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朱棣登基稱帝以後,李景隆爲什麼能位於百官之首?

在朱棣登基稱帝以後,李景隆爲什麼能位於百官之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靖難之役後,朱棣登基稱帝,李景隆以靖難第一功臣自詡,而朱棣也確實把他當作第一功臣對待。

朱棣稱帝不久,便以李景隆有“默相事機之功”,授他爲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加封太子太師,並增歲祿一千石。不僅如此,朝廷每議大事,李景隆都位於班列之首。

這讓靖難諸功臣頗爲憤憤不平,李景隆憑什麼位居第一功臣?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朱棣以李景隆爲第一功臣,自有其理由:

首先,李景隆和朱棣關係非同一般。李景隆的父親是李文忠,李文忠的母親是曹國長公主——明太祖朱元璋的姐姐,也就是說,李景隆是朱棣姑媽的孫子,那麼,他自然就是朱棣的表侄。

在朱棣登基稱帝以後,李景隆爲什麼能位於百官之首?

其次,李景隆對靖難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建文四年(1402年),燕軍兵至金川門,李景隆與谷王朱橞開門投降,迎燕軍入城,這一舉動直接導致建文帝的敗亡,促成了朱棣的登基。

那麼,如果李景隆沒有開門投降,朱棣能否攻破京城?

或許能,但也有可能是,京城城高牆堅,朱棣一時半會根本攻不下,而在攻城期間,建文帝的勤王兵馬正在源源不斷趕到,到時,朱棣便會面臨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面,失敗便在所難免。

李景隆的開門投降便顯得尤其重要。正因如此,靖難之役平定後,朱棣對李景隆非常感激,屢加賞賜。

其實,朱棣重賞李景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爲了安撫勳貴之後。事實上,朱棣打着靖難的旗號造反,雖然獲得了藩王的支持,但多數開國勳貴卻支持建文帝,比如徐達之子徐壽輝,便是建文帝的鐵桿忠臣。

朱棣稱帝后,那些支持建文帝的勳貴之後難免擔心遭到清算,憂患之下,他們很可能 做出過激的舉動。所以,重賞李景隆這位曾效忠建文帝、攻打朱棣的靖難功臣,無疑可以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

在朱棣登基稱帝以後,李景隆爲什麼能位於百官之首? 第2張

然而,李景隆的風光並沒有持續多久,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突然變臉,褫奪李景隆的爵位,將他與兄弟李增枝以及妻、子數十人一同軟禁於家中,並抄沒其家產。

把李景隆視若恩人感激不已的朱棣,爲何突然像與他有深仇大恨似的,要將他罷官抄家,且軟禁其全家老少?

表面上看,是因爲朝臣彈劾李景隆,說他圖謀叛亂。朱棣將李景隆罷官後,又有大臣彈劾他“在家中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之禮,大逆不道;其兄弟李增枝多立莊田,蓄養數百奴僕,意懷叵測”。

其實,稍動腦子想想就知道,這極可能是誣告。李景隆一個紈絝子弟,而且還是朱棣的手下敗將,靖難之役爆發之初,他替建文帝帶兵征討朱棣,被燕軍按在地上摩擦,試問,他怎麼可能還有膽量造朱棣的反?

尤其是李景隆被罷官,賦閒在家,這時候,他必然是戰戰兢兢、憂心忡忡,自保還來不及,又怎麼可能做大逆不道之舉?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既然如此,朱棣爲何還要相信大臣們的彈劾?

原因很簡單,朱棣早就想對李景隆下手。靖難之役結束之初,朱棣對李景隆恩賜非常,固然是因爲感激,但朱棣是何等雄才大略且性格多疑的君主,事後他肯定會重新審視李景隆這個另類的功臣。

李景隆對朱棣而言,固然有功,但對建文帝而言,那可謂是忘恩負義、無恥之尤。

建文帝對李景隆一直信任有加,視爲心腹,予以重任,曾讓他率領數十萬大軍征討朱棣,便是最好的證明。李景隆兵敗後,朝臣們紛紛請求建文帝誅殺李景隆以謝天下,但建文帝硬是頂着巨大的輿論壓力,保全了李景隆。

朱棣攻入南京前,建文帝憂懼不已,方孝孺再次上疏,請誅李景隆。方孝孺可是建文帝的老師,與建文帝亦師亦友,建文帝一向對他言聽計從。可這一次,建文帝沒有聽從方孝孺,堅決不肯誅殺李景隆。

可以說,建文帝對李景隆有恩有情有義,李景隆但凡有點良心,都不應該背叛建文帝。可李景隆,卻在建文帝最需要他的時候,打開城門,向燕軍投降。

朱棣能瞧得上李景隆的爲人?想到方孝孺忠於建文帝,寧可十族被殺也不願屈膝投降,朱棣就更不恥李景隆的爲人。

李景隆連對他恩重如山、義深似海的建文帝都能背叛,誰知他將來不會背叛自己?所以,朱棣絕不能讓這樣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得志!最後,李景隆被朱棣圈禁了近二十年,至死也沒有獲得自由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