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宣宗死後唐朝急轉直下 主要原因出在什麼地方

唐宣宗死後唐朝急轉直下 主要原因出在什麼地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唐宣宗和唐朝,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唐宣宗死後,圍繞皇位繼承權依然出現了問題。

因爲唐宣宗一直不看好長子,而看好第四個兒子,關鍵是,唐宣宗在臨死前,希望第四個兒子繼位。

這樣一來,唐宣宗死後,在皇位繼承權的問題上,自然會出現波折。

最後的結果,什麼立嫡、立長之爭都是蒼白的。因爲一切就看誰背後的力量強大了。

如果大家支持第四子繼位,理由是現成的,因爲先帝遺命就是讓第四子繼位啊。

如果大家支持長子繼位,理由也是現成的,因爲廢長立幼,古之大忌啊。

經過簡單的爭鬥和火併,皇長子上位了,他就是唐懿宗。

唐宣宗死後唐朝急轉直下 主要原因出在什麼地方

當然了,這對大唐帝國而言,就是標準的小兒科之事。因爲翻開大唐帝國的歷史,皇位交接通常都是在血雨腥風中渡過,平穩交接的時候非常罕見。而在唐懿宗上位的過程中,也沒有死幾個人,也算交接比較順利了。

但是大唐帝國的真正危機在於,上層與下層的矛盾已漸漸激化了。

唐懿宗8月當皇帝,同年12月,東南就爆發了一起底層叛亂。

這起底層叛亂的首腦叫裘甫,他是一個農民,領着一百多個農民就開始攻打縣城了,最後還真的攻下了這個縣城。於是追隨者迅速發展到三千多人,之後又取得一系列勝利,於是追隨者迅速發展到三萬人。

當然了,無論裘甫還是追隨他的人,都也不可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所以傳統史書說起這件事時,通常是都是說一個叫裘甫的賊寇,率領一百多個賊寇如何如之何;但是在階級鬥爭爲綱的歷史書中,通常都是說一個叫裘甫的農民,率領一百多個農民如何如之何。

單純力量上看,不管裘甫等人是農民也好,還是賊寇也好,都也不是多可怕的力量。因爲他們活動的範圍就侷限於一個省之內,而且最牛的時候,也就組織起三萬大軍,歷時半年就被平定了。它與從前的藩鎮之亂相比,無論從範圍、規模上、時間上,都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但是這種底層的叛亂,顯然比藩鎮之亂更可怕。

因爲大規模的底層叛亂出現,意味着底層不滿的情緒,已非常普遍的存在了。

要知道,如果底層的不滿情緒,沒有積累到一定階段,一個人再牛,也很難做到振臂一呼,就讓成千上萬的人追隨。

唐宣宗死後唐朝急轉直下 主要原因出在什麼地方 第2張

要知道,國家被稱之爲暴力機構,那可不是浪得虛名的。因爲國家機器一旦行動起來,幾萬、幾十萬全副武裝的軍隊就會行動起來,到時一通火併下來,砍幾千、幾萬人的腦袋頭;殺掉幾十個、幾百個人的全家老小,那就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事。

因爲類似的原因,只要底層的不滿情緒,沒有積累到一定程度,老百姓就算對國家機器再不滿,通常也不敢與它正面對抗的,因爲這怎麼看,也好像是找死的行爲。

關鍵是,在這種背景下,就算你敢對國家機器發起挑戰,也沒有多少人敢響應你的;到時,恐怕都不用大批軍隊行動,你的腦袋就會被砍下,你的全家就會跟着爲你陪葬。

但是當社會不滿情緒遍佈時,人們自然會有意無意的認爲,只要他敢行動,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跟着他幹,在這種背景下,他難免會蠢蠢欲動的。

更主要的是,一旦出現場這種場面,強大的國家機器,常常也是虛弱的不堪一擊。最經典的就是陳勝吳廣率領九百人,就把大秦帝國打得搖搖欲墜了。

一個大規模的底層叛亂出現後,統治階級必須得進行深刻的反思。因爲底層這種不知死活的勇氣,到底是源自於什麼地方?

要知道,這麼多的人,都敢紛紛起來和強大的暴力機構進行鬥爭,絕不是無緣無故的。他們敢這樣做,顯然是因爲他們聽到的、看到的都是對政府不滿的聲音,所以他們纔會認爲自己的行動,絕不是會孤立的;否則,千萬不要說他們活不下去了,就算活不下去,他們也不敢反抗的。

一旦底層的不滿情緒普遍存在,那叛亂就可能是前仆後繼的了,到了這種階段,就是民不畏死,千萬不要拿死嚇唬他們。

因爲普遍的不滿情緒,會讓各種野心勃勃的人,都有一種幻想,那就是隻要他振臂一呼,就可以獲得無數人的響應;即使前面的人不斷倒下,後面的人也認爲,帝國大廈已搖搖欲墜了,只要自己再加一把勁,就可以把它捅翻的。

唐宣宗死後唐朝急轉直下 主要原因出在什麼地方 第3張

安祿山、史思明爲代表的高級軍政長官,通常不會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而裘甫爲代表的這種底層叛亂,通常總會提出類似的口號。所以這種叛亂,總會吸引衆多老百姓跟着行動。

當然了,傳統歷史說到底層叛亂時,總會說相關參與者不是賊就是寇;但是透過字縫,我們自然會發現,這些人其實都會提出類似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比如,裘甫的叛亂,就是以太平、公平爲口號。

這種口號,對封建王朝的破壞性是驚人的。

所以底層叛亂從力量上,與安祿山、史思明等藩鎮大佬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的,但是大唐帝國經過一輪接一輪藩鎮之亂,依然頑強的抗了過去,但是面對底層叛亂,只經過幾輪衝擊,就土崩瓦解了。

唐懿宗剛死,王仙芝叛亂就開始了。

而隨後黃巢與王仙芝開始並稱於世。這場叛亂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叛亂之一。七年之後,黃巢就殺入了長安城。

大唐帝國雖然還存在,但是誰也知道,它已是名存實亡了,因爲軍閥混戰已開始了。

整個唐懿宗時代,整體看起來非常平靜。

在這13年時間裏,雖然出現了兩起底層叛亂,但是它與此前無休無止的藩鎮之戰相比,無論是範圍,還是規模、時間,都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在這13年時間裏,朝臣集團、宦官集團依然存在矛盾,但是從來也沒有發生過甘露之變那種你死我活的鬥爭。

在這13年時間裏,朝臣集團內部,也存在着激烈的矛盾,但是從來也沒有出現牛李二黨那種讓人感覺無可調和的黨爭。

在這13年時間裏,中央與地方藩鎮之間依然存在矛盾,但是也沒有因此引發大規模的戰爭。

如果大唐帝國還能保持這種局面,維持幾十年。相信誰也會覺得,唐懿宗在位的十多年時間裏,也是安史之亂後,大唐帝國少有的穩定時期。

但是很不幸,這已是帝國斜陽之時了。因爲帝國的滅亡,已進入了倒計時的階段。

因爲帝國的滅亡,在唐懿宗時已正式拉開了序幕,所以歷史書說起唐懿宗時,通常都是說他愚蠢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基於皇權政治的角度,史書通常總會強調這一點。因爲只有強調這一點,似乎纔可以證明,皇權永遠是神聖的,只是遇到了不着調的皇帝,所以皇權纔會發生危機。

基於英雄史觀的邏輯,也會渲染這一切。因爲在英雄史觀中,帝國的興衰成敗就是皇帝的能力道德思想外現。如果皇帝有着正常人的智商道德,帝國怎麼會無可救藥呢?

但是,我們必須得說,唐宣宗活着,恐怕也無力迴天的。無非是唐宣宗活着,我們在寫唐宣宗時,難免會說他早期勵精圖治、英明神武,所以帝國一度有中興的跡象,而後來昏庸無道,所以帝國漸漸越來越無可救藥了。

幸好唐宣宗死得比較及時,所以人們說起他時,難免會覺得他實在有當年唐太宗的風範。

唐宣宗死後唐朝急轉直下 主要原因出在什麼地方 第4張

明朝的萬曆皇帝在位48年。

如果萬曆皇帝也在位13年,或是23年、33年。人們看到萬曆年間的歷史,恐怕也會覺得它沒有大毛病,至少不會用放大鏡看它的毛病。因爲在這個階段內,努爾哈赤雖然50多歲了,但是依然乖乖的聽命於大唐帝國,不敢有任何不臣服的表現;而且當時的邊帥李成樑,是大明帝國開國二百多年時間裏,最優秀的邊帥之一,甚至沒有之一。因爲史書說李成樑時是這樣說的,“邊帥武功之盛,(明)兩百年來所未有”。

面對這樣的萬曆時代,接英雄史觀去看,誰敢說萬曆皇帝活着,大明帝國一定會滅亡呢?但是很不幸,萬曆皇帝在位時間太久了,終於等到帝國開始磚崩瓦解的時候。

萬曆、天啓、崇禎三個皇帝在位時間加在一起,足足有70年時間。

這個時間,大約相當於唐朝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禧宗(黃巢入長安)八個皇帝的在位時間。

如果明朝後來這段時間,也有八個皇帝分別在位,那我們細分析萬曆年間的四五十年曆史,大約也可以找出一個與唐宣宗類似的好皇帝。因爲那段時間的絕大部分時間,總體來說內政平穩、社會穩定、對外有很多勝利。

唐宣宗死後唐朝急轉直下 主要原因出在什麼地方 第5張

當我們把唐帝國的滅亡,歸於唐懿宗的愚蠢時,我們不妨想一下。

翻開安史之亂後的一百多年曆史,如果用大道理去分析,有幾個大唐皇帝不愚蠢呢?(按大道理上說,一個不可理喻的信任宦官,就可以把大多數皇帝都徹底否定了),而且藩鎮大佬動輒率領幾萬、十幾萬、幾十萬大軍挑戰大唐帝國,而且一再把皇帝打得逃出長安城,但是結果呢?大唐帝國始終在這種搖搖欲墜中頑強的維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