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說說胡惟庸案的背後真相 朱元璋殺他真的是因爲謀反嗎

說說胡惟庸案的背後真相 朱元璋殺他真的是因爲謀反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胡惟庸被殺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洪武十三年,震驚天下的胡惟庸案發。當朝丞相胡惟庸被太祖皇帝朱元璋以“謀不軌”的罪名直接誅殺,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卻是,這一切僅僅只是開始……

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大明朝的胡惟庸案背後所隱藏的東西!

說說胡惟庸案的背後真相 朱元璋殺他真的是因爲謀反嗎

一、胡惟庸案疑點重重

如果僅僅只是胡惟庸及其相關黨羽被殺,我們或許並不會有太多的疑惑,但是這個案子卻前後持續長達十多年之久,受此案株連被殺的官員總共達三萬餘,這就有些聳人聽聞了!

要知道胡惟庸本身雖然貴爲丞相、位極人臣,但是其並非如李善長等人一般是跟隨朱元璋起家的功勳老臣,其威望和號召力遠達不到如此地步。而當時處置胡惟庸案的起因在史書中也頗爲含糊,竟有什麼胡惟庸請朱元璋過府,朱元璋卻在宮內高臺處張望胡惟庸家中,發現隱隱有刀兵身影晃動,故而斷定胡惟庸有反意的說法,這着實看起來更像小說,而非歷史。所以,歸根結底我們可以發現,胡惟庸當時可謂是“反跡”未露。

我們更進一步說,哪怕胡惟庸私自培植黨羽準備造反,涉事官員也有如此之多,那僅憑朱元璋一紙號令就可以擒拿嗎?隨後“胡黨”勢力也沒有絲毫的反彈,由此可見這裏面的玄機着實有些讓人猜不透!

說說胡惟庸案的背後真相 朱元璋殺他真的是因爲謀反嗎 第2張

二、快速處死胡惟庸背後有玄機

從朱元璋處理胡惟庸案的過程來看,前期抓捕非常順利。但是讓人不解的一點在於,胡惟庸在下獄之後隨即便被朱元璋處死,如果按照正常的處理流程,對於這種謀反的大罪,一定是要把首惡審個十遍八遍,務必將其餘黨全部肅清以絕後患。

但是現在偏偏朱元璋就立即處死了胡惟庸!他在着急什麼?

在筆者看來,朱元璋恰恰就是怕胡惟庸活着,恐怕是真的審不出來這個所謂“謀逆”的事情,但是隻要胡惟庸一死,那麼死無對證之下,所有的屎盆子都可以扣在他的頭上,所有的事情朱元璋想牽連誰就牽連誰,到時候還不就是朱元璋一句話的事情!

說說胡惟庸案的背後真相 朱元璋殺他真的是因爲謀反嗎 第3張

三、朱元璋對胡惟庸的態度前後變化太大

朱元璋任用胡惟庸之初,似乎是對其能力頗爲欣賞,很多時候大事小情都憑胡惟庸一言而決。正是在這樣刻意的放任之下,使得胡惟庸漸漸開始膨脹,於是開始插手朝廷官員任命,逐步培植黨羽,進而逐漸做大。

但是在經過數年的隱忍之後,朱元璋卻突然一反常態的用雷霆手段將對方一舉拿下,這樣的前後反差難道不讓人感覺太過突兀了嗎?既然後面處理得如此果斷,爲什麼前期又要如此的容忍?

這裏筆者認爲,朱元璋的刻意放任恰恰就是要把“胡黨”養肥,養肥之後他才能把整個事情擴大化……

說說胡惟庸案的背後真相 朱元璋殺他真的是因爲謀反嗎 第4張

四、胡惟庸之後,大明再無丞相

通過前面的分析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出來,朱元璋是有意在養着“胡黨”,前期這是一種巴不得事情不夠大的心態,而後期案發之後,朱元璋又是一種巴不得殺的人越多越好的心態,所以因胡惟庸案被殺的三萬多官員並不是因爲“涉案”,而是因爲政治“洗牌”!

洗牌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爲大明不再需要有丞相了!

自我國進入古代封建王朝時代,近兩千年的時間裏,皇權與相權構成了王朝的“二元政治”體系。皇權與相權之間呈現出一種長期的相互博弈的狀態,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而朱元璋在當上皇帝之後也看明白了,無論是誰,哪怕是當年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只要坐到丞相的位置上,勢必就會對自己行使皇帝權力造成種種制約。

雖然現在自己這個皇帝還能壓得住任何一個丞相,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今後大明的皇帝可不像自己那樣經歷過殘酷的亂世競爭,能力是迭代遞減的,而朝廷的丞相卻是在文官體系中層層博弈選出來的,只怕到了後世自己的子孫難保不會被丞相壓得喘不過氣來!

正是在這樣的政治動機驅使之下,朱元璋是要藉着胡惟庸的人頭來廢掉丞相之位,而前期之所以把“胡黨”養得這麼肥,就是爲了後續動手的時候形成足夠大的震懾,清除足夠多的阻力,從而確保在殺了胡惟庸之後不用再任命丞相。

說說胡惟庸案的背後真相 朱元璋殺他真的是因爲謀反嗎 第5張

五、胡惟庸案後續成爲了朱元璋後續政治洗牌的工具

一個胡惟庸案,摺進去了無數的大明官員,其中還有李善長、趙庸、鄭遇春、朱亮祖、藍玉等重量級人物……到了朱元璋執政的後期,這一案件更是成爲了朱元璋政治洗牌的一項重要工具。

比如太子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病逝,這就使得原先準備好爲朱標接班的政治班底突然間成爲了未來新君登基的障礙和帝國穩定的隱患。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元璋再一次以胡惟庸案爲藉口,向開國功臣元勳們舉起了屠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