瘴癘未起的有利時機,及時殲滅敵人。11月,張輔移軍至紅河北岸,派騎將軍朱榮率軍渡過嘉林江(紅河支流),然後與沐晟的軍隊會師,進攻戰略重鎮多邦城多邦城由敵軍的重兵把守,明軍在半夜時分發起猛攻,一舉突入城內。敵軍釋放出受訓過的大象前來衝陣。張輔用布帛畫作獅子,蒙在馬頭上嚇唬大象。

同時發射火器攻擊。大象受到驚嚇,紛紛掉頭衝回敵陣,踐踏死許多敵軍。明軍乘機在後面發起進攻,殺得敵軍落花流水,大敗而逃。明軍沿江焚燬水寨,很快攻佔了東都交州,然後派部將李彬攻佔克了西都清化。附近州縣的敵軍於是望風而降,整個紅河三角洲基本平定。但黎季釐等人焚燒了皇府庫後,乘船逃入海上。黎季釐繼續在沿海地區和南方各省反抗明軍,但他們再次受到張輔的重創。到了1407年春,黎季釐在大陸上的據點幾乎全被攻克,他率領殘餘勢力逃往海上。不久,黎季釐從海上發起一次進攻,他的艦隊駛入紅河,企圖重新奪回東都。張輔與沐晨在紅河兩岸迎戰,同時都督柳升指揮水師與敵交戰。黎季釐大敗,損兵折將無數,被迫棄船登陸逃跑。他們一行逃到紅河入海口被明軍抓獲,張輔命人將他們裝進囚車,押送南京。安南平定。

明初重臣張輔,他究竟死於誰的手中? 第2張

張輔在安南尋找不到陳氏的後代,就建議明成祖將安南併入明朝的版圖。1407年7月,明朝正式設置交趾布政司(沿用唐代的名稱),管理安南的行政事務。安南在唐代曾隸屬於中國,唐朝滅亡後獨立出去,現在又重新併入明朝版圖。

再度出征,平定安南

1408年夏,張輔率討伐大軍返回南京,受到明成祖的隆重歡迎。成祖爲張輔在奉天殿舉辦盛大的慶功宴會,併爲他賦了一首《平安南歌》,以示褒揚。進封張輔爲英國公,年俸祿三千擔,爵位世襲。1408年秋,原陳氏王朝的大臣簡定發動叛亂,建立大越王國並攻佔了義安府城和其它幾個城鎮。朝廷命令沐晟率雲南軍隊前去討伐,但沐晟被簡定打敗,損失慘重。於是簡定立陳季擴爲大越國王,自己稱越上皇。他宣稱陳季擴是陳氏的後代,因此他的政權得到安南人民的普遍支持,勢力日益強盛。

1409年春,明成祖再次任命張輔爲徵虜將軍,領軍前往平叛張輔到達安南後,經過充分準備、周密計劃,於12月的一次水戰中消滅了簡定的主力。這時陳季擴派人來求和,說自己是陳氏的後裔,請求明朝冊封他。張輔回答說:“先前我到處尋訪陳氏後裔,你不出來,現在明明是欺詐我。我奉聖命討伐叛軍,其它的事一概不知”。於是明軍繼續進攻,抓獲了簡定,只有陳季擴逃走。這時明成祖率兵出征蒙古,就命令張輔班師回京,一同出征塞外,留下沐晟負責討伐零星的叛亂。

陳季擴現在成了安南人反抗明朝的領袖。他利用張輔班師的機會,對明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使沐晟窮於應付,而無法控制局勢。安南人對明朝的統治很反感,加上有些明朝官吏的橫徵暴斂,更激發了他們的反抗靖緒。許多已投降的軍隊很快又加入反叛隊伍,使當地的局勢更加惡化。1411年初,張輔再次被派往安南協助沐晟平叛。張輔嚴申軍令,將一向不遵守軍法的都督黃中斬首示衆,於是全軍軍紀肅然,士氣大振,在當年夏天連續打了兩次勝仗,收復了義安州,陳季擴逃入山中。

明初重臣張輔,他究竟死於誰的手中? 第3張

1413年冬,張輔與沐晟會師於順州,在愛子江附近大戰陳季擴。陳季擴使用大象打頭陣,他的土兵跟隨在大象後面。張輔命令弓箭手,一箭射駕馭戰象的士兵,第二箭射象鼻。這一戰術很奏效,負傷的大象掉過頭往回奔跑,踩死了許多敵軍,敵陣大亂張輔指揮大軍乘勢掩殺,一舉俘虜了五十六員敵將。剩下的敵軍逃至愛母江邊,走投無路,全部投降。1414年正月,張輔率軍進發至政平州。當時陳季擴軍隊駐紮在羅蒙江的萬山峻嶺之中,叢林密佈,道路奇險,戰馬根本無法行走。張輔就和將士們徒步穿行於密林中,涉溪澗,攀絕壁,終於在半夜時接近敵軍營地。一陣突襲俘獲了敵將阮景異、鄧容等,陳季擴倉皇逃往老撾,不久被抓獲送往南京。

陳季擴的反叛被平定後,張輔在叛軍曾經佔據的一些州縣增置了衛所,任命投降的安南人出任當地的行政官員,派遣軍隊駐守各個關隘堡全。1415年,春張輔被召回京,隨即又被任命爲交趾總兵官回到安南,撲滅了陳月湖等人發動的幾次小規模叛亂1416年冬,他被召回南京。張輔前後四次前往安南,不僅平定了安南人的反抗,同時還在當地設置州縣,増置衛所驛站,各種管理措施甚爲完備。安南人最害怕的也就是張輔,他回京後,朝廷於1417年派李彬前往鎮守,不到一年黎利就發動了叛亂。明軍多次前往討伐,但都不能取勝。到宣德年間,柳升與黎利交戰,全軍覆沒,明軍主帥王通擅自與黎利鑑訂和約,將明軍撤出安南。隨後各位大臣主張撤消交趾布政司,讓安南獨立,張輔雖然竭力反對,但朝廷最後放棄了安南。

功高宿將,輔佐新君

明仁宗洪帝即位,任命張輔爲中軍都督,並晉升爲太師,領取兩份俸祿,當時朝廷官員的俸米都是從南京的官倉支取,洪熙帝特例准許張輔的太師俸米從北京的官倉支取,以示特殊的恩寵。明成祖的喪期滿二十七天後,洪熙帝穿戴着麻衣素冠上朝,其他文武大臣都已換上了朝服,只有張輔和大學士楊士奇還穿着喪服明仁宗讚歎道:“張輔是一員武將,竟如此尊奉禮制,真是國家的廓廟重器啊!”此後張輔更受朝廷大臣的敬重。不久明仁宗任命張輔負責監修永樂朝實錄。

明初重臣張輔,他究竟死於誰的手中? 第4張

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謀反,他派遣親信枚青等人潛入北京,準備誘使朝中的一些大臣作爲內應。枚青夜裏偷偷來到張輔的住宅,請張輔支持朱高煦的陰謀。張輔立即抓住枚青,向朝廷告發。經過審問枚青如數供出了漢王謀反的罪證。張輔嚮明宣宗請求,願意率軍前往山東樂安平叛。明宣宗決定御駕親征,命令張輔隨同前往。叛亂很快被平息,事後,明宣宗給張輔增加俸祿三百擔。從此張輔的威望更高了,他長期執掌兵權,成爲朝廷最資深的將軍。宣德四年,張輔解除了中軍都督的軍務,擔任明宣宗最親密的軍事顧問,朝夕侍侯在宣宗的身邊,爲國家等劉軍國事務。宣宗加封他爲光祿大夫,每月御駕到他宅第探望兩次。1436年,明英宗即位,加封張輔爲翊運佐理、經筵講官,並負責監修宣德朝實錄。

張輔性格沉毅莊嚴,治軍嚴肅,他指揮軍隊臨陣對壘時,屹立如泰山,常令敵人不戰而潰。他四次出征安南,威震海外。而且爲官經歷四朝,又是皇室姻親,本來可以權傾朝野、位極人臣。但他爲人處事仍小心慎,寬厚謙和。他與大臣蹇義、夏原吉、三楊等,竭誠輔佐皇帝,忠心替國操勞,使天下二十多年保持太平後來太監王振把持了朝政,文武大臣對王振唯命是從,望塵而拜只有張輔敢於當面與他抗禮,王振也奈何張輔不得。

瓦刺首領也先大舉入犯明朝邊境。年輕無知的明英宗在王振的慫恿下作出了一個荒謬的決定,他要效仿明成祖,率大軍親征。就這樣,年僅二十二歲、從不知征戰爲何事的英宗皇帝,率領五十萬大軍要建功於塞外了。這時他全部的軍事知識,不過是幼年時與宮中衛士玩軍事遊戲學來的一點皮毛。皇帝的貿然親征遭到了朝中大臣的極力反對,然而王振一概置之不理,他還脅追一大批文官和武將隨行。張輔這時已七十五歲了,作爲四朝元老,他本應制止這一場荒唐的軍事冒險,可王振已完全操縱了年輕皇帝,張輔的任何反對意見也不起作用了,他也被迫隨從。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軍,還被排除在軍事決策之外,默默地跟隨着大軍走向覆滅。

9月1日,五十萬明軍在土木堡遭到滅頂之災,明英宗被俘更可悲的是,張輔這位馳騁沙場、戰無不勝的將軍,也喪身在這空前的軍事災難中,爲他輝煌的一生劃上了一個可悲的句號。其後他被朝廷追封爲定興王,諡號忠烈。

榮國公張玉

張玉,字世美,河南開封人。早年任元朝的樞密知院。元朝滅亡後,張玉跟隨元朝廷逃往蒙古大草原,1385年他回到明朝。1388年他跟從大將軍藍玉出征蒙古,在捕魚兒海大敗元軍,回師後張玉被授予濟南衛副千戶,不久又被提升爲安慶衛指揮僉事。之後他又參加了討伐西南土著叛亂、驅逐元軍騷擾邊境的戰役,被調往燕山左護衛。後來他跟隨燕王出塞,遠征東北的黑龍江流域,以驍勇善戰、足智多謀著稱,深得燕王器重。1399年,燕王起兵靖難。張玉率領親兵首先奪取了北平的九個城門,張貼安民告示,迅速控制了全城局勢。當時,燕王準備率靖難大軍向南進攻,張玉向燕王獻計,建議他首先進攻北平鄰近的幾個州縣,以現固北平周圍地區,使“靖難”軍獲得穩定的後方。

燕王採納了張玉的建議,就派朱能、丘福等將領分兵進攻薊州、遵化、水平、密雲等城。攻下這些城池後,將守城的精銳部隊編入靖難大軍,使靖難軍聲勢大振。燕王提拔張玉爲都指揮金事。朝廷派遺耿炳文爲統帥,率大軍討伐燕王。耿炳文的30萬主力大軍駐紮在真定,另派都督徐凱帶領一支軍隊駐紮在河間,潘忠、楊松帶領一軍駐紮鄭州,互爲犄角之勢。張玉對燕王說:“潘忠、楊松有勇無謀,可乘他們不備時進行偷襲”。燕王於是命令張玉親自帶領一支精兵連夜前去偷襲。那天正值中秋節,朝廷大軍都在軍營中宴會,毫無防備。半夜時分,張玉率親兵急行軍,首先攻破了雄縣,潘忠、楊松趕忙帶兵來增援,他們的軍趕到月漾橋時,遭到張玉的伏擊,兩位將軍被生擒,張玉一舉拿下了鄭州。

明初重臣張輔,他究竟死於誰的手中? 第5張

他又乘着月色,帶着幾名親兵察看了耿炳文大軍的軍營,回去告訴燕王,說朝廷軍隊紀律很差,士氣不振,應該立即發動進攻。燕王於是帶領大軍向西南進發,行軍到中途時,燕王手下將領應該在什麼地方安扎營寨。其他將領們都認爲朝大軍勢力強盛,燕軍的駐地應該離真定遠一些爲妥。張玉獨持已見:“他們雖然數量衆多,但大多是一些新兵,而且不熟悉地形。我軍乘勝直赴真定,一定能打敗他們”。燕王聽了張玉的話,非常高興“我依靠張玉足可成就大業”。第二天雙方軍隊在真定附近展開大戰,耿炳文軍果然大敗損失了三萬人馬,副將李堅、李忠、都督顧成等都被俘。隨後燕軍又打敗了趕來增的吳傑的部隊。真定大戰剛結,朝廷命令江陰侯吳高率領遼東的兵力圍攻北京東邊的永平,同時任命李景隆爲統帥,率50萬大軍討伐燕王。燕王與張玉商議,決定先領兵援救永平。

吳高聽說燕王親率大軍來授救永平,就馬上放棄圍攻,並遺棄大部分輜重逃跑,張玉在後面追殺了一陣之後,又領軍從小路奔赴大寧,將大寧城的守軍全部招降,然後趕回北平。這時李景隆的大軍已經圍困北平好些天了,但一直攻不下北平。燕王從永平回師後,在北平郊外的鄭村壩與李景隆大戰,李景隆敗退,城中守軍乘機殺出,內外夾擊,將朝廷大軍殺得丟盔棄甲,李景隆被迫退往山東西北部的德州。

第二年春,李景隆收集了潰敗的士兵,加上朝廷派來支的郭英、吳傑的軍隊,號稱百萬大軍,在德州舉行誓師大會,準備在一次決戰中殲滅燕軍。隨後,李景隆指揮大軍向北平進攻。張玉告訴燕王:“兵貴神速,我軍先行佔據白溝河,以逸待勞,迎戰敵軍”。於是燕軍主力開赴白溝河。三天後,李景隆率大軍抵達他首先派精銳騎兵衝擊燕軍陣地,雙方隨即展開激戰。幾天以後,燕王的次子朱高煦帶領援兵趕來參戰,前後兩翼夾攻,又將李景隆殺了得大敗而逃,然後乘勝追擊,攻克了德州,包圍了濟南。燕軍進攻濟南時遇上了朝廷上將盛庸、平安的頑強抵抗,圍攻了三月仍不能攻克,燕王於是解圍而去。

明初重臣張輔,他究竟死於誰的手中? 第6張

白溝河大戰後,朝廷撤換了李景隆的統帥職務,改換盛庸爲大將軍。1401年1月,燕王在進攻山東境內的東昌(今聊城)時,與盛庸的大軍相遭遇。燕王率主力神擊盛庸軍隊的陣地,盛庸放開缺口,讓燕軍衝入,然後以數倍的優勢兵力包圍了燕軍,將燕王困在中央,企圖活捉他。張玉不知道燕王所在,在亂軍叢中左衝右突,到處尋找燕王,最後戰死陣中。

結語

1401年1(今聊城)時,與盛庸的大軍相遭遇。燕王率主力神擊盛庸軍隊的陣地,盛庸放開缺口,讓燕軍衝入,然後以數倍的優勢兵力包圍了燕軍,將燕王困在中央,企圖活捉他。張玉不知道燕王所在,在亂軍叢中左衝右突,到處尋找燕王,最後戰死陣中。1402年7月,經過三年殘酷的“靖難”戰爭,燕王終於在南京登上了皇帝寶座。他即位之初就追贈在東昌大戰中陣亡的張玉爲榮國公,諡號忠顯。1425年,明仁宗即位後,又加封張玉爲河間王,改諡爲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