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淮定王朱祐棨是什麼人?他的結局如何

淮定王朱祐棨是什麼人?他的結局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淮定王朱祐棨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明世宗嘉靖年間的“大禮議”之爭,名義上是爭論皇帝究竟是否該認伯父爲爹,實質上是太后張氏和首輔楊廷和爲首的既得利益派,和新皇帝之間爲了權力的一場激烈鬥爭。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十四日,明武宗朱厚照去世。由於武宗既無子嗣,又無兄弟,皇位繼承一時出現了真空。

最終武宗之母張太后和內閣首輔楊廷和達成協議,沒有爲武宗立嗣,而是選取朱厚照堂弟、興王朱厚熜繼位。楊廷和的依據是《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即上推至武宗之父孝宗皇帝倫序最長的弟弟興王那一脈。首封興王朱祐杬已死,皇位即由其子嗣封興王朱厚熜繼承。

但實際上在武宗在世之時,對淮王府中一起類似性質的裁決,已經有過成例。但是張太后和楊廷和爲了一己之私,悍然推翻當年的說法,生生把武宗皇帝搞成絕嗣。最終他們也沒有在心機深沉的朱厚熜手上得到好處。今天筆者就來聊一聊由淮王府引發的這場風波,以及楊廷和等人日後的荒謬之處。

淮定王朱祐棨是什麼人?他的結局如何

淮王家族

首封淮王朱蟾墺,明仁宗朱高熾第七子,生母李賢妃。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16歲的朱蟾墺被封爲淮王。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之國廣東韶州(今廣東韶關),成爲明朝歷史上第一個就藩廣東的親王。韶州距離當時的湖廣和江西都很近,歷史上也被稱爲廣東的北大門,而朱蟾墺的王府則由原韶州府治改建而成。

但在其兄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後,淮王立刻以韶州之地有“瘴癘”爲由,向新皇帝明英宗朱祁鎮提出內遷的請求。最終英宗同意了叔父的要求,選擇江西饒州爲淮王新的封國,饒州即今鄱陽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當年冬天,朱蟾墺遷居饒州,算起來只在韶州待了不到六年。

甲寅,致書淮王瞻墺曰:“比聞叔居韶州常有瘴癘,深切予懷。今擇江西饒州府,地氣和平,可建王國。已敕有司經營,且具護送人船以俟。叔可於今冬擇日往居之,庶副予親親之意。”—《明英宗實錄卷八》

正統七年十月淮王嫡母太皇太后張氏病危,朱蟾墺和襄王、荊王一起奉召入京。趁着這次進京的機會,朱蟾墺搞定了三個兒子的名分問題。正統八年三月,淮王嫡長子朱祁銓被封爲淮世子,庶長子朱祁鐀封鄱陽王,第三子朱祁鉞封爲永豐王。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十一月朱蟾墺去世,享年38歲,賜諡曰靖。

淮康王朱祁銓

淮靖王去世後,淮世子朱祁銓於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正月襲封淮王。據對鄱陽縣淮王府遺址的考古發掘,歷史上的淮王府位於饒州府文廟大成殿東側,由饒州府治改建而成。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朱祁銓又在王府的基礎上新建了永壽宮,內有蓬萊清隱、水漲平溪等八景,此外還有釣魚臺、寶書樓等建築。

明英宗復辟之後,皇叔襄王曾多次進京。可能是不想顯得過於厚此薄彼,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淮王朱祁銓居然也得到了一次進京朝覲的機會。要知道從英宗的祖父宣宗朱瞻基宣德朝開始,親王進京就已經變成了傳說中的事件。

壬寅,書與淮王祁銓曰:“舊歲得奏欲赴京朝覲,朕念親親之義,亦欲一見。今遣人齎敕符、金牌詣府,爾可擇日起程。途中宜安靜自愛,以副朕意。”—《明英宗實錄卷三百三十八》

淮定王朱祐棨是什麼人?他的結局如何 第2張

朱祁銓這次來北京,自然也沒有空手而歸。皇帝堂兄賜給了他食鹽二百引,以及江西饒州府柴棚局河泊所兩年的歲課鈔收入。淮王拜謁了伯父宣宗的景陵、祖父仁宗的獻陵、曾祖父太宗的長陵以及自己親祖母李賢妃的墳園。在京待了一個月後,朱祁銓這才返回饒州府。

朱祁銓的正妃李氏,是南城兵馬指揮李進的女兒。但她自景泰二年被冊爲淮王妃之後一直“染患風疾”,導致無法生育。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李妃去世,淮王娶羣淮府羣牧所百戶杜通之女杜氏爲繼妃。但四年之後,年僅27歲的杜妃去世,也沒有爲淮王生下一個嫡子。故而在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的時候,朱祁銓的庶長子朱見濂被冊爲淮世子。

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八月朱祁銓去世,享年68歲,賜諡曰康。這位淮康王年壽既高,又甚是賢明,是明代宗室中少有的清流。同時他也酷愛文學,曾以朱頤仙的名義寫過如下詩句:

遊遍饒城多少寺,南天勝境世間殊。喬松帶露龍鬚溼,老樹參天鹿角枯。曉聽山僧翻貝葉,夜看禪客坐團蒲。門前一派長清水,隔斷紅塵半點無。—《題芝城南天寺》

淮康王去世,按理應由淮世子朱見濂襲封淮王。可惜這位淮世子福薄,在9年前的弘治六年便已去世,而且沒有子嗣。於是朝廷按照《皇明祖訓》兄終弟及的原則,命朱見濂的弟弟、淮康王庶次子清江王朱見澱暫攝府事。如果不出意外,等淮康王喪服一除,清江王就將以郡王的身份襲封淮王。這在大明開國以來已經有許多成例,屬於一個正常操作。

但是,關鍵在於但是,淮康王去世後僅僅一個月,朱見澱也追隨父王而去,年僅26歲,賜諡曰端裕。好在清江王年紀雖輕,卻留下了兩個兒子朱祐棨和朱祐楑。於是朱見澱之母崔氏上奏朝廷,請以長孫朱祐棨暫掌府事,得到了孝宗皇帝的允許。朱祐棨生於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現在不過8歲,孝宗同意由其暫掌府事,意味着將來他就可以襲封淮王。

甲辰,初淮王祈銓薨,有旨命其子清江王見澱暫攝府事,尋亦薨。至是淮王妃崔氏復請以見澱之子祐棨暫掌府事,從之。—《明孝宗實錄卷一百九十四》

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10歲的朱祐棨襲封淮王。伯父淮安懿世子朱見濂的地位怎麼擺,成爲朱祐棨成爲淮王之後面臨的第一個棘手問題。當時朱祐棨向朝廷提出將伯父的神主牌位請入家廟奉祀。明朝親王都有家廟,用來祭祀本府歷代親王。禮部官員認爲朱見濂沒有襲封淮王,不能進入家廟奉祀,最後給出的建議是“宜建別室祀享”。

孝宗皇帝舉出周榮悼世子朱安在其子朱睦襲封周王之後,被追封爲周悼王並得以入家廟爲例,駁回了禮部的建議。最終朱見濂被追封爲淮安王,得以入家廟奉祀。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世子妃王氏進封淮王妃。

淮定王朱祐棨是什麼人?他的結局如何 第3張

淮王府大禮議

朱見濂被追封入家廟之後,當時淮王府的家廟內共有三塊神主牌位,即現任淮王朱祐棨的曾祖父淮靖王朱蟾墺、祖父淮康王朱祁銓和伯父淮安王朱見濂。在王府祭祀之時,朱祐棨稱朱見濂爲王伯,稱其父清江端裕王朱見澱爲王考。同時淮安王妃王氏仍居住於世子府,而朱祐棨之母、清江端裕王妃趙氏則入住永壽宮。

對此淮王府輔導官認爲不合禮法,而朱祐棨則認爲伯父去世之時,自己尚未出生,從未過繼爲嗣。這場口水官司隨即打到了皇帝面前,現在是正德八年,孝宗皇帝早已去世,在位的是其嫡長子武宗朱厚照,於是便讓江西守臣先詢問王府輔導官的意見。

這位王府輔導官很有水平,他提出一個觀點:“子爲諸侯而父非諸侯,則必追封之請已允於天子,乃敢稱父爲諸侯。”隨即又做出進一步解釋:“今之親王,即古諸候也。”也就是說王府官員認爲淮王追尊其父的行爲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必須等到天子同意追封清江端裕王朱見澱爲淮王並賜諡,朱祐棨才能稱其爲“王考”。同理朱見澱既尚未追封,則趙氏仍爲清江王妃而非淮王妃,不應入住王府永壽宮。按照這種說法,武宗只需要補一道追封朱見澱爲淮王的詔書,這事就算解決了。

但是此時新任禮部尚書劉春跳出來橫槓一腳,他認爲淮王府的這個案子非常特殊。此前死在親王前面的世子,一般分爲兩種情況。第一種比如蜀悼莊世子朱悅燫、代悼戾世子朱遜煓、寧莊惠世子朱盤烒,都是因爲他們的兒子後來襲封親王,才獲得追封。第二種比如唐悼簡世子朱芝壐,由於其弟舞陽王朱芝址後來襲封唐王,因此並沒有追封。現在追封淮安王既無嗣,又非兄終弟及,且已追封王爵,則朱祐棨之父清江端裕王朱見澱不可追封爲淮王,甚至朱祐棨應自認爲淮安王之後。

祐棨雖生於安王卒後,今既入繼親王,則實承安王后矣。皆朝廷之命,非無所承也。乃更欲追封其本生之父,則安王封諡之命將安委乎?徒欲顧其私親,而不知繼嗣之重事體殊戾。況安王既追封入廟,爲三世之穆。清江王又欲追封,則一代二穆,豈禮哉?—《明武宗實錄卷一百五》

最終禮部給出的裁決是朱祐棨當以伯父淮安王朱見濂爲王考,清江端裕王朱見澱祭祀事宜,由朱祐棨之弟朱祐揆主持,淮王本人不得參與。清江王妃趙氏退居清江王府,淮安王妃王氏遷居永壽宮。對此武宗皇帝的態度是“援據甚明,從之”。

淮定王朱祐棨是什麼人?他的結局如何 第4張

事實上劉尚書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楚康王朱季埱去世,無嗣。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其侄朱均鈋進封楚王。朱榮之父東安恭定王朱季塛是楚康王的弟弟,朝廷雖然也沒有追封其爲楚王,可也沒有讓朱均鈋認伯父楚康王爲“王考”。楚康王做了19年的楚王,可不是一天淮王也沒當過的朱見濂可比。有現成的例子放在那,爲何要多此一舉讓淮王朱祐棨去認伯父淮安王爲“王考”呢?

換句話說,在此之前明朝實行的是“繼統不繼嗣”,即沒有什麼大宗不可以絕嗣的說法。按照《皇明祖訓》大宗絕嗣,那就“兄終弟及”呀。現在按照劉春的做法,日後武宗去世絕嗣,難道不是應該從他的侄子中選一個過來繼位,怎麼又會選到堂弟興王頭上呢?

結語:劉春,重慶巴縣人。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四川鄉試第一名解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會試榜眼。劉春有一個至交好友,四川成都人楊廷和。楊廷和的兒子楊慎,是正德六年的狀元。劉春和楊慎,是四川在明朝時期僅有的兩位三甲成員。正德八年的時候,劉春剛出任禮部尚書,楊廷和剛升任內閣首輔不久。我們差不多可以認爲,劉春的意思,也就是楊廷和的意思。

武宗恐怕萬萬沒有想到,此前一直宣傳“繼統即繼嗣”的楊廷和會突然變卦,在他死後祭出“兄終弟及”的大旗,讓孝宗皇帝弟弟興王那一脈宗室來繼承皇位。而且既然可以逼迫興王去認伯父孝宗爲皇考,爲何又不能從武宗的堂侄中選一個出來認武宗爲皇考呢?張太后和楊廷和各懷鬼胎,個個算計着手中的權力,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兒子、學生就這樣絕嗣。可惜天道好循環,被他們倆認爲是軟柿子的明世宗最終鬥倒奸後和權臣,張太后晚景淒涼,兩個弟弟全部被廢。楊廷和的兒子楊慎則被打壓到死。怪誰呢?只能怪自己。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在“大禮議”中大獲全勝的明世宗准許追封清江端裕王朱見澱爲淮王,仍然在世的清江王妃趙氏封淮王妃,淮王府的這樁公案這才告一段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