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有什麼能人之處,讓劉邦那麼敬重他?

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有什麼能人之處,讓劉邦那麼敬重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張良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漢高祖劉邦起兵爭奪天下,手下重要文臣有張良、蕭何、陳平等人,武將有韓信、曹參、樊噲、灌嬰等衆多開國功勳,不過劉邦唯一稱張良其字“子房”,並且一直尊敬的人僅有張良一人,而劉邦卻曾說興漢主要靠張良、蕭何、韓信三人,但是對蕭何、韓信等人都曾罵過,這是爲什麼呢?

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有什麼能人之處,讓劉邦那麼敬重他?

劉邦本來是沛縣的一個市井人物,做過泗水亭長寫樣的小官,可是有雄心壯志,起初他看見秦始皇的豪華儀仗隊出巡,就說“大丈夫當如是也!”,可是光有理想沒有硬本事那是不行的,剛開始劉邦主要是通過散佈其身上有不尋常的雲氣、天子氣來音起鄉人的重視與歸附,後來斬白蛇起義又稱是“赤帝之子斬了白帝之子”這樣一些故事,來將自己神話!但是缺乏一個重要人物的包裝,這時在起義過程中在留地遇到了張良,張良本來是打算投靠景駒,偶然遇到劉邦,二人一交談相見恨晚!

張良曾經是韓國貴族,五世相韓,並且有尋大力士刺殺秦始皇爲韓國報仇的壯舉,同時張良還亦真亦假的有圯上進履得到神祕老人天書《太公兵法》的故事,劉邦本來沒有什麼軍事才能,張良則授其兵法,所以稱爲“帝王之師”,張良就傳說講給別人聽,都不懂,唯有沛公一聽就懂,“沛殆天授。”,意思是劉邦成事是天意!張良對劉邦的天授權力之說,當然會讓更多人信任、歸附劉邦,打天下求取功名!

張良的理想是早日結束秦末戰亂,安定天下,他是戰略家,劉邦打天下的大政方針都是他謀劃的,出的都是陽謀,讓劉邦很信服,劉邦的軍事才能是跟張良學的,韓王成被項羽滅後,張良復歸劉邦,開始忠心耿耿,立下汗馬功勞,普通人都只看戰場上打打殺殺的戰鬥之功,劉邦是雄才大略者,看的是大局,戰略上的決策,張良恰好有這樣的經天緯地的才能!

(一)劉邦受命楚懷王,帶兵西進取咸陽,但很快遇到有強兵把守的宛城,原本打算強攻,後用張良計策讓酈生、陸賈以利誘侵將,突襲武關,大坡秦軍先入咸陽,受降秦王子嬰,在政治上佔得先機!又從張良諫言,放棄珠寶美女,與秦人“約法三章”得到了民心,百姓唯恐沛公不爲秦王!

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有什麼能人之處,讓劉邦那麼敬重他? 第2張

(二)鴻門宴捨身救主,如果不是項伯念及舊情通知張良提前跑路,劉邦早已被項羽滅了,張良聽說項羽準備對劉邦動手,還是力主赴鴻門宴解除項羽疑心,還拉上了項伯做內應,項莊舞劍,項伯則出來助舞阻止了項莊行刺,看似死局的鴻門宴因爲張良的隨機應變使劉邦成功化險爲夷。

(三)讓劉邦接受漢王封號,把漢王賞賜的珠寶等獻給項伯,讓項伯給劉邦請封漢中地,擴大了地盤,讓劉邦燒燬棧道,以示無東還之意,解除項羽戒心,在項羽攻齊時,劉邦發展壯大,暗出陳倉,就有了實力!

(四)下邑劃策,彭城之戰慘敗,張良沒有對劉邦失去信心,而是在下邑爲劉邦做出了未來規劃,讓劉邦擴大韓信封地,策反彭越,英布,讓這三人成爲劉邦消滅項羽軍事上最可靠的力量。

(五)滎陽之戰劉邦被項羽打的一敗再敗,接受了酈食其的建議想要分封六國貴族爲王,藉此凝聚力量,都鑄好了印信,一旦此計實施劉邦內部將會四分五裂,張良力陳此舉的八個不可行的理由,最主要的是立各王后,天下游士各歸其主,就沒人跟隨打天下了,劉邦立即撤回成命,銷燬印信!

(六)劉邦最終消滅項羽之後,劉敬向劉邦提出了定都關中的想法,衆臣則欲都洛陽,劉邦一直猶豫不決,張良向劉邦提出建都關中沃野千里,易守難攻的重要性,可以有效三面防守,一面制諸侯,劉邦一聽最終下定決心將長安作爲漢朝首都,奠定了漢朝四百年的基業!

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有什麼能人之處,讓劉邦那麼敬重他? 第3張

(七)勸封雍齒,定天下後,劉邦封大功臣二十人後,其餘功臣、武將日夜爭功不決,有謀反的可能,張良勸劉邦先封最恨的雍齒爲什方侯,讓丞相、御史趕緊定功封賞,安定功臣之心,及時阻止可能發生的內亂!

(八)劉邦欲改立太子,呂后求助張良,張良出計策讓商山四皓出山,劉邦認爲太子羽翼已成,隨不易太子!不改立太子,實際上有利於剛平定的天下安定,不發生內亂,張良的謀劃是謀國不謀私!

縱觀張良的一生,他並不在意劉邦一時的失敗,而是透過全局向劉邦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並總能在關鍵時刻起到關鍵作用,他的謀劃出發點是安天下,劉邦也是以師事之,大漢建立首先張良自擇富庶的齊地三萬戶,也是其他功臣沒法比的,但是張良懂得保身,功成身退的道理,只要了與劉邦相遇的留地一萬戶爲食邑,打天下有大功,安天下不封賞,張良所展現的品質是爭權、爭封賞的其他文臣武將不具備的,所以劉邦獨敬張良,張良也夠資格有“謀聖”的稱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