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祁鈺對朱祁鎮如此忌憚,爲何不乾脆將其祕密處死?

朱祁鈺對朱祁鎮如此忌憚,爲何不乾脆將其祕密處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是明代歷史上第一對兄弟皇帝。可是和後世含着一層溫情面紗的“兄終弟及”不同,英宗和代宗之間是你死我活的鬥爭關係。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明代宗原本只是宣宗朱瞻基次子,大明的郕王,本無任何做皇帝的機會。但發生在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的“土木堡之變”,不但葬送了以英國公張輔爲首的大批文武重臣及明軍精銳,連皇帝英宗朱祁鎮本人都被瓦剌太師也先給抓了俘虜。

朱祁鈺對朱祁鎮如此忌憚,爲何不乾脆將其祕密處死?

明朝立國近百年,從未遇到如此接近社稷顛覆的險惡局面。消息傳回京師之後,英宗生母孫太后在和百官多次斡旋之後,否決了所謂的“南遷”提議。同時冊立英宗年僅3歲的長子朱見深爲皇太子,令郕王朱祁鈺監國,向天下百姓展示了朝廷堅決抵抗的決心。

但是由於瓦剌人挾持着俘虜皇帝朱祁鎮在明朝境內到處流竄,給守城的明軍造成了極大的困擾。皇帝陛下在城下要求開門,這口諭是聽還是不聽?不聽是抗旨,聽則城池遭殃。爲了徹底解決這個困局,明廷於九月初六日讓郕王朱祁鈺登基爲帝,尊朱祁鎮爲太上皇帝。代宗登基後立刻向各地鎮守總兵官發出一道措辭嚴厲的敕書,其中要求明軍將前來叩門的朱祁鎮一律認作假冒,不許聽信。

壬辰,敕諭宣府總兵官、昌平伯楊洪等曰:“皇太后命朕即皇帝位以安天下,尊大兄皇帝爲太上皇帝。柰何虜寇往往使人假作大兄皇帝到各邊境脅要開關入城,或召總兵鎮守官出見。爾等恐墮其奸計,故特馳報。爾等今後凡再有如前項詐僞到爾處,不許聽信。”—《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三》

這道敕書一出,算是徹底斷絕了英宗作爲人質的任何意義。加上明軍於十月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瓦剌軍隊被迫退兵。隨後經過大半年的來回外交談判,也先非常想送英宗回北京,代宗非常不想哥哥回來。最終也先憑着明朝使臣楊善一句“太師好男兒”的誇獎,無(迫)可(不)奈(及)何(待)地把英宗給送回北京,一路上還派出精銳的瓦剌勇士對朱祁鎮進行貼身二十四小時保護,生怕代宗半路把他哥哥給宰了。聽到楊善如此“不辱使命”把太上皇帝給帶回京師,代宗差點鼻子都氣歪了,於是決定用一頂轎子和兩匹馬“隆重”地歡迎哥哥。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土木堡之變”週年紀念日,英宗回到北京。兩位昔日的兄弟,如今的太上皇帝和今上皇帝只在東安門匆匆見了一面,朱祁鎮就被打發進南宮居住。名爲回宮,實爲軟禁。

朱祁鈺對朱祁鎮如此忌憚,爲何不乾脆將其祕密處死? 第2張

丙戌,太上皇帝駕還京,帝迎見於東安門。駕入南宮,文武百官行朝見禮。先是,也先遣韃子勇壯者二十人送駕,不離左右,夜則圍宿。雖都御史楊善等不得近。及至東上門,揭簾審視,叩頭而退。候入南宮,然後出就館。—《明英宗實錄卷一百九十五》

代宗對於英宗所在的南宮,進行了嚴密的布控。宮門不但上鎖,並且灌鉛,食物僅能由小洞遞入。朝臣與太上皇帝的聯繫途徑被切斷,甚至連孫太后都不能前去探視兒子。既然朱祁鈺對哥哥如此忌憚,爲何不乾脆將其祕密處死,哪怕是廢爲庶人,這樣豈非一勞永逸?究竟是代宗過於仁慈,還是爲形勢所逼呢?

第一階段:英宗無罪,代宗根基尚淺

雖然英宗在土木堡吃了敗仗,可是這並不代表皇帝有罪。皇帝御駕親征,是太宗皇帝、宣宗皇帝以來的傳統。文官勢力雖然已經坐大,但也不敢指責英宗不能御駕親征,否則如何評價歷代先帝?至於兵敗被俘,事後文官們已經把責任都算在了太監王振頭上,現在總不能自己打臉。對於這一點,孫太后在冊立朱見深爲太子的詔書中說得非常清楚,英宗是無罪的。

己巳,皇太后詔曰:邇因虜寇犯邊,毒害生靈。皇帝恐禍連宗社,不得已躬率六師,往正其罪,不意被留虜庭。尚念臣民不可無主,茲於皇庶子三人之中,選其賢而長者曰見深,正位東宮。仍命郕王爲輔,代總國政,撫安天下。嗚呼!國必有君,而社稷爲之安。君必有儲,而臣民有所仰。佈告天下鹹使聞知。—《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一》

而代宗在登基詔書中也強調英宗是“不得已親征”,最終的結局也是“誤陷虜廷”。而且朱祁鈺皇位的合法性仍然來自於英宗。雖然他是孫太后和文武百官一致認可的新君,但在即位詔書中,代宗還是寫了一段所謂的朱祁鎮口諭(事實上很可能是明廷自行編造的):會有使自虜中還者,口宣大兄皇帝詔旨:“宗廟之禮,不可久曠。朕弟郕王,年長且賢,其令繼統,以奉祭祀。”—《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三》

既然英宗無罪,那麼他被留虜廷就是大明朝的奇恥大辱。就像當年南宋“迎回二聖”的口號一樣,不管代宗本人怎麼想,這杆大旗不能倒。而明朝和瓦剌之間的實力對比,遠非當年的南宋和金國可及,所以英宗最終得以安然回京。

太上皇帝回京,是一件大喜事。代宗不但要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山川之神,還要頒詔大赦天下。代宗之母吳賢妃,據說是漢王府的罪臣之後,故而朱祁鈺從小和母親一起生活在宮外,都沒有接受過皇子的正規教育。直到宣宗駕崩,朱祁鈺母子才住回宮中。而在登基之後,朱祁鈺僅有的親信只有當初郕王府的班底。但郕王府官員中能力最強的左長史儀銘,也不過一個禮部左侍郎的水平。因此在這種背景下,無論是處死英宗,還是將其廢爲庶人,其代價和結果都不是根基未穩的代宗所能承受的。

第二階段:改易太子,代宗羽翼漸豐

此前孫太后立朱見深爲太子,擺明了代宗就是一個臨時工,在他百年之後,皇位必須還給朱祁鎮的子孫。但是代宗雖然沒有接受過皇太子的培養,他在皇帝位置上的表現卻比後世的崇禎帝好得多。北京保衛戰的勝利給朱祁鈺帶來了巨大的人氣和聲望,再加上此後幾年的苦心經營,代宗在朝中的根基越發穩固。

作爲一個有能力、有雄心,而且還有子嗣的皇帝,朱祁鈺自然不甘心只做這一任臨時工。“父有天下,必傳於子”

這句話,無時無刻不在他的腦海中振聾發聵。看着自己的兒子朱見濟,想到日後皇位要還給太子朱見深,代宗的心中就說不出的難受。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四月,遠在廣西的思明府一位土官爲了脫罪,上奏建議將太子換成皇帝親兒子,這樣才能“一中外之心,絕覬覦之望”。代宗如獲至寶,立刻正式啓動“易儲”程序。據說朱祁鈺爲了確保易儲成功,不惜賄賂大臣,這其實也是變相逼着文武重臣站隊。

朱祁鈺對朱祁鎮如此忌憚,爲何不乾脆將其祕密處死? 第3張

大臣們其實也很糾結,大家都知道皇帝這份工作,朱祁鈺幹得比他哥哥要出色。如果太子還是讓皇帝的侄子來做,確實不利於朝局穩定。可是太上皇帝畢竟是孫太后親兒子,如果就此易儲,怎麼跟太后交待?但是皇帝決心堅定,皇后汪氏反對易儲,已經被廢黜。因此在廷議之時,羣臣明知此事甚爲不妥,卻也既無人出來支持,也無人敢於做那個出頭鳥來反對。代宗耐不住性子,讓自己的親信司禮監太監興安出來催促,易儲之事才最終通過。

衆心知不可,然莫敢發言,遲疑者久之。司禮監太監興安厲聲曰:“此事今不可已。不肯者不用僉名,尚何遲疑之有?”於是無一人敢違者,其議遂定。—《明英宗實錄卷二百十五》

注意這些大臣中包括靖難元勳寧陽侯陳懋、北京保衛戰功臣武清侯石亨、兵部尚書于謙,以及四朝老臣禮部尚書胡濙。而孫太后對於景泰帝的強硬行爲也無可奈何,只能表態:“只要宗社安、天下太平。今心既如此,當順人心行。”

這也標誌着朱祁鈺徹底掌握朝政上風,太上皇帝一脈則被無情拋棄。

改易太子之後,志得意滿的朱祁鈺有些飄,甚至起了除掉太上皇帝的念頭。錦衣衛指揮盧忠揣摩上意,於七月份炮製了“金刀案”,企圖構陷朱祁鎮在南宮和外臣勾結,復立朱見深爲太子。

秋七月,殺太監阮浪、王堯。時浪侍上皇南宮,浪門下內豎王堯者,往監盧溝橋,浪以上皇所賜鍍金繡袋及束刀貽之。堯偶飲錦衣衛指揮盧忠家,解衣蹴鞠。忠見刀袋非常制,命妻進酒醉之,解其袋刀入告變,謂“南宮謀復皇儲,遺刀求外應”。上怒殺浪、堯,猶欲窮治不已。—《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五》

這起案子矛頭直指太上皇帝,代宗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這就有點踩到在朝文武大臣的底線了。如果說改易太子是爲了朝局穩定,那“金刀案”一旦坐實,必將掀起滔天巨浪。太上皇帝畢竟做了十五年的皇帝,朝中還是有很多人內心深處仍然認定其爲正統。因此以內閣大學士商輅爲代表的文官對此激烈反對,而無法收場的代宗只能讓盧忠“佯狂”,就此將此事草草了結。

通過“易儲”和“金刀案”這兩件大事,代宗基本摸清了朝臣的底線。反正太子已經是自己兒子,太上皇帝又出於嚴密看管之下,似乎沒有進一步趕盡殺絕的必要。順便提一句,辦事不力的盧忠日後被代宗貶爲廣西柳州衛千戶。但是英宗南宮復辟之後,盧大人被千里迢迢押回北京“磔(音zhé)於市三日”,即凌遲三天,慘啊!這真是別看今天跳得高,小心日後拉清單。

第三階段:太子薨逝,代宗束手無措

朱見濟被冊立爲太子之後,代宗爲其安排了一整套的東宮官屬。寧陽侯陳懋、武清侯石亨、禮部尚書胡濙、吏部尚書王直全部兼任太子太師。安遠侯柳溥、文淵閣大學士陳循、東閣大學士高谷、兵部尚書于謙全部兼任太子太傅。都督僉事張輗(英國公張輔之弟)則兼任太子太保。看來朱祁鈺是打着“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主意,先把文武大臣都捆到一條船上再說。

可惜朱見濟命小福薄,只做了一年的太子,就於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十一月十九日,諡曰懷獻。懷獻皇太子之死,甚至有人認爲是親朱祁鎮派系暗中所下的毒手。但朱見濟死時,景泰帝還只有26歲,何況他此前有子有女,按理不應該擔心子嗣的問題。

可是皇儲乏人,對於朝廷來說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萬一你代宗哪天不小心掛掉了,這皇位該傳給誰呢?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五月禮部儀制司郎中章綸上疏請復立沂王朱見深和廢后汪氏爲太子和皇后,還特意指出當時天災頻繁,就是因爲二人被廢的緣故。

更請復汪後於中宮,正天下之母儀。還沂王之儲位,定天下之大本。如此則和氣充溢,災沴自弭。—《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列傳第五十》

章綸還算客氣的,監察御史鍾同則尖銳地指出“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非但沒有對皇帝陛下痛失愛子表達基本的同情心,反而認爲這是上天報應。代宗氣得渾身發抖,立刻下旨將二人打入錦衣衛詔獄。但是文官們前仆後繼,七月份的時候南京大理寺左少卿廖莊再度上言。要求皇帝時時去南宮朝見太上皇帝,並復立沂王。由於廖莊身在南京,代宗雖然恨得牙癢癢,暫時也拿他沒辦法,只能“疏入不報”,也就是“已讀不回”。

朱祁鈺對朱祁鎮如此忌憚,爲何不乾脆將其祕密處死? 第4張

面對如此洶洶的輿論攻勢,代宗雖然廣開後宮,卻再也生不出一男半女,他肩上所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重。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七月,刑科給事中徐正給皇帝出了個主意。大致意思就是將朱見深和太上皇帝一起遷往沂王的封國,目的是“以絕人望”。同時另外再選宗室親王之子,育於宮中作爲嗣子。這個消息傳出來以後自然是天下譁然,代宗不得不將徐正發配遼東鐵嶺衛充軍。

代宗自然也有苦衷,自己沒有兒子,如果真的把太上皇帝全家都滅了,皇位傳給誰呢?先帝宣宗只有自己和兄長兩個兒子,如果另選宗室作爲自己嗣子,難道眼睜睜看着父皇這一脈絕嗣嗎?自己死後,如何又有臉面去見宣宗章皇帝於地下?但是朱祁鈺過不了自己心中這道坎,不代表他能夠理解廖莊那幫人。

一個月後,廖莊因爲母親去世要奔喪,從南京來來北京辦理勘合,結果在皇宮東角門正撞上朱祁鈺。代宗一看好傢伙,正愁找不到人撒氣,你這廝居然主動送上門來,立刻下令“廷杖八十,謫定羌驛丞”。此時有人打小報告,稱廖莊上疏是由鍾同主使。餘怒未消的代宗立刻派人帶着“巨梃(特製的粗棍子)”到獄中給鍾同上刑,一頓板子下來竟然將其活活打死。而章綸則繼續監禁,直到英宗復辟才被釋放。而代宗之所以會如此大動肝火,是因爲此時的他確實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太子人選的難題,不然也不會如此失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