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孫和被廢太子,背後有哪些原因呢?

孫和被廢太子,背後有哪些原因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和被廢,孫霸被賜死,孫權其他三個兒子都沒有成年。孫權竟挑選了年僅七歲的幼子孫亮爲新的太子。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當時東吳政權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最上面是年老的皇帝,下面的精英幾乎被盪滌一空,而後面是一個尚未懂事的接班人。萬一孫權死了,幼子空朝,如何抵禦政治風浪。孫權在人生的最後歲月中,也意識到了孫亮幼弱,日後難以掌管大局,有意恢復廢太子孫和的地位。他想從流放地召回孫和,託付後事。關鍵時刻,全公主和宗室孫峻、孫弘等人強烈反對。孫權見家人和朝臣反對,最後放棄了召回孫和的想法。太元二年(252年)正月,孫和表面上的待遇有所提升,被封爲南陽王。但是被押送到長沙去居住。

孫和被廢太子,背後有哪些原因呢?

孫和被徹底邊緣化暗示着東吳"後孫權時代"的權力結構調整已經開始。陰險的全公主在其中佔據了核心地位。即使是在擁護孫霸爭奪太子地位的時候,全公主也留了一手。一方面,她沒有拋頭露面,而是讓全家子弟出面執行自已的意志;另—方面看到孫權喜歡幼子孫亮,又將全家的另一個後輩女子嫁給孫亮,接了一門娃娃親,給自己留條後路。孫霸倒臺了全公主安然無事。之後,全公主和算是遠房親戚的孫峻勾搭成好,暗中插手東吳的權力格局。如她反對孫和復位。 就是看中了日後孫亮年幼可欺的特點。

對家庭內部爭鬥不甚明瞭的孫權自然也沒有看到愛女的險惡用心。

孫和被廢太子,背後有哪些原因呢? 第2張

太元二年(252 年)四月,孫權逝世。孫亮繼位,諸葛恪秉政。諸葛恪是個各方面都能接受的人物,卻不是強權人物。東吳的真正掌權者是全公主。

諸葛恪是孫和的妃子張氏的舅舅。諸葛恪上臺後,張妃希望能夠改變自己和丈夫的處境,就派太監陳遷去建業上書,"順便"問候諸葛恪。兩人"嘀咕"後,諸葛恪對陳遷說∶"替我告訴張妃,我一定讓她過得比別人好。"這句話不小心泄露了出去,引起了全公主等人的反感和防範。加上諸葛恪有遷徙首都的意思,將首都從建業遷到武昌去。諸葛恪都開始修繕武昌的宮殿了,民間紛紛傳說諸葛恪有迎接擁戴孫和爲君的意思。全公主一幫人敏感的神經被觸動了,決心推翻諸葛恪的主政。後來諸葛恪在政變中被殺。孫和的末日也來臨了。孫峻奪走了孫和的南陽王璽絞。貶居他到新都去。 又派遣使者"賜死"孫和。孫和自殺前與張妃辭別。張妃哭着說:"夫妻吉區應當相隨,我不會獨自生活的。"她也自殺了。孫和夫婦的自殺引起了相當規模的哀悼。

孫亮時期的東吳政治是全公主的幕後政治,孫亮很快就被廢爲"會稽王"。孫峻和全公主等推出了孫權的第六個兒子孫休爲皇帝。孫休在位七年死了,孫峻和全公主等人也在政治鬥爭中被"幹掉"了,羣臣推舉了廢太子孫和的兒子孫皓繼承了皇位。孫和時來運轉,兒子登基的頭年就被追諡爲文皇帝,改葬明陵。東吳朝廷在孫和陵墓設置了園邑二百家,任命了官吏常年奉守。孫和算是得到了遲到了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