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蔡毓榮是如何平定雲南的?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蔡毓榮是如何平定雲南的?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初期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發起了反清事件。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清朝康熙二十年(1678年),三藩之亂持續到了第八年,儘管吳三桂已經去世3年有餘,但他的孫子吳世璠還在雲南和清廷作最後的反抗,困獸之鬥,尤爲慘烈。

爲了儘快結束戰爭,康熙調四路大軍共同圍攻雲南 ,這四路大軍分別是:

蔡毓榮是如何平定雲南的?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一)四川總督(兵部尚書銜)趙良棟率領四川諸軍,從四川方向攻入;

(二)定遠平寇大將軍彰泰率領八旗兵從湖南、貴州方向攻入;

(三)平南大將軍賚塔帶領廣西諸路兵馬從廣西方向攻入;

(四)綏遠將軍、原湖廣總督蔡毓榮率領綠營兵全面支援以上三路大軍。

四路大軍齊入雲南,連戰連捷,最後將昆明城圍得像鐵桶一般,昆明城破,只是時間問題。四路人馬爲了爭搶頭功,都使盡渾身解數。最終趙良棟在桂花寺一戰中完勝叛軍,導致城內叛軍爭先倒戈,吳世璠到了窮途末路,選擇自殺而亡。

吳世璠的自殺,意味着三藩之亂徹底結束,然而,四路人馬爲了爭奪戰功,一時間都涌入了昆明城,大家搶奪俘虜、劫掠財寶,亂成一團。綏遠將軍蔡毓榮也沒閒着,不同的是,人家都搶奪財寶,他卻暗中搶了一名女子。可能因爲這名女子太過貌美,蔡毓榮竟然私自將這名女子佔爲己有,納爲小妾。不曾想,五年後東窗事發,蔡毓榮差點因此被殺。

蔡毓榮作爲封疆大吏,納妾本也是尋常事,只是,這名小妾來頭不小,因爲她是吳三桂的孫女。《清史稿·列傳四十三》記載:

毓榮入雲南以三桂女孫爲妾……

蔡毓榮在康熙朝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曾三次擔任封疆大吏,在平定三藩之亂中立下奇功。這樣的人,本應該大有作爲,然而,他卻因一名小妾而栽了大跟頭。本文,筆者和大家分享清朝傳奇人物蔡毓榮,希望通過蔡毓榮,希望通過三藩之亂的一個側面人物,來了解一段不一樣的歷史。

一、官二代的仕途生涯

蔡毓榮是清朝著名的封疆大吏,他們一家三代都擔任封疆大吏,被人稱爲“三代總督”。蔡毓榮的父親名叫蔡士英,曾任漕運總督,蔡毓榮本人更是先後擔任四川湖廣總督、雲貴總督等職。另外,蔡毓榮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兒子,此人就是雍正初年的直隸總督蔡珽,也就是扳倒年羹堯的主要人物。

說起蔡毓榮,就不得不提他的父親蔡士英,蔡士英長期在明朝將領祖大壽麾下任職,深受祖大壽信任。

明朝崇禎十五年(1642年),皇太極派堂弟濟爾哈朗攻打錦州,薊遼總兵洪承疇投降,錦州孤立無援,在被圍困整整一年後,總兵祖大壽見城內矢盡糧絕,最終開城門投降。

祖大壽的投降,實屬被逼無奈,此後,明朝在山海關外僅剩一座寧遠孤城。可以說,祖大壽降清,對清朝來說意義重大。正因爲如此,祖大壽被皇太極任命爲漢軍正黃旗總兵的職位,蔡士英也被論功行賞,歸入正白旗。到了順治年間,蔡士英屢立戰功,曾任江西巡撫、漕運總督、兵部尚書等重任,順治帝很欣賞蔡士英的才能。

《清史稿·蔡毓榮傳》記載:

蔡毓榮,字仁庵,漢軍正白旗人,蔡士英次子也。

蔡毓榮是如何平定雲南的?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2張

蔡士英在順治十三年病逝,按照慣例,可以恩蔭一子。因蔡士英的長子在史書中沒有記載(或早夭,或庶出),次子蔡毓榮因此成了家族中的希望,恩蔭入仕。但不得不說的是,蔡毓榮雖然是靠恩蔭入仕,但他頗具才能。

《清史稿》記載:

初授佐領,兼刑部郎中。尋授御史,兼參領,遷祕書院學士。康熙初,授侍郎,歷刑、吏二部。

可見,蔡毓榮的早期的履歷還是比較全面的,先是擔任過佐領和刑部郎中。不久後又升任御史、參領,後來又擔任祕書院學士。康熙登基後,蔡毓榮擔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正二品)。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清朝的參領、佐領其實不是朝廷官職,而是八旗旗主設置的職務,管理旗內事務和軍務的。也就是說,蔡毓榮不僅僅在朝廷上屢獲升遷,還在正白旗內有一定的資歷。這就意味着,蔡毓榮是一位前途大好的政治新星。

清朝初年,四川和湖廣屬於一個總督衙門,即總部設置在荊州的“四川湖廣總督”。康熙九年,蔡毓榮被康熙任命爲四川湖廣總督,從此成爲封疆大吏。

蔡毓榮到任不久後,就在四川連續創造了三大政績,這三大政績、分別是“召民開荒”、“營員題補”、“駐官子弟入籍應試”,涉及到“民”、“吏”、“學”三個方面,因此,到了康熙十二年,蔡毓榮三年任滿時,康熙對蔡毓榮評價頗高。最重要的是,蔡毓榮當時年僅40歲,如果不出意外,他將來入閣拜相也不是沒有可能。

承平日久,蔡毓榮都沒想到,接下來清朝會發生著名的“三藩之亂”。三藩之亂,改變了蔡毓榮的仕途軌跡。反過來,蔡毓榮的存在,也壞了吳三桂的“大事”。

二、壞了吳三桂的“大事”

關於三藩之亂,還要從源頭上略述一下。

《清史講義》雲:

清初武力,自有根柢,但用漢人號召漢族,招降納叛,事半功倍。

意思是,清朝入關之後,南明和義軍率領漢族百姓對抗清朝,清朝爲了迅速統一全國,不得不起用漢族將領來平定南方,這樣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初,清朝有“四藩”,分別是吳三桂(平西王)、尚可喜(平南王)、耿仲明(靖南王)、孔有德(定南王)。這四人在清朝一統天下的過程中貢獻頗大。然而,到了順治晚期,定南王孔有德被李定國打敗、自刎而死,因爲孔有德無子,“四藩”變成了“三藩”。

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因年邁告老還鄉,康熙以此爲由,召朝中大臣討論撤藩事宜。只是,當時朝中大臣大多不支持撤藩,但康熙此時剛成年不久,正是雄心初顯的時候,他知道三藩列土封疆,早晚必成大患,因此乾綱獨斷,不顧衆人勸阻,下令撤藩。

如果把康熙比作一頭野心勃勃的狼的話,那麼,吳三桂必然是一隻歷經滄桑的狐狸。吳三桂雄踞雲南,兵強馬壯,在吳三桂看來,康熙撤藩分明就是“卸磨殺驢”,他戎馬半生,焉能忍受如此屈辱?所以,吳三桂要造反。

吳三桂非常狡猾,他一方面給康熙上疏,表示自己年邁多病,要告老還鄉,同意撤藩。另一方面在暗中緊鑼密鼓地準備起事。吳三桂的種種行爲麻痹了康熙,他最終打了康熙一個猝不及防。

清朝的“三藩之亂”爆發於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康熙真正得到雲南叛亂的消息,其實是第二年正月。康熙之所以這麼晚才知道吳三桂叛亂,一方面是因爲雲南距離京城路途遙遠,另一方面是因爲吳三桂幾乎封鎖了消息。而第一個將吳三桂反叛的消息告訴康熙的,正是本文的主人公蔡毓榮。《清史稿》雲:

(康熙)十三年,毓榮上疏言:“雲貴總督甘文焜手書遺臣言吳三桂反。

要知道,吳三桂遠在雲南,而蔡毓榮身爲四川湖廣總督,二人相距甚遠,爲何第一個給康熙報信的人是蔡毓榮呢?其實,這裏大有文章。清朝初期,吳三桂的老巢在雲南昆明,在雲南地界上,清朝只有兩位封疆大吏,一位是雲南巡撫朱國治,另一位是雲貴總督甘文焜,前者掌管雲南政務(巡撫衙門在昆明),後者掌軍務(總督衙門在貴陽)。吳三桂謀劃起義時,第一時間殺了朱國治祭旗,然後又派心腹遠赴貴州截殺甘文焜,甘文焜知道吳三桂已反,緊急調貴州兵馬前來鎮壓,無奈手下將士皆是吳三桂的老部下,不聽調遣。甘文焜情急之下,派死士帶信給隔壁的四川湖廣總督蔡毓榮,而後舉劍自殺。

蔡毓榮是如何平定雲南的?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3張

也就是說,吳三桂認爲他一舉解決了朱國治和甘文焜,其實甘文焜還是派人把叛亂的消息送出去了。但是,由於吳三桂封鎖太過嚴密,甘文焜的信使輾轉一個多月才逃到四川,四川軍務歸蔡毓榮管轄,而蔡毓榮的總督衙門又在湖北荊州,等信使來到見到蔡毓榮,兩個月都快過去了。蔡毓榮得知吳三桂已反,大驚失色,八百里加急向京城送信,另一方面緊急設防。因此,等康熙知道消息,已經是第二年年初了。

吳三桂在這兩個月的時間內,已經佔領了雲南、貴州兩省,緊接着就要吃掉四川和湖南,而四川和湖南正是蔡毓榮的防區,蔡毓榮不是吳三桂的對手,他屢戰屢敗,面對吳三桂的多次招降,蔡毓榮卻都未心動。蔡毓榮能做的,就是收縮防線,等着康熙派大軍前來。不久後,康熙派勒爾錦(努爾哈赤之玄孫)爲寧南靖寇大將軍,率軍南下平叛,蔡毓榮終於鬆了一口氣。

從歷史上看,吳三桂先是叛明降清,有反清自立,後人雖然承認他的能力,但對他的品性頗爲詬病。和吳三桂相比,蔡毓榮的父親雖然是明朝降臣,但蔡毓榮卻對清朝死心塌地。所以,筆者認爲,在氣節上作比較,蔡毓榮和吳三桂還是不一樣的。

縱觀吳三桂造反的全過程,他前期準備充分,造反初期也十分順利,不料,第一個將消息傳到清廷的是蔡毓榮,第一個在雲貴之外阻攔他的總督還是蔡毓榮,因爲蔡毓榮的存在,吳三桂速戰速決計劃宣告破產,因此吳三桂對蔡毓榮恨之入骨。

在平定三藩之亂的過程中,人們大多看到了圖海、傑書、彰泰等將領的功績,而忽略了蔡毓榮的作用。可以說,若無蔡毓榮的頑強抵抗,清廷將面臨更大的窘境。

三、吳三桂的反間計

當初,蔡毓榮剛得知吳三桂已反,他沒接到朝廷指令,立即派沅州總兵崔世祿主動進入貴州,試圖拖慢吳三桂的進軍速度。然後又派夷陵總兵徐治都、永州總兵李芝蘭分別阻攔吳三桂。在蔡毓榮的拖延下,康熙派勒爾錦率軍南下,蔡毓榮立即交出了兵權,協助勒爾錦南下。

次年,爲了平叛需要,康熙將四川湖廣總督一分爲二,分設四川總督和湖廣總督,蔡毓榮擔任湖廣總督。蔡毓榮的地盤小了,但任務卻越來越艱鉅,爲了安撫蔡毓榮,康熙下旨加封蔡毓榮兵部尚書銜。

蔡毓榮雖然兢兢業業,但在清軍失陷常德前未能及時帶綠營兵補防,造成常德失陷,因此被追責。

吳三桂本以爲,攻下常德後,蔡毓榮這個大敵會被康熙罷官免職。不料,因當時正是用人之際,康熙並沒有罷免蔡毓榮,反而讓蔡毓榮戴罪立功。蔡毓榮深受鼓舞,接下來連續的南漳、馬良坪之戰中擊敗叛軍,立下戰功。

爲了除掉蔡毓榮這個絆腳石,吳三桂還曾用過反間計,《清史稿·蔡毓榮傳》記載:

廣西提督馬雄降三桂,騰書兩廣總督金光祖,言毓榮將率綠營兵赴嶽州降三桂。光祖密使告毓榮,毓榮以聞,請解任,命殫心供職,毋以反間引嫌。

意思是,康熙十三年,提督馬雄暗中投降吳三桂,馬雄在投敵前給兩廣總督金光祖寫了一封信,表示不僅自己要投降吳三桂,就連湖廣總督蔡毓榮也率領麾下全部綠營兵“棄暗投明”,歸順了吳三桂。這個消息讓金光祖嚇出了一身冷汗。

不過,吳三桂算錯了一步棋,金光祖雖然是忠臣,但他不是純臣。金光祖一方面把書信報給康熙,說蔡毓榮可能叛變,另一方面寫信私下告訴了蔡毓榮(因爲蔡毓榮和金光祖有姻親)。還沒等康熙發作,蔡毓榮就主動向康熙喊冤,他表示自己寧願辭職,以示清白。

康熙這下明白,原來這是吳三桂的反間計,於是康熙命蔡毓榮恪盡職守,不要被吳三桂暗算。有了金光祖的私下報信,又有康熙的明察秋毫,蔡毓榮這才化險爲夷。

此後,清軍和叛軍在湖南境內僵持了5年,蔡毓榮身爲湖廣總督,下轄湖南、湖北兩地,湖南是主戰場,湖北是糧餉籌備地,因此他面臨了很大壓力。這一階段,蔡毓榮也立下了不少大功,例如,康熙十七年,蔡毓榮協助大將軍尚善攻打嶽州。同年,蔡毓榮率領八百多條戰船,跟隨討逆將軍鄂納在洞庭湖打敗吳三桂,史載:

以舟八百餘入洞庭湖,擊三桂兵,大敗之,發砲沈其舟,殲寇甚衆。

康熙十七年三月,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稱帝,建立大周,當年八月,吳三桂在當了5個月皇帝之後病逝,他的孫子吳世璠接過大旗。

失去了吳三桂,叛軍頹勢盡顯,蔡毓榮跟隨清軍一路高歌猛進,很快收復了嶽州、長沙、衡州。

到了康熙十八年,吳世璠一路退守西南,康熙認爲,八旗騎兵在西南不佔優勢,應該用綠營步兵加以輔佐,於是康熙下旨讓蔡毓榮擔任綏遠將軍,率領各路綠營兵進軍雲南:

即授毓榮綏遠將軍,賜敕,總統綠旗兵,總督董衛國、周有德、提督趙賴等並受節制。(出自《清史稿·卷二百五十六》)

蔡毓榮是如何平定雲南的?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4張

本文開頭提到四路人馬圍攻雲南,除了趙良棟、彰泰、賚塔外,蔡毓榮率領的綠營兵也單獨成爲一個進攻體系,和其他三路人馬並駕齊驅。注意,上述史料中還提到一個人,此人就是江西總督董衛國,下文會提到他。

蔡毓榮接到康熙的聖旨,立即率領步兵水陸並進,一路披荊斬棘,歷經一年多的時間,從湖南、進入貴州,最後殺入雲南腹地。當時,吳世璠擺象陣對抗清軍,八旗兵屢屢被象陣擊敗,誰知,蔡毓榮到達雲南後,竟破了吳世璠的象陣。吳世璠兵敗,只能退守昆明城,打算作最後的抗爭。

四、大功臣的結局

四路大軍圍攻昆明,最終昆明城破,吳世璠自殺。吳三桂在昆明經營二十餘年,城中財寶無數,所以,昆明城破當日,城內一片混亂,到處都是搶掠的兵卒。再加上最初四路大軍互不統屬,局面一時難以控制。蔡毓榮當時率軍從昆明大東門入城,直撲吳世璠家眷住所,也就是在這裏,蔡毓榮見到了吳三桂的孫女吳氏。按理說,吳氏乃罪臣之女,要交給朝廷處理,可能由於吳氏太過貌美,蔡毓榮便謊稱吳氏乃普通侍女,暗中派心腹將她帶走,後來納她爲妾。

三藩之亂結束後,蔡毓榮卸下綏遠將軍的身份,重新擔任湖廣總督。不久後,康熙任命蔡毓榮爲雲貴總督。

康熙的這個任命其實大有深意,蔡毓榮作爲平叛的大功臣,對貴州、雲南的局勢非常瞭解,康熙此舉,是讓蔡毓榮來收拾吳三桂的爛攤子。從這一點來看,康熙對蔡毓榮的能力和忠心都是非常認可的。

蔡毓榮剛到雲貴,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走訪各地。最終,蔡毓榮給康熙上疏,提出治理雲南的“十大政策”,這“十大政策”,史料記載較長,可分爲“蠲荒賦”、“制土夷”、“靖逋逃”、“理財源”、“酌安插”、“收軍仗”、“勸捐輸”、“弭野盜”、“敦實政”、“舉廢墜”。筆者總結下來,無外乎三個方面:

第一,恢復經濟民生。雲貴飽受戰亂,百姓流離失所,應當輕徭薄賦,開墾荒地,快速休養生息。

第二,撥亂反正。吳三桂經營雲南20餘年,他的許多不合理政策要廢除,他的黨羽要清剿。

第三,加強集權。雲貴當時民風不化,土司和土匪的權勢很大,蔡毓榮要削弱土司的權力,加大對土匪流寇的鎮壓力度,力求給百姓一個安定的生存環境。

康熙看完蔡毓榮的奏疏,龍顏大悅,不僅全部同意蔡毓榮的政令,還在朝堂上稱讚蔡毓榮是一位能員幹吏。

其實,從蔡毓榮給康熙的奏疏來看,他的確是一位能力出衆的封疆大吏。蔡毓榮本就是平叛的大功臣,如果他能將雲貴治理好的話,幾年後,他必將入閣拜相。

只是,蔡毓榮沒想到的是,雲貴總督會是他仕途的滑鐵盧,因爲到了第二年,蔡毓榮便攤上事了。《清史稿·蔡毓榮傳》記載:

初,師自貴州下雲南,毓榮劾董衛國不聽調度,上命俟事平再議。二十二年,部議衛國未嘗違誤,且有復鎮遠功,請免議,上責毓榮妒功誣奏,下部議,削五級。

上文提到,康熙當時派蔡毓榮率領綠營步兵平叛,並且讓相鄰的督撫給予配合。當時,江西總督董衛國十分彪悍,蔡毓榮爲了防止董衛國和自己爭功,便命令董衛國的兵馬最多隻能到達貴州境內,不允許進入雲南。董衛國哪裏肯聽,結果被蔡毓榮彈劾“不聽調度”。當時鬧得沸沸揚揚,爲了不影響大局,康熙決定將此事暫且壓下,讓蔡毓榮全力平叛。

一年後,也就是蔡毓榮擔任雲貴總督之後,蔡毓榮和董衛國之間的糊塗終於查清,康熙認爲董衛國並沒有錯,是蔡毓榮嫉妒董衛國,故意彈劾董衛國。因此,康熙將蔡毓榮官削五級,擔任總督倉場侍郎,以示懲戒。

蔡毓榮沒想到,自己堂堂雲貴總督加兵部尚書銜,結果被連降五級,擔任所謂的“總督倉場侍郎”。

蔡毓榮是如何平定雲南的?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5張

其實,康熙懲戒蔡毓榮,也是爲了給大家一個交代,蔡毓榮爲清廷立下赫赫戰功,康熙內心還是打算重新起用蔡毓榮的,不久後,康熙現將蔡毓榮調到兵部,爲蔡毓榮的起復做準備。不料,蔡毓榮這時候又犯了一個大錯誤。《清史稿》雲:

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等疏言侍衛納爾泰自陳前使雲南,毓榮令其子琳餽以銀九百。

康熙二十五年,康熙派欽差納爾泰前往雲南,因蔡毓榮此前主政雲南,爲了讓康熙看到自己此前在雲南的政績,蔡毓榮讓兒子蔡琳賄賂納爾泰,希望納爾泰能爲自己美言幾句。不曾想,這件事被遠在京城的佟國維知道了,佟國維立即彈劾蔡毓榮。康熙得知蔡毓榮竟然向欽差行賄,氣不打一處來,他本來打算重新起用蔡毓榮,不曾想蔡毓榮如此不爭氣,於是又狠狠斥責了蔡毓榮。

牆倒衆人推,正在蔡毓榮向康熙請罪的時候,又有人捅了他一刀,將他五年前納吳三桂孫女爲妾的事情捅了出來。史載:

內務府又發毓榮入雲南以三桂女孫爲妾,並徇縱逆黨狀:下刑部,鞫實,擬斬。

在康熙心目中,蔡毓榮雖然爲了爭功誣陷同僚,雖然爲了起復賄賂欽差,但蔡毓榮對朝廷最起碼是忠貞不二的。但是,他窩藏了吳三桂的孫女,還將他納爲小妾,這性質就變了。這意味着,蔡毓榮不僅僅是小節有虧,他在大節上也有重大問題。於是,康熙龍顏大怒,下令將蔡毓榮問罪下獄,抄家斬首。但是,康熙最終還是心軟了,他赦免了蔡毓榮之罪。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蔡毓榮和長子蔡琳被髮配到黑龍江充軍。

康熙爲何不殺蔡毓榮呢?一方面是因爲蔡毓榮在平定三藩之亂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康熙沒有殺功臣的想法。

其實,蔡毓榮被流放到黑龍江後,康熙並沒有忘記他的功勞,不久後,康熙大赦天下,特地將蔡毓榮的名字加入了特赦名單,蔡毓榮一家得以重返原籍。不過,蔡毓榮從此再未起復,直到康熙三十八年病逝於家中。

蔡毓榮雖然死了,但爲家人脫了罪籍,蔡毓榮的次子蔡珽在康熙時期考中進士,後來在雍正初年擔任直隸總督,成爲雍正扳倒年羹堯的重要棋子(結局也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