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被稱爲紙幣之父的張詠是個什麼樣的人?

被稱爲紙幣之父的張詠是個什麼樣的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交子,是發行於北宋於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的貨幣,比西方國家早六百多年。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用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的絹本設色,以長卷形式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現爲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個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都城經濟情況的寫照。提起宋朝的經濟發展,除了可以佐證其貿易流通之發達的清明上河圖,還有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歷史人物啊,就是發明交子的張詠,被譽爲“紙幣之父。”

而張詠對宋朝的貢獻遠不止是發明了紙幣交子。他曾是累擢樞密直學士,真宗時官至禮部尚書,詩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兩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稱。張詠的成功並非是偶然,從兒時求學的經歷中就可看出張詠的不同。

張詠出身貧寒,十九歲纔開始力學着文,由於家中貧困買不起書,便借書手抄以後再苦讀。家中沒有書桌,就在院子裏靠着大樹的樹幹讀,不學完就不進屋。在張詠寫下的《勸學》一詩中有這樣兩句:“玄門非有閉,苦學當自開”,可以看出此人心形之堅。而他少年時出門遊歷,即便是生活困苦,地位低下,卻未嘗覺得低人一等,也讓他成爲一個十分堅韌的人。

被稱爲紙幣之父的張詠是個什麼樣的人?

這樣經歷成長起來的張詠,在成爲一個官員後也沒有忘記曾經那些貧苦的日子,更沒有忘記百姓,他任職期間幾乎所有政事都關於百姓。在初任崇陽縣令時,由於朝廷先是下令“拔茶植桑”,之後又榷茶(即中國唐代以後各代所實行的一種茶葉專賣制度),這使得其他地區各地茶園戶或失業或貧困,但唯獨崇陽縣,以縑(即織物)納稅,百姓生活安定富足。

張詠雖是文官,但少年時學習過擊劍,也頗具武將風範。淳化五年(994),張詠外調爲益州知州。由於地方官剝削百姓,貧民起而作亂,張詠多次鎮壓,最後出兵擊滅。亂事平定後安撫四川,更是甚至一味壓迫剝削百姓便會使得百姓鋌而走險的道理,於是張詠在後來的做官生涯中,遇到百姓因貧困無奈而犯案的(饑荒時,百姓以販賣私鹽度日,張詠不加重罰),都網開一面,《宋史》中就記載了這件事,讚美他的通情達理。

張詠在做官時寬以待百姓,但在對待下屬時卻十分嚴厲。曾經因爲一名官吏從錢庫走出時拿了一枚錢幣,便命屬下杖責這名官吏,官吏不服,覺得僅僅是一枚錢幣,你就算能打我,總不能殺我吧。而張詠則寫下判書:“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然後拿着自己的劍斬下這名官吏的頭。做完這一切後張詠自己去申請彈劾了自己。

張詠的善良是有原則的善,大度也是有原則的大度。他可以爲了被威脅的小官伸張正義,但也不忘提醒小官萬不可貪污犯法。正因他這樣的性格,在面對那些不守紀略、掠奪民財的士卒,張詠不會看其長官的面子,而是直接處置,打壓這種不正之風。

最爲人樂道的是張詠納妾一事。張詠在益州任職時,曾不斷納妾。這和張詠一貫的風格並不符合,甚至讓人摸不着頭腦,畢竟此時的張詠已年過半百。但故事的後續發展則更出乎意料,幾年之後,小妾們帶着處子之身一個又一個出府另尋良人,大家才注意到張詠納妾,其實是爲了保護這些貧苦的女子不受傷害罷了。

被稱爲紙幣之父的張詠是個什麼樣的人? 第2張

傳說張詠少年遊歷之時曾到華山拜見陳摶,想在華山隱居。陳摶拒絕了他,並說張詠能力卓爾不羣,將來會做大官,並送給了張詠一首詩:“徵吳入蜀是尋常,歌舞筵中救火忙,乞得金陵養閒散,也須多謝鬢邊瘡”。年少的張詠並不理解,但這四句詩卻可以說成爲張詠一生的軌跡。

張詠嚴厲對待下屬,但卻也欣賞有才之人,十分禮賢下士。儘管有些官員可能因爲一些禮節怠慢了這位知府張詠,但張詠在看到他的詩後卻不計前嫌,立刻和其握手言和並提前道歉。這般大丈夫作爲可以說十分令人尊敬。

蘇軾曾評價張詠:以寬得愛,愛止於一時。以嚴得畏,畏止於力之所及。故寬而見畏,嚴而見愛,皆聖賢之難事而所及者遠矣。而這樣的較高評價也出現在宋祁、王安石、張頤等人的口中。張詠是個文官,但卻也可當將領,保護一方百姓;做父母官,把百姓的生活放在第一位,真心實意地幫助百姓生活,不惜毀掉自己的聲譽來幫助別人。他大概是是第一位頻繁納妾但還傳爲美談的古人,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文人的堅持,武將的悍勇,父母官的良苦用心。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