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爲何要處死周培公?又因爲什麼對他恨之入骨?

康熙爲何要處死周培公?又因爲什麼對他恨之入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培公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在康熙一朝,康熙皇帝爲了加強中央集權,解決藩王獨大帶來的隱患,決意進行削藩。削藩令一出,立即激起了吳三桂等人的反抗,引發“三藩之亂”。

三藩之亂持續八年,終於被平定,而在平叛的過程中,涌現出了這麼一個人物,那就是周培公。

周培公因爲平叛有功,很受康熙皇帝的器重,一路平步青雲。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功臣,最終卻沒能落得好下場,死在了邊遠之地。

一紙削藩令,血火滿江山

清軍之所以能夠入關,很大程度是因爲漢族地主的幫助,這其中,吳三桂就是典型代表。

因爲“衝冠一怒爲紅顏”,吳三桂憤而投降清軍,並在山海關之戰中擊敗了李自成的大順軍。隨後,吳三桂更是爲清廷南征北戰,平定南明,縊殺永曆皇帝。

康熙爲何要處死周培公?又因爲什麼對他恨之入骨?

因爲這些功勞,吳三桂得以守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在當時,以平西王吳三桂爲代表的三藩勢力非常之大,其實力幾乎可以與清廷相抗衡。

這樣的一股勢力盤踞地方,中央不可能坐視不理。於是,康熙皇帝決議削藩,但因爲康熙皇帝操之過急的舉措,直接激反了藩王。

三藩之亂震盪天下,吳三桂率兵出雲貴,下湖湘,屢戰屢捷。

與此同時,孫延齡在廣西造反;羅森等人在四川造反;耿精忠在福建起兵;盤踞臺灣的鄭經也起兵響應,攻略福建;吳三桂的心腹王輔臣也在西北起事。

一時間,清王朝的半壁江山都陷於戰火之中,形勢一度十分危急。

而清軍自入關以來,久疏戰陣,各方勢力又虛與委蛇,在叛軍面前節節敗退。此時的康熙皇帝才意識到,自己早先的舉動有些過於莽撞。

但是,事已至此,已經沒有了回頭路可走,只能孤注一擲與叛軍決戰。

三寸之舌,攪動天下風雲

周培公本是荊楚之人,其父早亡,其母殉節而死。自幼孤苦的周培公長大之後成爲了一個官府的小吏,因爲依附於權貴而走入仕途。

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亂爆發,而王輔臣在陝甘地區起兵以策應吳三桂。吳三桂的策略就是打通湖湘之地與陝甘地區的聯繫,與王輔臣連成一片,從而形成對清軍的包圍之勢。

作爲康熙皇帝,他也看出了吳三桂的這一意圖,因此接下來的戰爭的重要關節,就在於是否能夠解決王輔臣。

康熙十五年,康熙皇帝任命圖海爲大將軍,率軍平定王輔臣的叛亂。而此時,周培公就在圖海的軍營之中效力。

康熙爲何要處死周培公?又因爲什麼對他恨之入骨? 第2張

作爲幕僚,周培公給圖海獻策,他認爲王輔臣叛亂的緣由不過是貪圖權勢以及爲形勢所逼,只需要曉之以形勢,動之以情理,就能說服王輔臣,輕易解決西北戰事。

而此時,王輔臣手下的一個叫龔榮遇的人,是周培公的同鄉,他屢次勸諫王輔臣投降,但王輔臣拿不定主意,龔榮遇因此私信聯絡了周培公。

圖海對周培公的建言十分感興趣,就連夜報告給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也覺得有理,就立即召見了周培公,並任命他爲參議道臺,還賜給了他黃馬褂,讓他前往說服王輔臣。

事情進展的十分順利,舉棋不定的王輔臣果然聽從了周培公的諫言,同意出降。

如此,西北戰事不戰而解,也使得吳三桂失去了一個重要的依憑,三藩之亂的轉折點因此到來。

很快,清軍一反頹勢,發動了對吳三桂的反撲,終於在康熙二十年攻陷昆明。此時的吳三桂早已病逝,他的孫子吳世璠自殺而死,三藩之亂最終平息。

樹大招風,晚景不勝悲涼

因爲周培公在推動戰爭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後來論功行賞,康熙皇帝問他想要什麼獎賞,而周培公卻說,自己只要給爲父殉節的母親一個旌節。

最終,朝廷追封周培公的母親孫氏爲貞烈恭人,他的父親爲朝烈大夫,還親自給他的父母寫了祭文,周培公爲此還回家守孝三年

此後,守孝期滿,周培公得以出仕,供職于山東。但是,因爲和當地總兵不和,周培公在任上工作不久就辭職返鄉,回到了湖北老家。

在康熙二十九年,西北蒙古族首領噶爾丹起兵反清,成爲國家大患,周培公憂心國政,立即給康熙皇帝寫了奏表。

此次,康熙皇帝雖然啓用了周培公,但是卻並沒有讓他前往西北戰場,而是任命他爲盛京提督,讓他爲國戍邊。

康熙爲何要處死周培公?又因爲什麼對他恨之入骨? 第3張

這個盛京也就是今天的瀋陽,雖然是康熙皇帝的老家,但在當時也是苦寒之地,周培公到此上任,在世人眼中,無異於流放。

周培公爲國盡忠,康熙皇帝爲什麼卻要將他流放到苦寒之地呢?其實,任命他到盛京,本來也不是他的本意,只是無奈下的權宜之計。

當時的清政府纔剛剛坐穩天下,對外人的提防之心十分之重。而周培公作爲漢族官員,無法融入到當時的清廷貴族中去。

不僅如此,清廷貴族還十分忌憚像他這樣的人威脅到自身的地位。此時的康熙皇帝雖然是九五之尊,但也不能忽略這些人的意見。

可見,周培公被髮往盛京,實則是朝中有人刻意排擠。但沒料想的是,周培公此去,卻再也沒有回來。康熙四十年,時年六十九歲的周培公病逝於任上。

一代名臣,晚景若此,實在讓人悲嘆。據說周培公在病重之時還向康熙皇帝舉薦了姚啓聖,自身已經淪落至此,還能爲國薦賢,周培公的胸襟也是讓人敬佩,他也無愧於一代名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